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18&rec=78&run=13

【概况】 2007年,全市工业企业2.75万个,完成工业总产值2375.93亿元,工业增加值767.2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219.44亿元,利润127.29亿元,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497.92亿元,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568.32亿元,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41.63万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81.2亿元,增长23.49%,增幅列全省第6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73个百分点。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轻工业增长28.46%,比重工业增幅高5.97个百分点,轻重工业协调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和亏损企业亏损额实现双下降,亏损面下降0.9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72亿元,下降19.33%。①工业效益显著提高。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28.74%,提高32.84个百分点。反映经济效益水平的7项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中有5项提高,总资产贡献率为20.57%,提高2.71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为109.71%,下降10.13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68.73%,增加3.24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为3.33%,提高0.46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7.39%,提高0.59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5.20万元/人,增加3.84万元/人;产品销售率为98.43%,提高0.51个百分点。②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7种重点工业产品有22种产量快速增长,纸制品8.10万吨,增长174.38%;电解铝7.11万吨,增长129.04%;电力电缆19.24万千米,增长118.45%;轮胎2300.66万条,增长120.95%;烧碱12.4万吨,增长70.3%;布6.31亿米,增长65.37%;变压器2751.23万千伏安,增长70.06%;石膏板2.77亿平方米,增长34.98%;焦炭218.1万吨,增长30.62%;玻璃纤维纱26.07万吨,增长27.68%。③产品出口明显增加。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55%,提高0.46个百分点。工业制成品出口总值73406万美元,增长16.22%,占全市出口总值的93.0%,提高1.1个百分点。28户重点出口企业实现5.35亿美元,增长18.1%,占全市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的72.9%。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实现1.92亿美元,增长47.5%,占全市出口总值的22.6%。

【主导产业】 围绕主导产业抓好项目建设,重点围绕汽车及零部件、输变电设备、新材料、精细化工、食品等八大产业,以推进产业升级、产品更新换代、完善拉长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为目标,做好项目规划,建设一批重点项目。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搞好生产工艺、技术装备的改造,开发新产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高制造水平,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树立品牌意识,升华品牌理念,争创“品牌产品”、“品牌企业”,促进“品牌经济”发展。八大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达到1219亿元、136亿元、7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36%、42%,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62.5%、59.6%、58.9%。其中,汽车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7%;输变电设备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7%;新材料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5.8%;精细化工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5.4%;食品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8.7%;纺织服装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8.5%;特钢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6.7%;能源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3.6%。

【骨干企业培植】 实施“三个一批”(发展壮大一批主导产业、培植一批骨干企业、培育一批名牌产品)战略,在大项目建设、结构调整、创新型企业、节能降耗、骨干企业培植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推动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功能分区的发展方向,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园区功能提升出发,引导配套产业围绕主导产业集聚,整合工业园区,形成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发挥好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形成产业链发展的新优势。按照投产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抓好项目建设,围绕八大产业、30强企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过亿元的项目,做好大项目建设。为企业破解土地和资金瓶颈制约项目建设的难题,组织好银企联谊活动,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启动民间资本,做活招商引资的文章,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多元化增加资金投入。到年底,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358户,增加81户;过10亿元的24户,增加9户。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389户,增加86户;利税过1亿元的37户,增加18户;实交税金过千万元的企业139户,增加34户,其中过5000万元的企业15户,增加1户。

【技术创新】 实施市以上技术创新项目1000余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项目46项、填补国内空白的58项、国内先进水平的220项,投产687项。列入国家、省重点及批次技术创新项目计划249项,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11项,项目总数列全省第1位。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双百”重点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1个。全市已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行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3个、市级技术中心33个。新增中国名牌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山东省名牌产品8个、山东省著名商标11个。年末,拥有中国名牌产品6个、中国驰名商标3个、省名牌产品89个、省著名商标66个。
落实对企业技术中心的奖励政策,对2006年新争取的省级技术中心,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隆重表彰奖励,提高企业建设技术中心的积极性。做好向上争取工作,新汶矿业集团技术中心进入国家级行列,华阳科技、泰开电气进入2007年度省“双百工程”重点技术中心名单,宏康机械、泰山工程机械、华宁矿业进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行列。培植创新型企业,制定《泰安市创新型企业认定评价实施细则》《泰安市重点技术创新项目鉴定验收办法》,完善培植创新型企业的政策环境。评选出2006年度泰安市创新型企业18家,进行表彰奖励。推进产学研联合,组织185家企业、1000余人参加2007年山东省产学研展洽会暨(山东)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汇集上报技术难题60余条,人才需求信息200项,招商引资项目37项,达成合作意向20项,签订正式合同5项。

【技术改造】 成立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跟踪服务小组,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意见》(泰政发〔2007〕28号),推动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建立项目责任人制度、调度例会制度和项目进度通报制度,加大调度、协调力度,掌握项目进度,把握投资运行趋势。围绕做大八大产业,抓好产业项目建设;围绕做强30强企业,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围绕过亿元的项目,抓好“双十”工程建设。组织了全市金融生态建设暨银企合作会,171家单位与金融部门达成合作意向,涉及金额136.6亿元。争取政策支持,扶持企业发展,泰开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发展550千伏SF6断路器等11个项目列入2007年省重点产品结构调整项目计划、44个项目列入山东省2007年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导向计划,总投资57亿元。
全年完成工业投资419.5亿元,增长23.3%;工业在建技术改造项目695项,项目计划总投资666.9亿元,当年累计完成投资312.6亿元,增长32.7%。有437项技术改造项目竣工投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30.8亿元,全部达产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370.2亿元,利税57.2亿元。技术改造项目中,市直在建项目44项,当年完成投资23.4亿元,增长72.5%,其中过亿元项目24项,当年累计完成投资19.9亿元,占市直完成投资的85%;在建过亿元技术改造项目189项,计划总投资497.6亿元,年内完成投资195.3亿元,占全市完成投资的62.5%;189个过亿元项目中八大产业项目132项,完成投资145.7亿元,占完成总投资的比重达到74.6%;“双十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112.5亿元,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3.7亿元,占“双十”工程项目总投资的47.7%,当年累计完成投资47.7亿元,占过亿元项目完成投资的24.4%;泰山玻纤6万吨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项目、山东塔高矿业机械装备制造公司大型综采液压支架生产线项目和肥城阿斯德公司甲酸三期扩能改造等3个项目竣工投产。

【节能降耗】 到年末,全市有资源综合利用企业114家,全年利用工业固体废物900.31万吨,其中煤矸石486.75万吨,煤泥145.02万吨、粉煤灰134.25万吨。71户重点企业的工业用水量7.92亿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3.79%;工业取水量4922.63万吨;工业废水排放总量1889.71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9%;万元GDP能耗1.39吨标准煤,下降4.7%,降幅位居全省第6位;万元GDP电耗990.03千瓦时,下降0.17%;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2.46吨标准煤,下降7.04%,降幅位居全省第7位。加大行政推动力度,召开全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现场经验交流会、全市节能大会、全市节能减排暨发展循环经济现场工作会议等会议,制定《泰安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泰安市超标准耗能加价管理办法》《泰安市节能奖励办法》等文件,与县(市、区)和重点耗能企业签订《节能降耗目标责任书》,对各县市区和有关单位进行节能减排专项检查和节能降耗专项督查活动2次。调整产业结构,构建节约型产业体系,组织力量对落实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调控政策和差别电价政策情况、执行行业准入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情况、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污染物减排和在建项目等情况进行清查,淘汰小钢铁、小火电等落后产能,遏制和杜绝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盲目扩张。实施一批重点节能工程。其中,华丰工业园被列入省重点培育的20个循环经济园区,新矿集团等21家企业被列入省重点培育的300家循环经济企业;新汶矿业集团等企业的15个项目列入省2008年节能、清洁生产备选项目,12个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项目获得国家支持资金9081万元;泰山玻纤6万吨无碱玻璃纤维节能示范生产线等节能节水专项,获得省节能节水专项资金补助860万元;山东华兴纺织集团公司纺织电气节能工程技术改造等3个项目获省重大节能技术产业化奖励,泰山宾馆等8家宾馆获省太阳能集热系统使用补贴资金370万元。开展省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审计工作,指导重点企业编制节能规划,开展节能对标和节能自愿协议活动,山东阿斯德化工等2家企业被评为“山东省节能先进企业”,7项节能技术成果被评为“山东省优秀节能成果”。资源综合利用认定企业达到103家,其中省级64家。

【企业管理培训】 搞好企业信息化试点工作、推广以“6S(清洁、清扫、整理、整顿、修养、安全)”为主题的活动和企业管理创新经验及成果的应用,开展“市现代化管理创新及优秀应用成果”、“市企业管理创新优秀企业”、“市改革创业优秀企业家及贤内助”评选等活动,获得省级管理创新十佳企业1家,省级管理创新优秀服务企业3家;获得省级创新成果和优秀应用成果8项;2007年度推荐并受到表彰全国优秀创业企业家1名、省级优秀创业企业家3名。市经贸委与团市委共同组织“第十五届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评选活动。围绕建立企业人才供需预测预警机制,开展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工作,摸清企业人才资源状况,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组织全市280多名高层管理人员,参加“成长性企业成功经营的十二项突破”论坛。指导企业开展各种适应性自主培训。创新培训教育方式,以服务企业为宗旨,坚持“企业自主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原则,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组织开展物流师、提高执行力等培训6个班次。
(韩 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