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史志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18&rec=35&run=13

【概况】 年内,全市史志系统干部职工认真贯彻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坚持围绕一个中心(经济建设中心)、突出三大重点(修志、办鉴、拓展社会服务)、实现三个目标(把史志部门建成修志办鉴的权威部门,把史志机构建成市情研究的专业机构,把史志办机关建成和谐、文明、开放、创新型机关)的工作思路,扎扎实实,开拓创新,推动志(书)、(年)鉴、会(市情研究会)、网(市情网、市情资料库)、馆(方志馆)、开发服务等各项工作全面开展。11月,市史志办、肥城市史志办被省史志编纂委员会评为“全省地情资料库、地情网站建设先进集体”。《泰安年鉴(2006)》在第三届全国年鉴编校质量检查评比中再获一等奖,在省政府办公厅组织的第二届全省优秀年鉴评比中获综合、框架设计、条目编写、印刷装帧等4个特等奖,《新泰年鉴(2001~2005)》、山东石横特钢集团《石特年鉴(2001~2005)》分获4个一等奖。在2007年度省史志系统业务考核中,市史志办被评为优秀档次,继续名列全省先进行列。市史志办机关连续第三年被评为市直文明机关,机关党总支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志书编纂 ①《泰安市志(1985~2002)》编修工作。该志书自2001年10月正式启动,2006年底形成30编、210万字的“评审稿”,由省史志办主持召开评审会,对志稿进行评审。年内,制定志稿修改方案,印发《关于〈泰安市志〉志稿修改有关问题的统一规定》,对志书体例、编章节目排列、记事地域等问题作出统一规定,明确修改标准;千方百计收集资料,完成资料补充核实工作。到年底,基本完成“统审稿”修改编纂工作。②《泰安历史文化遗迹志》编修工作。市史志编委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泰安历史文化遗迹志〉组编工作的通知》,明确12条具体要求,对志稿撰写标准作出统一规定。5月和8月,分别召开该志样稿研讨会和供稿调度会,对各县(市、区)、部门供稿标准和完成时限作出统一规定。采取走出去指导的方式,到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同供稿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指导志稿的编写。上半年聘请2名有文史工作经验的老同志参与志稿征编工作,充实编辑力量。采取查阅古籍、征求专家意见、现场考察等方式,对志稿认真核对、编辑,不放过任何一处疑点、难点。到年底,完成志稿150篇,占计划入志670处遗迹遗址的四分之一。③县(市、区)志编修。加强对县(市、区)志编修工作的指导和督促,对修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协调省市专家和业务骨干进行审阅指导。按照市史志编委会《关于搞好志稿审查验收工作的通知》,对《宁阳县志》志稿进行终审把关。9月,《宁阳县志(1985~2002)》出版发行,被省史志办列为2007年度向全省推荐的样板志书。《岱岳区志》组稿工作全面铺开。④基层志编修工作。6月,市史志编委会印发《泰安市地方史志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对基层志编修工作进一步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十一五”期间,全市编纂出版200部高质量的基层志书。指导编修基层志单位制定编纂方案,落实“一纳入、五到位”要求,扎实开展志书编修工作。制定基层志书审查验收规定,精心组织志稿评审会,市史志办主持评审《泰安工商行政管理志》《泰安人事志》等志书3部,各县(市、区)分别主持评议志书8部。深入基层现场指导,市史志办先后到宁阳葛石镇葛石村、新泰市新汶办事处孙村等单位修志现场,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至年底,各县(市、区)规划编纂基层志书201部,40多个市直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制定修志方案;全市第二轮修志共出版基层志33部,其中乡镇志12部、村志10部、部门志11部。
年鉴编辑 年初,市史志编委会印发《〈泰安年鉴(2007)〉组稿意见》,对《泰安年鉴(2007)》编辑的指导思想、记载重点、质量要求、组织领导等工作进行规范。完善年鉴组编工作规程,对栏目设置、人员培训、选题确定、稿件征集、编辑加工、审核校对、出版印刷等工作进行规范,并分系统召开各单位中心撰稿人会议进行部署落实。分工编辑广泛收集各类资料,熟悉、了解各部门(行业)的工作情况,精心编辑加工,严格审核校对,做到资料翔实、文字准确、文风朴实,确保了《泰安年鉴(2007)》按时出版。强化对县(市、区)和市直部门年鉴编辑工作的指导,根据市政府关于“各县(市、区)、各部门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编纂出版综合年鉴或几年鉴”的要求,对具备条件的县(市、区)和部门靠上督促和指导,《泰安政协年鉴(2003~2007)》《新泰年鉴(2001~2005)》《东平年鉴(1986~1993)》《石特年鉴(2001~2005)》出版发行,泰山区、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制定年鉴编纂方案,启动年鉴编辑工作。
市情研究与史志资源开发 ①编辑出版《泰安市情》杂志。全年出版4期,编发40多万字,其中第四期为“两会”特刊,整理刊载《泰安大事记(2003~2007)》,宣传普及了市情知识。②组织开展泰山泉水和名人故居调查。以泰山、泰城及周边泉水、泉系状况调查为基础写成政协提案,被评为十届市政协优秀提案。下半年,组织进行泰安历史名人故居及遗迹、遗址开发利用情况调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形成政协提案提交市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③开展“泰安地方史料十大系列项目”评选活动。从2006年8月起组织开展评选活动,经过查阅资料、专家论证、社会公示、集中评选,至年末初步确定十大系列100个项目作为推荐名单,即十大自然奇观、十大地质奇观、十大泰山标志性景观、十大泰山周边景观、十大名泉、十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大名牌产品、十大土特产、十大历史名人、十大知名作品等。④做好《山东省历史地图集·历史文化村镇》供稿工作。组织各县(市、区)对本辖区内的历史文化村镇进行调查,并分别撰写文稿,搜集整理图照资料,全市上报文稿55篇、图照80多幅、文字15万字。⑤加强“两网一库”建设。对市情网站主页进行改版,新增栏目6个,使主页栏目达到62个,内容涵盖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点击率不断提高。进一步充实市情资料库内容,将新出版《泰安年鉴(2006)》等资料录入资料库。完成县(市、区)志编纂任务的5个县(市、区)也组织力量进行资料入库工作,全年市、县(市、区)共新录入地情资料400余万字。⑥加强市县方志馆建设。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借阅制度,采取购置、交换、征集等方式,收集各地各类志书、年鉴,新增各类图书、期刊500余种,接待前来咨询、查找资料百余人次(批)。至年底,市方志馆馆藏方志、年鉴、地情资料、古籍等图书5500余种,期刊1000余册。各县(市、区)史志办均成立方志馆(室),并有专兼职人员管理。⑦历史文化史料的开发与研究。东平县史志办开展罗贯中与水浒文化研究,编辑出版《罗贯中早期作品选集》《水浒故事》,宁阳县史志办编辑出版《宁阳人物》,泰山区史志办组织编撰《泰山先锋》一书。

【《泰安市地方史志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颁布实施】 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和市委、市政府要求,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制定《泰安市地方史志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对2005~2010年史志事业的目标、任务、措施作出规定,提出“十一五”期间地方史志工作的主要任务,对志书编纂、年鉴工作、史志资源开发、市情研究、“两网一库”建设(泰安市情网、办公网、市情资料库建设)和各级方志馆建设提出具体目标,明确要求“十一五”期间全市编修1部市志、1部历史文化遗迹志、6部县(市、区)志和200部高质量的基层志书。

【《泰安年鉴》在全国、全省年鉴质量检查评比中分获一等奖、特等奖】 在第四届全国年鉴编校质量检查评比中,《泰安年鉴(2007)》再获一等奖,是山东省唯一连续3年在全国评比中获一等奖的单位。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统一组织的年鉴质量检查评比,是全国年鉴行业编校质量检查中的最高奖。该届年鉴评比重点从文字、语法、版面格式等7个方面进行检查,先后经过参评单位自查、评委小组初查、征求参评单位意见、评委会集体评审4个阶段。这次检查评比全国各类年鉴共有174种获奖,《泰安年鉴(2007)》经过层层检查、严格评比,再获一等奖,标志着《泰安年鉴》编校质量有了新的跨越。《泰安年鉴(2007)》共设栏目25个、条目1073个、示意图8幅、表格100个、时政彩页98页,总计81.9万字,全书资料翔实确凿,版面结构清晰合理,装帧设计厚重大气,印刷装订精致优良,是一部质量上乘的权威性、实用性工具书,发行后受到读者广泛好评。12月,在省政府办公厅组织的第二届全省优秀年鉴评比中,《泰安年鉴(2006)》获综合特等奖、框架设计特等奖、条目编写特等奖、印刷装帧特等奖等4个特等奖。

【《宁阳县志(1985~2002)》和关于泰山泉水的调查报告分获全省史志系统“八个一优秀”奖、入围奖】 在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地方史志工作会议上,《宁阳县志(1985~2002)》被评为全省史志系统“八个一优秀”市县级志书,市史志办《关于对泰山、泰城及周边泉水、泉系进行初步调查情况的报告》获全省史志系统“八个一优秀”评选活动入围奖,分别受到大会表彰,并获省政府奖金。全省史志系统“八个一优秀”评选活动是经省政府同意开展的,从2007年开始,每年评选一次。“八个一优秀”即每年评选一部优秀省志分志、一部优秀市县级志书、一部优秀综合年鉴、一个优秀史志工作单位、一个优秀地情资料库(地情网站)、一个优秀方志馆(室)、一篇优秀业务论文(论著)和一篇优秀调研报告。在对“八个一优秀”进行表彰的同时,每个项目还表彰一项入围奖。

【《泰安大事记(2003~2007)》出版发行】 为迎接市人大十五届一次会议、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召开,市史志办组织力量编辑的《泰安大事记(2003~2007)》(“两会”特刊)出版发行。该书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据历卷《泰安年鉴》登载的有关资料,采用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相结合的体例,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了五年间全市发生的大事、要事、特事、新事,充分反映全市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集中展示泰安人民干事创业、建设美好家园的辉煌业绩和精神风貌。该书出版后,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市史志办被评为全省地情资料库、地情网站建设先进集体】 在11月8日召开的全省史志系统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会上,泰安市史志办、肥城市史志办被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授予“全省地情资料库、地情网站建设先进集体”称号。泰安市情网于2005年在市情资料库基础上建成开通,是全省史志系统最早具有独立域名、独立运行的地情网站。网站主页设有60多个栏目,内容侧重历史文化领域,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是全市资料齐全、内容详尽的综合性信息网站。各县(市、区)全部建成地情资料库,实现省市县三级信息库联网,并与市政府网站对接,信息共享,向社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了解市情、宣传市情的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