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18&rec=203&run=13

【概况】 肥城因西周时期称肥子国而得名。
政区 人口 全市总面积1277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街道)、607个村(居)民委员会。年末全市总人口96.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2万人。人口出生率8.45‰,死亡率7.21‰,自然增长率1.2‰。有少数民族21个、1.10万人。
经济概况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0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9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92.1亿元,增长18.1%;第三产业增加值82.7亿元,增长19.4%。三次产业比例为9.5∶63.3∶27.2。实现财政总收入23.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8亿元,增长24.2%。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9.1亿元,比年初增加11.7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8.1亿元,比年初增加3.3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9.9亿元,比年初增加11.7亿元。
农 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增加值28.86亿元,增长4.5%。粮食总产55.0万吨,下降1.7%;棉花总产2949吨,增长3.4%;油料总产7894吨,增长23.9%;水果总产13.7万吨;蔬菜总产196.5万吨,增长2.0%。肉类总产5.1万吨,禽蛋总产3.7万吨,奶类总产4.4万吨。水产品总产2130吨。全年造林3411.3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32.7%。全市农机总动力73.7万千瓦,增长1.82%。
工 业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0家,实现增加值164.4亿元,增长24.9%;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84.0亿元,增长40.6%;实现利税65.9亿元,增长40.1%;实现利润33.3亿元,增长55.9%。
建设 环保 城区自来水供水能力达到6.8万吨/日,供热面积160万平方米,用气人口3.2万户。公交营运车辆达到226标台。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180吨/日。城市建成区绿化面积1379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6%。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85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2.05亿元,比上年增长27%。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7%。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4个,完成投资额1.58亿元。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100%,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100%。
交通 邮电 公路通车里程1757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为 999万人,增长18%。公路货物运输量为2236万吨,增长15%。民用汽车拥有量1万辆,增长17%,其中私人轿车0.8万辆,增长13%。邮政业务总量5058万元,增长10.9%。
贸易 旅游 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9亿元,增长19.2%。实现进出口总值2.9亿美元,增长15.5%,其中出口总值2.1亿美元,增长26.9%。新签利用外资项目12项,合同外资额2.1亿美元,增长21.7%;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增长19.4%。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6482万美元,增长38.1%;完成营业额2818万美元,增长23%;外派人员2122人次,增长76%;年末在外人数3576次,增长74%。主要旅游景点有十万亩桃花源景区、牛山穆柯寨旅游区、孙伯云蒙山景区、范蠡西施陶山景区、安庄温泉度假村。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7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9亿元。
教科文卫体 有各级各类学校198所,在校生9.0万人。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10所,在校生1.8万人。普通初中20所,在校生1.6万人。小学105所,在校生4.9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35人。共取得市(地)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3项。专利申请量314件,授权专利69件。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2个,公共图书馆1处,文化馆1处,档案馆1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有卫生机构433所,其中医院(卫生院)35所、卫生防疫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2823张,卫生技术人员3547人,其中执业医师1078人、注册护士1221人。有体育馆2座,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24枚,其中金牌8枚。
社会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万元,增长22.6%;人均消费性支出为8312.77元,增长20.91%;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66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8万元,增长15.14%。农民人均纯收入6107元,增长16.3%;人均居住面积38平方米。参加职工养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9.3万人、5.0万人、3.2万人和7.4万人,分别增加0.6万人、1.0万人、0.8万人和0.6万人。参加职工失业保险的人数达到9.9万人,增加0.1万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4.6万元,增加1.0万元;支出2.8万元,增加0.7万元。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25.7万人。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3万人,其中城镇低保4303人、农村低保8413人。敬老院23个,床位1615张,收养330人。社会福利企业10个,安置残疾人员289人。
年内,该市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市、全国经济林产业示范县;被山东省评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示范市、政府非税收入规范管理示范市、平安建设先进市、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市和社会文化建设先进县。

【“三联”助推新农村建设】 一是企业联村。开展新农村建设结对帮扶活动,组织38家实力较强的企业与63个行政村结成帮扶对子,既帮资金、帮物资、兴办公益,又帮项目、帮技术、帮就业,村企携手共谋发展。年内实施打井修路、架桥建校、结构调整等惠民富民项目54个,安排农民就业1860多人,无偿援助资金物资折款1310万元。二是基地联农。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基地建设,扩张基地规模,优化区域布局。到年末,全市已形成6666.67公顷(10万亩)有机菜、6666.67公顷(10万亩)绿色肥桃、6666.67公顷(10万亩)“两菜一粮”、6666.67公顷(10万亩)绿色干鲜果品、6666.67公顷(10万亩)速生丰产林的规模种植格局,联结农户15万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三是协会联户。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培育发展农村专业协会和合作社690个,其中瓜菜、林果、畜禽等专业合作社230个、专业协会80个、各类农副产品运销服务组织380个,拥有会员1.40万户,带动农户5.80万户,占总户数的35.6%,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收益水平。

【被命名为全国首批“绿色小康县”】 该市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利用10座“渣子山”,新建矸石发电厂8家,年发电4亿度,配套衍生出企业10个,形成煤—电—建材、煤—电—铝等多条产业链。实施工业节能“458”工程,突出抓好煤电节能、冶金机械、新型建材、精细化工4个重点行业和50家重点能耗企业,培植发展8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新上项目环境评价执行率达100%,城市大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300天以上。推动科技创新,培植发展高新技术企业99家,山东名牌15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52个。建设生态农业,发展有机蔬菜1万公顷,成为全国种植有机蔬菜面积最大的县市。加快林业产业化发展,新栽植各类树木6000多万棵,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2.7%。年内,该市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国家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首批“绿色小康县”。

【被评为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县”】 肥城市委、市政府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发展文化事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图书馆规模,建立博物馆,装修改造影剧院,成立艺术培训中心;规划建设了音乐喷泉广场、百花园公园、康王河公园等各具特色的文化广场,督促14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文化中心,7个乡镇和20多个有条件的村建成休闲、娱乐、健身文化广场,200多个村建成较高标准的文化大院,形成市、乡镇(街道)、村(居)较为完善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培训文化管理人才和文化骨干2000余人,各乡镇(街道)分别有专职文化干部2~3名,各村(居)分别有专职或兼职文化管理人员1~2名;成立舞蹈、摄影、书法、美术等十几个专业协会,组建了近千支文艺表演队、秧歌队、合唱团、庄户剧团、书画社、戏剧票友等各种形式的社会文化队伍;创作编排了音乐、舞蹈、声乐、器乐、戏曲、曲艺、小品、美术、书法、摄影等作品500件,每年在市级以上获奖160余件,有20人获省以上奖项70余个,许多剧目在群众中广泛传唱。按照“天天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年年有变化”的总体要求,每年都举办“桃花节戏曲电视大奖赛”、“名家书画展”、“歌手大赛”、“少儿才艺大赛”、“消夏广场文艺演出”、“四下乡”、春节文化活动、乡镇文艺汇演等文化活动,其中“肥城桃花旅游节”已连续举办了六届。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积极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公布了肥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制定了保护计划和措施。成立泰安市网络文化协会肥城分会,建起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监控平台,聘请文化市场协管员30名,并在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特邀文化市场社会监督员10名,形成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市场监管机制。有2个乡镇跨入全省社会文化先进乡镇行列,1个村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称号,2个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年内,该市成为全省仅有的5个“社会文化先进县”之一。

【山东阿斯德化工有限公司甲酸产能跃居世界第二位】 年内,该公司三期4万吨/年甲酸生产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甲酸生产能力扩大到10万吨/年,列德国巴斯夫公司之后,产能居世界甲酸行业第二、亚洲第一位。该公司三期甲酸扩能项目于2006年8月开工建设,总投资1.5亿元,采用具有世界领先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甲酸甲酯生产工艺,年产甲酸4万吨,年新增主营业务收入1.97亿元、利润3000万元、税收1500万元。

【国际(肥城)2007农业有机农产品发展论坛举行】 5月24~25日,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与技术促进处绿色产业专家委员会和肥城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国际(肥城)2007农业有机农产品发展论坛隆重举行。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周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与技术促进处首席代表、绿色产业专家委员会主任胡援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延明,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机食品专家金鉴明,国家农业部原副部长宋树友,省环保局局长刘富春,省农业厅副厅长于凤华,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仲崇高,泰安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洪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克峰及国内外有机农产品专家共计280人出席论坛。肥城市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把有机蔬菜作为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培植,科学规划指导,推进产业化发展,有机蔬菜基地面积发展到9533公顷,品种有绿菜花、青刀豆、芦笋等30个,年产量40万吨,产品95%以上出口欧盟、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发展有机蔬菜最早、面积规模最大、编制规划最先、加工出口最多的县市。该次论坛,有助于打响肥城有机品牌,扩大国内外影响力,推进有机农产品产业发展。 (单光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