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税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18&rec=146&run=13

【概况】 年末,全市有地方税务(简称地税)机构98个,其中市级局1个、县级局6个、直属单位和派出机构5个、基层分局(所)86个;在职职工1040人,其中市地税局142人(含市直属分局、稽查局);纳入地税系统管理的纳税人5.25万户。全市各级地税部门按照“收好税,定好位,带好队”的总体要求,围绕依法组织收入这个中心,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应用年”活动,以省级数据大集中为总抓手,全面提升地税管理水平,整体工作实现新突破。全年累计组织各项收入33.05亿元,增长21.68%,增收5.89亿元(其中税收收入31.32亿元,增长22.36%,增收5.72亿元)。其中,中央级收入完成5.30亿元,增长15.79%,增收7233万元;省级收入完成3.05亿万元,增长25.68%,增收6299万元;市本级收入完成5.94亿元,增长22.17%,增收1.08亿元。在全省收入过千亿表彰大会上,秦安地税共获得“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全省地方税收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地税系统目标管理考核优秀单位”、“‘信息化建设应用年’活动先进单位”、“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先进单位”等全部5项荣誉,实现了荣誉的“满堂红”。
税源管理 ①开展税源普查。将增加多少税源、新增多少税款作为税源普查的落脚点,查漏点、提低点、纠错点、理混点、澄模糊点、抓暗点、清空点,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挖掘增量,形成新的税收增长点。年内新增税款4700万元。②深化税源分级分类管理。将税源分级分类为重点税源、中小企业、个体工商业户三种,根据其不同特点采取相应措施,税源控管质量大幅提高。抓好重点税源管理,市、县两级均成立重点税源管理办公室,推行“以市为主,市、县(区)实施”的集中管理模式,依托《重点税源监控与分析管理信息系统》,将全市年纳税10万元以上的1685户纳税人纳入监控范围,实现重点税源管理的集约化、专业化。全年重点税源共实现税收收入24.89亿元,增收5.67亿元。抓好中小企业税源管理,全面推行中小企业核定征收办法,重新确定347个行业(产品)的定税参数、调整系数和定额标准,完成1844户中小企业的税额核定工作,平均税负提高11%,年增加税收150余万元。③创新征管方式。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工作与税源普查、纳税评估、综合冶税、税收专项检查等紧密结合,因“企”制宜,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区别对待、分类指导,采取一厂一策、一事一议的办法,年内促成99家大中型企业二、三产业分离成功,实现地税收入4823万元。抓好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探索形成“链条式”管理模式,以落实“先税后证”的管理要求为突破口,强化部门协作配合,畅通信息资料传递渠道;以房源控税源,利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登记信息和综合治税信息,对建设工程在办理立项、开工许可、工程款拨付、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实施全方位监控,全面建立单位和个人房屋出租的税源信息档案;研制开发《房屋出租(装修)业管理系统》,加强对出租房屋和装饰装修的税收管理,实现对房地产业涉税数据的电子化采集、储存、传递、加工、处理。全年组织入库建筑业、房地产业税收7.51亿元,增长28.23%,增收1.65亿元。
税收执法 拓展税收执法岗位职责体系,分管理、监控、检查、法制等5个部分,包括19类、59个指标、167种执法行为,涵盖税收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收执法考核盲区。实施“交叉稽查”,将稽查工作按功能和程序进行划分,建立适应信息化管理、相互协调、相互监督的管理新模式。共组织检查纳税单位529户,查补税款4763万元,入库税款、滞纳金、罚款4083万元。
纳税服务 ①服务经济建设。重点围绕加强税源管理、增加地税收入等政府关心的问题,积极为地方党委、政府献计献策;对企业改制、扩建、重组等情况按照政策规定逐户核实,年内有108户企业的所得税重新纳入地税管理,增加地方税收1000余万元。②服务社会发展。重点落实就业再就业、文教卫生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累计减免各项税款827.82万元。做好残疾人保障金代收工作,共代收残疾人保障金830余万元,增收67万元。③服务纳税人。完善纳税服务中心建设,开通运行纳税呼叫服务平台,推行“网送税法”、提醒和限时办结等服务,方便了纳税人办理业务。
税收信息化建设 根据省地税局开展“信息化建设应用年”的部署,研发、推广和应用一系列操作性能良好、功能强大的软件系统,其中,泰山分局的税收集约化管理、新泰市局自主研发应用的《房屋出租、装修管理信息系统》、宁阳县局完善并推广应用的《重点税源监控与分析管理信息系统》、东平县局自主开发的《临界点纳税人动态监控管理信息系统》等,均产生较好效果。改造升级局域网、中心机房等相关设备,更新电脑524台,完成数据采集补录、私有代码编制、系统初始化、数据清理及模拟迁移等工作;制定《泰安地税省级“大集中”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培训方案》,优化培训环境;健全完善数据校验制度,建立54类、2100余项数据质量标准,严格人工三级数据审核制度,落实数据质量校验责任。开发应用《数据校验系统》,为征管软件增加数据质量甄别功能,创新数据校验手段。10月初,全局顺利完成数据模拟迁移。
  年内,市局机关继续保持“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8个省级文明单位全部通过年度复审,新增省级青年文明号2个,新泰市局荣获“全国税务系统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年度税收分析】 ①收入总量突破33亿元大关。全年完成各项收入33.05亿元,按月分析,除受2006年5月份新泰稽查查补入库新矿集团企业所得税9300万元影响外,其他月份均实现同比增收,月均入库税额由上年的2.26亿元提高到2.75亿元。②总体发展趋势较好。岱岳区有两大增收因素:一是科诺新钢股份公司首年运作上市,缴纳各项地税收入3600万元,比上年增收3200万元;二是大汶口石膏工业园销售门头房等不动产,11~12月份集中入库营业税3241万元,同比增幅由10月份的33.06%提高到44.72%,居全市增幅首位。开发区税源稳定增长,增幅37.50%。市直分局和新泰市局在税源大幅萎缩的情况下,通过强化社会综合治税、积极开展纳税评估等广开税源,分别实现15.61%、14.31%的增幅。东平县局抓住济菏高速公路东平段、南水北调等大工程项目建设,对周边乡镇河砂、山石资源开采带动明显的有利契机,由政府牵头组织对沿河、沿湖囤积河砂业户的储砂清理摸底,由河道管理等部门对河砂按承包估量代征税款,收入增幅达30.35%。③三产对地税的贡献率均明显提高。各级充分利用政策,积极开展二、三产业分离,努力提高三产比重,三产实现的地税收入达到13.93亿元,占收入总量的42.16%,提高4.1个百分点,增收3.59亿元,占总增收额的61.05%。采矿、制造、建筑、房地产等四大行业共实现地税收入21.92亿元,占全部地税收入的66.35%。受年内股市强势市影响,金融证券保险业实现2.67亿元收入,增收6692万元,增长25.06%。④主体税种支撑作用、政策性增收作用均较明显。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三大主体税种共实现税收19.35亿元,增长23.42%,增收3.67亿元,占收入总量的58.54%,比上年提高0.83百分点。其中营业税完成10.50亿元,增长30.67%,占收入总量的31.79%,比上年提高2.19个百分点,增收2.47亿元。土地使用税新条例正式实施,土地使用税单位税额提高使税基明显扩大,土地使用税入库3.42亿元,增长50.34%,增收1.14亿元;土地增值税预征全面实施,入库税款8864万元,增长23.45%,增收1684万元。⑤“8.17”华源煤矿溃水事故影响很大。“8.17”溃水事故对新泰市的煤炭、焦化、交通运输等行业影响很大,导致新泰地税收入减收1.90亿元。9~12月份新泰地税收入呈明显下滑趋势,月均入库5611万元,比前八个月月均下降3253万元,扣除9月份稽查局集中查补入库新汶矿业集团往年企业所得税3700万元以及年底土地使用税调增单位税额等政策性增收因素,后4个月平均入库仅4000万元左右,成为年度地税收入最大的减收因素。 (王 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