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18&rec=12&run=13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泰安”目标,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国民经济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综 合 ①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增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22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6.1%。其中,第一产业132.8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688.5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404.8亿元,增长19.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4∶56.2∶32.4调整为10.8∶56.2∶33.0。②物价总水平呈结构性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0%,涨幅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居住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烟酒及用品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全年分别上涨11.6%、2.6%、1.9%、0.4%和0.1%,衣着、交通和通讯类分别下降1.4%和2.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与上年持平。③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0%,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5%,分别提高2.4和3.1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价格上涨6.0%,二手房销售价格上涨6.1%,房屋租赁价格上涨0.8%。土地交易价格上涨12.5%。④劳动力就业成效显著。全市新增就业再就业7.8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1万人,安置就业特困人员616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4万人,累计县外劳务输出达到64万人,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66万人。在岗职工49.2万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90.1亿元,增长20.3%。⑤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55.1亿元,增长30.4%;占GDP的61.6%,提高5.2个百分点。实现税收57.4亿元,增长20.3%;占全部税收的71.0%,提高5.1个百分点。年末,个体工商户发展到8.95万户,从业人员19.2万人,注册资金19.4亿元,分别增长1.5%、8.8%和17.8%;私营企业发展到1.37万户,从业人员33.5万人,注册资金194.3亿元,分别增长8.2%、10.8%和12.8%。实现零售额312.6亿元,增长17.6%,提高1.2个百分点,市场份额高达83.0%。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经济综合实力还不够强,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压力较大,社会保障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等。
农 业 ①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5.4亿元,增长4.0%。其中,种植业137.1亿元,增长2.2%;林业7.5亿元,增长4.0%;牧业75.7亿元,增长6.7%;渔业7.9亿元,增长0.3%。②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新认证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4个、产品4个、基地面积1万公顷,基地总面积达到12.5万公顷,增长8.7%。新申报认证绿色食品企业4家、产品5个、面积2.7万公顷,基地总面积达到12万公顷。新发展有机蔬菜认证基地2100公顷,42个产品基地总面积1.3万公顷,增长18.8%;高值田面积9.3万公顷,增长7.7%。③主要农牧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2.1万公顷,增长1.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2.3万公顷,增长2.8%;油料作物播种面积4.5万公顷,增长1.6%;棉花播种面积9418公顷,增长12.1%。大多数农产品产量有所提高。④林业、渔业稳步发展。全市完成造林面积1.11万公顷,增长11.8%。其中,防护林面积4845公顷,增长29.6%;全市森林面积19.4万公顷,增长5.1%;活立木蓄积量901.9公顷,增长47.8%;木材产量6.7万立方米,增长10.2%。水产养殖面积1.5万公顷,增长0.9%;水产品产量8.0万吨,增长2.0%。⑤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财政安排农林水事务支出8.7亿元,同口径增长57.7%。农村清洁能源利用形势喜人。全市农村户用沼气池1409.9万立方米,增长177.6%;太阳能热水器应用39.2万立方米,增长3.2%;太阳房2.0万平方米。农业机械化程度继续提高,全年农机化投入资金1.38亿元,增长62.1%;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75.9万千瓦,增长3.6%;机耕作业面积33.0万公顷,机播、机收面积分别为26.7万公顷、24.4万公顷。水利有效灌溉面积24.4万公顷,节水灌溉面积14.2万公顷。农村基础建设明显加强,全市村镇建设累计总投资达到25亿元,村镇道路硬化率达到57.7%,村镇自来水人口普及率94.0%,垃圾处理率达到81.8%,村镇道路绿化率92.0%,平原村镇森林覆盖率24.5%,山区村镇森林覆盖率41.0%。农村家庭电话普及率达到70.5%,比上年提高5.0个百分点。
  工业和建筑业 ①工业生产增长平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64.3亿元,增长23.5%。其中,国有工业43.4亿元,增长7.2%;集体工业35.6亿元,增长11.1%;股份制工业383.3亿元,增长24.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24.0亿元,增长16.7%。轻重工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18.8亿元和445.5亿元,分别增长27.5%和22.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21.1%和78.9%。②工业产品产销状况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8.6%,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工业产销率为98.8%,集体工业产销率为98.1%,股份制工业产销率为98.6%。③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结构优化。原煤、钢材、发电量等传统产品产量稳定,输变电设备、汽车及零部件、无机非金属材料、精细化工等主导产业产品高速增长。④工业经济效益水平不断提高。全市1297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49.9亿元,增长35.2%;利润130.5亿元,利税227.4亿元,分别增长46.5%和37.5%;实缴税金总额78.1亿元,增长25.8%。反映工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的综合指数为228.7%,同比提高32.8个百分点。⑤建筑业生产、效益同步提高。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0.7亿元,增长10.5%。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289.1亿元,增长25.9%;实现利税21.6亿元,增长18.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总产值20.3亿元,增长36.0%;实现利税3.9亿元,增长40.7%。
固定资产投资 ①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8.9亿元,增长25.0%。从投资项目建设性质看,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投资完成397.9亿元,增长67.9%,新建项目投资比上年下降了24.8%;从建设项目投资构成看,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35.6%,占全部投资的33.5%,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②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29.8%、22.4%和30.0%。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高速增长,完成投资71.0亿元,增长83.9%,占全部投资的11.1%。居民服务业、房地产业、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批发零售餐饮业的投资增幅分别为879.3%、84.7%、45.6%和40.1%,高于服务业和全部投资增长幅度。资源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投资下降。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下降14.8%,水泥行业投资下降48.7%,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投资下降26.5%,化学纤维制造业投资下降45.2%。③民间投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民间投资完成576.4亿元,增长32.8%,占规模以上投资的90.2%,同比提高5.3个百分点。其中,个体私营经济投资235.2亿元,增长28.5%,占民间投资的40.8%;股份制经济投资203.0亿元,增长32.8%,占民间投资的35.2%;集体经济投资110.2亿元,增长30.3%,占民间投资的19.1%。④房地产开发健康发展。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3.9亿元,增长51.3%。商品房屋施工面积419.3万平方米,增长16.8%,竣工面积194.6万平方米,增长75.5%。商品房销售面积154.3万平方米,增长27.0%。商品房销售额32.7亿元,增长47.1%。
  国内贸易 ①消费品市场发展速度加快。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8.5亿元,增长18.9%,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251.3亿元,增长20.1%,提高3.4个百分点,市场份额为66.4%;农村127.1亿元,增长16.7%,提高1.2个百分点。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分别实现56.8亿元、271.2亿元、5.3亿元、37.3亿元,分别增长32.3%、17.3%、43.1%、15.1%。②社会消费热点频现。多类商品销售旺盛,家具类,通讯器材类,汽车类,食品、饮料、烟酒类均大幅度增长。其中,家具类实现3.7亿元,增长125.7%;通讯器材类实现3.0亿元,增长154.8%;汽车类实现零售额8.2亿元,增长117.0%;食品、饮料、烟酒类实现14.4亿元,增长45.8%。
  交 通 全市境内公路通车里程1.30万公里,增加371.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32.7公里,增加24.3公里。公路货运量6915万吨,货运周转量43.7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3.7%和35.7%;客运量4902万人,客运周转量31.7亿人公里,分别增长6.4%和13.2%。
  邮 电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0.5亿元,增长15.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5亿元,增长7.8%;电信业务总量18.0亿元,增长16.3%。年末固定电话户数127.3万户,下降4.2%;移动电话196.7万户,增长36.0%;宽带上网用户23.2万户,增长50.1%。
  对外经济 ①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全市完成进出口贸易总值13.5亿美元,增长36.5%,提高4.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8.5亿美元,增长24.0%;进口4.9亿美元,增长65.5%。一般贸易出口6.5亿美元,增长29.2%,占出口总值的75.7%;加工贸易出口2.1亿美元,增长10.7%,占出口总额的24.3%,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②利用外资形势良好。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05个,合同外资额14.1亿美元,增长20.0%。实际利用外资9.8亿美元,增长23.3%。③对外劳务合作成效显著。全年签订对外承包劳务合同1473个,比上年增加591个;合同额4.6亿美元,增长33.7%;完成营业额3.2亿美元,增长40.3%。外派劳务和研修生1.46万人次,期末在外人员2.59万人,分别增长57.8%、50.3%。
  旅 游 旅游总收入突破百亿元。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518.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9.7亿元,分别增长22.0%和25.4%。其中:国内游客1503.4万人次,旅游收入104.8亿元,分别增长22.0%和25.7%;境外游客15.1万人次,增长20.0%,旅游外汇收入6492万美元,增长24.8%。
  财 税 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4.2亿元,同口径增长24.2%,其中各项税收46.8亿元,增长29.6%,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2.9%,提高3.1个百分点。各项税收中,增值税9.0亿元,营业税8.4亿元,企业所得税3.9亿元,分别增长12.6%、30.7%和27.7%。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财力分配向技术创新和社会事业领域倾斜。全市地方财政支出104.6亿元,增长34.0%;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环境保护支出分别为16.5亿元、1.6亿元、22.3亿元和1.04亿元,分别增长38.6%、62.4%、74.4%和173.3%。国、地两税实现收入80.7亿元,增长15.7%,其中,国税47.7亿元,地税33.1亿元,分别增长11.9%和21.7%。
金 融 ①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为812.3亿元,增长8.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500.1亿元,增长7.0%。各项贷款余额为539.2亿元,增长11.2%。贷款投向结构更趋合理,有效支持了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结构调整。第一、二、三产业贷款分别增加17.1亿元、20.0亿元和17.1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分别为31.6%、36.8%和31.6%。个人住房贷款增长较快,贷款余额29.1亿元,增长30.5%。②保险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市20家保险公司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1.4亿元,增长25.3%,提高13.9个百分点。其中,财险收入5.5亿元,增长39.5%,提高14.3个百分点;人身险收入15.9亿元,增长21.1%,提高13.2个百分点。全年赔付额6.2亿元,增长22.5%。
  科 技 ①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获奖科技成果141项,其中省级科学进步奖4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99项。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3家,国家“863”科技成果产业基地2家。全年申请专利2548件,增加1368件;授权764件(其中发明59件),增加316件。签订各类技术合同30项,增加16项;合同金额2210万元,增长188.5%。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07家,比上年增加50家;高新技术产品1165个,增加58个;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64.8亿元,增长45.4%;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26.9%,提高3.0个百分点。
  教 育 市内普通高校6所,招生2.4万人,在校生8.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8所,在校生7.7万人,专任教师2554人。普通中学200所,在校学生21.9万人,专任教师2.2万人。小学678所,在校学生34.3万人,专任教师2.2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成人识字率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9.3%。
  文 化 全市3个艺术表演团体全年演出800场,比上年增加150场;7处艺术表演场所全年演出500场,增加130场。7家公共图书馆拥有藏书46.7万册。10个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总量73.7万卷,增长6.0%;当年利用档案1.5万卷次,增长4.7%。6套广播电台自办节目全年播出1.97万小时,增长32.3%;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8.0%;制作广播剧13部,增加5部。6套电视台自办节目全年播出1.09万小时,增长23.8%;有线电视入户率18.3%,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6.2%。
  卫 生 全市拥有卫生机构727所(不含计生机构,含门诊部和诊所,下同),其中,医院76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6所,妇幼保健机构7所,卫生院89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61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07万人,其中执业医师7030人、执业助理医师1681人、注册护士6943人。
  体 育 2007年泰安市承办、举办了亚洲举重锦标赛、全国山地户外挑战赛和市十六届运动会三项大型赛事。泰安籍运动员在国际、国内各项比赛中获得金牌29枚、银牌13枚和铜牌14枚的成绩,其中国际比赛中获得金牌8枚、银牌2枚和铜牌2枚。全民健身活动设施数由上年的160处增加到185处,共27万人参加了全市组织的45次全民健身活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5%,提高5个百分点,《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生达标率达到99%,国民体质指数为78%。全年体育彩票发行额达5554万元,筹集体育发展基金437万元。
  城市建设 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年内泰城新一轮重点工程建设全面铺开,时代发展线建设继续推进,新建、续建南湖大街、南湖公园、七里河、新垃圾处理场等工程,城市承载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超过20亿元,建成污水处理厂7座,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7万吨,其中泰城2座,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6万吨。全市共铺设配套排污管网193公里、中水管道80余公里,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5%,中水回用达到2万吨以上。至年末,泰城道路铺装面积840万平方米,拥有公交标准运营车辆812标台,实有出租车1292辆,集中供热面积1550万平方米,用水普及率和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99.8%和98.5%。②安居工程积极推进。经济适用房建设方式和廉租住房制度逐步完善,城市最低收入家庭住房的“双保障”稳步推进。全年累计申请报批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73.8万平方米,施工面积73.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5万平方米。至年末,共接收廉租住房申报322户,其中对符合发放条件的307户家庭发放了租金补贴。
  环境保护 ①节能降耗工作成效显著。2007年上半年,全市万元GDP能耗1.4吨标准煤,比2006年降低2.9%。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2.4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值取水量28.8立方米,分别比2006年降低8.1%和4.4%。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3%,提高1.5个百分点。工业节能降耗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市重点考核的百户重点用能工业企业主要产品生产实现节能56.6万吨标准煤。在百户企业填报的25项单位产品能耗指标中,21项实现下降,下降幅度5%以上的有原煤生产综合能耗、中型企业合成氨综合能耗、电解铝综合能耗、水泥综合能耗、日用玻璃综合能耗和棉布折标准品全厂生产用电。②建筑领域资源节约效果明显。全面实施新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禁止新建、改建、扩建实心粘土砖生产线,新型墙材、建筑节能技术产品的开发应用步伐加快。全市累计建成节能建筑达到246万平方米,应用新型墙材16亿标块,利废400万吨,节煤9.9万吨、节地253公顷。③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二氧化硫排放量降至4.4万吨,同比减排4.2%;城市空气质量等级为优的天数64天,增加12天。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资3.3亿元,其中,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和噪声治理项目分别投资1.5亿元、1.8亿元、250万元和297万元,当年竣工项目新增处理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能力分别为7.55万吨/日、278.8万标立方米/时、532吨/日。处理生活污水7700.6万吨,增长47.4%;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达到14.5亿元,增长25.2%。④生态市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市共有5个全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1.2%,提高4.7个百分点。泰城公园绿地面积950万平方米。全市有5个乡镇被命名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27所学校被命名为省级“绿色学校”,9家社区被命名为省级“绿色社区”,确定文明生态村建设试点21个。肥城实验小学、泰山区华新社区分获国家级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命名,填补了泰安市空白。
  人民生活 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万元,增长15.5%;人均消费性支出9971元,增长16.4%。市区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32.0%。农民人均纯收入5309元,增长14.4%,提高1.8个百分点;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46元,增长17.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7%。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83万元,增长19.5%。
  社会保障 ①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数增加到96个,拥有床位1.26万张,年末收养人数1.10万人,新建、改扩建敬老院83处,供养床位达到1.1万张,集中供养率达到72.2%。全市最低保障救助5.4万户、11.5万人,分别增长117.2%和98.3%,发放低保金4636万元。其中,城镇1.1万户、2.9万人,发放低保金2963万元;农村4.3万户、8.6万人,发放低保金1673万元。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73亿元,增长22.3%;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047万元,增长138.9%;直接接受社会捐赠9512万元,增长5.2倍。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市城镇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4.2万人、45.7万人、53.8万人、37.4万人和42.3万人,分别增加3.2万人、0.6万人、5.9万人、4.4万人和3.2万人。收缴保险费分别为18.5亿元、1.4亿元、7.6亿元、1.1亿元和3840万元,分别发放保险金15.6亿元、6362万元、6.3亿元、9644万元和2186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农民达到103.4万人,领取养老金人数5.0万人,当年收缴保费3805.4万元;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350.7万人,参合率达到96.7%,提高5.7个百分点。
(注:所列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