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煤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17&rec=90&run=13

【概况】 至年底,全市有地方煤矿43家,职工人数3.6万人。原煤年产量556.3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3.15亿元,工业增加值12.32亿元,实现利税8.2亿元。
行业管理 ①健全机制。市政府下发《泰安市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明确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安全责任、履行的职责和依法监管的内容。县(市)政府制定加强煤矿安全监管的规定,健全煤炭监管机构。新泰市煤炭局成立煤矿安全执法大队,产煤乡镇政府派驻住矿督察员,使煤矿监管做到“横到边,纵到底”;宁阳县成立煤炭监管局,充实煤炭执法人员;肥城市煤炭办聘请专家每月对所辖煤矿进行安全生产会诊,超前预测、及时治理事故隐患。②煤炭生产许可证监管。加大对煤炭生产许可证的监管力度,坚持动态管理,贯穿整个安全生产管理的全过程,煤炭生产许可证年检合格率达100%。③严格开采管理。对煤矿的开采部署和储量、瓦斯鉴定等工作进行审查,严格各类设计审批,对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由专家论证,进行超前预防和监控,确保资源合理、安全开采。开展生产能力核定工作,掌握每个矿井、每个生产环节的实际生产能力,防止了超核定能力、超定员、超强度生产。④清理煤炭市场。取缔无证经营煤炭业户和有欺行霸市、掺杂使假行为的煤炭经营业户,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年内,全市取得煤炭经营许可证的企业432家,其中批发企业141家,零售企业291家。
安全监管 按照“抓表治本、重在建立完善长效机制”的工作思路,对全市43处地方煤矿进行10次全面安全检查,重点查处15项重大安全隐患,其中对6个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煤矿停产整顿,全面整改,遏制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降低伤亡事故发生率。全年地方煤矿共发生死亡事故6起,死亡6人,未发生3人以上重大伤亡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目标。投入资金1.4亿元,对安全生产设施进行改善和提升,其中26处煤矿成为一级质量标准化矿井,11处煤矿成为“双基”建设省级先进矿井,9家煤炭企业通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
结构调整 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非煤产业,延伸产业链。项目涉及机械电子、煤化工、新型建材、农产品等领域。聚源集团建成石膏矿和石膏板厂,形成石膏生产加工一条龙;泰丰矿业集团形成煤炭、漆包线、化工、机械多产业集团,成为新泰市利税第一大户。宁阳海力集团建成汽车配件项目,其产品远销国内外,促进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兴煤 实施科技攻关,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提高了矿井安全保障能力和生产力水平,减少资源浪费。全市煤矿实现薄煤层安全开采,采区回采率达到85%以上,延长了矿井寿命。煤矿优化井巷布局,减少矸石排放量,利用矸石搞建材加工,矿井水循环利用,实现清洁生产,改善劳动环境,提高了经济效益。 (张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