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17&rec=88&run=13

【概况】 2006年,围绕“一个目标、三大重点、四个坚定不移”(建设经济强市,工业经济、民营经济、招商引资,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优化结构、抓大项目、保护生态和节约资源)的发展思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培植壮大一批主导产业、培植一批骨干企业、培植一批知名品牌,做强壮大工业经济,促进了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48.05亿元,同比增长26.91%,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31个百分点。
①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7种重点工业品有24种产量实现大幅度增长,其中原煤产量2506万吨,增长8.03%;电力电缆生产8.78亿米,增长54.1%;玻璃纤维纱生产20.47万吨,增长24.9%;液体乳生产17.95万吨,增长63.5%;布生产3.82亿米,增长75.3%;农药生产1.46万吨,增长60.9%,水泥生产1148.8万吨,增长41.8%;改装车2.20万辆,增长48.04%;钢材250.79万吨,增长25.5%;变压器1617.8万千伏安,增长28.1%;石膏板2.11亿平方米,增长25.6%。全市工业品产销衔接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业产品销售率98.4%,提高0.59个百分点。②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56.5亿元,增长33.51%;实现利税162亿元,增长37.53%;实现利润88.0亿元,增长41.55%。工业实交税金64.4亿元,增长43%,比地方财政收入增幅高12.7个百分点。③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92.2%,提高25.1个百分点,为历史最好水平。从构成经济效益指数的7项指标看,总资产贡献率18%,提高2.5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20%,提高1.24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2.7次,提高0.3次;成本费用利润率6.9%,提高0.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降低1.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29.7%;产销率提高0.6个百分点。④出口稳定增长。全市工业制成品出口总值6.32亿美元,增长26.1%,占全市出口总值的91.9%。其中28户重点出口企业实现出口5.02亿美元,增长28.7%,占全市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的79.5%。⑤电力等生产要素强力支撑。全社会用电量完成98.82 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0.15%,其中:工业用电量完成80.2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2.03%,占全社会用电的81.17%。泰安电网最大供电负荷达到109万千瓦,同比增长31.33%。⑥轻工业增长速度加快,带动作用增强。轻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30.01%,增幅高于全市工业3.1个百分点,高于重工业增幅3.74个百分点。轻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48.1%,增幅比全市工业高9.55个百分点,比重工业高12.2个百分点。⑦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发展。252户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1.01亿元、利税38.08亿元、利润23.13亿元,分别增长43.11%、46.48%、51.98%,增幅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分别高9.6个百分点、8.6个百分点、10.4个百分点。⑧乡属及其他工业拉动作用增大。从企业隶属关系看,乡属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和利润的增幅,分别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高7.8个百分点、8.6个百分点和5.7个百分点;其他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和利润的增幅,分别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高15.5个百分点、15.6个百分点和11.2个百分点。⑨技改投资拉动作用增大。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340.8亿元,增长21.4%,其中完成技术改造投资235.6亿元,增长35.4%。全市竣工过千万元项目393项,全部达产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259.2万元,实现利税44.8亿元。大项目数量明显增加,单个项目投资规模增大,在建过亿元项目达到145项,比上年增加21项;单个项目平均投资规模2.29亿元,增加2937万元;过亿元项目完成投资112.9亿元,占整个技改完成投资的47.9%。投资结构更加优化,重点培植的汽车、输变电设备、新材料、精细化工、食品、纺织服装、特钢、能源等八大产业完成投资占技术改造总投资的75.6%。

【主导产业】 重点培植的汽车、输变电设备、新材料、精细化工、食品、纺织服装、特钢、能源等八大产业发展迅速。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83.81亿元,同比增长39.5%;实现利税98.5亿元,同比增长42.7%;实现利润57.4亿元,增长47.5%;分别占全部工业企业的39.5%、42.7%和47.5%,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64.2%、61.5%、64.9%,分别提高4%、5.1%和5.5%。

【骨干企业培植】 ①科学规划。根据“加强产业配套、拉长产业链条、优化产业布局”的原则,聘请专家制定化工、煤电、汽车配件等产业规划,为把准产业定位、加快产业聚集奠定基础。按照“优势产业率先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的思路,纵抓产业链条延伸,横抓群体聚集膨胀,打造上下关联度大、配套能力强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借助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平台优势,突出汽车及输变电设备等骨干产业,发展块状经济,加快产业聚集步伐,形成以泰山五岳专用汽车、泰安青年汽车为龙头的汽车工业产业群;以特变电工鲁能泰山电缆、泰开电器为龙头的输变电设备产业群;依托泰山复合材料工业园和大汶口石膏工业园的新材料产业,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撑。②重点扶持。对引领产业发展的核心企业,从项目用地、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减免规费、加强服务等多方面予以扶持,解决影响其发展的困难,扩大核心企业的规模优势、市场优势、技术优势。落实领导干部联系重点项目和企业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涉及部门及上级政策方面的问题,做好协调和争取工作。国电集团石横公司、新矿集团盐化工、岱银集团等8个项目投资过5亿元;华阳集团、普瑞特公司、裕鑫玻纤、泰鹏集团等项目当年投产达产;泰丰矿业、山钢集团、瑞星化工等项目投入产出比达5倍以上。③强化服务。组织全市金融生态建设暨2006年银企合作新闻发布会,对2005年度市直的36个重点技改项目给予401万元的重奖。争取国家和省的资金支持,用无偿资金、贴息资金撬动企业资金投入项目建设。组织“2006年泰安(香港)推介会”,签约项目20个,总投资额5.79亿美元,其中利用外资5.13亿美元。至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136户,比上年增加94户。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266户,比上年增加91户,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15户,增加4户;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302户,增加87户,其中利税过1亿元的企业18户,增加5户。

【技术创新】 2006年,完成技术创新项目760项,其中填补国内空白的52项,国内先进的126项,当年投产360项。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306亿元,销售收入率24.1%。全市有国家级技术中心2家,省级技术中心21家,市级中心27家。山东泰和东新股份有限公司的纸面石膏板和山东华阳农药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拟除虫菊酯2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至年底,全市中国名牌产品数量达到5个;云宇牌驱动桥总成等27个产品荣获山东名牌产品称号,山东名牌产品数量达到81个;山东泰山染料股份有限公司的“金斗彩”等20个商标入选山东省著名商标,山东著名商标数量达到60个。泰和东新、航天特车、华鲁锻压、泰工工贸、华兴纺织、裕鑫玻纤、宝来利来等7家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总数达到23个。①新产品新技术开发。鼓励企业申报国家、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督促企业加快项目开发。泰安蓝光软件公司研制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矿山CAD、地下三维CAD、ERP等软件产品,占领国内过半数的煤矿市场。②产、学、研联合。组织200余家企业参加省第十四届产学研洽谈会,汇集科技成果需求和难题招标100余项,达成合作意向30余项,签订正式合同5项。全市80%以上的新产品新技术通过产学研联合完成。③省“双百工程”(建设10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技术中心、培植100个规模大、水平高和品牌带动作用强的重点产品)申报。泰山玻纤和新矿集团2家企业技术中心,泰和集团的纸面石膏板、阿斯德公司的甲酸、康平纳公司的高档毛纺面料、华阳集团的毒死蜱4种产品进入省“双百工程”名单,分别争取无偿资金200万元和重点产品结构调整专项周转金3310万元,项目数量和资金额度分别占全省的7%和14%。

【技术改造】 全市完成工业投资340.8亿元,同比增长23.2%,全市工业在建技术改造项目713项,项目总投资509.3亿元,当年累计完成投资235.6亿元,增长35.4%。市直在建技术改造项目59项,当年完成投资13.6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16项,当年累计完成投资6.77亿元,占市直完成投资的49.8%。①引导服务。围绕做大做强八大产业,突出产业项目建设;围绕做强30强企业,突出重点项目建设;围绕重点抓好过亿元的大项目,突出“双十”(市直、县市区各培植10个销售收入亿元的项目)工程建设。成立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建立项目责任人制度、调度例会制度和项目进度通报制度。②优化投资结构。设备和技术投资占总投资额的65.9%,土建和征地投入仅占到26.8%。利润留存、银行贷款、设备折旧、对外借款、外来资金、职工募集、外资、财政资金、债券资金等资金投入发挥重要作用。全市共有393项过千万元项目竣工投产,增加121项。泰山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6万吨级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项目、泰安青年汽车有限公司汽车车身零部件及温控系统生产项目、泰山啤酒有限公司年产40万吨啤酒建设项目等一批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进展顺利。

【循环经济】 2006年,全市万元GDP能耗1.45吨标准煤,降低3.04%;万元GDP电耗996千瓦时,上升3.7%;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2.65吨标准煤,降低6.6%;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30立方米,降低5.95%;规模以上万元增加值能耗2.65吨标准煤,下降6.66%。百户重点用能企业的25项单位产品能耗指标中,有20项同比下降,下降指标的比重为80%,按单位产品能耗计算实现节能4.56万吨标准煤;全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比2005年降低4.6%和5.46%,高于全省平均降低水平。全市57家重点用水企业全年总用水量11.97亿吨,下降2.27%;工业取水量5861.70万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5.10%。工业废水排放总量2313.77万吨,下降20.61%;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99.73%。①节约技术推广。鼓励引导企业引进和开发新型节能、清洁工艺技术、装备技术和信息技术,降低能耗水平。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降低传统产业的能耗水平。泰山玻纤公司的“万吨池窑拉丝生产线纯氧燃烧技术”研制成功并在全部(6条)生产线上应用,节能40%,年节约燃料费6000余万元。②重点突破。百家重点用能企业的能耗占全市能耗的71.4%,占全市工业能耗的89.6%。在百家重点企业推行“节能、节水、节材”新技术,降低能耗、物耗水平。推广新汶矿业集团“煤炭—发电—建材”、宁阳县磁窑经济开发区“化工—热电横向联合”、阿斯德化工公司“合成氨—碳—化学品”等循环经济模式,减少废物排放。③加强资源循环利用。按照“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思路,探索推广企业和区域循环再利用模式,发展煤矸石发电制砖,粉煤灰、化学石膏综合利用,余热发电等项目,提高再生资源利用水平。30家重点用能企业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当年价格)25.09亿元;全市利用工业固体废物645.62万吨,主要以煤矸石、粉煤灰、煤泥为主,占利用总量的86.31%以上,其中煤矸石393.05万吨,粉煤灰78.36万吨,煤泥85.83万吨。④项目资金争取。向国家发改委上报10个国家节能备选项目,占全省总数的七分之一。泰山复合材料公司等10家企业(14个产品)被新认定为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全市省级综合利用企业总数达到64家,位于全省前列。泰山玻纤公司的纯氧燃烧节能改造项目、泰和东新公司的脱硫纸面石膏板项目列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国债项目,获得国家补助资金1000万元,已到位790万元。泰和东新公司的造纸白水回用技术改造项目、山东海化魁星公司的三聚氰胺节能新工艺改造项目获得省节能节水资金支持,补助资金60万元。 (韩 念)

【行业管理】 年内,对部门职能进行调整,由市行业管理办公室承担的“乙种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行政许可项目和“非危险化学品界定”、“危险化学品登记备案”2项非行政许可项目划归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管理。
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煤炭、机电、轻纺、化工、建材等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81.7亿元,同比增长37.8%。煤炭、机电行业继续发挥支柱产业作用,分别完成工业增加值136.2亿元、69.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9%和26.5%,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5.2%和8.3%,分别增加0.3和0.2个百分点。①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加大行业管理指导力度,调整经济结构,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3.9%。信息技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8亿元,增长60.1%;新上软件发展项目2个,争取省专项扶持资金35万元;信息技术推广应用项目3个,争取省专项扶持资金40万元;发展信息技术产品制造业项目1个,争取省专项扶持资金20万元。②传统工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化工行业以发展精细化工为方向,产品种类发展到8大类50余个品种,占化工产品种类的1/3以上;建材行业以发展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墙体材料为重点,规模以上企业增加32家,达到149家;轻纺行业利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走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化、名牌化道路,促进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新产品产值达到7.68亿元,同比增长26.8%。 (张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