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征集与研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17&rec=34&run=13

【概况】 2006年,全市党史工作按照市委和省委党史研究室的部署和要求,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精神,学习《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2006~2010年工作规划》(中办发〔2006〕23号),并根据省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2010年全省党史工作规划》的要求,制定泰安市《 2006~2010年全市党史工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全市党史工作者注重加强业务培训,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解放思想,扎实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6月27日,召开全市党史工作会议暨《泰安市中共党史人物名录》发行仪式。年底,18名从事党史工作20年以上的同志被中央党史研究室授予荣誉称号。市委党史办被市直机关工委授予“文明机关”称号。
  党史征研工作 年内,市委党史办狠抓《规划》落实,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搞好地方党史书稿的征集与编写。①启动《中共泰安地方史》第二卷(1949.10~1978.12)的编写工作。年初,进一步研究修改编写大纲,广泛征求修改意见,到市档案局查阅建国后的档案、报纸、有关图书等资料,累计上千卷(次)。到年底,完成近30万字的初稿。②完成《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1979~2005)》40余万字的送审稿工作。③编辑出版《泰安市中共党史人物名录》。该书由济南出版社出版,45.5万字。收录泰安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参加革命的894名党史人物。④开展建国后党史专题的征研工作。年内完成《1957~1958年泰安的整风反右运动》、《泰安地区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等4个专题。⑤开展原地委书记高逢五口述史回忆资料的整理工作。多次与高逢五同志座谈,记录其口述资料,并走访泰安、肥城的有关“知情人”,征集到一些珍贵的回忆稿件。⑥编印《为了历史的嘱托——泰安党史工作25年》。2006年是泰安市党史部门成立25周年,为总结全市党史工作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可贵经验,编印该书,总计18万字。⑦加强对县(市、区)的业务指导。新泰市、肥城市地方史第二卷编写工作开展较快,东平县、肥城市建国后地方党史专题征编工作开展较好,各县(市、区)原主要负责人口述史工作也在积极准备之中。
  党史宣传教育 ①党史宣传活动。组织参加省委党史研究室开展的建党85周年理论研讨活动,全市党史系统撰写论文35篇,从中选出7篇参加省里举办的理论研讨会,其中1篇获一等奖,6篇获二等奖。以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契机,出版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特刊1期,计10万余字;与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等单位联合举办旨在“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长征精神,激发改革动力”的书画展,展出毛泽东诗词及红军过雪山、草地等书画作品150余幅;与泰安日报社和市电视台联合采访两位老红军,通过老红军畅谈亲身经历,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过程意图和伟大的长征精神。②党史宣传阵地建设。出版《泰汶春秋》4期,发表党史宣传稿件60余篇、40万字。9月,开通中共泰安党史网站(http://www.tadsw.net),拓宽党史宣传渠道,点击率近万人次。新泰市建立《平阳丰碑》党史宣传网站。③党史纪念地和革命遗址的管理与保护。重点搞好保护标志的设立和资料整理,全市党史部门对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进行普查登记并上报省委党史研究室,同时对重要的革命遗址进行立碑或挂牌保护。市委党史办重点对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的管理和开发利用做了大量工作,制定《关于加强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整修和管理的意见》,就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的意义、起义纪念碑的现状和纪念碑整修管理的责任等进行全面汇报,市政府专门成立调研组进行实地考察。新泰市新建革命遗址标志8处,完成《永远的丰碑》(革命遗址及革命故事)专集初稿;肥城市对全市21处遗址进行全面普查,并帮助边院镇政府建立红军烈士墓。
  完成省、市交办的其他工作
①完成《中共山东年鉴》2005年度泰安部分的组稿、上报任务。②完成《中共鲁中地方史》的编纂出版及发行工作。年内,对承担的绪言、第6章至第10章18万字的初稿作进一步修改,对所缺资料作补充修订。按照省委党史研究室要求,汇总有关地市撰写的稿件,印出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有关老领导的意见。特别是组织人员到杭州征求原国务委员、公安部长王芳的意见。7月,在沂水召开审定稿会议;11月,在新泰召开出版发行座谈会,发行书籍1000册。③完成《中共山东历史图集》的照片及文字资料报送工作,报送照片80余幅。④完成中央、省委党史研究室部署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头人》专题片的制作上报任务。⑤积极发行省里的党史书刊。年内发行《山东革命文化丛书》44套,发行《山东党史》刊物1000余份,居全省前列。(封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