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17&rec=26&run=13

【概况】 2006年,全市各级组织部门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围绕市委总体工作部署,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和“回头看”活动成果,着力建设群众满意工程;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县、乡党委换届工作;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调整县级干部337名,提拔任职122名;认真学习贯彻《干部教育条例》,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继续从市直机关选派第十八批挂职包村干部,帮扶相对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和专业示范乡镇;继续实施“151岱下英才培养工程”,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继续做好“12380”专用举报电话的受理查处工作,提高干部监督工作水平;以教学组织管理和整合利用资源为重点,继续推进远程教育工作,全市组织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 ①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全市农村组织开展以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建设新农村、开创新局面”集中学习活动。全市举办培训班1023期(次),组织集中收看远程教育节目1.34万场次,培训农村党员22.33万人次;为返乡的外出务工党员补课839次,培训农村流动党员8409人次;组织“三下乡”活动258次,组织巡回报告团、农业政策和技术竞赛、科技成果展示、文艺演出等663场次。②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研讨。完成承担的省委《建设群众满意工程》课题《探索试点,积累经验》《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健全农村党建工作长效机制》等篇目撰写任务。组织全市各级党组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研讨及参加征文活动。向省以上报送论文66篇,其中向中央级报送22篇。新华社《内参选编》《党建研究内参》分别刊发泰安市《关于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关于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探索》理论研讨文章。在全省理论研讨会上,市委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实践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有益启示》为题作大会发言。③规范完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对照中央、省委长效机制文件,对泰安市制定的长效机制文件认真进行梳理检查,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等四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的实施意见》等3个具体《实施意见》,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抓好贯彻落实。8月下旬,组织5个检查组,对6个县(市、区)、2个矿业集团公司、14个市直部门和部分省属以上驻泰单位贯彻落实长效机制文件、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检查、抽查,省委检查组对泰安市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泰安市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发展乡村经济,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的调查》被评为“泰安市党建和组织工作创新奖”一等奖。④做好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总结、宣传工作。编辑《使党员永葆先进,让群众长期满意——泰安市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实践与探索》一书,发放到全市各级党组织。加大对上对外宣传工作力度。6月,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大众日报》等中央、省各大新闻媒体,集中宣传了泰安市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的做法。《泰安市探索健全长效机制,使党员永葆先进,让群众长期满意》被评为全省优秀新闻作品。全年省以上新闻媒体共刊播反映全市巩固扩大教育成果的新闻稿件36篇。

【基层组织建设】 ①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农村党建“递进培养工程”,指导县、乡规范完善4个省级、6个市级农村干部培训基地建设,利用基地搞好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知识培训。推进“村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指导泰山区、新泰市公开考选大学生村(社区)干部,招考70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优秀人才担任村(社区)书记或主任助理。全面推行村级工作“双规范”制度,市委印发《泰安市农村干部管理规范》和《泰安市村级工作运行规范(试行)》,推进村级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村级活动场所,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年底,全市建立县、乡、村为民服务大厅、服务中心、服务站(点)2220个,为群众代办各类事项19.6万件。②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党的建设和社区建设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完善社区组织体系,健全协调机构和工作网络。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对社区“两委”成员进行培训,公开考选一批社区工作人员。中央党建领导小组、中央政策研究室、省委组织部先后转发泰安市加强城市党员服务网络建设的做法。③新经济社会组织党的建设。以实施“凝聚力工程”为抓手,先后印发《关于实施“凝聚力工程”加强新经济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工作的意见》,围绕“一扩大(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三增强(增强党组织凝聚党员、凝聚职工和发挥保证监督作用的能力)”,以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做好党组织组建工作。至年底,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已建党组织的1534家,占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企业总数的100%;其中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建党组织的925家,占该类企业总数的98.1%。④机关事业单位党的建设。在全市旅游窗口行业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服务旅游、党性闪光”主题实践活动。至年底,全市建立党员服务岗559个、党员责任区377个、党员咨询台(问事处)141个、党员值勤点(警务区)180个,配备党员先锋车193部,为游客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⑤认真做好有关单位、乡镇党代表大会的审批、指导工作,做好党的十七大、省第九次党代会、市第九次党代会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推荐工作,做好市委常委民主生活会的筹备服务和县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指导工作。精心筹备召开“泰安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表彰大会”,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隆重表彰。全市受全国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优秀党务工作者1名;受省委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11个,优秀共产党员5名,优秀党务工作者3名;市委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100个,优秀共产党员10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60名。⑥党员队伍建设。做好党员发展工作,2006年全市发展新党员1.01万名,其中35岁以下、生产工作一线、高知识群体、妇女党员分别达到75.6%、54.6%、32.4%和32%,进一步优化了党员队伍结构。做好慰问、救助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工作,全市发放慰问金146万元,走访慰问建国前老党员2534人、生活困难党员3778人,共6312人。

【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①开展领导班子年度考察和测评工作。分别于2月、10月和11月,配合省委组织部完成年度考察、市委换届考察和对1名正市级干部人选的考察工作。对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法院、检察院“两长”和市直部门进行2005年度考察测评,并及时做好情况反馈。②调整配备部分领导班子。按照优化结构、增强活力、推进交流、配强配好的原则,对6个县(市、区)和85个市直部门、单位的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充实。共调整县级干部337名,其中调整部门正职32名,县(市、区)人大、政府、政协正职7名。提拔任职122名(正县30名、副县92名)、交流任职85名,其中,县(市、区)交流到市直任职11名,市直部门交流到县(市、区)任职8名,市直部门之间交流45名,县(市、区)间交流任职21名。调整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44个,调整充实领导干部86名,其中提拔任职36名。结合实际,根据需要调整乡镇党委书记92人次(其中提拔为副县级干部的7人)。对试用期满的领导干部及时进行考察并办理正式任职手续,对达到任职年龄界限的领导干部及时办理改任非领导职务或免职手续。圆满完成市人大、政协例会选举工作。③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征求市政府分管领导对所分管部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意见制度,印发《市委管理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工作办法》,对经常性考察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遵循的原则、考察对象、考察内容、方式方法、考察结果的分析评定与运用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理顺国有企业、改制事业单位领导班子、领导人员管理体制和任免程序,加强对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规范化管理。深化干部任用方式改革,推进市直部门和事业单位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推行事业单位干部任职聘任制,开展市直副县级以上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专题调研。制定《泰安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对其人员管理。根据省委统一部署,派出帮扶挂职干部5名,接收7名。

【干部调配工作】 年内,会同人事部门,组织召开全市公务员法实施和登记工作会议,部署全市公务员法实施和公务员登记工作,制定实施方案,按照职责分工,基本完成市直部门公务员登记审核工作。选调应届优秀大学以上毕业生45名,其中研究生2名。建立选调生信息库,对全市选调生管理情况进行调研,形成调查报告,提出加强选调生管理的意见。动员并预选推荐泰安市选调生参加省直机关补充工作人员考试,其中4人进入面试,3人被录用。会同人事部门,招考录用公务员169人。安置符合安排相应职位的正团职军转干部6名。为45名干部办理调动手续。为新疆岳普湖县培训专业技术人员4名。完成2005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参加考核的市委管理干部1322人,确定为优秀等次的343人,占市管干部总数的25.9%。为1322名市委管理干部审核晋升职务工资和工资档次,审核呈报66名省管干部工资情况。为51名市委管理干部办理退休手续。办理因公出国(境)手续179起450人次,预审手续78起,党员因私出国21起38人次。

【人才工作】 ①加强人才工作宏观指导。调整充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人员,印发《2006年全市人才工作要点》和《全市人才工作任务分解表》,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实行人才工作季报制度,促进工作落实。②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151岱下英才培养工程”,制定并落实培养对象《资助办法》。组织拔尖人才赴德国参加“企业、区域技术创新”培训考察活动;开展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专题调研,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及时总结全市“名家带动、学科拉动、外聘联动、项目推动、政策鼓动”五措并举推进创新团队建设的经验、做法,中组部、省委组织部先后予以刊发;开展首批“泰安市突出贡献人才奖”评选工作,评出“泰安市突出贡献人才奖”获奖人选10名,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隆重表彰。对全市企业家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印发《关于加强企业高级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泰安市推荐的泰山玻纤公司被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泰山学者”岗位。③加强实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实施“三年三千”新技师培养计划,全市培训“金蓝领”青年技师260人,高级工420人。组织开展第二届“泰安市有突出贡献技师”、“泰安市技术能手”评选工作和“劳动保障杯”全市技能人才职业技能大赛,从全市首席技师中推荐10人参加山东省首席技师评选,5人入选。开展全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专题调研,印发《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加强外经贸、外语等急需人才队伍建设,7~9月,在山东经济学院举办为期3个月的第二期商务英语强化培训班。认真做好科技副职工作,组织全市9名科技副职到6个县(市、区)和市高新区开展“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科技咨询服务活动”;推荐6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中国科学院机关和所属院所挂职锻炼;印发《关于进一步发挥驻泰高校在促进泰安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意见》,开展泰安市干部与驻泰高校干部双向挂职,分别选派9名副县(处)级干部到对方单位、部门挂职。

【干部教育工作】 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的要求,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突出改革创新,全面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①干部轮训。坚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武装干部头脑,年内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944期(次),培训各类干部6.47万人次,累计完成5年培训任务的22.7%。②任职培训。举办2003年后未达到培训时间要求的县级干部任职培训班、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培训班。③坚持改革创新。以市委党校教学改革为着力点,探索实行“三二二四”(“三三制”课程设置,现场教学与互动式教学两种主要教学方式,建立教学质量与学习质量两个考核评价体系,教学专题、专家师资、教学案例、现场教学四个资源库)的教学改革实施办法。中组部《干部教育通讯》(第12期)、中央党校《党校工作通讯》(第27期)和《山东干部教育通讯》系统刊发教学改革的做法,省委党校转发《泰安市委党校教学改革实施方案》。④加大境外培训力度。组织举办赴新加坡旅游目的地营销知识培训班、赴德国企业区域技术创新培训班、赴美国国际经贸人才培训班、赴新加坡中小企业经理人职业能力培训班,迈出了境外培训工作的新步伐。围绕服务市委中心工作,组织举办落实“十一五”规划与城市核心竞争力研讨班。

【干部监督工作】 ①开展《干部任用条例》的学习宣传和监督检查工作。开展“领导干部谈学《条例》用《条例》征文”活动,收到征文44篇。5月,召开全市领导干部《干部任用条例》学习研讨会。认真开展“全面防范和治理用人上不正之风研究”专题调研,提出防范和治理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对策建议。按照省委组织部统一部署,对6个县(市、区)和20个市直部门贯彻执行条例情况进行检查,并通报检查情况。②加强和改进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对有问题的干部及时进行调整处理;对拟提拔的干部,坚持征求纪检、检察等机关意见制度,全年征求干部意见19次,涉及干部210名。③继续做好“12380”专用举报电话的受理和查处工作。全年受理“12380”举报30件,查核29件,处结28件,暂存1件。④加强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2个县(市、区)、26个市直部门(单位)的29名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⑤健全完善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将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扩大到12个,12月7日,召开市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印发《泰安市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施意见》和《泰安市干部监督信息沟通办法》,使干部监督信息工作有章可循。加强与成员单位的联系沟通,全年收集各类干部监督信息40余条,对拟表彰的114个单位、169人分别征求有关成员单位的意见,为评先树优起到较好的把关作用。⑥认真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受理更改干部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及工龄计算的申请和申诉13件,审理13件,处结10件。

【挂职包村工作】 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挂职包村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到上级机关挂职干部管理的意见》两个规范性文件,对新形势下挂职包村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挂职包村干部的选调范围、条件、管理等进行了规范完善。召开全市挂职包村工作会议,总结表彰第十七批挂职包村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第十七批挂职包村干部共为所包贫困村争取无偿资金及物资折款达5200万元,引进各类项目81个,资金总额达4亿多元。继续从市直机关选派第十八批挂职包村干部76人,组成38个工作组,分别帮扶24个相对贫困村、创建6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和8个专业示范乡镇。开展集中宣传,举办挂职包村工作成果展,设置展板近百块,展出图片4000多幅;拍摄挂职包村纪实专题片,通过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全面总结宣传20年间挂职包村工作经验成果和挂职包村干部的先进事迹。拓展干部挂职锻炼工作领域,选送14名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挂职锻炼,成立赴北京挂职干部临时党支部,实现了干部上挂工作新突破;选调6名乡(镇)长赴浙江嘉兴挂职学习,分批从市直部门选调23名干部到市信访局挂职锻炼,从县乡机关选调29名年轻干部到市直机关跟班学习,实现了锻炼干部与服务发展“两促进”。

【党员干部现代远程(电化)教育】 ①拓展延伸远程教育网络。在全省率先完成城市社区站点建设任务,在社区(居委会)建成终端接收站点131个,实现远程教育网络由农村向城市的延伸。加大扩展型站点建设力度,全市建成扩展型站点104个,在涉农部门建立站点14个。继续做好终端接收站点上网工作,全市90%以上的村级站点开通互联网。②提高教学组织管理水平。召开县(市、区)远程教育中心主任会议,推广“满北经验”(岱岳区满庄镇满北村远程教育站点运行模式);召开全市远程教育工作暨“双争”(争创远程教育明星乡镇、街道办事处,争创远程教育明星村、社区)活动先进单位表彰会议,对首批12个远程教育明星乡镇、110个明星村进行表彰。全国远程办和省远程办肯定了泰安市开展“双争”活动的经验做法。召开流动现场会,全面加强远程教育“管学用”工作。加快建设远程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全市建起教学基地110个;开展教学辅导活动,市、县两级组织50多名专家开展教学辅导活动120多场次;建立考学、奖学、评学等制度,完善考核监督机制,增强教育培训实效。全市终端接收站点组织学习收看8万多场次,直接覆盖教育面达320多万人次。加强骨干队伍建设,调整充实专职管理员389名,举办培训班78期,培训管理员3900人次;开展初级管理员评定工作,对3552名管理员市里统一印发证书;加大课件制作力度,整合各类课件22.1小时,向省远程教育中心上报课件19.1小时;举办全市第二届远程教育课件暨第八届党员电视片观摩评比活动;积极参加全省组织系统课件观摩评比活动,上报的5件参评作品全部获奖;在全省纪录片学术奖评选活动中,泰安市参评的两部作品分别获一等、二等奖。③抓好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工作。落实市委远程教育领导协调小组《关于整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服务的意见》,先后与财政、农业、计生等8个部门联合制定《实施意见》,召开市委领导协调小组成员会议,探索推行“阵地联建、队伍联抓、课件联做、资金联投,共同开展教育培训、共同搞好信息服务、共同推进电子政务、共同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的“四联四共”模式,拓宽整合利用资源的渠道。泰安市整合资源的做法得到省委远程教育办公室充分肯定,全国远程教育办公室网站予以刊发。④加强远程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开展“规范化站点创建”活动,全市有14个站点和20个站点分别达到省级、市级规范化站点建设水平。制定市级教学辅导队伍《管理办法》,完善站点运行维护保障机制,指导各县(市、区)和乡镇探索建立系统配套的管理办法,全市市县乡三级出台有关制度120多项。围绕“构建长效机制”、“加强规范管理”和“夯实乡镇远程教育工作基础”等课题进行调研,泰安市在全省经验交流会上介绍了“夯实乡镇远程教育工作基础”的做法。开展“发挥远程教育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征文活动,不断推进远程教育理论创新和机制创新。全国远程办调研组和全国远程教育项目调研评估组先后到泰安市调研,对全市远程教育工作给予肯定。⑤抓好党建宣传和城市党员电教工作。对《党的生活》栏目全面改版,提高收视率。及时宣传党建工作中的好典型、好做法,搞好庆祝建党85周年宣传,制作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系列专题片12部。编排柳琴戏《远程教育花满园》,宣传介绍泰安市满北村教学组织管理的经验做法,健全完善城市党员电教网络,建立内容丰富的党员电教片库。实行党员电教片目录定期预告制度,对外发布片目6次,借阅党员电教片170多部次。

【乡镇党委换届】 全市76个乡镇党委换届工作自下半年开始启动,到年底基本结束。市委高度重视乡镇党委换届工作。市县乡党委严格执行上级有关政策规定,积极推进领导班子配备改革,进一步优化结构、增强整体功能,扩大党内民主,严格程序、严肃纪律,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进展平稳顺利。所有当选人员,均经过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党委提名,群众比较满意,社会效果较好。
换届选举工作呈现3个突出特点。①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扩大提名环节、考察环节、选举环节和代表选举的民主,代表结构进一步改善,素质有了提高。实现了发扬党内民主、行使民主权利与执行党的决议、贯彻党的主张的有机统一。②加大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力度。减少乡镇党委委员职数,76个乡镇党委班子共设委员613名,比换届前减少41名。精简党委副书记,共设党委副书记152名,比换届前减少157名。扩大党政交叉任职,共交叉任职175名,由调整前平均每乡镇2名扩大到2.3名。③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党委委员平均年龄36岁,比换届前降低2.7岁,其中30岁以下的干部90名;党政正职35岁以下的32名,占21.1%。每个乡镇至少配备女干部1名,达到84名。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地方还配备少数民族干部。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455名,占74.2%,比换届前提高15.9个百分点;其中党政正职具有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47名,占30.9%,比换届前提高11.8个百分点。

【县(市、区)党委换届】 全市6个县(市、区)党委换届工作自下半年开始,11月完成换届考察,年底酝酿研究提出换届人事安排方案,上报省委组织部审批。市委高度重视县(市、区)党委换届工作,按照省委总体要求,制定下发意见,进行部署安排,加强工作指导,严格政策规定,做到了换届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两不误、两促进。
该次换届在改进考察办法、扩大党内民主、推进领导班子配备改革、优化领导班子结构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①以改革的精神和更科学的办法搞好换届考察。通过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个别谈话、综合评价等方法和手段,深入了解干部的德才素质,力求全面、系统、客观、公正地考察评价干部,确保把那些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②扩大党内民主。在代表推荐选举中,普遍增加代表名额,适当扩大差额推荐和差额选举的比例。100%的党支部和97.9%的党员参与酝酿推荐,对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从有利于发挥全委会的作用考虑,适当增加县(市、区)委委员、候补委员和纪委委员名额。在换届考察中,坚持把扩大民主贯穿始终。对现任领导班子成员进行民主测评、评议,对新一届领导班子人选进行全额定向民主推荐,6个县(市、区)共召开民主推荐、测评征求意见等各类会议144次,参加会议7800多人次,为历次换届参与人数最多。适当扩大考察谈话范围,注重听取各方面意见,6个县(市、区)参加考察谈话3000余人次。深入开展民意调查,把组织评价和群众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保证了考察工作质量。③优化班子结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要求,在精简领导班子职数、减少副书记职数、适当扩大党政领导成员交叉任职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换届后,每个县(市、区)党委常委均按11职配备,其中副书记2职,比换届前减少2职。县(市、区)党政交叉任职18名,比换届前增加5名。平均年龄42.2岁,比换届前下降2.6岁;40岁以下的干部19名,比换届前增加13名;35以下的干部6名,比换届前增加6名。女干部7名,比换届前增加2名。积极推进干部交流,新任县(市、区)党政正职、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均不在其原籍、出生地、成长地所在的县(市、区)任职。结合党委换届,对县(市、区)几大班子通盘考虑,合理搭配,对74名干部进行交流或轮岗。同时,党委、纪委组成人员的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高。④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针对换届选举中容易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市委通过召开会议、下发通知、组织谈话等措施,对严肃组织人事纪律提出明确要求,并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从党的事业、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积极支持领导班子配备改革,经受住换届的考验,确保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有效防止了干部选拔任用中的不正之风,营造了有利于优秀干部脱颖而出、有利于换届工作健康顺利进行的良好环境。 (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