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17&rec=22&run=13

【概况】 县名由来 东平因《尚书·禹贡》中“大野既潴,东原厎平”之说而得名。
政区 人口 全县总面积1340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716个村(居)委会。年末全县总人口77.6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44万人。人口出生率9.6‰,死亡率6.6‰,自然增长率3.0‰。有少数民族18个,4050人。
经济概况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0.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80亿元,下降3.5%;第二产业增加值51.58亿元,增长27.0%;第三产业增加值22.77亿元,增长18.3%。三次产业比例为17.5∶57.2∶25.3。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1亿元,增长24.2%。实现财政总收入4.79亿元,增长82.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12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1.3%。税收总收入2.09亿元,增长22.9%。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4.78亿元,比年初增加8.3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6.78亿元,比年初增7.24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9.50亿元,比年初增加7.52亿元。
农 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增加值15.80亿元,下降3.5%。粮食总产59.33万吨,增长20.3%;棉花总产6711吨,下降24.7%;油料总产1.47万吨,下降12.5%;水果总产2.77万吨,增长10.3%;蔬菜总产41.98万吨,增长10.5%。肉类总产3.87万吨,禽蛋总产2.71万吨,奶类总产8254吨。水产品总产6.51万吨,增长6.9%。全年人工造林1.06万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19.2%。全县农机总动力74.75万千瓦,下降6.6%。
工 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4.58亿元,比上年增长25.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5家,实现增加值29.05亿元,增长29.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2.13亿元,增长57.33%;实现利税10.08亿元,增长32.63%;实现利润6.82亿元,增长38.62%。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28.24亿元,占全部工业的97.2%,增长41.77%。其中,私营工业实现增加值23.89亿元,增长41.0%。
建设 环保 年末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1.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县城建成区面积14.61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3万。自来水供水能力达到7.5万吨/日,用气人口13万人。新建、扩建城市道路3公里,公交营运车辆达到290标台。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117吨/日。城市园林绿地537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8%。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23家,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2亿元,增长53%;实现利税7000万元,增长21%。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40.4%。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4个,完成投资额2300万元,增长1.2%。城市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98%,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75%。
交通 邮电 公路通车里程 2170.7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393万人次,增长25.1%。公路货物运输量1184万吨,增长25.0%。民用汽车拥有量6120辆,增长2%。其中,私人轿车4150 辆,增长5%。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74亿元,增长23.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49亿元,增长37.0%;邮政业务总量2495万元,增长27.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3.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4.1万户,电话普及率41部/百人,互联网用户7000户。
贸易 旅游 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51亿元,增长16.6%。其中,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10.21亿元,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7.30亿元。实现进出口总值3261万美元,下降11.8%,其中出口总值2041万美元,下降9.8%。新签利用外资项目1个,合同外资额1.0亿美元,增长72.6%;实际利用外资6010万美元,增长83倍。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851万美元,增长27.2%;完成营业额658万美元,增长26.5%;外派人员172人次,增长26.4%;年末在外人数568人次,增长37.1%。主要旅游景点有东平湖、腊山、白佛山、黄石悬崖、洪顶摩崖刻经、戴村坝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5.8万人次,增长53%;实现旅游总收入3.2亿元,增长166%。
教科文卫 中等专业学校1所,在校生6851万人。普通高中6所,在校生1.62万人。普通初中 22所,在校生2.08万人。小学114所,在校生4.14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87人。专利申请量53件,授权专利25件。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1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处,档案馆1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7.98%和95%。有卫生机构23所,其中,医院、卫生院20所,卫生防疫机构2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222张,卫生技术人员1757人,其中,执业医师574人、注册护士410人。有体育馆1座,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2枚,其中金牌1枚。
社会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98元,增长22.8%;人均消费性支出4931元,增长9.4%;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1.52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12万元,增长28.3%。农民人均纯收入3597元,增长14.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33元,增长13.6%;人均居住面积43.31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78万人、2.33万人、1.51万人和 2.77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0.01万人、0.51万人、1.0万人和0.26万人。全县职工失业人数2.81万人,比上年减少0.6万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3亿元,增加1663万元;支出1.09亿元,增加1607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98万人。全县最低生活保障救助5342人,其中城镇低保1936人,农村低保3406人。全县福利彩票销售1026万元,下降46%。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4个,床位1872张,收养1841人。社会福利企业6个,安置残疾人员65人。

【东平工业园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 2006年3月,东平县经济开发区通过国家开发区设立审核,被省政府批准设立为省级开发区,并更名为山东东平工业园。该园始建于2002年5月,总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中心区面积6平方公里。自建立后,该县按照“既是工业园,又是新城区”的定位,先后投入资金6500多万元,完善基础设施,中心区内形成“三纵七横”的高标准道路框架,实现水、电、路、讯等“七通一平”。先后吸引吉林九鑫集团、广东中顺集团、浙江九州印业公司、唐山兆宇特钢公司、香港隆丰公司、安徽洽洽集团等到园区投资建厂,形成以日用化工、钢铁制造、生活用纸、电子电器、亚麻纺织、食品加工等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区内规划的九鑫工业园、温州工业园、纺织工业园初见雏形,“满婷”系列化妆品、“洁柔”生活用纸、“鲜八里”食品、“洽洽”香瓜子等品牌产品在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到年底,入园企业已达60家,成为该县经济发展的新兴隆起带和重要增长点。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①培植壮大乡镇财源。全年镇、村两级新上项目206个,总投资12.4亿元。全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达到2万公顷;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75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7家;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达到66家;市级专业乡镇达到7个、专业村156个。通过上项目、抓龙头、建基地,乡镇财政结构明显优化,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84.8%,比上年提高10.1个百分点。②加大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投资。全年完成农村公益事业投资2.54亿元,其中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投资3800万元,新增受益村庄197个、受益人口19.3万人;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1.2亿元,实施排涝体系建设、土地整理及中低产田改造、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投资5000多万元,新修改造农村公路230公里;村村通广播电视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5000多户;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完成投资1016万元,改造危房1.8万平方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32%,全年报销金额1615万元,120万人次受益;乡镇敬老院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030万元,新建、改造房屋1249间,集中供养率达到70%,提前一年完成省、市确定的目标任务;实施新一轮村镇规划编修,启动新型村镇建设试点工作。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全年兑现粮食直补和化肥、柴油、良种、农机购置补贴2725万元,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达15.6万人,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96元,比上年增加446元。

【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编制完成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西部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稻屯洼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实施济菏高速公路至县城连接线、金汇商业街、杭州花园二期、污水处理厂二期、环境综合整治等城市开发建设重点工程,铺开建设面积2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近2亿元,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5平方公里,人口发展到11万人。小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环境整治效果明显。完成投资6300多万元,实施105国道东平段全国文明样板路、县城南外环及干线路网改造等工程。济菏高速公路东平段完成投资2.09亿元,即将建成通车,结束了境内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南水北调济平渠工程全部竣工。供电、通讯网络更加健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以旅游业为龙头的“三产”服务业蓬勃兴起】 该县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着力培植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编制完善旅游发展业总体规划,加快重点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引进香港梁氏集团实施聚义岛开发建设,一期工程于9月份竣工正式对游人开放。对腊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经营权进行招商租赁经营,加快开发建设步伐。启动东平湖湿地旅游项目,打造东平湖旅游的新亮点。强化旅游宣传促销,分别举办首届水浒文化旅游节和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国际学术研讨会,东平旅游知名度大幅提升。全年接待游客45.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亿元。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加快华联扩规、先锋超市、家家乐购物中心等商贸龙头项目建设。认真实施“万村千乡”标准化农家店建设工程。房地产开发、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中介服务等新兴行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7亿元,同比增长16.6%。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 由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与东平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东平召开。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台湾地区,以及美国、日本、韩国的20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曹学成,省政协副主席张敏,社科联副主席李海萍,市领导孙承志、唐昭林、闫新建、于连荣及东平县委县政府负责人出席会议。
《三国演义》《水浒传》作为中国小说史上两座并立的高峰,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这两部文学巨著的作者罗贯中的籍贯问题在学术界曾有过争论。近年来,刘知渐、王利器、罗尔纲、何满子、沈伯俊等知名学者通过深入研究,绝大多数认为罗贯中原籍山东东平。如今,这一观点已得到学术界广泛认同,并被1999年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校统编教材《中国文学史》所采纳。东平县作为水浒故事的发原地,加强对罗贯中与水浒三国文化的研究,是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需要,也是充分利用水浒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促进东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次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大多是国内外研究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的知名专家,对三国及水浒文化的研究作出过重大贡献。
研讨会开幕式后,与会领导及专家参加了在平湖广场举行的罗贯中塑像揭幕仪式,并考察了东平水浒文化遗迹开发建设情况。
(东平县政府调研室 东平县史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