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 现代流通业强市建设的意见 (2006年8月9日 泰政发〔2006〕45号)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17&rec=218&run=13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市属及以上驻泰单位:
为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流通业强省建设的意见》(鲁政发〔2005〕165号),加快现代流通业强市建设,促进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流通业强市建设的重要意义
现代流通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承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作用,具有控制市场、决定生产、影响金融的强大渗透力,对生产的快速健康发展及消费的不断提升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直接关系到经济结构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关系到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近年来,我市流通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经营规模日益扩大,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但从总体上看,仍存在流通体制滞后、企业规模偏小、市场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国内市场的全面开放,流通企业调整重组步伐明显加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流通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紧紧抓住机遇,加快传统流通业向现代流通业转变,尽快把我市建设成为现代流通业强市,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各级有关部门和单位一定充分认识加快流通业强市建设的重要意义,把现代流通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目标任务
“十一五”期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4%以上,连锁企业营业额年均递增20%以上。到2010年末,社会消费品年度总额达到500亿元,连锁企业营业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30%以上,物流配送比重达到35%以上,批零贸易及餐饮业实现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初步形成以具有较强连通性和较大规模效益的商品流通网络体系为纽带,以高效运行和现代化程度不断提升的物流系统为支撑的现代流通体系。
三、工作重点
(一)加快发展新型流通方式和经营业态。重点支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现代批发市场的快速发展,努力实现由传统业态向现代业态转变,由经营日用消费品为主向经营生产、生活资料并重的大流通转变。
1.积极推进连锁经营。拓宽经营范围,在搞好日用品、食品零售和餐饮连锁经营的同时,加快向生产资料、文化用品和家政服务等行业拓展。拓宽经营区域,引导连锁企业由城市向农村延伸,实现城市与农村和谐发展。到2010年,骨干连锁经营企业发展直营连锁或加盟连锁店500家,对直营门店的统一配送比重达到90%以上,常住人口人均拥有营业面积达到0.9平方米以上。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快连锁经营发展的政策规定,市财税部门重点解决好连锁经营企业统一缴纳所得税、增值税问题;市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卫生等部门重点抓好简化连锁门店登记、注册、办证手续的政策落实;连锁经营企业统一配送的除食品等与健康相关产品以外的商品,其商品质量、卫生防疫等方面的检查,原则上只在配送中心进行。
2.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鼓励支持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支持现有仓储、运输、货代、联运企业通过改组改造,实现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物流配送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范围,给予重点扶持。物流企业所需进口设备,可按规定享受免征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政策;技术改造项目所需国产设备,符合国家税收政策规定的,经税务机关批准,享受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的政策。到2010年,培育发展10家以上现代物流企业,重点商贸物流配送企业的年配送额平均达到5亿元以上。
3.加快传统批发市场改造升级。全面宣传贯彻《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技术规范》(GB/T19575-2004),选择一批专业特色鲜明、集散功能较强的批发市场,予以重点培育。通过建立健全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立完善质量检测、统一结算体系,引入竞价拍卖、网上交易等先进方式,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提升传统农贸市场,扩大交易辐射范围,到2010年,争取全市有10家农产品批发市场进入国家级、省级“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行列。
4.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稳妥地发展电子商务,提高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水平。骨干流通企业信息化管理和信息技术应用等关键技术的研发纳入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积极争取国债贴息项目,支持流通企业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和流通领域信息化系统重点项目的建设改造。市、县财政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商品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维护。
5.健全完善市场监测体系。不断完善检测制度,建立市场运行和重要商品供求预警系统和生活必需品储备制度,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市场平稳运行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推动“三绿(绿色通道、绿色消费、绿色市场)工程”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完善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加工和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建立无害化处理制度,确保食品安全。
(二)培强做大骨干流通企业。鼓励具有竞争优势的流通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承包、兼并、收购、托管和特许经营等方式,实现规模扩张。支持骨干流通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加快利用外资改造提升传统流通业的步伐,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鼓励流通企业走出去,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增强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十一五”期间,选择20家经营规模较大、经营特色鲜明、服务水平高、成长性强的骨干流通企业予以重点培植。到2010年,全市年商品销售额过亿元企业30户,其中过5亿元的达到10户,过10亿元的达到5户。
实施品牌经营战略,深入开展“名品进名店”、“百城万店无假货”等诚信兴商活动,培育流通业知名品牌。引导企业通过创建服务品牌,完善退换、维修及技术指导项目等措施,建立稳定的客户群体。加大对流通管理人员和员工业务培训力度,注重引进高水平、专业化人才,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加强社会中介组织建设,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和商业信用体系,促进现代流通业健康发展。
(三)强化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一批投资千万元以上的改建、扩建、新建项目。通过改造整合现有流通资源,发展一批专业特色鲜明、集散功能较强、连接周边城市、辐射省内外的现代流通服务设施,建成一批具有集成化、全过程服务的现代流通项目。到2010年,流通设施投资突破200亿元,投资过千万元的流通大项目达到50个以上。引导骨干流通企业采取直营、加盟合作等灵活方式,完善农村商品经营网络,加快农村流通现代化步伐。鼓励支持市内外大型连锁经营企业到县城和乡镇拓展,带动和促进当地流通设施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
(四)积极构筑现代流通网络。
1.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商业。研究制定社区商业、农贸市场、重要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物流园区建设等专项规划,重点支持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便利店、餐饮网点、标准菜店、废旧物资回收网点建设,逐步形成门类齐全、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网络。城市新居住区内规划确定的商业网点用房、用地以及作为小区公益性资产的便民网点,不得挪作他用。对进入社区创办服务型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及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单位,有关部门在工商登记、税收、融资等方面要给予支持,并按规定落实好再就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骨干企业采取收购、兼并、特许加盟等形式,整合分散的社区商业资源,提高其服务功能。结合实施“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的“双进”工程,加快便民服务设施的建设,努力创建国家级、省级商业示范社区。
2.完善农村现代商品流通网络。鼓励和支持各类经济主体利用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新型业态,改造提升传统农村商品流通体系。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到2010年,乡镇、村级农家店发展到3000个以上,农村连锁超市覆盖全市全部乡镇和90%具备经营条件的行政村。充分发挥供销社在农村点多、面广和贴近“三农”的优势,以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为基本形式,整合供销社现有资源,进一步完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五)着力发展商务服务业。鼓励支持“放心早餐工程”和“居民厨房工程”等便民利民工程,完善配送功能,延伸服务网点,推进家务劳动社会化进程。鼓励有条件的宾馆、饭店等服务企业进行“经济型酒店”试点;引导住宿业加强安全、卫生管理,提高标准化服务水平。认真贯彻落实《酒家酒店分等定级规定》和《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推动餐饮服务企业标准化进程,带动和促进餐饮服务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到2010年,国家特级、一级酒家酒店增至5家。重视发展租赁、拍卖、典当、旧货流通业和夜间休闲消费,满足居民多层次消费需求。
四、保障措施
(一)创造建设流通业强市的良好环境。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流通秩序,打击商贸欺诈和品牌侵权行为,打破地区封锁和垄断,制止不正当竞争,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取消一切不利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价格歧视,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规范和降低收费标准,杜绝部门间重复收费。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在确保有效监管的前提下,禁止对企业多头重复检查。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商品配送实施规范有序的管理,提供高效、便利的服务。推动工商企业用电同网同价,统一内外资零售企业在土地、规费等方面的政策,为流通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二)加大对流通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扶持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把流通业发展纳入财源建设规划,积极筹措资金,支持重点流通企业进行配送中心、信息系统建设与人才培训,支持省级、国家级社区商业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及现代流通方式的推广和运用。做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双基一支”试点、社区商业服务试点、农产品连锁经营试点、绿色市场示范单位和各种国家储备项目的争取工作,为骨干流通企业发展创造条件。
(三)加强和改善对流通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理顺机构、强化职能、充实力量、严格监管的要求,加强流通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为加强对现代流通业强市建设的组织指导,市政府将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市经贸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国资、工商、税务、质监、药监、卫生、公安、交通、规划、建设、国土、行政执法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定期研究解决流通业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和关键性问题,协调、制定和落实推进现代流通业强市建设的政策措施。
附件:重点培育的骨干流通企业名单
泰山石油股份有限公司
泰安烟草公司
泰安银座商城有限公司
肥城银宝食品有限公司
泰安中百商厦
新泰市青云购物中心有限公司
宁阳凌云经贸有限公司
东平光大油脂厂
泰安三源家电有限公司
泰安红楼百货
泰安北方车辆有限公司
泰高贸易公司
肥城富世康工贸有限公司
肥城八戒食品有限公司
肥城龙祥纺织有限公司
肥城银泰隆商业广场
新泰市供销社农资有限公司
泰安东方外贸有限公司
泰安兴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三联商社泰安家电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