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17&rec=207&run=13

【概况】 年末,全市有60岁以上老年人68.1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34%。其中,农村老年人52.34万人,城镇老年人15.78万人;60~69岁38.93万人,70~79岁22.15万人,80~89岁5.69万人,90~99岁1.35万人,100岁以上99人。年内,全市各级老龄组织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下简称《老年法》),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突出抓好养老保障、落实优待老年人政策、加强基层老龄工作,推动全市老龄事业发展。
  养老保障 ①农村养老保障。全市乡镇村敬老院89处,“五保”老人入院7170人,集中供养率达60%。全市573个村街享受集体发放养老补贴老年人达6.22万人,其中,泰山区人均收入达到全区平均水平的村全部实行生活补贴制。全市已有130万农民加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2.9万人开始领取养老保险金。泰山区采取为失地农民加入养老保险和实行口粮补助两种方式,受益老人2819人;宁阳县东谷堆村在参保中,采取“四点”(政府补一点、村集体拿一点、个人筹一点、企业赞助一点)筹集模式,累计筹资84万元,为全村77位65岁以上的老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5月份起每位老人每月领取100元的养老保险金。全面推进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工作,全市签订赡养协议书户数27.84万户,占应签户数的96.3%,兑现率99%以上,其中,泰山区、肥城市、新泰市、宁阳县的签订率超过98%。各地采取把家庭赡养纳入村规民约,纳入基层评选条件,家庭养老问题得到较好解决。②医疗保障。全市有49.05万老年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肥城市有208个村为老年人缴纳新型合作医疗资金;宁阳县由村集体出资10万元,为1.2万名老年人办理农村合作医疗。③社会救助。全市有1.05万老年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68万贫困老年人受到救助,救助金额148.53万元,其中,泰山区政府为100户特困老人发放救助金10余万元;肥城市1300名符合低保条件的老年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④老年服务事业。全市已建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02处,床位总数达9392张。其中,社会福利院1处,床位442张;城镇老年公寓12处,床位1568张;乡镇村敬老院89处,床位7382张。全市建立县以上老年大学16所,基层老年学校56所,累计毕业人数4.09万人。建立老年文体组织644个,老年人活动中心、站(室)3647个,其中县级以上老年人活动中心33个、乡镇(街道)老年人活动站218个、村(居)老年人活动室3396个,经常参加活动的老年人达8.2万人。全市建立老年门诊145个,设立老年家庭病床4941张;市中心医院、市中医医院建立起老年人护理院。
  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完善老年人来信来访、法律援助工作制度,全市接待老年人来信来访804人次,获司法救助老年人149人,减免诉讼费3.47万元;获法律援助老年人121人,减免律师费3.32万元。肥城市设立老年维权热线电话,健全市、乡(镇)、村老年维权协调小组,构筑起三级老年维权网络。“九九”老人节期间,市有关部门及县(市、区)组织开展老年法律法规宣传活动,部分县(市、区)和新汶、肥城矿业集团公司为老年人免费查体。到年末,全市已发放老年优待证20多万本,农村老年人的社会经济负担普遍按规定免除,公园、旅游景点、公共文化娱乐活动场所普遍向老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城市公交车对老年人实行优待,全市99名百岁老人全部得到每月200元的长寿补贴。
  老龄宣传教育 年内,开展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老年优待问题、老有所为情况追踪调查,对泰山区、岱岳区150名老年人进行入户访问。涉及老年人口基本状况及健康、心理、经济供养保障、医疗保障,日常生活照料、社区服务、精神文化生活、参与社会发展、基层组织等200多个问题,为党委、政府制定老龄工作方针、政策和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和依据。全市推荐7篇论文参加“中国老年学会20周年庆典暨2006年老年学术交流论坛会议”,3篇获奖。启动“敬老爱老助老孝心工程”,泰山区、宁阳县分别录制《夕阳红似火》《老年法》宣传课件,在县远程教育网络播放。肥城市、岱岳区在电台、电视上开辟尊老敬老专题节目。全市向地级以上报刊杂志和电台、电视台投稿300余件,采用100余件。“九九”老人节期间,开展“敬老月”活动,宣传为老年人办好事、实事,掀起敬老活动高潮。在“2006中国国际老年产业博览会”上,成功展示全市老年事业所取得的成就。

【纪念《老年法》颁布实施10周年文艺晚会】 9月21日,举办以“最美夕阳情”为主题的纪念《老年法》颁布实施10周年文艺晚会。市夕阳红艺术团、市老年大学、各县(市、区)和新汶、肥城矿业集团公司等11个单位参加演出。节目展示了全市老年人老有所为献余热的精神风貌,赞扬了尊老敬老爱老的好人好事,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薛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