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17&rec=20&run=13

【概况】 市名由来 肥城因西周时期称肥子国而得名。
政区 人口 全市总面积1277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街道)、607个村(居)民委员会。年末全市总人口96.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59万人。人口出生率8.29‰,死亡率6.81‰,自然增长率1.48‰。有少数民族21个,1.10万人。
经济概况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44.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32亿元,增长10.2%;第二产业增加值160.87亿元,增长24.0%;第三产业增加值57.27亿元,增长18.7%。三次产业比重为10.75∶65.81∶23.44。境内实现财政总收入20.3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32亿元,增长3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7.35亿元,比年初增加20.13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4.85亿元,比年初增加7.01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8.13亿元,比年初增加5.22亿元。
农 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增加值26.32亿元,增长10.2%。粮食总产55.93万吨,增长1.5%;棉花总产0.29万吨,增长11.5%;油料总产0.64万吨,下降5.8%;水果总产13.41万吨,下降3.87%;蔬菜总产192.53万吨,增长4.3%。肉类总产7.64万吨,禽蛋总产6.12万吨,奶类总产2.99万吨。水产品总产0.26万吨,增长8.7%。全年造林3957.8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30.7%。全市农机总动力72.4万千瓦,增长2.9%。
工 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43.58亿元,增长26.1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0家,实现增加值136.77亿元,增长46.8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7.83亿元,增长50.1%;实现利税42.09亿元,增长26.0%;实现利润19.46亿元,增长40.3%。
建设 环保 城市建成区面积24.55平方公里,城区居住人口16.6万。城区自来水供水能力达到9.5万吨/日,供热面积1571万平方米,用气人口17.1万人。新建、扩建城市道路95公里,公交营运车辆达到184标台。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170吨/日。城市建成区绿化面积973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6%。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82家,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300万元,增长10%。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5%。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5个,完成投资额15342.5万元。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100%,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100%。
交通 邮电 公路通车里程2218.9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96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0.8%。公路货物运输量1906万吨,增长6.0%。民用汽车拥有量0.81万辆,增长28.9%,其中私人轿车0.39万辆,增长43.8%。邮电业务总量3.08亿元。其中,电信业务2.63亿元,增长20.4%;邮政业务总量4558万元,增长27.9%。
贸易 旅游 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92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实现进出口总值2.51亿美元,增长22.5%,其中出口总值1.66亿美元,增长38.37%。新签利用外资项目12个,合同外资额1.70亿美元,增长38.37%;实际利用外资1.22亿美元,增长61.9%。新签订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4692万美元,增长102.3%;完成营业额2289万美元,增长26.3%;外派人员1203人次,增长91.9%;年末在外人数2150人,增长10%。主要旅游景点有十万亩桃花源景区、牛山穆柯寨旅游区、孙伯云蒙山景区、范蠡西施陶山景区、安庄温泉渡假村。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20万人次,增长41.1%;实现旅游总收入2.1亿元,增长75%,其中外汇收入8万美元。
教科文卫 有各级各类学校193所,在校生9.02万人。中等专业学校5所,在校生9894人。普通高中9所,在校生1.97万人。普通初中25所,在校生1.93万人。小学103所,在校生5.39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20人。共取得市(地)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2项。专利申请量118件,授权专利29件。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2个,公共图书馆1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处,档案馆1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7%和98%。有卫生机构30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8所,卫生防疫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2748张。卫生技术人员3247人,其中执业医师1056人、注册护士1156人。有体育馆3座,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14枚,其中金牌9枚。
社会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万元,增长23.2%;人均消费性支出6875.21元,增长12.9%;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2.53平方米。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57万元,增长14.2%。农民人均纯收入5251元,增长16.1%;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2802元,增长16.8%;人均居住面积37.58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8万人、4万人、2.4万人和6.8万人,比上年分别增加0.5万人、0.9万人、1.4万人和0.5万人。全年职工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8万人,比上年减少0.4万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358亿元,增加6195万元;支出2.14亿元,增加2932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5.7万人。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9912人,其中城镇低保4957人、农村低保4955人。敬老院14个,床位1400张,收养764人。社会福利企业12个,安置残疾人员215人。
年内,该市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新农村建设明星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先进市、人口文化工作先进市,被评为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市和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市、畜牧科技推广先进市、山东省建筑业十强县,并被确定为全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示范市、生态家园富民行动示范市和全省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示范市。石横镇被评为中国最具发展优势的城镇,王瓜店镇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国内首个联合国小城镇示范项目落户石横镇】 4月20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石横示范项目正式奠基,首期工程总投资13.45亿元人民币,标志着国内首个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示范项目诞生。该项目作为资源型、工业型小城镇实施可持续发展先进模式的一种探索,将精心打造政府主导、企业为主、国际化参与、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以二产带三产、三产促二产,最适宜人居创业的现代化小城市。

【新农村建设成效斐然】 ①增加农民收入。实施农业“有机化”战略,建成全国规模最大、加工出口最多的有机蔬菜生产县区。推行“有机农业+农村合作组织+龙头企业”为体系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农民自愿组成合作组织,发展各类农业专业协会和合作社670个,入会(社)农民占全部农民的1/3以上。三年间引进市外资金182亿元,重点发展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年底,全市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总量达90%,常年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达18.4万人,年创收24亿元;农民的工资性和经营性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66.5%,90%以上的村有集体经营性收入。②发展农村公益事业。推进城乡卫生医疗一体化建设,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497个,其中98%分布在乡村。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达62.5万人,占农村常驻人口的99.1%。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适龄农民参加保障率达到67.4%;全市农村贫困家庭全部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建立“五保”老人联保供养制度,农村“五保”供养老人均能及时领到供养金。投资12亿元,全面实现乡镇通二级公路、村村通等级路,行政村通客车率达100%,自然村达到95%。投资1.6亿元,建成覆盖全市的管道自来水供水网络,全市农民基本吃上符合国家标准的卫生水。探索土地换社会保障、土地换就业、旧房换新房等利益补偿机制,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实行公寓式安置;搞好村容村貌整治,重点抓“三清”(清洁河道、清洁村庄、清洁庭院)、治“五乱”(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建“五化”(环境净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干道亮化、整体美化),着力搞好“一池三改”(沼气池与改厨、改厕、改圈)。到年底,有78%的行政村实现村内主要道路硬化;完成农村改厕3.1万户,建成生态模式沼气池7621个。③完善农村社会服务功能。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行农村财务“双代管”(乡镇代管村级账目、代管收支现金),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推动行政审批和法律服务向乡村延伸,在乡镇建立便民服务中心、村设立为民服务代理员;推动商品市场连锁经营向乡村延伸,在乡镇驻地建立规范超市,在重点村建立连锁店;推动劳动就业服务体系向乡村延伸,完善乡镇劳动服务站建设。建立“村官民选、村情民知、村策民定、村务民理、村事民管”的民主管理机制;倡导“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新农村建设人人有责,增强参与的自觉性,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均为农民群众自愿出钱出力办成;引导农民组织起来,靠自己的力量化解农村矛盾,全市607个行政村均由群众推举组成道德评议会,评是论非、扬正压邪,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做活“桃”文章拓宽致富路】 制定肥桃产业发展规划,提升肥桃发展层次。全市肥桃培优品种达100多个,栽培面积7200公顷。其中绿色肥桃4800公顷,年产量1.1亿公斤,实现产值1.2亿元,带动桃农每公顷增收3万元。引进建设北京汇源、佛桃源果酒等肥桃加工龙头企业,完善产业利用链条。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策划开发十万亩桃花园景区,并举办五届中国肥城桃花旅游节,精心打造“桃花盛开的地方——肥城”这一旅游品牌,年接待赏花游客4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00万元。引导企业加大桃木资源开发利用,发展桃木工艺品生产企业46家,全国桃木旅游商品连锁店62家,产品种类10大类、120个品种,年产值3800万元。

【惠农政策成效显著】 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投资2.8亿元改造中小学危房8.3万平方米,新建校舍40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实现“校校通”。推进乡村卫生医疗一体化管理,投资1640万元,完成9个乡镇卫生院的“二次改貌”,新建村级标准化卫生室62个,年底建成100处以上。落实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先后发放各类补贴资金1239万元,其中粮食直补904万元、良种补贴300万元、农机具补贴35万元,农民人均节支增收17.6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采取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社会化供水的模式,年内投资1020万元,完成77个山区村的吃水工程,4.38万人受惠,全市农民全部吃上清洁安全的“卫生水”。

【突破四大瓶颈壮大县域经济】 一是节约用地,突破用地瓶颈。严把项目占地面积、厂房面积、固定资产投资、设备投入比例、销售总额、利税、税收额和就业安置率8项指标,实行一场多企,建设多层厂房,提高项目投资强度。盘活利用闲置土地77.26公顷,新上项目67个。二是优化用人环境,突破人才瓶颈。以优惠政策和待遇诚招天下英才,培育壮大企业家队伍,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44万人,其中高级1707人、中级6678人。三是搞好银企联谊,突破资金瓶颈。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实现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27.35亿元,较年初增加20.1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8.13亿元,较年初增加5.22亿元。四是发展循环经济,突破资源瓶颈。指导企业从清洁能源入手抓技改、搞创新,走循环生态型发展路子,重点开发和推广应用资源精深加工、能量梯次利用、废弃物零排放、可再生能源等技术40多项,万元工业产值能耗同比下降16.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5%,年综合利用固体废渣200万吨。

【“人民艺术家”赵丹铜像在肥城市湿地公园名人广场落成】 赵丹(1915~1980年),原名赵凤翱,祖籍肥城市安临站镇贺庄村,是享誉中外的电影表演艺术家,中国进步电影事业的开创者之一。他从影34年,塑造了百余个光辉的银幕形象,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11月19日落成的“赵丹全身青铜立像”建筑总高度6米,主体高3.4米,象征着赵丹34年表演艺术生涯;站立的形象依据1949年10月1日开国典礼时,赵丹光荣站在天安门前华表下的豪迈姿态。立像下方花岗岩基座1.915米×1.98米(1915毫米×1980毫米),象征着赵丹生卒年。基座分3层,象征着赵丹表演艺术的三个阶段。(单光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