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岳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17&rec=18&run=13

【概况】 区名由来 该区位于泰山脚下,因泰山古时亦称岱岳而得名。
政区 人口 全区总面积1750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街道)、727个村(居)委会。2006年末全区总人口97.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4万人。人口出生率8.1‰,死亡率6.6‰,自然增长率1.5‰。有少数民族25个,1.96万人。
经济概况 200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0.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36亿元,增长0.1%;第二产业增加值38.21亿元,增长20.8%;第三产业增加值17.92亿元,增长11.0%。三次产业比例为30.2∶47.6∶22.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48亿元,增长19.7%。实现财政总收入4.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4.09%。税收总收入1.87亿元,增长37.3%。2006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7.11亿元,比年初增加9.7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5.81亿元,比年初增加6.32亿元。2006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5.82亿元,比年初增加6.6亿元。
农 业 2006年农林牧渔业完成增加值24.36亿元,比上年增长0.1%。粮食总产50.85万吨,增长0.8%。棉花总产635吨,油料总产2.6万吨,水果总产24.46万吨,蔬菜总产250.23万吨,肉类总产5.82万吨,禽蛋总产2.99万吨,奶类总产6.99万吨,水产品总产0.38万吨。全年人工造林906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35%。全区农机总动力68.45万千瓦,增长2.7%。
工 业 2006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2.65亿元,比上年增长27.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78家,实现增加值22.2亿元,增长35.3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7.72亿元,增长37.64%;实现利税6.19亿元,增长67.75%;实现利润3.24亿元,增长62%。
建设 环保 新建、扩建城市道路面积40万平方米,城市园林绿地10.5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41家,完成建筑业增加值5.56亿元,实现利税4500万元。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4个,完成投资额1010万元。
交通 邮电 公路通车里程2492.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80.1公里。公路货物运输量985万吨,增长9.1%。民用汽车拥有量3034辆,增长3%。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736万元,增长7.76%,其中,电信业务总量6369万元,增长7.4%;邮政业务总量2367万元,增长8.73%。200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8.6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1.56万户,电话普及率41.2部/百人,互联网用户3580户。
贸易 旅游 2006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15亿元,增长16%。实现进出口总值9674万美元,增长106.9%,其中出口总值8436万美元,增长95.2%。新签利用外资项目6个,合同外资额1.70亿美元,增长55%;实际利用外资1.30亿美元,增长73%。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5837万美元,增长24%;完成营业额5009万美元,增长38%;外派人员1916人次,增长41%;年末在外人数2911人次,增长9%。旅游景区景点达到13处,全年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分别增长15%和21%。
教科文卫 中等专业学校4所,在校生4801人。普通高中5所,在校生1.63万人。普通初中32所,在校生2.28万人。小学130所,在校生5.78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44人。共取得市(地)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4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项,获得省科技奖励1项。专利申请量213件,授权专利43件。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3个,公共图书馆1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处,档案馆1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9.7%。有卫生机构27所,其中医院、卫生院20所,卫生防疫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042张。卫生技术人员1618人,其中执业医师534人、注册护士424人。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23.5枚,其中金牌12.5枚。
社会生活 2006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11万元,增长9.27%。农民人均纯收入4330元,增长6.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26元,增长14.6%。2006年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7万人、2.7万人、1.4万人、2.1万人和3.3万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2.12亿元,增加3000万元;支出1.80亿元,增加2360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3.3万人。全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5985人,其中城镇低保1595人,农村低保4390人。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6个,床位1970张,收养499人。社会福利企业13个,安置残疾人员655人。
2006年,该区被国家农业部和劳动部表彰为“全国劳务输出工作先进县”、被国家农业部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被省科技厅评为“山东省知识产权示范区”,被泰安市委、市政府表彰为“科技创新工作先进单位”;区农机局被国家农业部表彰为“全国农业机械科普工作先进单位”,徂徕镇林业站被国家林业局表彰为“全国林业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

【名牌培育实现突破】 2006年,岱岳区荣获中国名牌1个、山东名牌7个,取得历史性突破。辖区内企业泰和东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泰山牌”纸面石膏板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予“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山东宏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卷板矫平机生产线、山东盛大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盛科牌”纳米碳酸钙、山东山口生物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山口牌”酿造食醋、山东山口衡器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泰衡牌”台秤摘取“山东名牌产品”桂冠;下港乡的“东岳牌”板栗、良庄镇的“泰绿牌”马铃薯以及房村镇的“泰山珍珠牌”番茄获“山东名牌农产品”称号,名牌产品数量取得历史性突破。

【工业资源实现集约循环利用】
一是下决心甩掉传统的资源型、粗放型发展模式,果断关闭了产业链短、综合利用差、附加值低、无序开采浪费资源的小矿井、小加工厂30家。同时运用循环经济理念,统一规划,集约开发,走与大企业、科研院校优势互补、双赢发展的路子,建设了集开采、加工、科研、销售于一体的大汶口石膏工业园,拉长产业链条。二是产品从“石头”到“精品”,从单一到系列。该区原有的盐矿仅能生产食盐一种初级产品,附加值低、浪费资源的弊端日渐凸显。经过多方论证,决定由以生产食盐为主转为以生产高附加值的氯碱、聚氯乙烯等化工产品为主,强力打造盐化工产业。到年底泰山盐化工项目已开工建设,达产后可年产氯碱30万吨,聚氯乙烯30万吨,年可实现利税3亿元。三是产业从分散到积聚,从各自为战到集群发展。仅3年多时间,大汶口石膏工业园就引进康亿家石膏建材、岱岳制盐等36个项目,合同引资额73亿元,初步形成以新型建材、化工为主导,相关产业链日臻完善的产业集群。

【8处学校成为省级规范化学校】 年内,该区8处学校一次性通过省教育厅评估验收,成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到年底,该区已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18处、市级规范化学校60处、区级规范化学校55处,占学校总处数的86.3%,走在全市的前列。

【“村村通油路”工程圆满完成】 该区“村村通油路”工程自2003年开始实施,至年底全面完成。3年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855公里,完成总投资1.8亿元,直接受益人口46万人,新解决了198个行政村通油路问题。3年农村公路建设总里程超过建国后全区农村公路建设的总和。

【建立黄前水库水源保护长效机制】 一是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区、镇政府成立黄前水库水源地保护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黄前镇政府与环水库各村、各单位签订水源地保护管理责任书,在沿库流域村书写宣传标语260余幅,翻印政府令千余份,出动宣传车20余次,召开群众会议30余次,形成了人人关心、全社会重视水源地保护的浓厚氛围。二是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投资700万元修建竹节坝、各类谷坊千余座,全镇防护林面积达到2000公顷,经济林面积达到5000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76%。三是强化环境保护。定期检查周边环境治理,先后处理污染环境和破坏水源环境的事件上百起;教育周边农民禁用高浓度、含磷的化肥、农药,推广使用土杂肥、生物肥料及生物农药;对有污染的项目一个不引、坚决不上,年内拒绝了10余个有环保争议的招商项目。
(孙 杰 孙兆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