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税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17&rec=155&run=13

【概况】 年末,全市有地方税务(简称地税)机构110个,其中市级局1个,县级局4个,直属单位和派出机构7个,基层分局(所)86个。有在职职工1035人,其中市地税局142人。全市纳入地税系统管理的纳税人5.25万户。
年内,按照“定好位、收好税、带好队”的总体要求,围绕依法组织收入这个中心,大力开展地税“管理年”活动,强化工作措施,创新管理方式,整体工作进展顺利。全年累计组织各项收入27.16亿元,同比增长32.56%,增收6.67亿元。税收总量位居全省第12位,增幅列全省第5名,超出全省平均增幅10.43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较上年提高2.24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25.59亿元,同比增长32.54%,增收6.28亿元;教育费附加收入1.19亿元,同比增长28.02%,增收2606万元;地方教育附加收入3659万元,同比增长55.11%,增收1300万元。分级次比较,中央级收入4.58亿元,同比增长48.94%,增收1.51亿元;省级收入2.43亿元,同比增长33.29%,增收6057万元;市县级收入20.15亿元,同比增长29.25%,增收4.56亿元。
税源管理 ①强化重点税源、重点税种、重点行业管理。扩大监管面,纳入监控的重点税源占总收入的82%以上,实现收入比上年增加5亿元;开展税负分析,有针对性地加强重点税种、行业管理,全年增加税收1.2亿元,城建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分别增长20.31%、36.23%、44.26%;推行个人所得税建档和全员全额明细申报,建档总数达到28.2万人,明细申报面达到68%。②加大新企业管理力度。依靠政府支持和部门配合,全力掌控新办企业管理权,共将108户企业纳入地税管理,增加地方税收2000多万元。③完善社会综合治税和纳税评估。通过综合治税网络,全年采集涉税信息15.7万条,增加税收4013万元;评估企业7926户,查增入库税款4524万元。④加强发票管理。全市新装税控机1000余台;组织开展发票数据比对,增加税收1000余万元。⑤加强基础管理。强化税务登记管理,清理漏管户1500余户;对账目不健全、财务核算不真实的2385户中小企业实行核定征收,增加税收500多万元;重新进行个体工商户微机定税,个体税收增加5659万元,增长26%。⑥努力挖掘政策性增收因素。在全省率先争取集体土地出租征收土地使用税的政策,全市年增加土地使用税1000多万元。
税收执法与纳税服务 ①强化税收执法。围绕规范税收执法、促进依法治税,构建起内外结合、全程衔接的执法机制,执法服务满意率达到98%;抓好以考核软件运行为核心的执法考核,软件考核责任过错由数量最多时的5546次/月、268人/月,下降到50次/月、12人/月。坚持以查促收,全年实现稽查收入6491万元,同比增长26.4%,增收1354万元;集中开展税收专项检查,查补入库税款、滞纳金、罚款846万元。②提升纳税服务水平。一是拓宽服务手段。实现“12366”与市政府便民电话“12345”的链接,形成涉税咨询、举报投诉的受理、转办、查处等一条龙服务,纳税人满意率达到100%;新增“特快通道”企业邮箱400余个,向6000多户重点纳税人发送税收政策10万余条(次)。二是创新服务形式。先后推出税银同台办公、“纳税服务志愿者”以及“邮政联手、送票上门”等服务举措;认真开展纳税信用等级评定,评定各等级纳税人9984户。在省局纳税服务演讲比赛中荣获一等奖。三是积极服务社会和地方经济建设。严格落实税收减免、弥补亏损、技术改造等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开展“服务经济建设建言献策”活动,123条合理化建议分别被市、县、乡三级党委政府采纳;切实做好残疾人保障金代收工作,共代收残疾人保障金762万元,被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山东省地税局联合表彰为“代收残疾人保障金先进单位”。
税收信息化建设 完善税收征管、行政办公两大平台,优化各软件系统的功能,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明显增强;全年组织操作应用培训50余期,全局94%的人员达到计算机中级以上操作水平;重点加强骨干人才建设,聘请专家集中开展信息技术人员专业培训;有关县局自主研发的税务稽查管理系统、重点企业分级监控系统、远程视频教育系统等作用明显,体现了较强的信息化自身维护管理和自主研发能力。年内,被山东省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评为“山东省信息化建设示范工程”。
年内,深化干部管理机制,重点做好干部聘任期满竞聘、能级评定等工作,能级管理的做法在全省地税系统推广;强化素质建设,组织27个专题的各类培训21期,参加人员2320余人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廉政主题教育活动和廉政文化建设。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被市政府确定为政风行风免评单位,连续3年获得“全省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各县(市、区)局均在当地的行风评比中名列前茅。肥城市地税局被省局评为“十佳六好基层单位”、泰安地税局稽查局和直属分局通过“六好基层单位”考核验收,泰山分局荣获“全省优秀纳税服务中心”称号。

【年度税收分析】 ①收入提高。收入总量、增量、增幅均创历史新高,总收入比2004年翻了近一番。②各月税收收入均衡平稳。全年4个季度分别完成6.35亿元、8.29亿元、5.79亿元和6.72亿元。各季首月受企业所得税、金融企业营业税和土地使用税、房产税集中缴纳的影响凸显,税收征管规律得到充分体现。③各税种收入结构小幅变化。经济发展成果在地税收入税种结构上得到充分体现,流转税、所得税对税收贡献率达26%以上。受经济发展与强化税收管理双重作用的影响,企业所得税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较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占总收入的贡献率提高15.52个百分点,其他各税种则出现不同程度下降。④各级次收入增幅逐渐拉大。受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高速增长影响,中央级收入增长48.94%;省级收入在营业税较高增幅的拉动下,增长33.29%;市县级收入受税种分享影响,增幅比总收入增幅稍低,但仍实现29.25%的较好增长。⑤区域经济税收发展不平衡。新泰受煤炭行业带动,增量、增幅全市最高,成为全市地税收入主要拉动因素,增收2.99亿元,增长57.79%,对全市地税收入贡献率为30.07%,拉动全市地税收入增长14.6个百分点,其他县(市、区)与其差距进一步拉大。肥城、宁阳、东平、岱岳区、开发区增幅均在平均增幅附近5个点以内;泰山区、市直、景区低于平均增幅10~15个点内,差距明显。⑥第二、第三产业同步高速增长,重点行业贡献突出。第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各项收入16.82亿元和10.34亿元,同比分别增收4.01亿元和2.65亿元,增长31.39%、34.49%。分行业看,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批发零售业和商务服务业是支撑全市财政的支柱产业,分别增收2.90亿元、6368万元、4591万元、1.27亿元、4260万元、2867万元和2359万元,是拉动收入增长的主要力量。煤炭行业高速增长成为拉动第二产业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增收2.90亿元,增长62.51%,拉动第二产业增长22.69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收入增长10.69个百分点。房地产业高速增长是拉动第三产业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房地业增收1.27亿元,增长97.15%,拉动第三产业增长16.56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收入增长4.69个百分点。⑦非公有制经济税收呈现快速增长、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实现税收收入19.59亿元,同比增长45.88%,高出总收入增幅13.32个百分点,增收6.16亿元。其中,股份公司同比增收3.99亿元,增长44.22%;私营企业实现税收2.96亿元,增长85.36%,增收1.36亿元;个体经济实现税收2.72亿元,同比增长26.48%,增收5701万元;港澳台外商投资企业实现税收收入7737万元,增长23.61%,增收1478万元。而公有制经济实现地税收入7.57亿元,同比增长7.23%,低于平均增幅近25.33个百分点。从税收贡献率来看,非公有制经济对地方税收的贡献率由2005年65.55%提高到72.13%,国有经济税收贡献率则由34.45%下降为27.87%。⑧税收规模企业高速增长,对地税收入贡献突出。年纳税千万以上的税收规模企业达到37户,增加16户,实现税收收入8.09亿元,增长112%,增收4.27亿元,占全部收入的29.79%;年纳税百万以上的税收规模企业达到383户,较上年增加50户,实现税收收入17.71亿元,增长34.54%,增收4.55亿元,占全部收入的65.2%,高于总收入增幅2个百分点。(王 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