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16&rec=89&run=13

【概况】 2005年,全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工业生产、销售、效益继续保持同步快速增长态势。年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 1066家,增加150家;实现增加值356.9亿元,同比增长33.48%;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利税、利润1008.4亿元、123.0亿元、63.0亿元,分别增长51.1%、72.7%、80.3%。销售收入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分别达到175户和215户,分别增加46户和60户;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1.8%,提高2.0个百分点。年内,创国家、省名牌产品2个和22个,累计达到3个和54个。汽车、输变电设备、新材料、精细化工、食品、纺织服装、特钢和能源8大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果,涌现出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全市150余种产品中,120余种产品比上年有增长,90余种产品增幅超过20%。其中汽车工业、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精细化工产业实现利润分别增长63%、45%、67%。全市工业制成品出口总值完成5亿美元,同比增长24%。实缴税金45.8亿元,同比增长53.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78.73%,提高34.64个百分点。工业产品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为97.87%。电力等生产要素支撑作用明显,全社会用电量82.24亿千瓦时,增长12.94%,其中工业用电65.73亿千瓦时,增长11%。年末,全市工业招商引资完成150亿元,新签项目1477个,占全市全部新签项目的67.3%;竣工过千万元的项目272项,其中过亿元项目55项,实际完成投资16亿元。

【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①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356.9亿元,同比增长33.48%,比年初计划高5.4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5.5个百分点。一是县(市、区)属企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6个县(市、区)的增幅均在30%以上;市区企业增幅达到30.92%。二是各经济类型企业保持快速增长。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98.51%,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108.78%,集体企业增长37.44%,股份制企业增长36.6%,国有企业增长25.38%。三是轻重工业协调发展。轻工业完成增加值66.7亿元,同比增长66.24%;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90.2亿元,同比增长30.91%。四是工业产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市工业产销率为97.87%。②工业经济效益稳定提高。年内,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08.4亿元,同比增长51.07%,比年初计划高21.07个百分点。其中:市属及以下工业实现销售收入812.04亿元,同比增长55.82%。新泰、肥城市、宁阳、泰山区增幅均超过了5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税123.0亿元,同比增长72.65%,比年初计划高43.65个百分点。其中市属及以下工业实现利税100.02亿元,同比增长74.61%;实交税金45.84亿元,同比增长53.51%,比地方财政收入增幅高23.33个百分点,工业对财税贡献率明显提高。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利润63.0亿元,同比增长82.96%,比年初计划高52.96个百分点。其中市属及以下企业实现利润57.43亿元,同比增长81.62%。③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78.73%,同比提高了34.64个百分点。反映经济效益水平的7项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中,资产保值增值率为120.57%;资产负债率(逆指标)为66.93%;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0.13万元/人,增长43.9%;总资产贡献率15.84%,同比增长4.35%;成本费用利润率为6.69%,同比增长1.2%。④扭亏脱困取得成效,亏损企业亏损面、亏损额双下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4.22%,同比下降2.11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58亿元,同比下降42.72%。其中:市属及以下企业亏损面为3.6%,同比下降2.14个百分点;亏损额为1.11亿元,下降24.43%。⑤两项资金(存货占有资金、应收账款)占用有所增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两项资金占用99.6亿元,同比增长8.34%。其中,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8.86%,应收账款同比增长8%,均低于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增幅。资金使用效率继续提高,流动资产周转率为2.35次,同比加快0.47次。⑥工业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年内,全市工业制成品出口总值5亿美元,同比增长24%,其中28户重点出口企业实现3.82亿美元,同比增长27.8%,占全市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的76%。全市自营生产企业出口实现2.64亿美元,同比增长38%。⑦电力等生产要素支撑作用发挥较好。全社会用电量8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94%。其中,工业用电6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8%。

【主导产业】 2005年,汽车、输变电设备、新材料、精细化工、食品、纺织服装、特钢、能源八大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609亿元,同比增长45%;实现利润36.2亿元,同比增长73%;利税64.7亿元,同比增长61%。分别占全部工业企业的60.4、57.4和55%。

【骨干企业培植】 年内,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66户,比上年增加15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过亿元的达到175户,比上年同期增加46户。

【名牌战略】 重点培育泰山玻纤、泰开电气公司、泰山生力源等10大知名企业品牌,提高名牌产品、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年内,泰山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的CTG牌无碱玻璃纤维短切原丝毡和无捻粗纱2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新增省名牌产品22个,省著名商标9个。至年末,全市中国名牌达到3个,省名牌产品达到54个,省著名商标达到40个。

【结构调整】 ①优化产业结构。2005年,汽车、输变电设备、新材料、精细化工、食品、纺织服装、能源、特钢八大行业实现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60.4%,主导产业优势更加明显。轻重工业协调发展,呈现明显重化趋势(轻重工业之比为21∶79)。②优化企业结构。经过几年培植,一批企业逐步做大做强。新汶矿业集团、肥城矿业集团和山东石横特钢有限公司等3户企业进入省百强企业名单,泰开电气公司等10户企业列入200户省重点企业名单。年内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175户,其中过10亿元的达到11户;利税过千万元的达到215户,其中过亿元的达到13户。③优化产品结构。年内,实施名牌战略取得重大突破,一批拳头产品在国内外市场达到领先水平。阿斯德公司的甲酸年产量达到6万吨,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位;泰山玻纤公司的无碱玻璃纤维年产量达到18万吨,居全国第一、世界第六位;海化魁星公司的三聚氰胺年产量达到4.5万吨,居全国第一位;泰和集团纸面石膏板年产量达到1.7亿平方米,占国内市场的40%;泰开电气公司的SF6高压断路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④优化所有制结构。国有和集体经济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比例调整为20∶80,企业活力明显增强。

【企业改革】 年末,市、县属342户企业,完成改制305户。原有职工18.65万人,转换身份职工14.16万人,与新企业签订劳动合同11.79万人,支付补偿金3.49亿元。重组企业213户,通过破产重组、清算和出售企业,盘活企业资产54.87亿元,解除债务41亿元,处置不良资产9.7亿元。市属132户企业,完成改制108户,实体性企业基本完成改制。改制企业原有职工7.40万人,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合同转换身份4.88万人,与新企业签订劳动合同3.91万人,取得补偿金的职工1.12万人,补偿金额1.39亿元。74户企业完成重组,共引进资金7.16亿元,盘活企业资产8.85亿元,解除债务17.97亿元,处置不良资产4.36亿元。

【技术创新】 年内,全市实施市以上技术创新项目658项,其中申报国家级项目2项,省重点项目7项,省一般项目164项,占全省总数的16%,居全省第一位。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74亿元,同比增长44.1%,提高4.1个百分点,其中市属及以下完成投资171.1亿元,增长58.6%;在建过千万元技术改造项目492项,当年累计完成投资171.8亿元,其中过亿元技术改造项目124项,完成投资92.7亿元。市属在建项目61项,当年完成投资13.8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21项,当年累计完成投资9.25亿元,占市属完成投资的67%。泰山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3万吨电子级无碱玻璃纤维细纱池窑拉丝生产线项目、一线1.57万吨无碱玻璃纤维细纱技改,泰和东新股份有限公司5万吨石膏板护面纸项目,泰开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成套电器项目、发展252千伏自能式SF6断路器及全封闭组合电器(GIS)项目,中外炉正浩工业(山东)有限公司亲水铝箔项目等6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竣工投产。泰山玻纤公司的4万吨池窑拉丝生产线计算机控制系统和肥城阿斯德公司的TPS全厂控制管理一体化计算机系统分别获省计算机应用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市经贸委、泰山玻纤、泰开电气、新汶矿业集团4个单位获省技术创新先进集体,占全省总数的9.1%;8人获得省技术创新先进个人,占全省总数的8%。年末,全市已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技术中心14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3个,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形成。全市80%的规模以上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联合关系。

【循环经济】 2005年,全市工业企业重视节能环保。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3.43吨标准以上,万元增加值取小量39.95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8.74%。“十五”期间,综合利用固体废渣2324.5万吨,完成资源综合利用产品产值75.2亿元,分别比“九五”期间增长434.8%和613.2%。至年末,全市获得省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67户,占全省总数的1/8。(朱培新)

【行业管理】 年内,加强行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和市场信息分析,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全市煤炭、机电、轻纺、化工、建材等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02.20亿元,同比增长45.02%;实现利税96.83亿元,其中利润52.7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1.06%、69.61%。地方煤炭行业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积极壮大主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非煤产业,非煤产业产值达到8.6亿元,占煤炭企业经济总量的比重46.6%。机电行业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加大对包括工程机械在内的汽车及零配件、节能环保设备、电器电缆等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力度,销售收入达到188.65亿元,同比增长42.23%。信息技术产业,特别是软件产业开始向快速发展阶段飞跃,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61亿元,同比增长60.12%;实现利税6200万元,增长63.16%。化工行业在积极发展重化工的同时,大力扶持发展精细化工产品,产品种类发展到8大类50余个品种。建材行业在继续膨胀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墙体材料产业规模的同时,通过新上2条日产2500吨和5000吨的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使产业结构得到改善,传统水泥产业正逐步退出。轻纺行业坚持利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坚持发展品牌化产业,促进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新产品产值达到5.76亿元,同比增长23.83%。年内,煤炭行业未发生3人以上重大伤亡事故,其他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张 冰)

【泰安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该公司所属企业产业包括机械、电子、建材、新材料、化工、能源、轻工、纺织等八大门类,注册资本人民币9亿元,是泰安市人民政府授权投资机构。公司所属企业25户,控参股企业7户,职工近5万人。年内,公司所属企业销售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实现销售收入103.7亿元,同比增长36.8%;实现利润6.5亿元,利税1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8%、40.9%;亏损企业户数同比减少3户,减亏额3122万元。
企业运行 ①骨干企业龙头作用突出。泰安玻璃纤维公司等9户骨干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0.7亿元,销售收入88.5亿元,利润5.3亿元,利税1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7%、35.1%、34.2%、36.1%,分别占汇总企业总数的80.5%、85.3%、81.5%、83.4%。②改制企业活力明显增强。改制后的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好于上年。其中民营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2.5亿元,销售收入39亿元,利润2.8亿元,利税5.8亿元,分别增长34.4%、47.2%、86.7%、61.1%,分别占统计企业总数48.6%、37.6%、43.3%、45.4%。③工业品出口保持较高增长。全年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1.36亿美元,增长52%。其中,外贸出口9901.21万美元,增长38%,位居全市第2名。
重点项目建设 全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比上年翻一番。其中,过亿元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有10个项目建成投产,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
招商引资 全年实际利用市外资金3亿元,比上年增长50%;合同利用外资2664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925万美元,是上年的3倍。
技术创新 全系统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个、市级技术开发中心3个,有7家企业被省科技厅认定为山东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
企业改革 公司安排6户企业改制及收尾工作,其中泰安毛纺厂、实验设备厂、印染厂、泰龙集团4户企业完成改制任务,泰安永佳塑料公司、华源光明机械有限公司2户企业顺利实现资产重组,安置2100名职工就业。全年为18户破产清算企业支付改制成本8338万元,其中,补缴养老医疗保险金1875万元,兑付职工权益3456万元,发放内退人员工资及下岗职工生活费960万元,其他提留费用487万元,用于困难企业水电改造费用1560万元。(王霄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