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16&rec=80&run=13

【概况】 2005年,市、县(市、区)、乡(镇)有统计机构93个,其中市统计局1个,县(市、区)统计局6个,乡镇统计站86个;各级统计机构共有专兼职统计人员381人。年内,纳入政府综合统计的报表种类有:国民经济核算、基本单位统计、农业统计、工业统计、交通运输统计、能源统计、批发零售贸易及住宿餐饮业统计、外经统计、开发区统计、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房地产开发统计、建筑业统计、劳动工资统计、科技统计、社会发展基本情况统计等,共有年报172种,月季报40多种。纳入政府统计范围的调查有:农村多目标抽样调查(农产量、农村住户、畜牧、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等调查)、城市住户调查、价格调查、限额以下贸易、餐饮业抽样调查、城镇劳动力与定点人口调查、企业景气调查、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抽样调查、国内旅游调查、企业集团调查、现代企业制度跟踪监测调查等。同时,围绕领导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结合泰安实际,开展了小麦生产收益、畜牧业生产情况、蔬菜生产情况、奶业富民工程、禽流感对养禽业影响、泰城居民出行状况、泰城居民春节生活、禽流感疫情对居民生活影响、中秋国庆市场供应及价格情况、居民电动车消费使用状况、“猪链球菌”病对泰城居民肉禽蛋消费影响、东岳庙会、企业资金紧缺情况、上市公司生产经营情况、信贷情况、成品油供应状况及油价上涨影响情况、泰山风景名胜区满意度等二十余项专项调查,为各级领导及时提供丰富翔实的决策依据,满足了各方面的需要,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统计局被国务院经济普查领导小组授予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国家级先进集体;被评为全省统计信息化建设、政务信息、统计宣传、统计学会、职称教育、财务管理先进单位;连续第十年荣获全省统计系统综合考核先进单位。
统计法制 开展统计执法检查。按照经济普查进度要求,及时成立经济普查执法检查组,运用法律手段,做好普查报表的查询催报,保证经济普查单位的完整性和普查数据的客观真实。采取统计执法与定期报表任务和随时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先后对农村统计、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批零贸易等专业的基层基础建设和数据质量进行重点检查,并根据检查情况及时通报。下发《泰安市统计“四五”普法检查验收办法》,对全市“四五”统计普法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验收,及时上报《泰安市统计“四五”普法情况汇报》,顺利通过省审计局“四五”普法检查验收。
统计咨询服务 年内,市县统计部门共撰写统计分析800篇,采用率60.4%。其中市局撰写统计分析315篇,采用率113.7%。①加强调研,及时撰写有观点、有分析、有建议的专题报告,为市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如针对今年泰安市几项主要指标在全省位次下降的实际,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开展调研,搜集资料,认真分析位次下降的原因,据此撰写的《泰安市经济发展情况与其他市的比较》一文,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给予充分肯定。《加快我市奶业发展的问题与思考》、《生猪价格缘何再陷低谷》两篇调查报告分别被《省政府领导专报》和《省政府每日要情》采用。②全方位、多层次搞好统计信息发布。连续第十年为泰安市“两会”提供现场统计咨询服务,受到市领导和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在泰安日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定期发布统计信息,及时报道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联合《泰安日报》,开辟专栏,利用大量统计数据和图表资料,反映全市“十五”以来和建国以来的发展成就;建立统计新闻发言人制度,召开统计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及全年预测;按月及时向市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提供统计资料。③积极撰写政务信息。全年被市以上采用政务信息467篇次,其中国家局网站采用32篇,省局网站采用192篇,采用数量名列全省第二,全市第一。

【经济普查】 年内,各级普查机构坚持以数据质量为中心,依法开展经济普查,扎实做好普查登记,认真搞好查遗补漏,精心组织数据处理,严格审核普查数据,积极开展质量抽查,在普查的各个环节都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有效地保证了普查数据质量,顺利通过省经普办组织的质量抽查验收。同时,利用经济普查资料,积极进行开发应用,完成18篇市级普查资料开发应用课题。在国家、省、市经济普查表彰中,全局有13人被评为国家级先进个人,13人被评为省级先进个人,6人被市人事局记三等功,3人受到嘉奖。
据普查,2004年末,全市共有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法人单位1.35万个。其中,企业法人单位7579个,机关、事业法人单位1741个,社会团体法人单位240个,其他法人单位3905个。产业活动单位2万个,其中,第二产业4652个,第三产业1.54万个。个体经营户12.21万户,其中,第二产业2.67万户,第三产业9.54万户。全市第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员数为123.73万人。其中,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员为53.84万人,占43.51%;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为69.89万人,占56.49%。在合计中,单位就业人员96.45万人,占77.95%;个体经营人员27.28万人,占22.05%。在单位就业人员中,女性29.53万人,占30.62%。
(纪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