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史志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16&rec=43&run=13

【概况】 年底,全市史志系统有市、县两级史志机构7个(不含新汶、肥城矿业集团,下同),在6个县级史志机构中,1家为单设,5家与党史办公室合署;市、县两级地史志办公室有工作人员65名(含聘用人员16名),其中市史志办公室24人(含聘用人员6名)。2005年,全市史志工作者贯彻落实《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突出修志、办鉴和拓展社会服务三大重点,深入开展“争创史志工作先进集体、争当史志工作先进个人,争创精品志书”活动,志、鉴、网(市情网、市情资料库)、馆(方志馆)、服务开发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年内,市地史志办公室被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评为全国方志先进集体,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山东省人事厅评为山东省史志系统先进集体,《泰安市情概览》获山东省优秀年鉴综合评比二等奖,《泰安年鉴(2005)》获第二届全国年鉴编校质量检查评比一等奖。
志书编修 ①千方百计加快《泰安市志》(1985~2002)编修进度。该志书编修工作自2002年5月启动,至2005年初进入编撰阶段。年内,编撰人员加班加点突击进行编辑加工。为保证按时完成编撰任务,采取逐编落实责任、加强调度督促、现场办公指导、开展市专编撰突击月活动等措施,加快编撰进度。先后召开编修工作会议3次,组织180个部门、单位对征求意见稿进行审核。至年底形成送审稿,分别报送省史志办及市有关领导、专家审阅,并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发布公告,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泰安市志》(送审稿)共计29编、210万字,全面记述了泰安自1985年撤地建市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的深刻变化。②积极推进县(市、区)志编修工作。县(市、区)志是列入省政府编纂计划的重点志书,市史志办加强对编修工作的指导和督促,协助组织省市专家和业务骨干对志稿进行审阅;市史志编委会下发《关于搞好志稿审查验收工作的通知》,对志稿审查验收工作作出规定。组织召开肥城、宁阳、东平县志稿评稿会。现《泰山区志》、《新泰市志》已于2004年出版发行,《肥城市志》、《宁阳县志》、《东平县志》正在对志稿认真修改,《岱岳区志》召开编修动员会,编纂工作全面展开。
年鉴编辑 《泰安年鉴(2005)》的编辑工作自年初启动,180多个供稿单位认真组织材料,精心撰写稿件;参编人员对年鉴稿件精心编辑,认真校核;定期召开年鉴编辑业务研讨会,对年鉴编辑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保证了《泰安年鉴》顺利出版。该卷在宣传重点、栏目设置、内容编排等方面均有新的改进,增加了图片表格,扩大了信息量,并首次实行双色印刷,印装质量进一步提高。全书98万字,由方志出版社出版。
市情研究和信息服务开发
①筹备成立泰安市市情研究会。该研究会于2006年4月正式成立,其主要任务是:组织开展市情研究,收集整理市情信息,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②编辑出版《泰安市情》杂志。该杂志为泰安市市情研究会会刊,2005年12月份出版创刊号。其办刊宗旨是“加强市情研究,弘扬历史文化,交流沟通信息,推进和谐发展”,设特载、专论、市情摘报、泰山研究、历史文化等10多个栏目,全方位宣传泰安、泰山。③加强市方志馆建设。年内,市政府在原市科协办公楼划出约150平方米左右的面积作为市方志馆新馆址,拨出专款进行内部建设和装修,对馆藏5000余册图书,进行了整理。正式开馆的条件已经具备。④组织开展“百年泰安”历史图片资料征集活动。主要征集泰安境内从19世纪末至21世纪初,反映泰安百年历史进程及其变迁的历史图片,以更好地积累、保存地方文献和资料。至年底,已征集画册3册,图片120余张,老照片41张。

【宣传贯彻《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 9月29日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个《条例》是全省关于地方史志工作的第一个全面系统的法规。该《条例》下发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对《条例》的学习贯彻进行安排部署。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发出《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的通知》,全市史志系统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条例》的热潮。①召开会议宣传贯彻。先后召开各县(市、区)史志办主任会议、全市基层志编修推进会、市人大学习贯彻《条例》座谈会等,会议宣传《条例》颁布的重要意义,提出贯彻《条例》的具体要求。②制定各种措施搞好宣传。翻印《条例》宣传册200份,分送到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及市直各部门、单位;在市政大楼悬挂“热烈庆祝《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颁布实施”,“坚持依法修志、促进史志事业发展”的长幅标语;在《泰安史志》、《泰安市情》等刊物刊载《条例》的重要内容,在泰安市情网开通学习《条例》专页。③组织全市史志系统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要求全体工作人员逐字逐句地学习消化,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单位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活动。

【第二轮基层志编修工作启动】 10月20日,泰安市基层志编修推进会在宁阳县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省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总结推广宁阳县乡饮乡、土罡城镇高桥村编修乡志、村志的经验,安排部署全市基层志编修工作。市政府副市长、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刘汉玲作重要讲话。会议要求,在县市区志书基本完成的情况下,要适时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基层去编修上来。第二轮修志全市86个乡、镇、办事处,排名在前100位的经济强村(社区),市直有条件的部门、企事业单位,新汶、肥城矿业集团以及省属以上驻泰单位、行业,原则上都要编修本部门、本行业、本乡镇、本单位的志书,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全市完成200部基层志编纂任务。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单位,省属以上驻泰各单位要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修订本级本单位编修工作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要成立基层志书编委会和编审机构,做到领导到位、队伍健全、责任明确。志书编纂和出版经费,本级政府和单位要予以保障。要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把精品意识贯穿于基层志编修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主要领导要亲自审稿,严把政治关、史实关、保密关。市、县(市、区)史志部门要搞好业务培训,靠上指导,严格编纂前审批和成书后审查验收制度,防止不合格的志书出版。

【纪念《泰安年鉴》创刊15周年】 《泰安年鉴》自1991年创刊,至年底已连续出版15卷。15卷《泰安年鉴》真实记录了15年间全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新成就、新发展、新变化,共计编发文字1021万字,刊载时政照片、彩页1250页,发行3.5万册,读者近百万人次。在历次全国、省级年鉴评比活动中均获得较好名次,其中1999卷荣获全国地方年鉴综合评比一等奖,2005卷获第二届全国年鉴编校质量检查评比一等奖。《泰安年鉴》与国内200多家年鉴编辑单位建立了稳固的交流交换关系,并先后参加在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地区举办的国际书展,由香港经济导报社代理《泰安年鉴》在国外的发行,较好地宣传了泰安、泰山。其间,承办全国性的学术会议2次、全国年鉴主编高级研讨班1期、华东地区年鉴协会学术会议1次,并多次参加中国年鉴研究会和山东省年鉴学会组织的学术研讨活动,扩大了泰安、泰山及《泰安年鉴》的社会影响。2006年1月16日,市政府召开《泰安年鉴》创刊15周年座谈会,总结《泰安年鉴》出版15年来的经验,对于编好《泰安年鉴》做出了部署。

【开展历史文化遗迹调查论证工作】 自3月份开始,组织全市史志工作者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对全市历史文化遗迹资源进行全面调查。至年底,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基本完成普查登记工作。全市共登记历史文化遗迹670余处,主要包括名山名水名泉、远古人类生产生活遗迹、重要历史事件遗迹、历史人物生活遗迹、古建筑遗迹、摩崖碑刻、古镇古街古村、革命历史遗迹等八大类。同时对历史文化遗迹进行实地调查和勘察,向当地党委、政府提出挖掘、开发、利用历史文化遗迹资源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力量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做好部分有争议的历史文化遗迹确认工作,确保永续利用,并着手制定篇目,编纂《泰安历史文化遗迹志》。

【泰安市情网开通】 年内,市史志办在市情信息资料库基础上购置服务器、笔记本电脑、扫描仪等设备,申请独立域名,于10月份建成泰安市情网站并试运行,于年底正式开通。现已新录入文字资料10万余字,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内容。泰安市情网与山东省情网及各县(市、区)地情网链接,实现了省、市、县三级信息库联网,并与市政府网站对接,向社会提供了一个了解市情、宣传市情的信息平台,受到社会广泛欢迎,点击率逐步上升。

【《泰安市情概览》出版发行】 9月,由市政府主办、市地方史志办公室编辑的《泰安市情概览》一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市委书记耿文清为该书题词:“加强市情研究,促进泰安发展”;市委副书记、市长贾学英担任主审并作序。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泰安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分泰安概况、组织机构及负责人、经济和社会发展、城市容貌、泰山、旅游、工业经济、民营经济、招商引资、开发区、县乡概况、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泰安、外国友人在泰安、历代帝王与泰山、泰安历史名人、文人笔下的泰山、泰山土特产、山东省情、附录等19个栏目,既是了解泰安、宣传泰山的重要参考书,也是招商引资、研究市情的重要工具书,很有实用价值。12月,该书被山东省优秀年鉴评奖委员会评为年鉴誉周书综合奖、框架设计奖、条目编纂奖、印刷装帧奖等4个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