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入选世界地质公园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16&rec=4&run=13

新华社贝尔法斯特(英国)9月18日电 中国泰山等6处国家地质公园18日在第二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上入选世界地质公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8日在英国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召开第二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会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专家对各国申报的第三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单进行评审。中国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司长姜建军等人代表中国参加了评审会,向评审专家展示了中国6处候选公园的主要内容,并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和评审专家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泰山拥有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对于岩石学、地层学与古生物学、沉积学、构造学、地貌学以及地球历史等地质科学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特别是泰山早前寒武纪、新构造运动等方面的研究是当前国际地学前缘热点和焦点,为国际、国内地学界所瞩目。泰山地处华北平原东侧,位于山东省中部,主峰玉皇顶海拔高度1545米,公园面积158.6平方公里,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地处中国东部大陆边缘构造活动带的西部,位于华北地台鲁西地块鲁中隆断区内,是华北地台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泰山岩群是华北地区最古老的地层,记录了自太古代以来近30亿年漫长而复杂的演化历史,是中国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经典地区,是鲁西早前寒武纪研究历史最悠久、地质现象最丰富的地区,是建立鲁西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框架的标准地区,泰山北侧区域被确定为华北寒武系标准剖面,同时也是典型的崮形地貌,在地质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泰山不仅有雄伟厚重的轮廓,而且保留有典型的断裂、褶皱、韧性剪切带、重力滑动构造以及“桶状构造”等复杂的构造遗迹,是一部地质科学的万卷丛书。
  2005年8月泰山以第一名的成绩成功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后,泰安市委、市政府立即启动了世界地质公园申报程序。2006年8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专家来泰山实地考察时,给予了高度评价。
  经本次评审会讨论通过的第三批世界地质公园共12处,其中中国6处、西班牙3处、挪威1处、葡萄牙1处、巴西1处。除泰山之外,中国入选世界地质公园的还有王屋山—黛眉山(河南)、雷琼(广东、海南)、房山(北京、河北)、镜泊湖(黑龙江)和伏牛山(河南)地质公园。(载2006年9月19日《泰安日报》)

·链接·
泰山世界地质公园
泰山世界地质公园分为核心园区和外围园区两个园区,其中泰山核心园区又划分为红门、中天门、南天门、桃花峪、后石坞等5个地质遗迹景区,外围园区又划分为徂徕山、陶山、莲花山等3个地质遗迹景区和馒头山、灵岩寺等一系列地质遗迹考察点。地质公园规划总面积158.63平方公里。
  红门地质遗迹园区 位于关帝庙以上,壶天阁以下,以红门宫为中心的登山路线两侧分布的景观区。往东包括虎山所在区域,往西以凌汉峰—大藏岭一线为界,往南包括蒿里山、灵应宫、岱庙、岱宗坊等景观所在区域。总面积15.51平方公里。该园区众多典型的地质遗迹中,除三叠瀑布、双层谷地貌以及柱状节理形成的万笏朝天、王母池的裂隙泉之外,在红门醉心石处的辉绿玢岩脉中有国内外罕见的“桶状构造”,有经石峪的石英闪长岩与长英质脉交切关系。还可见中天门岩体的望府山黑云斜长片麻岩残余包体,以及中天门岩体侵入傲徕山岩体的现象。在虎山公园可以观察到虎山中粗粒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露头,而在蒿里山则可观察到晚寒武纪的标准化石之一——蒿里山三叶虫化石。该园区人文景观极为丰富,主要有岱庙、孔子登临处、红门宫、斗母宫、壶天阁以及经石峪、醉心石等地质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的经典之作。地质遗迹园区集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于一体,使地质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在一起,成为泰山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天门地质遗迹园区 位于壶天阁以上,经中天门,到朝阳洞以下传统登封御道的中部,也是与西溪游览路交汇的地点。往东以独秀峰—中溪山一线为界,往西以虎崖—巴山沟为界,包括九女寨、扇子崖、樱桃园、黑龙潭、三阳观、普照寺等景观所在区域。地质遗迹园区面积为30.02平方公里。该园区以壶天阁、中天门、云步桥等众多的历史文化景观和中天门断裂、云步桥断裂、黑龙潭瀑布、大众桥岩体、普照寺岩体的穿插关系等独特的地质遗迹为特色。园区内的中天门断裂和云步桥断裂与泰前断裂并称为泰山的三大断裂,与泰山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代表着三次重要的抬升作用,而与之相伴的是中天门园区内壮观的龙潭飞瀑和云桥飞瀑。中天门期侵入岩发育球形风化,普照寺岩体侵入到了大众桥岩体之中,地质遗迹十分丰富。地质遗迹景观在景区内与自然文化景观和谐地融为一体。在云步桥,历史悠久的石刻依附在壮丽的瀑布之中,显得更为古朴。地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构成了蕴藏历史气息的中天门地质遗迹园区。
  南天门地质遗迹园区 位于朝阳洞以上,经南天门,到玉皇顶,沿登山道两侧分布的景观所在区域。东以瞻鲁台—观日峰一线为界,西以观月峰—西天门一线为界。该园区集中了众多珍贵的地质遗迹和人文景观,总面积3.06平方公里。南天门是历代帝王将相登封泰山的终极点,也是整个泰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所在。在众多典型的地质遗迹中,除了享负盛名的仙人桥、瞻鲁台、极顶石、唐摩崖和十八盘外,还有诸多的牌坊、庙宇、道观等人文景观,如天街、升仙坊、碧霞祠、对松山等。在天街中部可观察到望府山岩体条带,在瞻鲁台附近可以看到岩脉的穿插现象,在仙人桥和唐摩崖附近可以看到跟断层相伴生的破碎带。地质遗迹园区内主要有唐摩崖、爱身崖等地质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的经典之作,有重要的科研价值,成为泰山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后石坞地质遗迹园区 往西以慈恩亭—北天门坊—云雾松—帝尊山—迷石阵—石堡为界,往东至公园规划边界。该区是以石河、石海、天烛峰等地质景观与古松为特色的自然生态景观相结合的地质遗迹园区,总面积47.90平方公里。后石坞自古即被称作岱阴第一洞天,主要景点有北天门、天烛峰、石河、石海、元君庙等,奇峰耸秀,怪石嶙峋,峰险谷深,旷远清幽。岱阴步行道独足盘环绕其间,为明万历年间所辟。沿独足盘攀登,行愈远,路愈险,山愈奇,景愈胜。后石坞地质遗迹园区内古松遍布,有的侧身绝壁,有的深居谷壑,有的直刺云天,有的凌空欲飞,千奇百怪,妙趣横生。微风吹来,松涛阵阵。
  桃花峪地质遗迹园区 位于岱顶西北,桃花源—黄石崖—铁佛寺—桃花峪一线两侧景观所在区域。往东以虎崖—巴山沟一线为界(不包括其所在区域),往西到公园规划边界,往北到巴山林场所在区域。总面积33.14平方公里。该峪是一条近北西向的谷地,由于龙角山—大众桥及与其相垂直的一条断裂作用所致,此断裂走向为NW350°~320°,长达十多千米,是在中生代近东西向水平挤压力的作用下,利用了原来基底的北西向断裂而形成的,兼有新老构造的特征,继承性明显,多期活动明显,表现为张、压、扭的复杂的力学性质,并见其错切南北向的辉绿玢岩,断裂带形成后,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桃花峪谷地,其岩性为泰山杂岩。桃花峪奇峰垒列,万壑汇川,千潭叠瀑,竹木葱翠。该区地貌景观与泰山之“雄”相映成趣,其特色是颇具南国之“秀”。山体起伏不大,相对高差较小,红树层层,清水涟涟,景色宜人。
  徂徕山地址遗迹园区 主峰太平顶及其以北的龙湾和濯龙湾两条峡谷所在的区域。该区内发育了北东、北西、北东东向共三组构造断裂,总面积12平方公里,是典型的中新生代形成的单斜断块山。区域内岩体以前寒武纪变质表壳岩系及侵入杂岩为主,各岩体侵入、包含关系特殊,区内流水切割作用强烈,重力崩塌现象明显,形成了较多的叠瀑、幽潭、奇峰、异石等地质景观,是泰山地质遗迹景观的重要补充。另外,徂徕山生态环境良好,林木茂密,秀水萦绕,文物古迹众多,具有较高的生态观光价值和文化游览价值。规划将徂徕山地质遗迹园区建成以休闲度假为主,兼具生态观光、科学考察等功能的复合型旅游区,与泰山及其周边的旅游景区形成功能互补、产品差异、形象叠加、市场分工的格局,突出徂徕山景区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陶山地质遗迹园区 位于肥城市西部的湖屯镇,面积约9平方公里。属泰山山脉,主峰海拔520米。该园区属陶山—牛山断块凸起的西南缘,肥城煤田断陷盆地北侧,处于栖幽寺背斜、陶山向斜、吕仙村背斜的“两背夹一向”构造范围内。区内地质遗迹丰富、典型,主要地质景观有石灰岩溶洞、中下寒武统地层剖面、结晶基底与沉积盖层接触关系、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崮形山地貌和峡谷地貌等。地层序列完整,其下中寒武统地层剖面可与泰山北侧长清县张夏镇馒头山标准剖面相对比。溶洞发育规模不一,形态各异,数量众多,与泰山景观有很强的互补性。
  莲花山地质遗迹园区 位于新泰市莲花峰及其以南的通天河峡谷两侧,面积约8平方公里。莲花山晚太古代形成的变质表壳岩系——泰山岩群,晚太古代和早元古代形成的各种闪长岩类和花岗岩类侵入岩,以及中新生代形成的断裂构造等重要地质遗迹保存完好。园区内新构造活动明显,侵蚀切割作用强烈,地形起伏较大。断层、构造节理和侵入岩的风化、侵蚀等综合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多样,像形奇石耸立,以观音石、风动石最著。此外,多期侵入岩体的接触关系、泰山岩群的残余包体以及伟晶岩脉的穿插关系也十分清晰。
(王晓南 韩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