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16&rec=20&run=13

【概况】 肥城市因西周时期称肥子国而得名。
  环 境 该市总面积1277.3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办事处)、610个村(居)民委员会。年末全市总人口96.2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42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2.3∶100。人口出生率 10.98‰,死亡率7.33‰,自然增长率3.65‰。有少数民族21个,1.1万人。
  经济概况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93.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2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亿元,增长11.46%;第二产业增加值122.98亿元,增长28.70%;第三产业增加值47.06亿元,增长18.78%。三次产业比重为12∶64∶24。境内实现财政总收入16.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01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36.8%。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7.21亿元,比年初增加15.1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7.84亿元,比年初增加17.6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2.91亿元,比年初增加22.8亿元。
  农 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增加值23亿元,比上年增长11.5%。粮食总产55.08万吨,增长19.4%;棉花总产0.26万吨,增长62.5%;油料总产0.68万吨,增长4.3%;水果总产13.95万吨,下降1.1%;蔬菜总产184.43万吨,增长4.6%。肉类总产8.12万吨,禽蛋总产6.01万吨,奶类总产1.96万吨。全年造林4271.9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28%。全市农机总动力69.2万千瓦,增长2.1%。
工 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7.78亿元,比上年增长32.2%。产品销售率达98.4%,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91.58亿元,增长36.6%;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52.19亿元,增长56.9%;实现利税30亿元,增长93.4%;实现利润14.43亿元,增长101.2%。
建设 环保 完成基本建设投资37.8亿元,增长87.1%;安装工程投资21.7亿元,增长50.6%;建筑工程投资4.19亿元,增长26.6%。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96家。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5个,完成投资额4.81亿元,下降13%。
交通 邮电 等级公路通车里程1645.3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和周转量587万人次、20475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05%和1.05%。公路货物运输量1800万吨、周转量52114万吨公里,分别增长1.01%和1.4%。民用汽车拥有量0.74万辆;其中私人轿车0.28万辆,增长33.1%。邮政业务总量3566万元,增长26.3%。
贸易 旅游 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实现进出口总额16292万美元,增长25.17%,其中出口12014万美元,增长24.26%。实际利用外资7552万美元。主要旅游景点有10个。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85万人次,增长84%;实现旅游总收入1.2亿元,增长41%,其中外汇收入50万美元。
教科文卫 中等职业学校3所,在校生0.91万人;普通高中8所,在校生2.09万人;普通初中21所,在校生3.04万人;小学148所,在校生3.91万人。有专业技术人员3.47万人。共取得市(地)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3项。专利申请量54件;授权专利21件。有公共图书馆1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个,档案馆1个。有卫生机构38所,其中,医院、卫生院36所,卫生防疫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2787张,卫生技术人员3467人,其中,执业医师1507人、注册护士1090人。有体育馆3座,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获金牌8.5枚。
社会生活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19元,增长17.4%;生活消费支出2400元,增长17.2%;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26万人,比上年净增3168人,征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费1.41亿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51万人,当年收缴保险金524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1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0.24万人,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人数6118人。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2.42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45万人。年末城镇在岗职工人数9.71万人,增长103.9%;在岗职工人年均工资1.38万元,增长14.80%。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数为1.03万人,下降15.1%;其中,城镇5554人,降低21.8%;农村4780人,增长7.4%。
  年内,该市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山东省园林城市、全省三峡移民安置工作先进单位,被列入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试点市、全省出口农产品绿卡行动计划实施市。

【肥城市培强工业优势产业见实效】 2005年,肥城市集中培育能源电力、冶金机械、精细化工、新型建材、食品加工“五大产业”,制定鼓励骨干企业发展的20条政策规定,推动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加速集聚。年内,铺开投资25亿元的2×30万千瓦发电机组、投资3.65亿元的灰熔聚煤气化技改及动力结构调整、投资1.5亿元的强磁材料等投资过亿元项目67个;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37家,利税过千万元的50家;五大产业销售收入和实现利税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80%。甲酸产能进入世界前三位,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的60%、出口总量的50%;纤维素系列产品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占全国80%的市场份额和出口份额;工程驱动桥在国内同行业中位居第三位,占销售市场的30%;石横特钢公司形成了年产240万吨钢、240万吨材、110万吨铁的生产能力,成为全国最大的锚杆钢筋生产基地,占全国总需求量的90%。将产业培植和改革攻坚、发展民营有机结合,213家市、乡企业全部完成产权制度改制,盘活存量资产32亿元。加快发展高新区、石横、汶(阳)边(院)三大经济板块,整合资源要素,推进项目集聚、产业集成。高新区板块拓展西移,与肥矿集团驻地王瓜店镇“区镇合一”,建设“工业新城”和“城市新区”;石横板块依托石横电厂、特钢厂等大型企业,大力发展能源、冶金产业;汶(阳)边(院)板块依托有机菜、石膏、盐岩等资源开发,着力发展机械铸造和资源深加工产业。“三大板块”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206.2亿元、利税22.8亿元、利润10.5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的81.8%、74.3%和73.6%。

【“三大农业产业带”促农业强市】 2005年,肥城市瞄准农产品高端市场和国际市场,提出并实施农业“有机化”战略,全面提高种养产品的质量层次,以“有机化”推动优质化、带动市场化、促进产业化。按照区域化布局、基地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管理的思路,规划了以有机菜为主的瓜菜生产、以肥城桃为主的绿色干鲜果品、以猪鸡和奶牛为主的规模畜牧业三大高效农业产业带。全市有机蔬菜面积发展到8933.33公顷,形成了10万亩(6666.67公顷)有机菜、10万亩(6666.67公顷)绿色肥桃、10万亩(6666.67公顷)优质“两菜一粮”、10万亩(6666.67公顷)绿色干鲜果品、10万亩(6666.67公顷)速生丰产林“五个10万”的特色种植格局,成为全国县域面积最大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用工业链接农业、带动农业,进行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通过扶持肥城银宝食品有限公司、山东八戒食品有限公司、肥城永大食品有限公司等市内龙头企业,引进泰安绿龙有机食品有限公司、北京汇源集团肥城有限公司、泰安弘海食品有限公司等外地龙头企业,初步构建了以有机菜为主的瓜菜加工,以肥城桃为主的果品加工,以猪鸡为主的畜禽加工,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粮油加工,以速生丰产林为主的木材加工五条“龙型”体系,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0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2家。组织农民成立专业协会和合作社620多个,入社、入会农户5.6万个,农业的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有较大提高,加速了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至年底,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23元,同比增长12.2%。

【“五项措施”打造生态肥城】 肥城市坚持当前与长远并重、发展与环境和谐、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努力打造适宜人居、适宜创业、适宜发展的生态环境。①抓好生态绿化。大力实施“大干五年、绿化肥城”规划,经济林、生态林和速生丰产林齐头并进,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投资2亿多元实施泰西大街改造、龙山河带状公园、城区绿化工程,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8%;加快推进投资1.6亿元的城西湿地公园建设。肥城市被评为省级园林城市,6个乡镇被评为全省环境优美乡镇。②严格保护环境。新上项目坚决执行“四不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不批、环评不过关的不批、无排污总量的不批、治污技术不过关的不批)政策,环境影响评价及“三同时”(生产设施、环保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执行率均达到100%。连续投资9.6亿元完成环保治理项目32个。在全省率先关停麦草制浆生产线3处、地瓜淀粉加工点154处;建成日处理4万吨的污水处理厂、18.6平方公里的高污染燃料禁烟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③发展循环经济。编制全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在“点”、“线”、“面”上全面推开,被列为全省生态市建设试点市和两个循环经济试点市之一。全市工业企业综合利用固体废渣200万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同比上升37%。得到省级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达到20家,泰安市认定的5家。④整理复垦土地。争取省以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14个,实施项目11个,到账资金7315万元;铺开塌陷地和其他开发复垦项目100多个,治理面积7400公顷,新增耕地2866.67公顷。⑤立足长远治水。投资1.12亿元,实施完成1300多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总投资2.3亿元,完成一批水库塘坝的除险加固、河道治理和小流域治理项目;聘请高层专家制定了“肥城区域水系”规划,从根本上解决肥城的缺水问题。

【强力建设“六网”惠百姓】 肥城市委、市政府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集中建设“六网”惠民利民。①路网。投资12.06亿元,新建和改造公路1516.1公里,实现了乡镇通二级路、村村通等级路,行政村通客车率达到100%。②水网。下大气力解决农民群众吃“卫生水”问题,799个自然村、67.1万农民吃上“卫生水”,分别占自然村总数和农村人口的93.5%、95.6%。③林网。新植各类树木3600多万株,平原林网化面积5.33万公顷、山区绿化面积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0%,实现了户户植树、村村造林、处处见绿、年年增收。④教育医疗网。加大教育投入,投资2.4亿元,改造危房8.3万平米、新建校舍36.3万平米,乡镇初中和中心小学校实现楼房化。大力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达到62.5万人,占农村常驻人口的99%;报销医药费1657.7万元;新建村级规范化卫生室60多处。⑤社会保障网。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农村特困家庭救助、城中村和镇中村农民社会保障、农民养老保险5项机制,农保基金结余5460万元,参保农民25.6万人,占适龄农民的67.4%。⑥社会化服务网。加快行政审批和法律服务向乡村延伸、劳动就业服务体系向乡村延伸、商品市场连锁经营向乡村延伸,建立“农家店”、“放心店”302家,被评为全国24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先进县之一。
(单光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