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16&rec=173&run=13

【概况】 2004年底,全市文物管理职能划转到市文化局。年内,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泰政发〔2005〕39号),这是泰安市文物工作史上第一个以政府名义下发的政策性文件。文件除重申落实和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责任、措施与领导外,对制约文物保护工作的资金问题作了政策性规定。6月初,对全市文物工作进行为期1周的调研,通过调研,基本掌握了县(市、区)文物工作的现状和基本情况。在《泰安日报·金周刊》开辟《文物宝典》专栏,年内刊发30期。全部完成国家、省、市三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维修情况、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调查复核。补推东平县戴村坝和岱岳区的无梁殿、山西会馆、明石桥为第六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制作完成1~4批国家级文保单位的文字卷档案工作,对岱庙西华门、碧霞祠山门、卫驾庄小学、东平清真寺及汉明堂等文物保护单位的发掘、维修报告进行转报、批复,使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文物得到及时修复。

【泰山文物保护与管理】 (参见《泰山·旅游》)

【补推第六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内,补推东平县戴村坝和岱岳区的无梁殿、山西会馆、明石桥为第六批国家级文保护单位和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周长顺)

·链接·
戴村坝
戴村坝位于东平县彭集镇城子村北大汶河上,为京杭大运河中的重要工程。元代所开运河由于年久失修,河道淤塞,加之山东境内济宁至南旺段运河地势高,河道时常干涸。明永乐九年(1411年),工部尚书宋礼、刑部侍郎金纯等奉命疏浚此段河道。宋礼等人采纳汶上民间水利专家白英的建议,破元时所建城坝,于东平境内大汶河下游南城子村北建坝拦水,“使趋南旺,以济运也”。此坝为全桩型土坝,名曰“戴村坝”,长约5华里,解决了丘陵地段运河缺水断流的现象,使漕船畅通无阻。万历十七年(1589年)三月,东平坎河石坝建成。将戴村石滩改筑为石坝,长四十丈,高三尺;上博丈五尺,下益尺六之一;两翼之长视坝二减五之二,厥高倍之。左右为土堤,丈之二百三十,东岸为石堤,厚一丈。至此,戴村坝全为石坝。清雍正四年(1726年),内阁学士何国宗又奏请将此坝重修,统一建一道滚水石坝,坝高低不同分三段,分别命名玲珑、乱石、滚水,通长414米。除此主体建筑外,为保护大坝的安全性,还修建了辅助性建筑灰土坝(又称三合土坝,清道光二年建,全长达267米)、太皇堤(又名窦公堤,清光绪三十年建,全长920米),均位于主坝北,与大坝连为一体。由于明清历代统治均重视戴村坝的维修,所以戴村坝至今保存完整,被中外专家称为“中国第二个都江堰”。在运河畅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直至清末罢漕运,戴村坝失去它的主要作用。
山西会馆
山西会馆位于大汶口镇会馆街(大汶河古石桥北端路西侧),明代建筑,清代重修。整个会馆分南北两院,南院为戏楼院,北楼为关帝庙,中轴线东西两侧是沐浴室、更衣室,建筑主体是关帝庙大殿,大殿前有大厅,两侧各有配房三间。总占地面积压2283平方米,其中南院1540.15平方米,北院校742.54平方米。
  据考证,由山西商人出资而建,为山西同乡商务、聚会、客栈之所。清康熙三十三年(1693年)《重修关圣帝君庙记》碑载:地隘制狭,庙貌残破,由会首李桂蟾、李义兴、张太采等人约会积财,鸠工重修关帝庙。东西配殿(南院的)、钟楼、鼓楼、过殿都后毁。清雍正三年(1725年)重修,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广庙基、修垣墙,置地建戏楼、东西门。由于年代久远,山西会馆大殿因暴雨坍塌。2004年4月27日,泰安市岱岳区人民政府举行了山西会馆修复仪式。
古石桥
古石桥,位于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大汶河上。始建于明代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东面是泰安旧时八大景观之一的汶河古渡,还有大汶口拦河大坝,西面约一公里内依次是两座铁路大桥、济微公路大桥、104国道大桥和京福高速公路大桥,一座比一座雄伟壮观,与古石桥形成强烈的反差,形象直观地反映出国家近代发生的巨大变化。
  古石桥北起大汶口镇西南门,南至宁阳县茶棚村,横跨大汶河,全长570.95米,全桥共65孔,桥面高度1.3米~1.8米,分桥面和石基路面两段组成,其中桥总长238米,有5块长3.3米、宽50厘米、厚30厘米的条石并排铺成一孔桥面。桥面上平,桥板全系泰山花岗岩石,桥墩均用大理石磨制成,石呈浅黑间黑白斑点,桥板的纵横相接处,均用铁质锤形扒锯相衔接。向东逆水处石为尖形,以减少水的压力,桥墩下接河床石底。此桥依水势和地形分为南北两区,北端从大汶口西南门起,下铺长十余米的石面下坡路便进入北区主桥。该段主桥共30孔。至河床中心,有一段岩石隆起处,修桥时,仅将岩石铲平,铺上平整的石块,当地群众叫该段桥为哑巴桥子。该段哑巴桥子中间有一宽3米多、深2米多的流水道,在此处也架了一孔桥,使哑巴桥子分为南北两段。北段长约27米,南段长约40米。南接南段主桥三十一孔。再南去便是一段较长隆起石面,约100米,这里也将石面铲平作为路面。接着便是汶河南沿的一股水流,这里也架桥三孔。再南去便是近百米的石铺路面直达南岸茶棚村的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