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技术监督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15&rec=72&run=13

【概况】 1985年5月,泰安市标准计量局成立,编制60人,负责管理全市的质量、计量和标准化工作。1991年8月,市标准计量局更名为泰安市技术监督局。1993年,市技术监督情报所和市技术监督稽查所先后成立,开始开展标准查询和打假工作。2000年1月26日,市技术监督局改为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直属机构。2004年6月,市质量技术监督稽查处更名为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局,升格为副县级事业单位,编制20人。同年11月,市县两级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机关进行机构改革,对36名工作人员实行离岗分流。年末,市县两级有质量技术监督行政管理机构7个、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质量技术监督办事处1个,计量、质量、特种设备、纤维检验、情报等技术机构27个;职工671人,其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及直属单位职工199人。
年内,改革质量技术监督管理机制,精简县级局机构,把机关科室合并为办公室、综合业务科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将空闲出来的人员委派到基层乡镇,在全市设立25个常设监管机构(21个分局、3个监管站、1个办事处),配备112名区域监管人员(每个监管机构4~5人),在划定区域内代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履行技术服务,质量、计量、标准化综合监管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职责。实行区域监管后,质量技术监督工作重心下移,监管关口前移,为企业服务更及时、更有效。监管覆盖面更广,纳入监管范围的企业由实行区域监管前的2172家增加到2699家,增加24.3%。
充分发挥“12365”质监热线的打假举报功能,按照“多办案、办大案、办铁案”的原则,先后开展食品生产企业清理整顿、建材行业专项检查、煤炭掺杂掺假专项整治、农资专项打假、汽车配件及农用车专项打假等14次专项打假活动,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768起,端掉制假售假窝点153个,查获假冒伪劣产品货值2200余万元。先后对流通领域开展零售商品计量及定量包装专项执法检查,强制性认证产品专项执法检查,冒用名牌标志等虚假产品标注专项执法检查,查处16家计量弄虚作假的商店、39家销售未通过强制性认证产品的商业企业和7家销售冒用认证标志和名牌标志产品的百货公司,有力地打击流通领域的假冒伪劣行为。

【质量管理与监督】 ①开展“质量兴市”活动。11月26日,市政府召开全市实施质量振兴暨名牌工作会议,印发《关于实施质量振兴纲要的意见》,部署在全市开展“质量兴市”活动。同时,对全市2004年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产品”和“山东名牌产品”的企业分别重奖50万元和5万元。②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对列入名牌培育计划的企业,积极组织其申报国家、省级名牌企业、名牌产品和政府质量奖,从技术支持、人员培训、企业宣传和打假等方面靠上进行服务。8月30日,新泰市的特变电工山东鲁能泰山电缆有限公司生产的“泰山牌”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实现泰安市“中国名牌产品”零的突破。年内,全市12家企业的12个产品获得“山东名牌产品”称号,“山东名牌产品”总数达到32个,数量列全省第7位,比上年提高2个位次。全市还有3家企业的3种产品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称号、20家企业的25种产品获得“山东省免检产品”称号。③认真开展建立企业质量档案工作。3月,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订全市建立企业电子质量档案实施方案。6月上旬,集中对全市负责建档人员进行培训。全市建立企业纸质档案1427件,是上年的2.1倍;建立企业电子质量档案1329件,是上年的1.9倍。④推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不断强化企业培训,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做好食品生产许可证受理、审查和检验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从源头把好食品安全关。全市89家企业的104个产品通过食品质量安全认证(简称QS认证)。⑤积极推动认证认可工作的开展。建立全市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简称3C认证)产品数据库,对申请3C认证的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至年底,全市新增3C认证产品12个,是上年的1.1倍,共有38家企业的199种产品获得3C认证证书;新增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37家,是上年的1.2倍,共有170家企事业单位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计量管理】 ①民用计量工作。4月下旬至6月下旬,组织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检定规程,对泰安城区宾馆、饭店、街道及公共场所的1.09万部电话计时计费装置进行强制计量检定。下半年,对全市178栋住宅楼安装的5850块水表、5975块电表、4135块燃气表、744块热量表进行安装使用前的首次计量检定。对上述两类计量器具均通过建立数据库和严格落实周期检定,并建立起长效监管机制。②法制计量工作。对156家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的283个批次的定量包装商品进行抽样检查,合格率95.1%。4月,对全市范围内的215家酒店、56家粮食流通企业、127家医疗卫生单位开展计量监督检查。9月,开展全市集贸市场计量监督检查,检查50个集贸市场的3796件计量器具,对27个违法经营业户实施经济处罚。③工业计量工作。指导112家企业建立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帮助57家企业通过计量检测体系确认。其中,7月,帮助特变电工山东鲁能泰山电缆有限公司顺利通过国家完善计量检测体系确认,使之成为继生力源集团之后,全市第二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标准化工作】 ①农业标准化。年初,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通知》。年内,全市相继制定发布《泰山赤灵芝栽培技术规范》、《无公害农产品山药种植技术规程》等6项农业地方标准,备案农产品企业标准39项,使全市农业地方标准达到61项、备案农产品企业标准达到130项,初步建立起以国家、行业标准为基础,地方标准为主体,企业产品标准为补充的农产品标准体系框架。10月,岱岳区桑蚕茧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以96分的好成绩通过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考核验收。②企业标准化。为全市560家企业的790种产品办理和年审执行标准登记证书,加上往年办理的数量,全市共对2437家企业的3805种产品标准进行登记,工业产品标准覆盖率稳定在98.4%以上。下半年,对全市310项已备案的食品企业产品标准进行清理和修订,保证标准的合法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大力推动企业采用国际标准组织生产,编制印发《泰安市主要工农业产品采标目录》,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全市21个产品获得采标认可证书,6个产品获得采标标志,加上往年获证的数量,全市累计有221个产品获采标认可证书,44个产品获采标标志证书。③服务标准化。组织制定和批准发布《家用电器维修服务质量规范》、《电梯安装服务质量规范》等7项服务地方标准,全市的服务标准总数增加到9项。其中,家电维修服务标准的出台,填补山东省空白。④加强对组织机构代码和商品条码工作的管理。全市年检、新增、变更代码1.12万个,年检率达到43.8%;商品条码成员新增46家,续展52家,使全市商品条码系统成员总量达到235家。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 ①开展气瓶和压力管道普查整治活动。对全市12.2万只气瓶建立起市、县、充气站三级数据库;为5476条压力管道(共计568.23千米)建立电子监管档案。依法对全市1230台锅炉、2655台压力容器、1.06万只气瓶、114千米压力管道、456台电梯、1091台起重机械和300辆厂内机动车辆进行强制性定期检验,对927台锅炉、1262台压力容器、13.22千米压力管道和3766只压力容器部件进行出厂前的监督检验,对检验不合格的设备坚决予以停用或禁止其出厂。②严格执行特种设备使用市场行政许可准入制度。经严格审查,对符合安全使用条件的316台压力容器、77台锅炉,94台电梯和259台起重机械办理注册使用登记手续。③加大人员培训力度。举办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班21期,培训特种设备操作人员3200人,对考核合格的3178人核发资格证书,提高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率。④做好隐患的监控工作。组织开展冬季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元旦春节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等7次安全大检查活动。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隐患的群防群控,依托乡镇安全管理机构和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等组织,建立起全社会参与的特种设备安全区域监管网络。对纳入网络的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组织考试,对考试合格者颁发聘书。全市共下达安全监察指令书616份,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2438处。⑤制定应急预案。制定《泰安市特种设备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应急救援预案》,针对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发生后的紧急救援工作,作周密安排。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清理整顿活动】
突出地方特色食品这一重点,对东平县的淀粉制品、湖产品,新泰市的植物油、煎饼、酱腌菜,宁阳县的蜜枣,肥城市的肉制品,岱岳区的白酒、小麦粉,泰山区的饮用水、糕点、赤灵芝等产品进行重点整治。活动中,全市共调查食品生产企业1234家,全部分门别类建立质量档案;查处食品制假售假案件41起,查获假冒伪劣饮料、白酒、糕点等食品货值17.3万元。

【实验室建设】 按照全市质监系统新增检验检测能力“十五”规划,全市投入资金409.91万元加强实验室建设,建立山东省食品通用实验室,在全省评比中取得第5名的好成绩;新建纺织品甲醛检验实验室、锅炉介质水实验室、电线电缆低温试验实验室等3个实验室,并组织申报国家玻璃纤维及石膏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新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宁阳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岱岳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新建综合检测办公大楼,全市实验室面积比上年增加20%。(张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