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事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15&rec=182&run=13

【概况】 1985年3月,泰安地区民政局改名为泰安市民政局。翌年,增设泰安市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站,将泰山区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泰安革命烈士陵园划归市民政局管理。1987年11月,设立基层政权建设科和残疾人福利办公室。1988年5月,将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由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划归市民政局管理,为科级事业单位。1989年1月,泰安市残疾人联合会成立,撤销残疾人福利办公室。1990年设立社会团体管理科,挂泰安市社会团体管理办公室牌子;10月,设立社会福利企业管理办公室。1991年6月,设立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办公室。是年9月,市残疾人联合会设立独立机构,有关业务与市民政局分离。1992年10月,设立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办公室。1994年3月,设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管理科,成立泰安市第二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县级事业单位),隶属市民政局。1997年1月,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隶属市民政局;10月,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事业管理办公室设立,隶属市民政局。1998年5月,在泰安市慈善协会的基础上,成立泰安慈善总会。1999年8月,市民政局优抚科增挂市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征收发放工作办公室牌子。2000年5月,设立社会福利彩票泰安市发行中心,与泰安市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办公室一个机构两块牌子,隶属市民政局;12月,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事业管理办公室移交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管理。2001年1月,撤销社团科,成立市民间组织管理局,为副县级事业单位。年末,市民政局机关有8个行政科室、5个事业单位、1个双拥办公室、1个民间组织管理局,在职职工68人;所属7个直属事业单位,其中2个正县级单位、5个科级单位,在职职工373人;泰安市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站撤消事业单位编制,实行改企转制,在职职工35人。
年内,全市民政工作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单项工作取得新的突破,整体工作迈上新水平。
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 ①救灾救济。全市遭受暴雨、风雹等多种自然灾害。肥城市11个乡镇、宁阳县3个乡镇、东平县4个乡镇遭受特大暴风雨和冰雹袭击,农作物受灾6.1万公顷,成灾3.74万公顷,绝收2.8万公顷;倒塌、损坏房屋1500间,直接经济损失近8.4亿元。面对严重灾情,民政部门积极组织开展救灾活动,全年市级拨发救灾款1255万元,救济灾民14.6万人。②社会捐助。组织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全市20万人踊跃参与,共募集善款672万元,其中有7个单位一次性捐赠10万元,受到省政府表彰。开展向印度洋海啸灾区捐款活动,共捐款26万元,名列全省第三。③农村五保供养。年末,根据全市五保供养普查情况,全市有农村五保对象1.49万人,落实五保供养政策1.02万人,其中89处敬老院集中供养3246人,散居供养7000人。④三峡移民安置。组织相关人员赴重庆开县进行移民资格复核和对接考察。精心做好第二批移民住房建设、生活用品购置等准备工作。8月24日,第二批三峡移民62户295人顺利搬迁入住泰安市。市政府先后召开三次移民工作会议,提出“重心下移、以村为主,有问题不出村”的工作原则。及时、妥善处理苗头性事件,保持移民稳定。⑤社会救助。年内,共救助城市流浪乞讨求助人员1429人。开展“慈善·福彩救助”活动,发放救助金165万元,资助809名特困学生和5000户困难职工。启动实施“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为942户特困家庭发放救助金106万元。⑥最低生活保障。组织开展城市低保对象复核,在新汶、肥城矿业集团开展“分类施保”试点。年内,全市共保障城市低保对象1.17万户3.37万人,发放保障金1866万元;保障农村低保对象1.23万户2.63万人,发放保障金、特困救助金566万元。在宁阳县开展医疗救助试点。⑦社会福利事业。年内,全市共销售福利彩票1.14亿元,其中电脑票1.08亿元,即开票560万元,销售总量位居全省第八位。投入2000万元,支持以敬老院为重点的第三批“星光计划”项目建设,43处“星光老年之家”建成并投入使用。开展资助残疾人建房、救助特困学生和特困职工活动。组织福利企业年检认证,全市122家福利企业年内减免税4400万元。
服务军队和国防建设 ①优抚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全市农村和城镇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平均增长6%和12%。落实优抚医疗保障机制,全市共补助“三老”优抚对象大病医疗费363万元。全年统筹优待金165万元。兑现农村义务兵及其他各类优待对象优待金1444.6万元。完成全市2239名原8023部队退役人员的登记核检工作。全力做好复员退伍伤残军人稳定工作。②安置退役士兵。年内,全市共接收退役士兵4156人,其中城镇退役士兵2095人。加强退役士兵就业形势教育和培训,市直自谋职业率达到22%。全面落实军休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③军民双拥共建。2004年1月,泰安市、泰山区、新泰市、肥城市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评为“全省双拥模范城(区)”。泰安市民政局、东平县民政局、宁阳县个体劳动者协会被评为“全省拥军优属先进集体”。同月,泰安市再次被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认真解决水电路、“菜篮子工程”等部队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拥军活动。为驻泰部队的调整撤编、移防、预备役高炮团组建和军事训练提供有力支持。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①城市社区建设。年内,在泰山区3个不同类型社区进行社区建设试点。全市社区划分基本完成。②农村村民自治。全市3516个村完成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占98%;泰山区岱西社区进行社区居委会“直选”试点;148个社区完成居委会换届选举,占94%。新泰市在全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
专项社会事务管理 年内,对市管220家民间组织进行年检,其中185家社会团体、35家民办非企业单位,共评出优秀民间组织24家。加强农村经济协会的培育和发展,召开全市农村经济协会经验交流会。全市登记备案农村经济协会562家。对领导干部兼任社团职务以及社会团体办公场所设在机关的问题进行清理。对部分县(市、区)不按照新的《婚姻登记条例》依法登记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组织婚姻登记员业务培训。组织对殡仪馆检查考评。对经营性公墓进行年检。完成岱岳区与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行政区划调整,将岱岳区满庄镇的4个村划归北集坡镇管辖。组织泰山区、岱岳区调整后的勘界工作。全市办理收养登记326件。加强地名信息“数据库”建设。恢复重建地名档案室5个。设立路牌标志219个,门牌标志7477个。为全国地名工作会议提供了地名信息化建设工作现场。(翟清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