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15&rec=152&run=13

【概况】 1985~2004年,泰安气象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气象现代化建设初具规模,已建立起集天气雷达、卫星监测、卫星通信、数值预报、大气自动化监测、农业气象预报、气象火险等级预报、城市环境气象预报、卫星遥感作物产量预报、11项生活指数预报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预报业务体系,建立起“121”电话、手机短信、报纸、电视、气象寻呼、微机终端、气象警报网等专业气象服务体系。气象基础业务连续10年达省一级目标,35项科研项目获国家、省、市科技成果奖。由泰山气象站研制的酸雨观测资料数字化处理系统在全国推广使用。
2004年,全市气象系统有干部职工10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0人。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4人、中级45人。全市气象工作者以“强化气象服务,造福泰安人民”为宗旨,加强天气气候预测、预报服务工作,为全市提供准确可靠的气象信息。对泰城有关单位、重点企业及泰山名胜古迹进行防雷电安全检测、检查,对新建、改建建筑物防雷图纸设计进行审核,对防雷工程的设计及施工进行监管,最大限度地减轻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
年内,全市降水预报定性准确率80%,天气预报达标分数110分,达一级目标,1人被评为全省气象服务先进个人,1人获全国优秀值班预报员称号;地面测报三项(重大错情、观测、发报)错情率0.0‰,报表出门合格率91%,取得19个百班无错情,地面测报达标分数124.4分,达一级目标;农业气象三项(观测、发报、报表)错情率0.0‰,达一级目标;信息网络达标分数120分,达一级目标,1人获优秀值机员称号。全市用于人工增雨(雪)防雹的高炮29门,火箭炮7门,先后进行15次增雨防雹作业,增雪作业2次,累计影响面积662平方公里,增加有效降水760.48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效益亿元以上。加强泰山气象站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完成选址、定点,通过专家评审论证。加强生态环境气象监测预警中心一期工程建设,投资近20万元购置并安装农田小气候、土壤水分、负氧离子、干沉降等观测仪器设备。与环保局、水利局合作,实现资料共享。建成省——市天气预报电视会商会议系统;完成等效雷达建设,MICAPS2版业务平台在市气象台及各县局站投入运行;制作并发布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11类城市环境预报项目;新泰市气象局安装自动气象站。
年底,市气象局在全省综合目标考核中被评为优秀达标单位,并被表彰为“气象预报业务管理先进单位”;获得气象通讯业务管理第一名、汛期暴雨预报竞赛集体第一名、电视降水预报竞赛集体第三名的好成绩。

【气候评价】 2004年,全市气候特点是:降水偏多且分布不均,气温偏高但变幅小,冬暖夏凉,日照略有不足。
气温 全市年平均气温14.3℃,比常年(13.3℃)偏高1.0℃,除6月、7月、8月和10月气温偏低外,其他月份均比常年偏高。宁阳年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0.1℃,泰安年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0.9℃,肥城、东平年平均气温均比常年偏高1.1℃,新泰年平均气温偏高最为明显,比常年偏高1.5℃。冬季(2003年12月至2004年2月)平均气温1.6℃,较常年偏高1.5℃;春季(3~5月)平均气温15.2℃,较常年偏高1.6℃;夏季(6~8月)平均气温25.1℃,较常年偏低0.5℃,夏季无明显的高温时段,酷夏闷热天气少;秋季(9~11月)平均气温14.6℃,较常年偏高0.6℃。年极端最低气温-12.7℃,1月25日出现在宁阳;年极端最高气温37.0℃,6月12日出现在宁阳、东平。≥36.0℃的高温日数少;初霜冻出现在10月15日,比常年偏早3天;终霜冻出现在3月30日,比常年提前14天。
降水 全市年平均降水量905.1毫米,比常年(661.0毫米)多244.1毫米,偏多36.9%,与上年同期(967.5毫米)少62.4毫米,偏少6.4%,为历史上第五个丰水年。新泰年降水量734.9毫米,比常年偏多2.8%,为全市最少;宁阳年降水量827.8毫米,比常年偏多30.8%;肥城年降水量928.7毫米,比常年偏多41.3%;泰安年降水量987.1毫米,比常年偏多43.4%;东平年降水量1046.8毫米,比常年偏多71.5%,为全市最多。按季分析:冬季全市平均降雨量33.0毫米,较常年偏多46.7%;春季全市平均降水量89.7毫米,较常年偏少5.0%;夏季全市平均降水量681.1毫米,较常年偏多58.0%;秋季全市平均降水量108.8毫米,较常年偏少4.0%。按月分析:降水多集中在冬季的2月,春季的5月,夏季的7月、8月和秋季的9月、10月。其中,7月多大风、冰雹和暴雨天气,≥50.0毫米的雨日就达11站次,全市平均降水量385.6毫米,比常年多193.2毫米,偏多1倍。7月5日,东平出现大风、雷雨冰雹天气。7月17日,岱岳区、东平县和肥城市境内遭受大风暴雨袭击。7月29日、30日,肥城、岱岳区同时出现强风暴,农作物受灾,树木刮断,房屋倒塌,堤堰冲毁,部分地块因水涝绝产;东平湖区及主要河流泰安段水位上涨到警戒线,曾一度出现险情。
日照 年日照时数2343.1小时,较常年(2425.7小时)偏少82.6小时。其中,泰安年日照2551.4小时,比常年偏多15.2小时;东平年日照2390.6小时,比常年偏少10.4小时;肥城年日照2272.8小时,比常年偏少151.0小时;宁阳年日照2397.6小时,比常年偏少42.3小时;新泰年日照2102.9小时,比常年偏少224.4小时,为日照时数最少县。冬季全市日照时数416.0小时,较常年偏少72.0小时。春季平均日照时数711.9小时,较常年偏少16.5小时。夏季平均日照时数521.7小时,较常年偏少136.2小时。秋季平均日照时数590.0小时,较常年偏多6.2小时。冬季光照偏少,春季光照略有不足,夏季光照显著偏少,秋季光照基本适宜。

【气候对农作物影响评价】 2004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4.01万公顷,比上年增3.1%;单产6176公斤/公顷,比上年增0.7%;总产310.03万吨,比上年增3.8%。夏粮作物生育期间,冬前积温不足,苗情偏弱,后期气象条件适宜,长势较好;秋粮作物生育期间,光照不足,降水过多,以至部分地块形成内涝,产量提高受到影响。
冬小麦生育期气候评价 全市小麦播种面积14.29万公顷,比上年增3.9%;单产6006公斤/公顷,比上年增7.8%;总产85.86亿吨,比上年增12%。冬小麦上年10月上旬播种,年内6月上旬收获,全生育期内≥0℃的积温2287.9℃,较常年偏多8.9℃,比上年偏少52.4℃;降水量262.2毫米,较常年偏多68.4毫米,比上年偏多62.0毫米;日照时数1606.2小时,较常年偏少14.7小时,比上年偏多208.2小时。越冬前积温、光照不足,对小麦生长不利,苗情偏弱;越冬后气象条件对小麦生长发育较适宜,苗情转化升级,整个灌浆期间气象条件较为有利,小麦增产。总体来说,全年气象条件对小麦产量影响利大于弊,较上年增产,是近5年来最高产量。
夏玉米生育期气候评价 夏玉米播种面积13.94万公顷,比上年增8.6%;单产6622公斤/公顷,比上年减2.4%;总产92.33亿吨,比上年增5.9%。全市套种夏玉米生育期间积温2548.8℃,比上年少33.1℃,比常年少34.0℃;降水量683.8毫米,比上年多82.4毫米,比常年多220.8毫米;日照时数600.2小时,比上年多83.6小时,比常年少125.7小时。套种夏玉米于5月底、6月初播种。5月全市平均降水量66.0毫米,比常年偏多36.4%,土壤墒情适宜,保证了玉米适时播种及苗前期的生长;6月土壤湿度适宜,玉米苗情较好。拔节——开花期降水一直偏多,玉米长势较好,但7月中下旬降水偏多,部分农田有过湿现象,并有部分地块形成内涝。开花——成熟期气象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有利。全年夏玉米生育期间自然灾害较多,玉米产量受影响。
花生生育期气候评价 年内,花生种植面积5.15万公顷,比上年增0.5%;单产3506公斤/公顷,比上年增2.2%;总产18.05万吨,比上年增2.6%。花生生育期间≥0℃积温3176.7℃,比上年少234.1℃,比常年少7.8℃;降水量796.0毫米,比上年多167.5毫米,比常年多279.1毫米,降水充足,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中、后期;日照时数796.5小时,比上年少56.0小时,比常年少184.0小时。全年花生生长前期土壤墒情较好,热量充足,苗期长势良好;生长中期热量充足,日照正常,降水偏多,土壤墒情适宜,长势良好;后期降水明显偏多,土壤湿度较大,同时日照偏少,气温偏低,导致株荚果数减少,荚果较小,空秕荚果较多,影响了产量提高。(万学文 康桂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