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税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15&rec=143&run=13

【概况】 2004年末,全市有地方税务(以下简称地税)机构110个,其中市级局1个,县级局4
个,直属单位和派出机构7个,基层分局(所)98个,事业单位5个(其中市局1个,县局4个);在职职工1035人,其中市地税局137人;全市纳入地税系统管理的纳税人7.26万户。全年组织各项收入15亿元,占年初计划的111.89%,增收3.34亿元,增长28.69%,高于全省平均增幅7.69个百分点。其中,实现税收收入14.23亿元,增收3.19亿元,增长28.85%;教育费附加7570万元,增收1589万元,增长26.57%。
税收征管 年内,以税收征管现代化为方向,形成“以征收核算为内核,以税源监控和纳税服务为两翼,以决策支持为辅助,以全面流程控制和管理为保障”的现代税收征管框架。自行设计研发的《纳税评估管理信息系统》、《综合治税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申报管理信息系统》3个项目均通过省级鉴定,其中两项居国内领先水平,一项填补国内空白。①夯实征管基础。落实征管责任制,科学划分三级征管责任区,完善工作规程,严格考核,强化追究。推进发票改革,及时进行发票换版,启动普通发票代码编制工作,启用《发票管理系统》,安装税控装置2100余台,受理、查处各类发票违法违章案件139起,罚款15.71万元。加强货物运输业发票全程监控管理,货运业营业税比上年同期增加1440万元,增长87%。加强税务登记数据、企业财务经营及申报数据和综合治税信息数据的修补规范、采集维护工作,年纳税10万元以上网络报税企业基本财务报表的数据补录工作全面完成,部门综合治税采集信息量全市达到77.2万条,涉税信息处理率平均达到90%以上。②构建以纳税评估为核心的税源监控体系。形成“以信息网络手段为支撑,采集、加工、增值涉税信息,集中透析纳税问题,市级主导,分级落实,过程控制”的纳税评估工作模式,开发应用税源信息采集系统和信息处理应用系统,全方位采集经济税源信息,锁定占全市收入85%以上的网络报税业户为主要监控对象,高效处理应用税源数据资源,用评估结果指挥管理、稽查,形成严密的税源监控体系,在全国税务系统开创了纳税评估信息化、智能化的先河,使税收管理由传统粗放的经验和随机型转向数字化、精细化、科学化。利用《综合治税管理信息系统》,找出税收差异1.5亿元以上,全市征收率由原来的67.66%提高到76.48%,提升约10个百分点。③整合优化纳税服务体系。拓展、开辟多元化纳税服务渠道,形成包括“12366”服务热线、综合服务网站、大型法规库、高效服务窗口和纳税提醒系统等在内的普遍性服务渠道,“特快通道”、税收优惠政策落实管理系统等个性化服务渠道。将市、县局有关科室的服务职能合并,组成市、县两级纳税服务中心,建立完善服务型的组织保障体系。健全规章制度,开发应用《纳税服务管理系统》,形成严密的纳税服务工作控制机制。探索“一个平台对外,内部分层运作”的开展方式,根据纳税人服务需求的层次和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将服务划分为初、中、高三个层次,有效解决纳税服务前后台衔接的问题。全年受理涉税咨询1.41万人次,受理投诉、举报、意见、建议65次,开展政策辅导2135户次,为纳税人提供针对性建议2760条。④完善以电子报税为主体的多元化申报征收体系。扩大网络报税、“双委托”业户的比例,减少委托代收业户的比例,全市网络报税业户达到4000多户,总控制税源达到85%以上。个体双定业户和部分核定征收的小型企业达到近4万户,占全市纳税户总数的81%以上,个体微机定税面达到80%;实行委托代收的小企业减少到不足5000户,只占纳税户总数的10%。
税收执法 健全执法岗责体系,完善执法评议考核、过错责任追究等各项办法,依托信息网络,探索试行人机结合的执法考核方式。开发应用税收检查档案管理系统,认真做好税收管理行政审批项目取消、下放后的后续管理工作。严厉打击各类偷、逃、抗税行为,清理越权违规的行政审批、税收规范性文件和减税、免税等。落实税收政策,全年为104户企业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累计减免税款4384.8万元,为568户个体和个人落实就业、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税款1640多万元。全市审理重大案件103起,审理面达到10%。实施政务公开“316”工程,提高广大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税收信息化建设 ①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硬件建设基本到位,全系统微机工作站人均1.1台,市、县两级网络全部升级为100M光纤,市局中心机房主干线路1000M网络改造全面完成。强化安全体系建设,全市病毒防火墙软件统一升级为省地税局下发的Norton防病毒软件,实施内外网物理隔离。提高工作人员计算机操作及应用水平,先后组织各类软件操作培训20余期,培训500余人次,全系统干部职工中获得计算机应用初级证书的96%,获得中级证书的80%。②推进税收征管平台建设。形成申报征收核算、税源监控、纳税服务、税收决策支持辅助、税收执法五大序列软件系统,建设完善税收征管信息化管理平台。重点研发应用《纳税评估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网络申报管理信息系统》和《综合治税管理信息系统》,在全省率先引进总局推广的稽查软件系统,经试点后全面推广应用。完成“12366”热线服务系统的改版升级,建成并应用大型法规数据库、服务重点企业电子“特快通道”和《纳税提醒提示系统》、《纳税服务管理系统》。③行政办公平台建设日益完善。整合完善原有的行政办公系统,新增网络教育培训考试、视频会议、单点登陆等系统,着手开发集行政办公运行、监控、考核为一体的《行政管理监控考核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提升行政工作网络运行水平。
年内,该局“网上税务局”建设项目被山东省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确定为“山东省信息化建设示范工程”,是全省地税和全市政府部门首获此荣的单位。

【年度税收分析】 ①经济快速发展是税收高幅增长的主要动力。全市GDP达到720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9.19%;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07.1亿元,增长45.1%。重点税源业户入库税收比重明显增加,全市年纳税额50万元以上的421户企业共提供地方税收1.03亿元,增长40.97%;年纳税过千万元的户数比上年增加7户。经济的良性发展成为地税增收的主要动力,全年地税收入增幅28.69%,按可比口径计算增幅为32.84%,地税收入占GDP的比重为2.12%(GDP按17%增长计算),同比提高0.19个百分点;地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48.39%,同比提高6.13个百分点。地税收入的高增长拉动“两个比重”(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的提高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②主体税种增长非常明显。年内,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等5个税种增幅较大,分别达到30.27%、41.86%、38.39%、38.49%和86.49%,城建税、印花税增幅分别达24.02%和24.44%。其中,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建税等4个税种实现收入11.04亿元,占总收入的73.62%;增收2.72亿元,占总增收额的81.22%。③中央级、省级、市县级收入均呈现较大幅度增长。年内,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均实现30%以上的高幅增长,受“三税”高幅增长和分享比例的影响,中央和省级收入一路走高,其中中央级收入2.53亿元,增长40.44%,增收7274万元;省级1.14亿元,增长31.52%,增收2743万元;市县级11.33亿元,增长26.06%,增收2.34亿元。④非公有制经济对地税收入的贡献较突出。受全市招商引资以及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等的影响,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全年非公有制经济提供地税收入8.96亿元,占全部地税收入的62.9%,同比增长52.54%,高出总收入增幅23.85个百分点,占总收入的59.71%,提高9.34个百分点。其中,有限责任公司表现突出,同比增长462.96%,增收3.13亿元;个体经济提供税收1.49亿元,同比增长43.9%;国有企业实现地税收入4.05亿元,同比仅增长7.35%;集体企业则呈现负增长。⑤重点行业对收入拉动作用明显。年内,第二、三产业税收分别比上年增长32.67%和23.27%,增收3.34亿元;地税收入过亿元的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等4个重点行业合计提供收入9.56亿元,占全部收入的63.7%,提高1.24个百分点,增收2.28亿元,占全部增收额的68.04%,拉动地税收入增长15.17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住宿餐饮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也保持较高增幅。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简称残保金)代征工作开展顺利。7月21日,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由地税部门代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在市政府统一部署下,各级地税部门与残联、财政等部门密切配合,按照《残疾人保障金征收管理办法》规定,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各业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及时提供控管业户的基础资料,配合残联进行保障金核定,依法开展保障金代收、款项划转、收入统计、信息反馈等工作。针对残保金征收采用票款分离征收方式,确定征收缴款的具体方式,完善残保金入库手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应用《地税部门代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软件系统》,实现核定、代收、报表和入库等代收工作环节的程序控制、批量转办。根据地税部门实行电子化申报方式、取消办税服务厅的实际,完成保障金征收软件与征管系统的对接,缴费人可以就近到农村信用社营业网点申报缴纳残保金。全年代征残保金573万元,比上年增长373%,增收452万元。(王同宪 王 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