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14&rec=97&run=13

【概况】 2003年末,市及县市区、乡镇有统计机构93个,其中市统计局1个,县市区统计局6个,乡镇统计站86个,共有专兼职统计人员393人。
年内,纳入政府统计的报表种类有:基本单位统计、国民经济核算、农业统计、工业统计、交通运输统计、能源统计、贸易统计、外经统计、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房地产开发统计、建筑业统计、劳动工资统计、科技统计、市县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等,共有年报104种,月季报38种。纳入政府统计范围的调查有:农村住户调查、城镇住户调查、物价调查、房地产调查、现代企业制度跟踪监测调查、企业集团统计调查、企业景气调查、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抽样调查、农村多目标抽样调查、资产负债抽样调查、国内旅游抽样调查、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妇女儿童规划监测统计等。临时性的专项调查任务有:政府提速情况调查、泰城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居民时事政治关注度调查、街道及企业就业潜力调查、中小企业融资情况调查等,及时反映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非典时期开展的服务业随机观察和快速调查、非典对国内旅游、鲜菜价格、企业经营生产的影响等调查,及时掌握了非典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程度,为各级领导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决策依据。

【统计法制】 一是坚持抓好统计普法宣传。以纪念《统计法》颁布实施20周年为契机,积极开展统计普法,除积极参加全国、全省统一组织的纪念活动外,还采取纪念会、座谈会、电视讲话、发表署名文章等形式宣传统计法。全年发放普法培训教材3200套,普法培训合格证3200个,2800人参加了国家统计局知识竞赛和网上答题。二是积极推进统计“四五”普法进程。各县市区广泛开展对各级领导干部、企业法人和统计人员的普法培训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市的统计普法任务。全市有3000余人参加培训并领到了“四五”普法合格证书。三是大力开展统计执法。全市全年检查统计调查单位328个,处理统计违法案件73起。

【统计咨询服务】 年内,市、县两级共撰写统计分析637篇,被领导机关和新闻媒体采用341篇次,其中市局撰写219篇,采用199篇次。一是统计咨询服务方式呈现新特点。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优势,研制开通统计信息领导咨询专网,保证了统计服务的快捷,提高了统计服务质量;连续八年为“两会”提供了现场统计咨询服务;成功举办了统计新闻发布会;配合市委组织部完成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问卷调查;协助市纪委完成了“行风万人评活动”问卷汇总;为机关工委等部门编制了数据处理程序。年内,编辑出版了2003年《泰安统计年鉴》、《统计摘要》、《统计月报》等刊物。二是政务信息实现新突破。市局全年被23家市以上单位和媒体采用512篇次,其中《中国信息报》和国家统计局网站采用98篇,在全省网站信息采用中名列第一,在市委、市政府信息采用中均位居前列。(纪 萍)



泰安市经济发展差距和潜力分析
近年来,泰安市经济保持了增长速度加快、运行质量提高的良好态势,经济内生增长机制逐步形成,开始步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期。然而,与发展快的地区相比,还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
一、泰安市经济近五年来发展情况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1997~2002年,泰安市经济以年均12.1%的速度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291.3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515.2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以年均3.7%、14.9%和13.3%的速度增长。2002年泰安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9458元,比1997年提高3978元,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中的位次逐年前移,由1999年的116位移至95位。
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工业仍是

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三次产业结构由1997年的23.4:44.6:32.0调整为14.7:47.8:37.5,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也由1997年的55.4:26.7:17.9调整为47.1:25.0:27.9。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林牧渔业结构由1997年的70.2:3.5:23.3:3.0调整为2002年的63.7:3.3:29.7:3.3;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在国民经济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2002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207.3亿元,与1997年相比年均增长15.2%,占GDP的比重为40.2%,比1997年提高2.4个百分点。在GDP76.7%的累计增速中,第二产业拉动4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拉动36.1个百分点,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7.1%;民营经济突飞猛进。民营经济作为泰安市三大经济工作重点之一,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已占据全市经济三成以上,2002年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74.4亿元,与1997年相比年均增长28.3%,占GDP的比重达33.9%,比1997年提高16.7个百分点。
三大需求旺盛,对经济的拉动力增强。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7.4亿元,比1997年增长123.1%。固定资产投资率达32.5%,比1997年提高6.7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2.0亿元,与1997年相比年均增长8.6%;完成进出口总额3.02亿美元,与1997年相比年均增长16.3%。其中,出口2.27亿美元,年均增长20.9%。全年贸易顺差1.53亿美元,年均增长35.1%。2002年实际利用外资7006万美元,年均增长42.0%。
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改善。工业效益水平提高。2002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40.6亿元,与1997年相比年均增长11.2%,实现利税33.1亿元,年均增长10.7%,实现利润13.3亿元,年均增长14.7%。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08.3%,比1997年提高8.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长较快。2002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3.8亿元,与1997年相比同口径年均增长15.5%;金融存贷款规模扩大。2002年末,全市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51.6亿元,比1997年末增长77.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增长71.5%。全市各项贷款余额254亿元,比1997年末增长29.6%。
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200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369元,比1997年增加2442元,年均增长8.4%。农民人均纯收入3135元,比1997年增加729元,年均增长5.4%。
二、发展差距分析
(一)经济总体发展比较
经济总量。从GDP和地方财政收入看,泰安市的经济总量除比德州稍强外,与其他五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2002年GDP比最高的烟台低599.8亿元,仅相当于烟台的46%。2002年泰安市地方财政收入比烟台低21.5亿元,仅相当于烟台的52.5%。如下表
  人均水平。2002年泰安市人均GDP为9458元,比全省水平低2187元,比淄博、烟台和威海低9508元、7673元和18975元,差距比1997年分别扩大了77元、2805元、2710元和6927元;2002年泰安市人均地方财政收入436元,比全省水平低237元,比淄博、烟台、济宁和威海低370元、264元、59元和722元,差距比1997年分别扩大了129元、238元、155元、64元和412元。
产业结构。相对于全省及六个对比市,泰安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还很艰巨,1997年淄博和烟台第二产业占比重超过50%,比泰安市高15.3个和6.7个百分点,而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泰安市比淄博和烟台高13.5个和5.4个百分点。2002年,泰安市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在六市中的位次比1997年下降一位,而第一产业却上升了一个位次。
(二)工业经济发展比较
泰安市工业经济虽然近几年有了快速发展,但横向比较与先进市仍有较大差距,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仍然偏低,企业规模扩张较慢,效益水平还相对落后。2002年泰安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2%,比全省水平低3.7个百分点,六市中仅略高于临沂,低于其他五市,比最高的淄博和威海低12.1个、10.9个百分点。泰安市的规模企业在2002年为510家,只占全省的3.8%,六市均多于泰安市,最少的济宁比泰安市多40家,其他各市都比泰安市多300家以上,淄博和烟台超过1000家,分别比泰安市多615家和1215家。泰安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6.1%,比全省低7.1个百分点,仅高于临沂,比最高的威海低18.7个百分点。泰安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4.4%,分别比淄博、烟台、威海低6.9个、2.1个和0.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和利润均低于六市,烟台和威海实现利税分别为泰安市的3.5倍和3.2倍,实现利润为泰安市的5.3倍和5.5倍。泰安市企业的规模小,盈利能力偏低,2002年泰安市规模以上企业户均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678万元,比全省低1518万元,比淄博、烟台、济宁、威海分别低2454万元、449万元、3141万元和4476万元。户均实现利润和利税分别为261万元和649万元,比全省低201万元和214万元,户均实现利润比淄博、烟台、济宁、威海、德州分别低66万元、148万元、545万元、527万元和86万元,户均实现利税比淄博、烟台、济宁、威海分别低155万元、31万元、762万元和492万元。
(三)国内需求比较
固定资产投资。2002年泰安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7.4亿元,比2001年增长56.6%,是多年来增速较高的一年,但投资总量和人均水平相对于全省和各对比市仍然偏低,只占全省的4.8%,仅略高于德州,低于其他五市,比淄博、烟台、济宁、威海、临沂分别低52.8亿元、251.9
亿元、66.6亿元、19.8亿元和59.4亿元。人均投资泰安市2002年为3074元,比全省低802元,低于淄博2279元、烟台3413元、威海4492元。
消费。2002年泰安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2.0亿元,只占全省的5%,与六市相比,略高于德州,分别比淄博、烟台、济宁、威海、临沂低68.8亿元、158.6亿元、46.6亿元、26.6亿元和54.0亿元。人均水平泰安市也偏低,人均消费品零售额2974元,比全省低537元,比淄博、烟台、威海低2638元、1987元和4649元。
(四)经济外向度比较
近几年,泰安市对外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但仍是一条明显的“短腿”。2002年全市进出口总值3.0亿美元,仅占全省的0.9%,明显低于六市,除德州外,均为泰安市的2倍以上,其中淄博、烟台和威海分别为泰安市的4.4倍、14.8倍和9.7倍。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与GDP的比率)低于全省21.8个百分点,在六个对比市中居末位,比淄博、烟台和威海低9.2个、28.4个、29.6个百分点;利用外资规模小。2002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5620万美元(不含对外借款,含对外借款为7006万美元),占全省的0.96%,六市均大大高于泰安市,特别是淄博、烟台和威海分别为泰安市的3.6倍、21.4倍和10.7倍。由此可见,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提高经济外向度的任务非常艰巨。
(五)居民收入比较
2002年泰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45元,分别低于淄博487元、烟台1500元、威海2021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比全省低2112元,分别低于淄博2820元、烟台2770元、济宁1576元、威海968元。人均储蓄余额低于全省1861元,六市中除临沂外均高于泰安市,其中淄博、烟台和威海分别为泰安市的2.2倍、2.5倍和2.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淄博、烟台和威海低513元、691元和1267元。
(六)旅游业发展比较
近几年,泰安市把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龙头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作为重点旅游城市,泰安市丰富的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与全省和其他旅游城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2002年泰安市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只占全省的6.1%和5.7%,旅游人数比烟台、济宁、威海和临沂低489万人次、216万人次、135万人次和16万人次,旅游收入比烟台、济宁、威海低44.2亿元、5.4亿元和20.6亿元。
三、增长潜力和因素分析
从近几年的发展情况看,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内生性、自主性的增长机制日益增强,在环境方面、需求方面和供给方面都表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增长潜力。
(一)环境因素
国际环境继续向好。美国将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据美国企业经济学家协会预测,2004年其经济增幅能达到4.3%以上,将带动东南亚、欧洲经济的快速增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3年和2004年世界经济增速将分别达到3.2%和4.1%,呈现加快增长势头;国内宏观发展环境较为有利。泰安市经济开始步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期。成功战胜“非典”、经济运行很快恢复,凝聚了人气,增强了人们对政府和经济增长的信心。另外,泰安市多年来坚持扩大内需以及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动摇,需求增长的内在机制不断完善,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显著增强。省、市委工作会议吹响了经济大发展的进军号角,激发了全市人民加快发展的热情,这些有利因素正逐步显现和发挥作用,将极大地促进泰安市经济的快速增长。
(二)需求因素
从三大需求看,内需的强劲增长是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动力,经济增长的自主性明显增强。
1、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是保持内需旺盛的动因
近年来,泰安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有效促进了消费倾向的提高和实际购买力的增强,从而刺激消费,确保了商品市场的购销两旺。从泰安市实际看,启动农村居民消费的潜力还相当巨大,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必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促进农村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从而对整个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会增大。2002年泰安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比1997年增长30.3%,增速比全省高1.4个百分点。在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快速增长的同时,城镇居民收入也有大幅增长,2002年泰安市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97年增长49.6%,增速比全省高2.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使居民消费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是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下降,2002年为34.8%,比1997年下降5.2个百分点;二是衣着消费、家庭住房装修等成为新热点,带动了服装等轻纺行业的发展及建筑业的兴旺;三是现代化设备快速增长,手机和电脑成为进入居民家庭最快的家用设备,2002年末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电脑22台,比1997年增长10倍,拥有手机62部,比2001年翻一番;四是教育、旅游已经成为居民消费热点。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必将刺激居民消费,有效拉动内需。
2、投资是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动力
近年来,泰安市加大投资力度,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强劲增长。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达到56.6%,高于经济增长42.7个百分点。投资率由1997年25.8%提高到2002的32.5%。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02年达到61.2%,比1998年提高15.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迅速提升,已高于消费29.6个百分点,一跃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随着各级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视,未来几年还会有更多的投资项目落户泰安市,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突破250亿元,比2002年增长50%以上,这将是拉动泰安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3、规模庞大的民间资本,将成为推动社会投资需求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
在旧体制下,信贷、贸易和部分行业准入等方面对民间资本特别是中小民间资本的限制较多,使得民间资本的扩张面临着一个偏紧的制度和政策环境。随着政策放宽和体制创新,必将为大量民间资本提供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这也是泰安市未来经济较快增长的重要源泉。同时,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积累了巨大的民间资本,伴随着新一轮经济增长期的到来,这些民间资本必将释放出巨大的力量。事实上,要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中,最大程度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作用是有限的,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民间投资的启动。2002年泰安市民间投资达到91.1亿元,比1997年增长1.3倍,高出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0.2个百分点,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也由1997年的52.0%上升到2002年的54.4%。
(三)供给因素
1、农业生产形势看好,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稳固
对农业投入增加,2002年泰安市支援农村生产和农业综合开发支出达1.3亿元,比1997年增长57.5%,年均增长9.5%。对农业投入的增加,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2002年末,泰安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03.2万千瓦,比1997年增加56.7%,有效灌溉面积23.1万公顷,占全部耕地面积的比重达72%。农业产业化趋势明显,农产品加工业较快发展,逐步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各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产量提高。畜牧业增长潜力巨大,“蒙牛”落户泰安,极大地促进了奶牛养殖,将推动畜牧业快速发展。
工业新增长点较多,保持快速增长的基础坚实。近年来,泰安市重点加大了对工业的投入,2002年在县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投资达54亿元,占53%。在工业投资中,对大项目的投资明显增加,特别是大的更改项目增加较快,这些大项目的建成投产将成为泰安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发区迅猛发展构筑了工业高速增长的新平台。近年来,泰安市开发区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已成为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另外,从生产要素看,电力、能源、水资源等重要生产要素的供应充足,为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2、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和带动了泰安市经济的发展
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泰安市经济的增长和综合实力的增强,已成为经济的助推器和加速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吹响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号角,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措施,为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短时间内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将有较大提高。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促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为泰安市经济的腾飞创造了条件,赢得了先机。
3、招商引资和存贷款的高增长为泰安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裕的资金支持
近年来,泰安市金融机构存贷款快速增长,为扩展投资提供了资金支持,说明泰安市利用内资促进经济增长的空间很大。目前全市上下对招商引资空前重视,并进一步加大了投资环境的优化力度,招商引资将极大增强泰安市经济大发展的后劲。
四、对策建议
(一)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从现时消费结构的演变趋势看,可能形成的新消费热点,主要表现在住房、教育、家庭耐用消费品的升级换代和家用轿车、旅游、文化娱乐等方面。因而,泰安市扩大消费需求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创造优良的消费环境、促进新消费热点的形成及升温上,通过消费热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健康稳步地发展。一是要促进居民住房消费增长。住房消费热将不仅带动房地产市场,也将推动建材、装饰装潢、家具、家电等商品的销售,继续充当扩大内需的重要角色。二是要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消费逐渐成为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充分发挥泰安市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重视泰山周边旅游景点的开发,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制定优惠措施,吸引游客,抢占旅游市场,使泰安市旅游业真正成为经济大发展的重要载体。
(二)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领域,进一步启动民间投资
一是向民营企业开放更多的行业,打破行业壁垒,逐步构筑全方位、宽领域的公平竞争新格局,使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一样享受“国民待遇”,与国有经济“一视同仁”。让民间资本进入医疗、教育、文化、电信、公用事业等领域,全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二是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继续完善和发展为民间投资服务的信用担保机构和担保基金,探索民间资本的多元化、多领域运作经验,为民间资本拓宽投资渠道。三是继续优化政策环境,增强民间投资信心。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引导和规范民间投资行为,改善投资环境,为民间投资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四是积极探索民营经济进入国有经济领域的方式,加快与国有企业的合作与融合。放宽民营企业持股比例,在参与国企股权多元化改造过程中,允许民营经济占据控股地位。
(三)切实加快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外向型经济是泰安市的弱项,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在必行。要积极贯彻落实大开放的主战略,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一要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形成双向开放。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改进招商引资策略,优化环境,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吸引市外、境外的大企业、大集团来泰投资。另一方面要鼓励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到境外、市外投资,承包国际工程,扩大劳务输出,参与西部开发。二要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实施大经贸战略。要通过扩大中小企业外贸经营权,积极发展创汇农业、创汇旅游,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加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扶持出口导向型产业发展,努力扩大外贸出口规模。
(四)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实现泰安市经济的良性发展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利用“入世”的过渡期,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有选择地加快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高科技产业,迅速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实力,形成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加快运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传统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整体实力。
(五)高度重视就业工作
要把促进就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站在全局的高度,及早制定促进就业方面的重点规划,并在产业政策、资金信贷、税费减免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和重点扶持。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结合泰安市实际,尽快完善促进就业方面的规章制度。实行各项优惠政策,特别是要将国家制定的税费减免政策落实到实处,千方百计为城镇弱势群体的再就业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