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纪实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14&rec=5&run=13

2002年12月,在广东发现了第一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是一种冠状病毒亚型变种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传染性强、病情较重、进展快、危害大。
“非典”疫情爆发后,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把防治“非典”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经济和社会任务,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按照以防为主、防控结合和城乡一体、重在农村的工作思路,构筑组织领导、宣传教育、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后勤保障五大体系,突出防、控、治三个关键环节,沉着应对、严防死守,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战,全面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堵住源头不输入、一旦输入不扩散、医护人员不感染、及时救治不死亡”的目标,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
组织领导体系 市委、市政府和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对防治“非典”工作高度重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把防治“非典”工作当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头等大事和压倒一切的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市里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市长贾学英任总指挥,7位副市级领导任副总指挥的防治“非典”工作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具体分为综合协调、技术指导、后勤保障、宣传报道和督导检查5个工作组,实行集中办公、24小时值班,负责与省和各县(市、区)指挥部的联系沟通和上传下达,随时调度、掌握工作情况,安排部署工作任务。县(市、区)、乡、村及各部门、各单位均建立起了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实行行政首长负总责,统一组织指挥整个防治“非典”工作。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全市防治“非典”工作会议、防治“非典”指挥部成员会议、县(市、区)长紧急会议、专家座谈会、现场调度会议等,研究部署、指导调度全市的“非典”防治工作。制定了《泰安市非典型肺炎应急处理预案》、《泰安市非典型肺炎防治技术预案》、《关于切实做好当前“非典”防治工作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关于加强泰城出入口封堵切断“非典”输入源的紧急通知》、《关于落实省政府通告实行防治“非典”领导责任制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掀起了全党动员、全民动手防治“非典”的高潮。从4月15日开始,实施一日一调度制度,及时汇总情况,调度工作。各县(市、区)和乡镇(办事处)普遍实行了几大班子领导包乡镇(办事处)、包村(居委会)制度,有力地推动了防治“非典”工作的健康开展。为明确责任,严格奖惩,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市委、市政府与各县(市、区)及18个市直部门签订目标责任状,各县(市、区)与乡镇(办事处)、各乡镇(办事处)与各村(居)、市(县、区)卫生局与所属单位普遍签订目标责任书,细化并明确各自的职责任务和责任人员,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政令畅通。市防治“非典”指挥部派出督查组、暗访组,采取明查、暗访相结合的办法,深入基层单位进行督查落实,根据督查情况,严明奖惩,追究责任。防治“非典”期间,全市共处理、处分失职渎职的各级党员干部111人,其中撤职以上处分17人。
宣传教育体系 “非典”战役打响后,针对群众存在的恐慌心理,各级坚持正面宣传与科学引导相结合、稳定情绪与普及知识相结合的原则,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在泰安电视台、广播电台、泰安日报等媒体开辟了“非典”防治专题节目或宣传栏,每天都以大量的篇幅宣传各级党委、政府防治“非典”工作的政策措施、工作动态,通过答记者问、专家访谈等介绍防治知识,解答群众关心的疑难问题。防治“非典”期间,市委宣传部、市卫生局等部门联合在泰安电视台制作科学防“非典”专题节目25期,在泰安人民广播电台制作防“非典”专家热线28期,“一报两台”播发防治“非典”稿件3000多件,泰安电视台、泰安日报都以《闪光的先进性》为主题报道了全市卫生系统抗击“非典”的动人事迹。卫生部门编印了预防知识100问、健康教育处方、明白纸、宣传画等面向群众广泛宣传,举办“关爱生命、关注健康、预防非典”等健康图片展;文化、教育等部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了抗击“非典”宣传文艺会演等,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单位共向社会发放各类宣传材料300余万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普遍设立了咨询电话,24小时值班,随时为群众解疑释惑。各级各类学校全部增加了防治“非典”的专门课程,普及防治知识。在宾馆、饭店、商场、车站等流动人口多的场所设立了宣传牌,通过富有人性化的语言,启示人们搞好“非典”预防。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和社会宣传,社会各界明白了“非典”可防、可治不可怕的道理,稳定了情绪,形成全党动员、全民参与防治“非典”的浓厚氛围。
预防控制体系 按照“堵住源头不输入”的要求,全市各级采取领导带班、分兵把关的办法,组织卫生、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在出入市境的重要交通路口、火车站、汽车站建起检查站48个、留验站21个,24小时对外来车辆及人员特别是从疫区归来的车辆及人员进行严密登记和健康检查,发现发热病人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隔离控制,对从重点疫区来泰的人员劝其返回原地。同时,于5月2日启动了市、县、乡、村四级“非典”疫情监测网络,全市建疫情监测点7566个,农村村落、城镇社区等基层单位监测覆盖率达100%,各监测点每日定时统计、汇总、上报监测数
据,并对学校、商场、宾馆、饭店、剧院、网吧等公共场所和人群聚集场所实施重点监控。各级宾馆、饭店实行婚宴审批制度和分餐制度;各级各类学校,全面落实晨检制度。防治“非典”期间,全市各级监测点、检查站累计监测3773.95万人次,累计检查过往车辆61.4万辆次、过往人员188.9万人次。检查省外各类返乡人员和来泰人员累计达9万多人次,其中来自北京等重点疫区的2.5万多人次,一人不漏地落实了隔离措施。教育、卫生等部门齐抓共管,狠抓了高考、中考期间的防治“非典”工作,为近10万名考生创造了安全的考试环境。泰安市在外民工约有21.5万人,其中在重点疫区的约占三分之一。为有效控制“三夏”期间在外民工大量返乡,各级普遍开展了以劝阻在外民工返乡、搞好在外民工家庭帮扶为主要内容的夏季防“非典”工作,全市成立各种形式的帮扶组织5万个,调配各类农业机械4.7万台,落实帮扶资金1500万元,帮助农民搞好“三夏”生产,解除了在外民工的后顾之忧。据统计,“三夏”期间,有16.3万名在外民工安心在原地务工。
医疗救治体系 立足于防大病、抗大疫,全市迅速建立起观察、诊断、治疗三大系统,形成完备的医疗救治体系。从3月27日开始,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全面实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日报告和零病例报告制度。一是围绕“非典”的防、控、治,市卫生局组织有关专家,迅速研究制定了《泰安市发热门诊建设规范(试行)》、《泰安市定点医院建设规范(试行)》和《泰安市“非典”防治工作人员防护规范(试行)》《泰安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院内感染控制技术规范(试行)》、《泰安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和疑似病人转运中交叉感染控制技术规范(试行)》等16个规范性文件,对设施配备、导医设置、消毒措施、医护人员的保护等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提出统一的要求。并派出技术指导组,深入基层,随时提供技术服务,定期进行指导检查,确保市属和各县(市、区)的发热门诊、留观室以及定点医院建设达到技术要求。二是在全市建立规范的定点医院7处、发热门诊145个、留观室37个,配备了呼吸机、血气仪器、专用救护车等先进的设备,24小时值勤,确保一旦发现可疑病人能够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实施收治。为提高救治水平,严防交叉感染,对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改造,建立了全市SARS治疗中心。防治“非典”期间,全市共检测、接诊发热病人1万余人次,重点观察40余人,没有发现“非典”病人和疑似病人。三是在全市组建由1400余人组成的SARS医疗救护队伍,其中有由专家参与的SARS中心医疗救护梯队三批、300人,全市统筹医疗救护队6支、170人。三是5月2日,泰安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了SARS防治120指挥调度中心,统一调度全市卫生资源,指挥协调全市的“非典”防治工作,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四是严格按照卫生部下发的9项技术标准,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全市累计培训各类卫生人员3万余人次。同时,组织了多次大规模的救治、转运模拟演练,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实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后勤保障体系 全市各级克服困难,积极筹措资金,通过财政拨款、贷款贴息、单位自筹等形式,共投入防治“非典”资金6995万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防治“非典”资金2673万元、卫生系统投入1300多万。建立完善了发热门诊、留观室、隔离病房等设施,购买了专用救护车、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呼吸机、血气仪器等先进设备,储备了大批的药品,保证了救治病人所需。各医院、药材公司、药品经营单位等也都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多渠道组织货源,努力加大医药储备。各药材生产企业加班加点,开足马力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防治“非典”期间,全市累计采购中药材56吨,消杀、卫生材料40余吨,药品、中成药40余万盒。从4月24日开始,市卫生局对各县(市、区)卫生局、市直医疗卫生单位防治“非典”器械、药品、消杀和防护用品实行一日一调度、一统计制度。市防治“非典”指挥部办公室坚持每天调度38种防治“非典”相关用品的价格,27种医药用品的余缺情况、11种医药用品的生产情况,确保满足防治“非典”需要。为了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保持社会稳定,市里下发了《关于严肃查处在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中哄抬物价、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行为的紧急通知》、《关于防治非典型肺炎药品和相关商品价格政策界限及开展专项检查的紧急通知》等文件,公安、工商、物价、药品监督、技术监督等部门组织力量,加大了对医药市场和预防“非典”相关产品的监督管理力度,对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哄抬物价等非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较好地保障了防治“非典”工作的正常需要。防治“非典”期间,全市各级出动执法人员7577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500台次,累计检查医药用品及相关商品生产经营单位、医疗机构、个体工商户近1.7万家,查办与“非典”相关案件380起,案值110多万元,查封劣质口罩3.1万个,捣毁制假、售假窝点26个,制止相关“非典”违法广告120件,查处虚假广告26起,收缴防“非典”印刷品广告4000多件。
环境卫生体系 一是开展环境卫生治理活动。在城区,以“治污、治脏、治乱”为重点,严格按照防治“非典”等传染病的要求,大力开展市容市貌、集贸市场、公共场所、饮食服务、客运公交等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加强城市垃圾、粪便、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工作。坚持实行单位宿舍区、居民区卫生大扫除制度,做到人人动手,清洁身边,减少污染,提高环境质量。在农村,以治理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五乱”现象为主,加大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力度,农村卫生状况进一步改善。二是开展除“四害”活动,调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群防群治保清洁、除“四害”、防“非典”。

6月26日,全市防治“非典”工作由应急状态转向常规状态,全市卫生系统担负起常态下各级防治“非典”指挥部的职责、任务,继续保持应急能力。
防治“非典”期间,泰安市社会各界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奉献精神,踊跃捐款捐物,全市共收到捐款863.74万元,其中,市直合计195.74万元,县(市、区)合计595.54万元,新汶、肥城矿业集团合计72.46万元。市防治“非典”指挥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在确保泰安防治“非典”人员到位、医药用品及相关商品供应的同时,积极做好人员、重要物资的外调工作,有力地支援了全国、全省的抗击“非典”工作。其中:选派专业人员参加省统筹医疗救护队和应急救护队各1支共55人,国家统筹医疗救护队1支19人,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派出医疗救护队支援小汤山、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派出专家组支援河北保定医院的“非典”病人救治工作;泰安市中心血站支援北京“非典”病人临床用血达40万毫升;紧急外调食盐250吨(向北京调运200吨、向青岛调运40吨、向济南调运10吨);外调药剂、药品价值500余万元(米歇尔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向北京、广州、河北、黑龙江等省市销售人血白蛋白2350支、丙种球蛋白17.12万支(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1.08万支、胸腺肽13.54万支,合计价值470余万元;中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向山西、河北、黑龙江、安徽等省市销售板蓝根冲剂约9000盒、大青叶合剂约3.72万盒、感冒清热冲剂4800盒,合计价值30余万元);向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调运蔬菜3万多吨;从东平、肥城向天津调运小麦6180吨、向北京调运小麦5010吨,调运价格1090元/吨,比市场价格每吨低10元,让利11.19万元;肥城银宝集团向北京调运猪肉150吨、向上海、广州调运猪肉400吨,调运价格1万元/吨,比市场价(市场价1.3万元/吨)低3000元,让利165万元。
在防治“非典”工作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2003年6月,东平县于寺村党支部分别被中组部、山东省委授予全国、全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肥城市桃源派出所民警王保生分别被中组部、山东省委追授为全国、全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优秀共产党员;泰安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肖力勇,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韩承河被授予全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03年7月16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防治“非典”工作总结表彰会议,泰安市卫生局荣立全省防治“非典”工作集体一等功,新泰市卫生局等单位被评为全省防治“非典”工作先进集体,肖力勇、徐永平、王保生等荣记全省防治“非典”工作个人一等功,杨会利等14人荣记个人二等功,唐昭林等80人荣记个人三等功。2003年9月3日,市委、市政府发出了《关于表彰全市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报》,给予泰山区卫生局等20个单位记集体二等功奖励,授予泰山区岱庙街道办事处等87个单位“全市防治非典型肺炎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给予赵军等105人记三等功奖励,给予邢长进等486人嘉奖奖励;对泰安军分区第四干休所、中国人民解放军94561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8医院等3个先进集体和19名先进个人予以通报表彰。                (高广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