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14&rec=44&run=13

【概况】 基层组织建设 ①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下发《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实施意见》,制定《泰安市“五个好”先进乡镇党委、“五个好”县市区直部门创建标准和考核办法(试行)》。在肥城召开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现场会,对全市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作出部署安排。活动中,一是继续扎实开展创建现代化建设示范村工作,坚持领导干部联系现代化建设示范村、落实部门包村、派驻工作组重点帮扶等措施,对10个市级现代化建设示范村,加强指导和调度,及时总结经验。二是加大整顿力度,促进后进村班子转化升级,全市重点整顿建设的120个后进村大多数实现了转化升级。调整充实乡镇(街道)党委班子22个,充实整顿不健全或软弱涣散、瘫痪半瘫痪的党支部348个,提高了党支部班子的战斗力。先后召开全市人武系统帮扶后进村工作现场座谈会和全市后进村整顿帮扶工作调度会,对93个后进村开展帮扶。②少数民族村(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全市先后从少数民族党员个体户、致富能手、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中,选拔256名优秀人才,充实进少数民族村(社区)班子;从非党员村委会干部中发展党员211名;培养少数民族后备干部403名,其中有169名后备干部进入村(社区)班子,37人担任党支部书记。③在泰山区实施“双示范工程”(创建党建示范社区、创建党员示范岗)综合试点工作,探索形成围绕优化社区环境、丰富社区文化、开展社区服务、增强党的社会影响力开展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思路。④新型经济社会基层组织建设。年内,采取定向分配名额,随机抽取调查对象,向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发放问卷的方式,对非公有制企业培训需求情况进行调查。总结、推广肥城“凝聚力”工程(把非公有制企业主凝聚在党的周围,把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凝聚在党组织周围,把企业的党组织建设成为改革发展的助推器)的经验做法,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对全市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社会力量举办学校等组织的发展状况、党员数量、党组织建立及党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因地制宜地理顺好党组织隶属关系,按照属地管理、归口管理和委托管理三种模式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⑤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知识培训“十、百、万”工程。年内,制定《2003~2007年泰安市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知识培训规划》,组织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知识培训“十、百、万”工程(规范建设10个农村党员科技知识培训示范基地;规划建设100个科技致富示范村;扶持培养10000个农村党员科技致富带头户),全年培训农村党员干部6.3万名。宁阳县、岱岳区、泰山区、东平县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知识培训基地被省委组织部、财政厅确定为省级基地。⑥在全市农村开展农村党建“递进培养工程”(把政治素质好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勤劳致富的优秀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党员干部培养成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模范),以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后继乏人,活力不足的问题。组织县、乡、村逐级深入调查,建立农村后备干部队伍或乡土人才库,加大培养力度。该项做法得到省委组织部的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领导干部选拔任用 ①党政部门领导班子的调整充实。市委结合市县领导班子换届后的实际情况,根据工作需要,采取积极稳妥、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办法,先后对市政府组成部门、新组建机构以及工作急需的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充实,全年调整充实部门领导班子87个、干部360名,其中新提拔正副县级干部138名(正县30名,副县108名)。②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的调整充实。根据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状况及改革发展需要,对部分市直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充实,全年分三批调整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59个,调整充实领导干部239名。③市直部门单位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测评考核和后备干部推荐工作。年内,对83个市直部门领导班子和897名正副县级领导干部、73个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和243名领导人员进行测评考核,结合测评推荐,对后备干部队伍进行调整充实。配合省有关部门,完成部分“双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的考察配备工作。④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贯彻落实《条例》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和完善民主测评、考察预告、差额考察等制度,进一步推进干部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和制度化。严格执行任前公示制、试用期制、票决制,对提拔任职的除经选举或人大、政协决定任命以及担任非领导职务的外,均实行一年的试用期。全年公示党政干部和企事业领导人员149名,公示合格率100%。对市直部门50名领导干部和企事业单位53名领导人员实行试用期制,对12名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实行市委全委会票决。年内,对市直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大力推进竞争上岗。完善、规范竞争上岗制度,严格把好关键环节,确保竞争上岗工作的质量。指导12个市直部门对167个科级岗位进行竞争上岗;指导泰山学院采取竞聘上岗方式,选拔67名干部充实中层岗位;在教育系统推行“六制”(校长选聘制、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用聘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结构工资制和工资总额动态包干制)改革;在市基金投资担保公司推行中层以下人员全员竞聘上岗,并实行岗位管理。干部考核考察制度改革。起草《关于实行企事业领导干部谈话制度的意见》,提高干部考察谈话质量,在干部考察工作中注重把握“三个结合”(把组织考察情况与经济责任审计部门的审计结论和执纪执法部门的鉴定结论相结合,把群众评议与上级评价相结合,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干部调配工作 年内,全市有108名选调生报考省直机关,其中13人进入面试范围,8人被省直机关录用;选调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72名,其中硕士研究生6名,并组织岗前培训;选派15名选调生到市直机关进行锻炼。做好部分市直部门和乡镇考录公务员工作,全市共录用250人;为市规划局、市住房公积金办公室、市综合执法局等单位公开考选工作人员41名。全市办理领导干部出国预审手续62起69人次,政审手续123起344人次,党员因私出国政审手续35起48人次。为市属72名干部、4名工人和23名中央、省属驻泰单位干部办理了调动手续。对6名正团职转业干部进行妥善安置。集中为115名机关工作人员办理了退(离)休手续。
知识分子工作 ①完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年内,成立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知识分子工作成员单位工作目标的考核,进一步优化人才成长环境。②召开全市人才队伍建设暨第六批拔尖人才表彰大会,总结交流工作经验,研究部署工作任务。③建立领导干部及组织部门联系专家制度,制定《关于领导干部及组织部门联系专家制度的意见》。④在市电视台开辟“拔尖人才谈发展”栏目,从经济建设一线选出10名优秀拔尖人才进行集中宣传。为全市正在管理的130名省、市级拔尖人才办理了免费登山证。⑤市管科技副职的离任考核和部分职位的选聘。对任职期满的10名科技副职进行离任考核,其中3人留任。从山东农业大学和省农业科学院新选聘2名高素质人员分别到岱岳区和宁阳县任科技副职。
干部教育培训 年内,制定《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召开全市干部教育暨党校工作会议,就今后一个时期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出部署。全年全市举办各类干部教育培训班198期,培训学员2.8万人次。其中,于10月至11月组织全市1200多名县级干部分五期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轮训;先后组织举办十六大精神研讨班、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班、民营经济发展研讨班、招商引资研讨班、城乡规划研讨班,帮助学员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政策法规及成功经验,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组织首期赴日本高级经济管理培训班,学习日本管理经济的模式及发展经验,初步掌握了日本产业经济发展规律和传统制造业的转移趋势,并与日方签订了利用日本政府资助项目为泰安培养高级经济管理人才的协议。构筑大规模培训干部的阵地基础,加强市委党校等现有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创建山东大学泰安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北京科技大学泰安公共管理(MPA)硕士研究生培训基地,创办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干部教育培训基地5处。
干部监督管理 ①继续加强《干部任用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组织全市各级干部3.79万名参加由中央组织部和人民日报党建研究杂志社共同举办的《干部任用条例》知识竞赛。8月10~20日,先后检查6个县市区和12个市直部门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情况,召开座谈会28次,查阅有关会议记录、文件材料1492余份,与513名党员进行个别座谈,在1761名党员中开展民主评议,在620名党员中进行问卷调查。对全市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共发出民主评议表347份,收回315份,其中满意264票,占83.8%;基本满意46票,占14.6%;不满意5票,占1.6%。②坚持与执纪执法部门的联系制度。全年召开各种形式的联席会4次,收集有关干部问题的信息85条;坚持提拔任用干部征求纪检、检察机关意见制度,全年征求意见7次,涉及干部165名。③严格落实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做好群众举报情况的调查处理工作,对8名反映有问题拟提拔使用的干部进行调查了解,确保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质量。④加强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制定下发《关于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实施意见(试行)》,对16名市直部门和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下达审计函并将审计部门报送的领导干部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分析整理,及时提供给部领导和有关干部科室,为选准用好干部提供了依据。⑤全年受理更改干部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及工龄计算的报告8件,审理8件,其中处结5件。
下派干部工作 年内,选派第十五批下派干部206人,其中包40个贫困后进村116人,包10个现代化建设示范村30人,向6个县市区分别派出农业产业化工作队,向部分市属重点企业派驻挂职干部。全年下派包村干部为所包贫困村争取资金和物资折款3300万元,新修水泥路总长度达80多公里,打深水机井100多眼,办成各类实事好事600多件,引进招商引资项目30多个,引资额1亿多元。全市10个现代化示范村投资总额达3亿多元。6个农业产业化工作队争取各类建设开发项目30多个,项目投资1亿元,培植了一批主导产业,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企业挂职的干部为企业提供技术信息500余条,引进技改项目100多个,清欠资金8500万元。年内,全市从各县市区选派15名乡镇政府正职赴浙江台州市、杭州萧山区挂职锻炼,从教育系统选调了9名干部赴江苏南通挂职锻炼。
党员电化教育 ①围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教育。初步建立辅导类、科技类、廉政类、典型类、培训类等五大类别的市级教材库;制作发行先进性教育音像辅导教材1万套(计光盘6万张);制作并在市电视台播出专题片13部,全部被《山东党员电教》采用;与省委组织部电教中心联合制作综合片《熔铸》,反映全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情况;制作机关、事业、企业、乡镇、社区等6个方面的程序片;对在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及时予以报道,其中以公安干警王保生为原型制作的电视专题片《用生命书写忠诚》,“七一”前后在省电视台播出,该片脚本被《党员干部之友》和《党员电化教育》刊物采用。②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年内,成立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研究制定《泰安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以肥城为试点,集中培训先期建点的管理人员,积极筹集建设资金,组织设备招投标,作好接收站点建设工作。目前已建成接收点55个,征集课件资源52部,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③围绕省、市委中心工作做好舆论宣传。市八次党代会召开前,在市电视台开辟了党代表风采录专栏,在全市选取8名不同层面、行业的一线党员,就泰安市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有力地配合了市八次党代会的召开。省、市委工作会议以后,从全市选取5名党员代表,就贯彻省、市委工作会议精神谈思路、谈打算、谈发展,并被省电教中心、省电视台《百名党员共话齐鲁发展》采用。配合“树组工干部形象”活动,对6个县市区和部分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采访,就如何做一名“公道正派”组工干部谈认识、谈做法、谈打算,制成专题片在市电视台播出,促进了活动的开展。

【“树组工干部形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 按照中央和省委、省委组织部的部署要求,把集中学习教育活动作为加强组织部门、组工干部自身建设的良好机遇和总抓手,加强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队伍建设。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①在制定方案阶段。从学历层次、年龄结构、从事组织人事工作时间等方面,对全市组工干部队伍进行调查摸底,发放调查问卷4500多份,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活动方案。②在学习和深化认识阶段。采取请领导和专家上党课、集中学习讨论、撰写体会文章等形式,组织组工干部学习必读篇目和中央以及省、市委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开展演讲比赛、有奖征文、爱心捐助、访贫问苦、到革命纪念地接受传统教育、到困难企业和农村体验生活、到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建设一线参观考察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保证学习效果。全市先后有1800多名组工干部参加爱心捐助活动,累计捐款18万多元,捐献衣物4300多件;有1000余名组工干部参加访贫问苦活动,救助困难群众4800多人次。③在查摆整改阶段。开展“四对照、四检查”(对照“对己清正”的要求,检查理想信念是否坚定,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照“对人公正”的要求,检查能否做到讲党性、讲原则、讲大局,凡事处以公心,不徇私情,真正把好选人用人关;对照“对内严格”的要求,检查是否严以律己,遵守组工干部行为规范;对照“对外平等”的要求,检查是否待人处世谦虚谨慎,是否有高人一等的思想和行为)活动,采取发放征求意见表、开展谈心活动、设立征求意见箱、举报电话等形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入查摆问题,针对存在问题,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边整边改,从业务工作和自身建设两个方面,修订完善有关规章制度,研究制定保持公道正派的长效机制。活动中,注重搞好舆论宣传和信息上报工作,组织举办全市“树组工干部形象”演讲比赛,创作“组工干部之歌”,编发活动《简报》58期,在市级组工刊物和新闻媒体刊发各类稿件60余篇(条),被省以上刊物和新闻媒体采用39篇(条),全市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开展“四对照、四检查”创新学习形式、扎实搞好整改等做法,分别受到中组部、省委组织部的充分肯定。

【市县领导班子换届选举】 2月18~28日,全市相继召开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市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市八次党代表大会和市委、市纪委一次全委会,分别按照《党章》、《地方组织法》和政协章程的规定,选举产生新一届市委、市纪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班子及组成人员,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换届后,市委、市纪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班子的年龄、文化、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委13名常委(其中女干部1人)平均年龄47.8岁,其中40岁以下的2人;均大专以上文化,其中研究生学历的3人。市纪委9名常委(其中女干部1人)平均年龄47.7岁,均大专以上文化。市人大9名正副主任(其中党外干部、女干部各1人)平均年龄53.3岁,大专以上文化的8人。市政府9名正副市长(其中女干部2人,党外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各1人)平均年龄45.9岁,其中45岁以下的3人,40岁左右的2人;均大专以上文化,其中研究生学历的2人。市政协10名正副主席(其中女干部2人,党外干部5人)平均年龄为53.1岁,均大专以上文化。市法院院长、市检察院检察长平均年龄52.5岁,其中研究生学历1人,大专学历1人。
6个县(市、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于2月中旬结束。换届后,县市区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由原来的44.7岁下降到42.1岁,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由原来的43.4岁下降到41.2岁,全部为大专以上文化。党政两个班子至少各配备35岁以下的干部1名,均配上了妇女干部;政府班子中都配上了党外干部;少数民族人口过万的区、市党政班子中还配上了少数民族干部。 (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