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14&rec=228&run=13

【概况】 年内,全市有市及县市区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机构7个,机关人员编制119人,实有人员124人。其中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机关人员编制30人,实有机关人员33人。全市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把促进就业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劳动者素质,维护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来抓,劳动保障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市劳动保障局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行风建设十佳单位”,市社会保险处、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劳动保障局被省人事厅、省劳动保障厅授予“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先进集体”称号;7人被省人事厅、省劳动保障厅表彰为“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先进个人”,其中3人记二等功、4人记三等功。
就业再就业 认真贯彻市场就业方针,落实就业目标责任制,大力实施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帮扶工程,强化就业再就业服务,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多形式、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市新增就业再就业7.8万人,完成年初计划的156%,其中安置就业特困人员7331人,安置下岗失业职工3.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实现就业增长大于失业增长,就业再就业局势基本稳定。
劳务输出 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发挥劳动保障部门整体优势,把劳务输出作为产业来抓,巩固加强组织领导、中介服务网络、教育培训三个体系建设,努力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加大外出务工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劳务输出层次和质量,劳务输出规模不断扩大。全市新增劳务输出12.9万人,其中市外输出8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60%,全市在外务工人员达40万人。
职业培训 按照“面向市场、调整结构、提高层次、促进就业”的思路,深化技工学校改革,拓展发展空间,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大职业技能鉴定力度,职业培训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市技工学校多方筹资2600万元,整体购买泰山医学院工程学院,年内实现招生1617人,在校生达3200人,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市技工学校招生6274人,在校生达1.2万人。努力拓展技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达90%以上。全市培训各类人员10.7万人,开展技能鉴定1.8万人,评审确定129人的技师任职资格。
企业工资分配调控 全面实施企业工资指导线制度,公布2003年工资指导线的上线、基准线和下线,以2002年全省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608元为基数,基准线为10%,上线为16%,下线为4%。生产经营正常、有支付能力的企业,可依照基准线安排工资增长;经济效益水平较高、支付能力较强的企业,可在基准线与上线区间内安排工资增长;经济效益一般、支付能力较差的企业,可在基准线与下线区间内安排工资增长;少数生产经营特别困难的企业,可按实际工资零增长的水平安排工资增长。各类企业支付给提供正常劳动的职工的工资,均不得低于市政府发布的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人工成本预测制度,公布2002年企业人工成本参考水平。完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公布泰城53个工种(职位)的劳动力市场价位。工资总量宏观调控加强,244户企业实行工效挂钩,446户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包干办法,96%的企业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
劳动争议处理 本着“重在源头、重在基层、重在调解”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改进办案方式,规范办案程序,建立健全劳动争议处理内部监督机制,做到了“快立案、快办案、快结案”。全市受理劳动争议案件476起,结案447起,结案率94%。加强劳动合同管理,积极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工作,鉴证劳动合同4万份,审查解除劳动合同备案2.68万份,审查集体合同21份。
劳动保障监察 年内,充分发挥劳动保障监察“利剑”和“杠杆”作用,组织开展劳动保障年检,突出社会保险费征缴清欠、劳动合同签订、解决拖欠职工工资、清理使用童工“四个重点”,加大专项检查力度,受理群众举报劳动保障违法案件120件,立案查处106件,结案率99%,共检查各类用人单位1.06万户(次),涉及职工63万人(次),督促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1.6万份,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机构3个,清退童工5人,补缴社会保险费3354万元,补发职工工资2273万元(其中农民工工资1637万元),为劳动者退还风险抵押金16万元。
劳动保障平台建设 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所属六个县市区编制委员会都普遍下发文件,明确工作机构、人员编制,基本实现人员、场地、制度、工作到位。加强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制定五年规划。对企业养老保险信息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完善养老保险信息数据库,10月份实现省市联网。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强化就业再就业服务,全市举办用工洽谈会232次,11万名求职者参加求职洽谈,推荐就业5.5万人。 (常绪扩 徐西昌)

【就业再就业目标考核】 年内,市里与各县市区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就业再就业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实行月调度、月通报、半年初评、全年总评制度。市里成立促进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协调就业再就业工作,切实加强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全市形成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部门配套联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就业再就业工作机制。通过年终考核,全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前三名的县市区是: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前20名的乡镇(办事处)是:新泰市青云办事处、肥城市新城办事处、新泰市小协镇、肥城市安临站镇、宁阳县伏山镇、岱岳区山口镇、泰山区岱庙办事处、东平县东平镇、宁阳县华丰镇、宁阳县堽城镇、泰山区财源办事处、肥城市潮泉镇、岱岳区祝阳镇、岱岳区道朗镇、岱岳区大汶口镇、新泰市翟镇、新泰市羊流镇、肥城市孙伯镇、东平县梯门乡、新泰市汶南镇。 (张培峰 李 涛)

【实施就业再就业“1357”工程】 年内,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劳动保障工作的一条主线,在全市实施“1357”工程,即围绕一个目标,加强三项建设,搞好五方面配合,做好七方面工作。一个目标是提高充分就业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三项建设是劳动力市场建设,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等培训机构建设,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五方面配合是加强与财政、税务等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全面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加强与宣传部门的配合协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争取财税、工商等部门的配合支持,创建再就业培训基地、再就业创业基地、再就业援助基地三项基地;密切与工青妇等部门的配合,抓好“困难群体救助活动”、“青春创业计划”和“巾帼创新业”活动;争取人事部门支持,认真组织开展争创再就业明星活动。七方面工作是抓好全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大力实施再就业帮扶工程;加大职业培训工作力度;做大做强劳务输出产业;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执法监察工作力度;完善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办法。 (徐西昌)

【泰安市高级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办法出台】 年内,市劳动保

障局与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市财政局、市总工会联合出台《泰安市高级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办法》,规定“泰安市有突出贡献的技师”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次,每次控制在40人以内;“泰安市技术能手”每年命名表彰一次,每次控制在18人以内。被省、市表彰的“有突出贡献的技师”每人每月可享受200元或150元的政府津贴;“技术能手”每人享受一次性政府奖励2000元或1000元。年内,组织首届高级技能人才评选活动,有6名技术工人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技师”称号,39名技术工人获“泰安市有突出贡献技师”称号,2名技工获“山东省技术能手”称号,18名技工获“泰安市技术能手”称号。 (齐 明)

【发布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 年内,对泰城100户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业、60多个不同职位(工种)、近1万名职工的工资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公布53个职位(工种)的工资指导价位。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分高位数、中位数、低位数三个标准,按年工资收入和月工资收入两种形式公布。高位数收入最高的是销售和营销经理,年工资收入5.31万元,最低的是裁剪工,年工资收入6663元;中位数收入最高的是抄表核算收费员,年工资收入1.26万元,最低的是裁剪工,年工资收入5124元;低位数收入最高的是抄表核算收费员,年工资收入9921元,最低的有11个工种,年工资收入4560元。公布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的实施时间为2003年7月1日~2004年6月30日。 (张培峰 陈海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