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景区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14&rec=134&run=13

【概况】泰山风景名胜区,南起泰安古城南门(包括蒿里山、灵应宫)、西北至灵岩寺、东北到玉泉寺,东南、西南以环山路为界,总面积约242平方公里,主景区220平方公里。根据景点分布区域,主景区又分为登天、天烛峰、桃花峪、樱桃园、玉泉寺、灵岩寺等六个景区。景区内有山峰156座、崖岭138座、溪谷130余条、潭池瀑布64处。
泰山风景名胜区的保护管理和规划建设工作由泰安市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简称泰山管委)负责。泰山管委为市政府派出机构,行使市政府赋予的县级政府主要行政职能,设机关处室13个、党群处室5个,定编70人,其主要职能为:主管泰山风景名胜区的保护、管理和规划建设工作,负责景区内土地矿产资源、经营活动、客户服务、宗教事务、林业、卫生、环境保护、旅游、物价、治安、林政的管理,泰山文物的保护、管理、利用和全市文物工作的监督、检查、协调指导等。泰山管委下辖红门、中天门、南天门、竹林寺、樱桃园、桃花峪、桃花源、天烛峰、玉泉寺、灵岩寺、巴山、虎山公园12个管理区和博物馆、文物店、咨询中心、森保站、古建维修队、消防队、文物培训中心、风景协会、规划设计所、防疫站、考古所、机关服务中心、监察大队、森林公安分局、物价所等18个基层单位,与市公安局双重管理景区公安分局,代管泰山门票管理处。系统内有职工1799人。2003年,虽然受到“非典”的严重影响,泰山景区(不含岱庙)仍然接待游客112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8848.7万元。

【景区环境综合整治】 年内,严格按照1993年国务院批复的《泰山总体规划》,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巩固泰山2002年整治成果,进一步优化景区环境,对景区内存在的乱开发、乱建设以及经营秩序混乱等问题进行严格治理,使周边景区的乱开发现象得到制止,风景区“城市化、市场化、人工化”倾向得到有效遏制,景区环境得以较大改善。加大投资力度,先后投入两千余万元,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引进国际国内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提高了规范化管理水平。
拆除违章建筑 年内,有24处违章建筑被依法强制拆除。12月底,又对34户下达了限期拆除决定书,进入依法拆除程序,逾期不拆的将由法院依法强制拆除。采取联合执法的方式拆除了环山路以内、景区周边的违章烧烤棚厦70余户、382间,解决了污染景区环境、损害人民健康、威胁泰山安全、群众反映强烈的违章烧烤问题。12月5日,樱桃园景区的3处违章建筑物被依法强制拆除,其中包括历经三年周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一处别墅楼群。同时,天外村别墅区的拆除工作也进入法律程序。
勘界立桩 由于种种原因,自1993年《泰山总体规划》批准后泰山风景区没有勘界立桩,致使泰山景区和泰安城区之间的界限一直混淆不清,这也是违章建筑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2003年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协调会议并到现场进行勘查论证,下发了《关于确定泰山风景名胜区南、东界线的通知》,明确了景区和城区的分界线。泰山管委按照《泰安市总体规划》和新编修的《泰山总体规划》有关规定,完成了泰山南界、东界的勘定工作,沿泰山景区边界共埋设界桩452个,给悬而未决的“图上清楚,实地模糊”的山城界线之争划上了句号,为对泰山景区依法保护管理提供了依据。此举在全国尚属首例,得到了国家建设部的高度评价并作为典型向全国风景名胜区推广。年内,泰山景区界桩埋设工作分两段进行,前段从桃花峪104国道入口开始,沿山脚(大致200米等高线)经樱桃园、天外村、88医院、三合村至白马石村,后段工程从白马石村开始,经上峪村、水牛埠、黄山头村,沿新修的泰佛公路至大津口乡藕池村。界桩埋设完毕之后,与其大体并行的环泰山保护路也开工建设。环山路建成后,不仅可以作为景区与城区的分界线,还可以作为防火通道和景观旅游路,为泰山核心区构筑起一道绿色保护屏障。
整治经营秩序 泰山管委与公安、工商等部门密切配合,给符合条件的经营业户发放准营证,年内全部发放完毕,将无证经营的经营单位、经营业户和摊点全部取缔。对占道经营、店外经营、尾随兜售、拦路强卖及超范围经营等违章行为进行严肃整治。对没有固定设施且又必需设立的临时经营摊点(主要是照相摊点),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定点的办法,实行竞标经营。对景区内物价实行统一管理,商品一律明码标价。经过整治,景区内的经营秩序明显好转。
整治旅游环境 继续清理、拆除景区内的商业性广告、标牌及有碍观瞻的门牌字号,规范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标志标牌,为所有的古建筑物设立抱柱联,使其整体风
格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清除了景区内的垃圾和堆积物,对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硬质地面和构筑物予以拆除并扩穴填土,景区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社会治安 年内,加强社会治安防范承包责任制、联户联防制和景区警务制度建设,健全了快速反应机制和严打整治斗争长效机制,有效地维护了辖区社会安宁。全年刑事立案1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8人,刑拘20人,批捕5人。查处治安案件96起、涉案人员125人,其中拘留6人,罚款119人。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为巩固综合整治成果,泰山管委组成综合管理领导小组,从景区公安、工商、卫生、管理监察大队等执法单位和红门景区抽调30余人组成综合执法队,每天四次巡回检查,加强巡查力度,严盯死守,防止反弹。年内,所有经营业户已全部进店经营。未再发现乱打山石现象和重建违法建筑,巩固了综合整治成果。8月,建设部在泰山召开华东、东北地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现场会,肯定和推广了泰山的经验。年内,泰山管委被评为全国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先进单位。

【岱庙园林整修】 岱庙园林格局形成于五十年代初。在遭遇了1997年特大风灾以后,个别地方显得比较陈旧和凌乱,无法满足游客的审美情趣和观瞻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岱庙旅游业的发展。为保护好岱庙这一历史遗产,弘扬泰山风景园林文化,重现岱庙应有的布局气势,年内,市博物馆对岱庙园林进行综合整治。对所有硬质地面进行整平,对板结的树穴翻、筛、松土。累计整地6748平方米,清理搬运建筑垃圾2300立方米,更换优质田园土320立方米,在508个树穴中播种白三叶3807平方米,在原先裸露的地面上栽植地被植物1.25万平方米、栽月季花1500株。对被台风刮歪的246株树木予以扶正、支撑、整姿,移栽松树、柏树、百日红等70株,解决了古树的通风透光问题。在整治中,拆除有碍观瞻的经营房6处、柯达广告设施30处,新建与岱庙景观相协调的经营木屋4间,恢复修整了与岱庙环境风貌相适应的休息石凳64处。为了拓展游客观瞻空间,新铺花岗岩板石道路146米,铺透气砖3000平方米,砌排水沟530米。配合整修改造,新铺自来水地下管道1500米,确保了园林与生活用水。整修后的园林格局体现出既规整又富变化、既肃穆又不失亮丽活泼的原则,取得了“庙要古、树要疏、路要畅、地要绿、文物与园林相和谐”的环境设计效果,更能体现岱庙的历史文化内涵,满足游客的审美需求。

【黑龙潭水库清淤加固】 黑龙潭水库始建于1942年,1944年建成蓄水,1981年曾对水库进行过清淤、加固。2002年底,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鉴定为三类坝。2003年3月18日清淤、加固工程动工,5月20日清淤工程竣工,8月16日整个工程全面完成。全部工程累计投入工日两万余个,完成库容清淤9万多立方米,浇注混凝土5800立方米,绑扎钢筋120余吨,开挖土石600余立方米,坝体灌注水泥2400余吨,工程总投资近1000万元。工程的完成使龙潭水库的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

【泰山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开始运行】 为了进一步提高景区管理水平,改善景区环境,保护世界遗产,泰山景区启动了ISO9001、ISO14001国际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此项工作于7月开始启动,10月编制完成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有关作业文件,11月19日召开体系试运行大会,颁发体系文件。11月底及12月中旬两次进行内审,通过文件形式进行了管理评审。12月27日顺利通过外审。泰山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运行后,将使泰山景区的管理日趋规范、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