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14&rec=111&run=13

【概况】 年末,全市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规模以上,下同)有623个,比上年增长22.16%。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为36万人。在企业总数中,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76个,集体企业81个,股份合作企业14个,联营企业3个,有限责任公司139个,股份有限公司31个,私营企业238个,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4个,外商投资企业27个。工业按行业分,主要有煤炭、电力、冶炼、机械、电子、仪器、仪表、化工、医药、建筑材料、橡胶、塑料、纺织、服装、皮革、木材、酿酒、食品、饮料、日用杂品等,其中煤炭工业、机械工业、化工工业、建筑材料工业等为支柱行业。产品达1500余种,主要有烧碱、硫酸、化肥、化学农药、轮胎、工业锅炉、精炼油、塑料制品、皮革、纱、布、印染布、呢绒、服装、电话机、拖拉机、高压开关、柴油机、汽车起重机、汽车底盘、改装车、电缆、变压器、锻压设备、油泵实验台、齿轮箱、啤酒、白酒、玻璃、原煤、水泥、纸面石膏板、玻璃纤维纱、电力电缆等,其中市调度的产品有170余种。固定资产原值为316.96亿元,净值为214.86亿元。资产总计593.49亿元,比上年增长32.59%,其中,国有企业83.24亿元,集体企业28.64亿元,股份合作企业5.09亿元,联营企业3.81亿元,有限责任公司312.74亿元,股份有限公司85.69亿元,私营企业44.99亿元,港澳台商投资企业8.36亿元,外商投资企业20.93亿元。
年内,全市工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质量明显提高。①工业生产与产品销售收入稳定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83.6亿元,比上年增长24.14%,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44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2%。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69.3亿元,比上年增长38%;比上年提高5.64个百分点。其中市属及以下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71.6亿元,比上年增长46.3%。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和市属及以下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均达到历年来的最高水平。年底,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90户,比上年增加25户,其中过70亿元的1户,20~70亿元的1户,10~20亿元的1户,5~10亿元的7户。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8.4%,比上年增长0.11个百分点。②工业品出口量加大。年内,全市工业制成品出口总值完成2.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企业自营出口完成1.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机电产品出口总值完成802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8%。③工业经济效益明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税46.6亿元,比上年增长53.1%,其中市属及以下工业实现利税38.4亿元,比上年增长63.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21.2亿元,比上年增长91.3%。其中市属及以下工业实现利润19.1亿元,比上年增长90.7%。利税、利润的增幅均达到历年来的最高水平。④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进一步加快,资金运行质量继续得到改善。“两金”占用规模和增长幅度总体比较正常。两项资金占用75.3亿元,比上年增长9.32%,增幅低于销售收入增幅31.2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1.83次,比上年加快0.1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16.9%,比上年提高10.2个百分点。
年内,全市加快工业发展的主要措施是:①加大企业改革力度。2003年是全市企业改革力度最大的一年,至年底,市直132户工业企业完成改制的达94户,其中,年内完成71户;100户实体性企业完成改制的达79户。少数未完成改制的企业主要是因为法律程序尚未终结,大部分工作已基本结束。通过企业改制,盘活资产7.29亿元,解除企业债务16.6亿元,妥善安置职工3.48万人。②加大工业投入。年内,全市完成工业投入137亿元,比上年增长80.76%,其中完成技术改造投资83.5亿元,比上年增长60%。市属及以下累计完成技改投资72.6亿元,比上年增长70%;累计到位资金75.16亿元,比上年增长75.32%。全市在建过千万元的技术改造项目293项,当年累计完成投资67.4亿元,占全部完成投资的80.7%。全市竣工过千万元的项目161项,占全年在建过千万元的项目数的54.9%;完成投资41.4亿元,占过千万元项目完成投资的61.4%。③加大结构调整。年内,全市混合所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占工业经济的比重达76.7%,比上年上升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6.37%,比上年增加2.01个百分点。在工业经济调整中,一是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提出《泰安市工业产品结构调整意见》,确定今后三年全市工业产品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加快培植汽车、精细化工、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生物工程与制药、食品、电器电缆等六大优势主导产业和生产基地。年内,汽车产业规划已经完成,市里专门成立了加快汽车工业发展的领导机构,强力推动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其他5个产业规划在论证完善中。二是大力推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强化节能监督、管理,推行清洁生产,对污染严重的工艺依法关停;推广节能技术,调整产业结构。确定6家重点调度的环保产业企业,鼓励其开发粉煤灰制砖、加气砼砌块等产品,加快发展环保产业。年内,全市70家重点耗能企业万元工业产值能耗达1830千克标准煤,同比下降3.68%,节约能源13.93万吨标准煤;重点用能企业万元产值能耗稳定降低率78%,重点调度的18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指标稳定降低率72%;综合利用固体废渣44.81亿千克,实现综合利用产值13.21亿元;全市63家重点用水企业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0%以上。④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年内,组织实施省、市创新计划618项,完成开发投入7.8亿元,新产品销售比率达到20.3%。一是抓好技术创新项目。争取省技术创新项目100项,落实2003年山东省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13项,国家、省电子信息应用贷款建议项目计划、电子发展基金计划项目14项。二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以技术中心为主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开发新产品、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2003年申报的阿斯德化工公司、海化魁星公司、泰峰土工公司省级技术开发中心已获通过。年底,全市有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1个,省级技术开发中心12个,市级技术开发中心20个。三是强化质量管理。年底,有14家企业通过山东省标志产品认定,生力源股份公司QC管理成果获国家级优秀成果。⑤强力抓好工业招商引资。全市引进工业企业到位市外资金77.2亿元,比上年增长54.4%,其中,中国重汽集团在高新区建设“泰安中国重汽工业园”,将工业园建成集专用车、特种车底盘、军用特种设备、各类改装车系列、挂车系列、客车系列、汽车零部件为一体的制造基地,计划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2010年达到60亿元。新疆特变电工与鲁能泰山电缆电器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特变电工山东鲁能泰山电缆电器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3.6亿元,其中特变电工出资2.7亿元。各县市区工业流通领域招商引资工作也取得新突破,新泰市在建投资过亿元的项目6个,其中3个是招商引资项目;宁阳县引进的山东恒信煤化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60万吨/年煤焦化项目。⑥搞好工业项目建设。年内,按照“投产一批、在建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引导鼓励企业筛选论证大项目、好项目。年内,全市过千万元项目达到293项,比年初增加157项;总投资178.2亿元,比年初增加95.7亿元;完成投资67.4亿元,占全市当年完成全部投资的80.7%。过5000万元的项目95项,其中过亿元项目达到50项。5000万元以上项目总投资135.5亿元,占过千万元项目总投资的76%。抓好国债、“双高一优”等重点技改项目的资金到位,确保重点项目如期开工建设,尽早发挥效益。山东鲁能泰山电力设备公司铁路平衡牵引变压器、华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000吨毒死蜱、康平纳毛纺织公司年产1000万平方米高档毛纺复合面料染整生产线三个国债项目的银行贷款2.15亿元全部到位,国债贴息资金2866万元全部下达。⑦强化市场营销工作,精心组织经济运行。一是加强对工业生产运行的调控,准确把握经济走势,及早发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采取应对措施,搞好协调服务。二是大力开展市场调研、市场分析和市场开拓。根据企业和产品的特点,组织企业走出去,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市场开拓活动,达到扩销促销的目的。尤其是非典疫情过后经济发展迅速恢复,工业生产、经济效益和工业结构呈现出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实现速度、效益、后劲同步增长。三是抓好利税大户培植。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加强协调调度,及时研究解决利税大户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利税大户提供良好的支持和服务。年底,全市实现利税过1000万元的企业达到95户,比上年增加22户,其中利税过亿元的企业达4户,利税在5000万元与1亿元之间的企业达到18户,比上年增加8户。在重点培植的利税大户中,石横特钢有限公司实现利税2.37亿元,同比增加1.52亿元;泰山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利税8778万元,同比增加2364万元;山东泰开电气有限公司实现利税8429万元,同比增加6055万元;新泰市王家寨煤矿实现利税8560万元,同比增加600万元。

【工业行业管理】 年内,市行业管理办公室充分发挥行业管理职能,运用市场经济管理手段,组织引导企业调整经济结构,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创新管理方法,提高服务质量,推动整个工业行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市规模以上煤炭、机电、轻纺、化工、建材等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58.9亿元,同比增长30.6%;实现利税40.9亿元,其中利润1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2%、78.4%。
结构调整 ①产业结构得到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9.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的16.4%,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②产品结构得到改善,新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成为工业行业结构调整中的亮点。新产品产值和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分别达27.5亿元、75.8亿元,同比增长19.5%、48.7%。③行业内部结构得到调整,行业特色更加突出。煤炭行业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积极壮大主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1亿元,比上年增长31%;机电行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特色新产品为重点,不断加大对工程机械、特种汽车、节能环保设备、电子信息等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力度,新产品产值达到12.2亿元,同比增长15.2%;化工行业围绕发展精细化工产品,积极培植主导产业,使产品种类发展到8大类50余个品种,年销售收入达12亿元,约占化工产品总量的三分之一;建材行业在继续膨胀玻璃纤维、纸面石膏板等新型墙体材料产业规模的同时,新上2条日产250万千克和500万千克的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打破立窑水泥一统天下的局面;纺织行业坚持利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纺织产业,坚持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发展品牌化服装产业,促进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12.1亿元,同比增长111.3%;轻工行业将产品结构调整方向瞄准国际市场,积极发展以食品加工、蔬菜加工为重点的外向型经济,年出口交货值达4.6亿元,同比增长30.6%。④企业所有制结构趋于合理,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年底,在全市62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76户,集体企业82户,股份制企业308户,股份合作制企业14户,外资企业41户,其他企业103户,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12.2%、13.1%、49.4%、2.2%、6.6%、16.5%。年内,全市认定的民营科技企业106户,增长20.5%;民营科技企业总量达1334家,实现产值73亿元,比上年增长35.2%。
安全生产 ①继续加大“双基”建设力度。年内,全国几起特大煤矿安全事故及山东省枣庄煤矿事故发生后,全市煤炭企业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制定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抓基层、抓基础的工作思路。抓基层,重点抓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采取一级抓一级的方式,层层签订落实责任制;抓基础,重点抓安全生产的建章立制和安全投入,全市煤炭企业累计投入资金2.5亿元,对安全生产设施进行改善和提升。②继续加大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年内,市行业管理部门继续组织开展以全市煤炭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为重点的各类安全检查工作,分别对全市42处地方煤矿和500多家化工生产、经营企业进行多次全面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隐患全部进行整治,遏制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降低伤亡事故发生率。年内,全市地方煤矿共发生死亡事故4起,死亡4人,分别比上年减少6起、8人;全市化工企业共查出事故隐患34条,全部进行整改,两项安全生产工作都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他行业也没有发生重大恶性事故,实现全年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③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工作完成。年内,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对全市43处煤炭生产矿井的提升、通风、排水、供电、运输系统等实际能力进行全面核定,严格控制超能力生产,为消除事故隐患、促进煤炭行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④全市乡镇煤矿停产检修和整顿工作通过验收。年内,为提升乡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组织全市25处乡镇煤矿进行停产检修(平均3个月)和整顿(平均5个月)工作,经省有关部门的统一验收,除1处申请关闭外,其他24处全面恢复生产。⑤全市禁止化学武器工作正常开展。按照履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要求,对全市21家“特定有机化学品”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对受控的49个化工产品实施监控,制定并逐部门、逐项落实接待国际核察预案,完成受控化工产品数据的采集录入和上报。
行业管理与服务 ①加强行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增强工作指导力度。年内,根据国家和省的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对全市煤炭、机电、化工、建材、轻纺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对以后的发展对策进行调研,完成各行业“十五”后三年发展规划的修订工作。②加强企业发展情况和市场信息分析研究,增强工作服务力度。组织人员多次深入基层和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与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并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建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关数据的计算机统计分析网络系统,及时掌握企业的经济运营状况,适时开展指导和服务工作。同时,加强对国际、国内市场的分析研究,通过不定期的发布行业市场信息,为企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100多项,促进企业经济的健康发展。③实施政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年内,组织人员对原煤炭、机电等行业的8个收费项目进行认真清理,经有关部门审核保留煤炭生产许可、煤炭经营许可、关闭煤矿与报废矿井、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4个项目,并全部纳入到市政府行政审批中心进行集中审批,实施对外挂牌服务制度和到企业检查报批、备案制度,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时限、办事程序和监督电话,自觉接受社会监督。④加强市场清理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年内,继续狠抓全市煤炭和危险化学品的市场清理整顿工作,对查出的无证经营煤炭业户和无证经营危险化学品企业,采取严格标准、简化手续的方式,进行资质认定。凡符合条件的,主动为其补办经营资格证书;不符合条件的,帮助其进行限期整顿;对其中有严重违规行为和欺行霸市、掺杂使假的煤炭经营业户进行现场取缔,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公平的发展环境。 (张 冰)

【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年内,虽然全市工业流通经济快速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突破,但是仍存在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工业经济整体实力不强,全市工业增加值总量仅占全省的3.85%,处于全省第10位。二是工业投入较少,尽管技改投入连年大幅度增长,但是技改投资额不足全省总投资的5%,与先进市相比差距仍较大。三是经济外向度低,全市工业品出口总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5.07%。四是结构性矛盾突出,工业结构仍以传统产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6.37%,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低。五是缺乏带动作用明显的大企业,全市尚无一家销售收入过百亿的企业,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仅为3户,产业聚集度低。六是企业内在活力不足,尽管年底能基本完成实体性企业改制任务,但改制后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仍需一个过程,企业管理普遍比较粗放,采取现代化管理方式的企业很少。
解决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牢牢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一是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提升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按照“十五”末工业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5%以上的总体目标要求,在2003年工业经济占GDP比重超过42%的基础上,力争2004年工业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4%以上,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二是进一步优化所有制结构。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要求,加快现代产权制度建设步伐,争取2004年混合所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上升到80%以上。三是大力培植支柱主导产业。突出抓好汽车工业等六大具有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特别是汽车、电工电器和无机非金属材料三个产业要加快发展,率先实现突破。汽车工业,以五岳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泰安特种车制造厂和泰安起重机械厂等龙头骨干企业为依托,突出抓好改装车、特种车、轻型客车、汽车起重机、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等六大类产品的发展,把汽车工业发展成为全市的主导产业之一,汽车工业销售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争取到2004年达到6.5%以上,提高1个百分点;电工电器工业,以特变电工山东鲁能电缆电器公司、泰开电气公司和鲁能电力设备公司为三大平台,加快新产品开发,大力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装备技术等级,实施名牌战略,走集团化、规模化道路,把泰安建成电缆、电器、开关、电力自动化信息化产业基地,电工电器工业的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争取到2004年达到5%,提高0.5个百分点;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以泰山玻纤公司、泰和集团和新汶矿业集团等骨干龙头企业为依托,拉长玻纤及制品、纸面石膏板及石膏制品两个产业链,快速扩大产业规模,形成支柱产业,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争取到2004年达到4.5%,提高1.5个百分点。②突出抓好工业投入。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继续采取多种方式融资,鼓励各类资本加大工业投入力度;突出政策的引导和大项目建设,突出技改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2004年工业投入争取达到160亿元,其中技术改造投入突破100亿元,增长40%。③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利用好泰山品牌,叫响“投资泰安,稳如泰山”的口号,千方百计搞好服务。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方法,把招商引资的“游击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突出抓好对韩、日、台等国家和地区的招商,努力提高招商效率。2004年工业招商引资要达到90亿元,增长30%,力争突破100亿元。④突出抓好大企业和利税大户培植。坚持扩张规模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并重,继续从经营规模、经济效益、技术创新能力、管理水平、人力资源、市场占有率等方面,选择在同行业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重点扶持。2004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工业企业力争达到100户以上,比2003年增加10户,其中过5亿元的11户,过20亿元的3户,过60亿元的1户;利税过1000万元的工业企业力争达到100个以上,其中利税过3000万元的31户,过5000万元的17户,过1亿元的5户。⑤突出抓好园区建设。继续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速度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搞好园区建设,带动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和省政府有关文件要求进一步搞好园区规范的整顿,突出重点园区,突出园区项目建设,引导园区健康发展,打造支撑带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坚实平台和载体。 (朱培新)

【泰安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年末,全公司辖企业33家,职工5万余人。年内,泰安市国有资产经营实现工业增加值21.3亿元,比上年增长6.6%;实现销售收入56.6亿元,增长10.6%;实现利润3.6亿元,增长8.9%。其中,鲁能泰山、旅游集团、泰山玻纤、泰和东新、生力源集团、重汽五岳等8户骨干企业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5.7亿元,比上年增长4.6%,占所属企业总数的73.7%;实现销售收入38.7亿元,增长3.9%,占所属企业总数的68.4%;实现利税5.3亿元,占所属企业总数的79.1%。全年累计完成招商引资项目12个,引资总额7.2亿元,到位资金5.89亿元,比上年增加2亿元,其中项目引资4.71亿元,市外银行信贷融资1.18亿元。全年实现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在高起点上比上年增长13.5%。其中泰山玻纤全年实现出口创汇3600万美元,同比增长99%,成为全市外贸出口龙头企业,跨入全省先进行列。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年内,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以建立新体制为目的,以增量带存量,用外力拉内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资产及人力资本的效能,按照理顺劳动关系、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经营层控股、经营者持大股、职工自愿入股的方式,使国有资产最大限度退出。针对企业生产经营和资产实际状况制定可行方案,通过破产、清算、合资、重组等多种形式强力推进改革步伐。至年底,公司负责的16户企业基本完成改制任务,市政府工作组负责的山东电车线厂、泰安水泵厂等8户企业已完成6户,泰安造纸厂、泰山生力源集团印务有限公司改制工作基本完成。骨干企业通过改革,企业活力明显增强,生产经营工作呈现出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其中,泰和集团改制后,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都在30%以上;山东齿轮箱厂改制后,主要经济指标均创出历史最好水平。特困企业通过改革,与2779名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并通过资产重组和劳动市场配置,多数职工找到就业岗位,为泰安市特困企业改革创造了经验。
培强做大骨干企业 年内,为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公司确定技改投资项目34个,投资总额17.3亿元,项目个数和投资总额分别比上年增长84.2%、93.4%。这些项目全部形成生产能力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43.4亿元,利税7.6亿元。年内已完成技改投入4.32亿元,同比增长65%。
实施外向带动战略 公司采取积极措施,引导企业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积极开辟国际市场。全年实现外贸出口6000万美元,在市直部门和各县市区名列第一。其中,泰山玻璃纤维公司实现外贸出口3600万美元,同比增长99%,成为市属工业企业外贸出口总量第一和增幅最大的单位;泰龙集团实现外贸出口1011万美元;永佳塑料公司实现外贸出口480万美元;市印染厂等传统出口企业在原有基础上平稳增长。
监控经济运行 年内,为及时、准确、全面掌握所属企业经济运行状况,公司建立经济运行监测与分析机制,加大对企业特别是骨干企业的调度和监控力度。及时调度所属企业特别是骨干企业的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新产品开发、外经外贸等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督促指导企业落实各项经济计划。同时,搞好与金融部门及资产管理公司的合作,尽力为企业搞好服务,全年为所属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计2.2亿元,并做好不良资产处置工作,使企业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最大限度地发挥存量资产的效能。公司与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及金融机构达成协议,用940余万元收购环泰纺织等6户企业在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及金融机构的贷款本金及利息共计1.4亿元;用600万元购买电机厂中方的政府贷款;用580万元购买农行在电车线厂的债权,扫除企业改革改制的障碍。       (吕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