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14&rec=104&run=13

【概况】 2003年,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继续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和农村稳定这一指导思想,突出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标准化生产、农村政策落实和农业科技推广等工作重点,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增加值80.9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农业54.8亿元,林业2.7亿元,牧业19.6亿元,渔业3.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2%、5.1%、10.0%和11.5%。农林牧渔比例67.8:3.5:24.2:4.5。①粮食生产呈恢复性增长,蔬菜生产在提高品质的基础上保持较快增长。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粮食202.3万吨,比上年增长8.7%,其中夏粮76.7万吨,比上年下降4.2%,秋粮125.6万吨,比上年增长18.4%;棉花0.6万吨,比上年增长79.5%;油料17.7万吨,比上年增长34.9%;蔬菜、瓜类794.2万吨,比上年增长7.7%。②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6.5万公顷,与上年持平,复种指数达178%。其中经济作物23.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6.8%,粮经作物比例58:42,经济作物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经济作物中,蔬菜(含菜用瓜)面积比上年增加8107公顷,油料面积比上年增加3516公顷。全市优质专用小麦、无公害蔬菜的产量分别占到总产量的21.3%和26.1%以上。③全市造林面积达2.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74.7%,实现历史性突破。其中,新发展名优经济林8000公顷,比上年增长8%,新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1.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两倍。全市育苗面积6000公顷,比上年增长37.9%。全市干鲜果品总产量61.96万吨,比上年增长12.6%。④畜牧水产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市肉类总产量35.0万吨,比上年增长10.4%;禽蛋产量24.9万吨,比上年增长15.0%;奶牛养殖增长强劲,年末存栏3.6万头,比上年增长76.3%。牛奶产量4.9万吨,比上年增长50.4%。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4%;水产品产量6.7万吨,比上年增长16.7%。⑤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2003年末,全市农机总动力达315.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1%。全市机耕作业面积32.9万公顷,机播作业面积21.5万公顷,机收作业面积18.1万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0.7%、15.4%和7.9%。机电灌溉面积31.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2%。全市建成水库646座,总库容9.3亿立方米;总灌溉面积25.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5%;节水灌溉面积13.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7.6%。⑥农民收入增长较快。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350元,比上年增加215元,比上年增长6.9%,增幅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为近三年增幅最高年份。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87元,比上年下降5.9%。全市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28.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7平方米。钢混砖木结构住房比例进一步提高,达91.7%,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
农业结构调整 年内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确定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线,尽快形成种植业、畜牧业、林果渔及其他农业“三个三分之一”的发展格局。各级农业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围绕把农业结构调优、产品质量调好、基地规模调大、市场竞争力调强、经济效益调高,先后召开四次规模较大的结构调整现场会。在种植业上,扩大高效经济作物、优质专用品种、设施保护栽培面积,形成沈家庄黄花菜,房村、良庄、华丰大棚瓜菜,范镇、斑鸠店、彭集姜蒜,王庄、桃园、楼德覆膜土豆等一批各具特色的规模开发片和优势产业带。在林果业上,新发展名优经济林8200公顷,比上年增长8%,苗木花卉面积达6400公顷,比上年增长37.9%。在畜牧业上,以实施“奶牛富民”工程为重点,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0.4%、15%和50.4%。特别是奶牛生产得到较快发展,全市奶牛存栏3.6万头,比上年增长76.3%。畜牧业人均收入450元以上,比上年增长15%。通过调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69.8:3.6:22.4:4.2调为67.7:3.5:24.2:4.6。
农业产业化经营 积极争取省政府对泰安市两个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的资金扶持,肥城银宝食品有限公司、山东亚奥特乳业有限公司各获得150万元的周转金。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泰安泰山亚细亚食品有限公司的真空冷冻脱水菜项目列入国家农业部扶持范围,获得无偿扶持资金100万元。加大重点龙头企业的培植力度,市政府研究确定山东亚奥特乳业有限公司、金太经纬集团、泰安泰山亚细亚食品有限公司、山东泰山蔬菜瓜果批发市场、泰安超越科技有限公司、泰安复发中记食品有限公司、泰安市鲁中瓜菜批发市场开发服务中心、山东泰山西红柿专业批发市场、泰安市岱绿特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山东双盛食品有限公司、新泰市青云路市场、肥城银宝食品有限公司、肥城市绿源果蔬有限公司、肥城永大食品有限公司、泰安绿龙有机食品有限公司、泰安紫阳食品有限公司、宁阳太和食品有限公司等20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并对这些龙头企业在技术、资金、出口等方面给以倾斜扶持,促其加快发展。多形式、多途径招商引资,全市引进、新上投资过千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19个,总投资额19亿元,其中蒙牛乳业投资4亿元、汇源集团投资5亿元、新泰市海纳百川纸业投资4亿元,国内一些知名大企业相继落户泰安。由此带动农业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全市登记注册的农副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总数达1402家,其中符合农业部统计标准与农户联结比较紧密的388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达19家。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2亿元,比上年增长22%。
农业标准化生产 一是各级把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作为推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认真实施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和泰安市种植业食品安全“3532计划”(从2003年起利用5年时间,全市基本普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达300万亩,其中,标准化优质瓜菜基地100万亩,标准化优质果品基地100万亩,粮食及其它作物标准化基地100万亩;标准化优质畜产品50万吨;绿色食品基地达30万亩;有机食品蔬菜基地达20万亩)。二是加强农业质量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建设。规范农业标准化基地管理。年内争取到24处无公害产品基地列入北京市“场地挂钩”范围;建立岱岳区、肥城市两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和良庄镇、边院镇等48个示范基地乡镇;争创了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3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县和岱岳区1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县。至年底,全市获得省级以上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达72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达7.32万公顷,其中获得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5个,基地面积4100公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个数、基地面积和产量均在全省17个市中居领先水平。获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11个,基地面积4600公顷,获国家环保局和国际有关组织有机食品认证20个,有机食品基地面积达7000公顷,认证品种和面积在全国处先进地位。岱岳区房村西红柿批发市场和东平县彭集花生专业批发市场被确定为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专营市场;市农业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局对运作较规范的泰安银座、良友、三和、家+乐、金宝和泰安市岱绿特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6家超市,确定为第一批“泰安市无公害农产品专卖店”。
生态农业建设 为促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山青水秀、文明富裕的新泰安,大力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在农业生产方面,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为目标,突出抓农产品的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化生产;在农业生产环境综合整治方面,按照山东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的要求,严格控制和查处“三废”和生活垃圾对农田的污染,全市处理对农业的污染事故10起;在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建设治理方面,狠抓农村太阳能推广、沼气池建设、秸秆汽化、秸秆中温发酵、秸秆还田等工程,全市推广太阳能面积8万平方米,建沼气池1012个,秸秆还田8万公顷;在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方面,指导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县宁阳县落实生态农业建设规划,通过综合措施完成京福路绿化16.7公里、面积420公顷,小流域综合治理330公顷。
外向型农业发展 全市完成农副产品出口创汇额631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主要措施:一是积极向上争取外向型农业发展项目和扶持资金,年内,争取各类农业项目54个,省以上无偿资金1.47亿元。二是组织参加订货交易会,广泛推介新产品、招商引资,年内先后组织参加了2003年“雁来红”杯上海山东名优农产品展示订货会、北京首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和在泰安举办的“中国有机农产品出口创汇研讨会”,全市有20家企业10大类60个产品参展,签订招商引资协议及合同60项,合同及协议引资额6.88亿元;有14个有机农业项目签订招商引资合同或协议,累计投资额达5.47亿元。
农业科技推广 全市以农业科技推广年活动为主线,以开展送科技下乡为重点,全方位加大科教兴农力度,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在农民科技培训方面,重点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培训农民50万人次,同时农广校招收大中专农民学员1225人,本科学员324人,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在农业科技项目实施方面,围绕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综合效益,组织立项和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农业丰收计划、“三O工程”(良种产业化开发项目)、设施农业开发、优质农产品开发、高值田开发、农业标准化综合技术推广等各类科技项目40个,实施面积达67万公顷次;申报科技进步奖、农牧渔业丰收奖35项,获奖29项。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方面,各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累计投资6000万元,建成核心区面积1300公顷,辐射区面积1.67万公顷,提供各类优质种苗1000万株。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方面,引进名优特蔬菜、小麦、玉米、花生等新品种90个,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50项,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普及率达98%,实用技术到位率达90%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3%,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农村劳动力转移 各级把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普遍成立农村劳务输出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加强对劳务输出的组织领导,并建立劳动力资源、劳务输出信息、劳务输出培训等服务网络,成立泰安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输前培训、预约培训等多种方式的技能培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素质和竞争力,全市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5万人,新增市外劳务输出12万人,市外劳务输出总人数达44万人。农民工资性收入1227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农民外出务工收入人均493元,比上年增长59.4%,占工资性收入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3.9个百分点。全年农民非农产业收入比重首次突破50%。
农村政策落实 ①严格落实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加强对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监督管理。一是开展较大范围的农民负担大检查,纠正个别地方税费改革核定税额程序不规范、减免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二是对村一级“一事一议”资金建立严格的申报、审查、审批和公开制度,控制上限数额;三是健全完善减负工作机制,发放农民负

担卡112万份,到户率达95%以上。全市通过税费改革减少农民负担总额1.79亿元,人均减负42.29元,减负率达33.8%。根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精神,逐步取消农业特产税,停征乡村公益事业金,使农民承担的税费又减少6000万元,全市农民负担总体上比改革前的2001年减少近50%。②认真落实土地承包政策,坚决纠正个别地方实行“两田制”、随意收回农户承包地等错误做法。全市耕地承包到户面积32.33万公顷,占全部耕地面积的98%;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113万份,占农户总数的97%;签订土地承包合同113万份,占应签合同的97%。同时还根据中央和省有关政策要求,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全市土地流转面积1.17万公顷,涉及农户7.06万户。③认真搞好农村财务、政务公开,全市财务公开与民主理财较规范的村达86%。
依法治农 以种子、农药、肥料为执法监督重点,会同公安、工商、技术监督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全市农资生产、经营企业、批发市场和经营业户,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和规范。全市出动执法人员2500人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和业户2680个,查处各类农资违法案件284起(种子146起、肥料74起、农药64起),下达整改通知书180份,查封包装不合格、标签不规范玉米种1.5万千克;取缔非法经营户18家,查处假冒伪劣种子4.45万千克,货值9.26万元;查处假劣农药3.14万千克,禁销农药50千克,货值125万元;查封劣质复混肥1万千克,查处“三无”复合肥3500千克,登记证号过期的复合肥料16万千克,货值20.8万元。挽回经济损失425万元。

【扶贫开发】 全市各级按照市委、市政府所确定的“突出重点,分级扶持,部门包扶,齐抓共管”的扶贫开发思路,加强调查研究,积极争取资金,抓好项目建设,搞好科技扶贫。年内,省扶3个乡镇、市扶30个贫困村,共计72扶贫开发项目全部完成。共投资2000万元,其中省扶资金200万元,市扶资金300万元,县市区配套资金100万元,乡村自筹资金800万元,市直部门帮扶资金600万元。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167公顷,改造涝洼地、沙化地267公顷,发展池藕467公顷,发展水产养殖400公顷,建水产科技示范园1处,发展小尾寒羊4万只、建大型小尾寒羊交易市场1处,建成高产优质果园400公顷,建冬暖式大棚1500个,打深井36眼,建扬水站42座、塘坝33座,建蓄水池160个,修水渠及埋设暗管22千米,修建大桥及桥涵36座,修生产路66千米,发展个体私营大户130家,发展鲁西黄牛5000头、奶牛4000头,养猪8000头、兔1.2万只。 (任德胜)

【农业综合开发】 ①土地治理项目。改造中低产田4200公顷,完成投资1211.2万元。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新修农田道路183千米,开挖排水沟210千米,建过路桥涵等815座,形成方田267个;新打机井87眼,修复旧井108眼,埋设地下管道116.7千米,建小型蓄水工程10座,发展喷滴灌190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867公顷;机械深翻、整平土地2267公顷,通过秸杆还田、配方施肥等措施改良土壤2800公顷,建小麦、玉米、瓜菜等良种基地133公顷,新技术示范推广1234公顷,技术培训农民0.64万人次。②基地建设。在农业结构调整上,按照区域化布局、基地化开发、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外向型发展的要求,建优质专用小麦基地1533公顷,马铃薯基地400公顷,大白菜基地600公顷,西瓜基地200公顷,经济林133公顷,黄瓜制种基地40公顷,食用菌基地14公顷,起到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③产业化龙头和多种经营项目。年内全市8个农业产业化龙头和多种经营项目,完成投资2277万元。其中,市亚奥特乳品加工项目,全面完成计划建设任务,新建车间1800平方米,挤奶站1处,引进无菌灌装设备2台,灭菌设备1组,杀菌机、净乳机、清洗设备等7台;市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项目,建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基地1200公顷,购种子加工生产设备3台,完善信息中心1处,改良仓库600平方米;新泰市东都优质肉牛养殖项目,建牛舍2364平方米,人工授精净化站50平方米,秸杆发酵车间781平方米,饲料加工车间376平方米,引进肉牛100头,购置仪器设备12台;岱岳区桑蚕产业化加工和鲁中瓜菜批发市场服务项目、肥城市优质肥桃贮藏保鲜服务项目、宁阳县有机蔬菜加工项目主体工程建设中的有关配套设施、设备部分进入安装调试阶段,部分签订供货合同;岱岳区徂徕镇大樱桃科技示范项目,推广新技术3项,发展大樱桃示范基地33公顷;宁阳县喷滴灌高效节水示范项目,购置微机自动化喷滴灌系统一套,建立优质苗木节水示范面积33公顷。④项目争取。取得国家和省批准立项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8个,总投资7264万元,其中,中央和省财政拨款3448万元,市、县两级财政配套615万元,县以下项目建设单位和农民自筹资金3201万元。按项目类别分,争取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9个,计划改造中低产田4533公顷,配套东平县引湖灌区水利骨干工程1处,发展优质粮食、苗木、瓜菜、食用菌等基地4333公顷,投资3754万元;争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项目2个,投资1060万元;争取多种经营项目5个,投资2400万元;争取科技示范项目2个,投资50万元,重点扶持瓜菜、桑蚕、畜牧、肥桃4大产业。在项目争取上,全市实现产业化龙头项目和科技示范项目零的突破,创造争取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多种经营项目个数和财政资金历年最多的新纪录。⑤世行灌溉农业三期项目。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被国家纳入世行三期项目区。根据省项目办关于世行三期项目安排意见及项目建议书编制的要求,全市确定10条立项原则。全市世行三期项目区,初步规划涉及岱岳、肥城、宁阳3个县市区,11个乡镇,136个行政村,17.67万人,总面积24.5万平方千米,计划改造中低产田1.53万公顷。预计项目总投资1.15亿元,其中中央与省财政资金7822万元,市、县两级财政配套1397万元,项目区农民群众自筹2281万元。按照省项目办提出的“三个着力,三个提高”的指导思想,主要突出以下4项建设内容:以水利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工程;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努力培植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以方田建设为核心,建立高标准的农田防护体系;以健全组织为纽带,提高项目综合管理水平。

【灌溉农业二期项目通过省级验收】 11月份,全市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加强灌溉农业二期项目通过省验收组的验收。此项目1998年正式立项实施,涉及泰山区、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等5个县市区16个乡镇420个行政村,计划改造中低产田4万公顷,预计总投资1.79亿元。至年末完成改造中低产田4万公顷,完成总投资1.85亿元。①水利项目。开挖排水沟1542.8千立方米,新打机井417眼,修复旧井338眼,修建防渗渠345.1千平方米,埋设地下暗管2029.3千米,新扩喷滴灌1123公顷,修建田间生产路1070.8千米、桥涵闸等建筑物1412座、机电排灌站6座,架设农电线路14.9千米,购买挖掘机、推土机等运行维护设备76台。新建肥城市安庄镇尚庄炉水库一支渠等经济自立灌排试点与推广区27个,涉及16个乡镇、50706人,实现经济自立灌溉面积4596公顷。②农业项目。平整土地152万公顷,深翻土地3.23万公顷,平衡施肥1.32万公顷,秸杆还田7410公顷;配套完善县级种子公司4个,建设种子仓库2022.5平方米,建晒场8206平方米,门市部、办公室、加工车间等建筑物面积2377平方米,购置种子精选机、检验仪器等仪器设备39台套,运输车辆2辆;完善县、乡两级农技综合服务体系19个,建办公室、培训教室、门市部等建筑物6994平方米,晒场4552平方米,购置仪器设备268台件;完成农机站房改造1260平方米,购买大中型拖拉机5台,秸杆还田机等配套农机具27台。完成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研究与示范、农作物新品种引进与推广、平衡施肥新技术研究与开发、农业高新技术示范与推广等科研示范项目19个,引进小麦、玉米、瓜菜等作物新品种52个,推广平衡施肥、高产栽培等新技术34项,累计推广面积11.96万公顷。新成立粮食、瓜菜、果品、桑蚕、食用菌等农民专业协会18个,新入会员1221人,参加农户数3697户。③林业项目。新建苗木基地151公顷,农田林网1.86万公顷,完善农田林网2.14万公顷,折合防护林2538.1公顷,植树2480千株。项目建设期间,土建工程完成国内竞争性招标4项,国内询价160项,自营工程770个;物资采购进行国际竞争性招标1次,国内竞争性招标9次,国内询价42次,签订物资采购和土建施工合同988个。项目区改善灌溉面积4万公顷,五年节水1.5亿立方米。灌溉系统效率达92%,比项目实施前提高47%;良种普及率达99.9%以上,比项目实施前提高4.9个百分点;林木覆盖率达18.6%,比项目实施前提高6.6%;复种指数由原来的161%提高到184%,比上年增加23个百分点。2002年末,项目区种植业总产值达7.1亿元,比项目实施前增加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98元,比全市平均数高出263元(项目实施前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市平均数低37元),比项目实施前增加1709元。

【第五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通过省级验收】 9月份,第五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通过省专家组验收。2000~2002年,泰安市有国家和省批复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3个,其中土地治理项目5个,多种经营项目8个,涉及5个县市区,23个乡镇,228个行政村,16.93万人。计划改造中低产田2567公顷,扶持龙头企业8个,总投资5763万元。①土地治理项目。至年底,新打机井237眼,修复旧井74眼,埋设地下管道149.8千米,开挖排水沟315.8千米,建桥涵、三护房等697座,架设输变电线路43.7千米;改良土壤2567公顷,深翻耕地1867公顷,配方施肥2533公顷,新修农田道路172.7千米,购置播种机、收割机等农机具38台套。新建、补植农田林网226.78公顷(折实),植树455.5千株;引进林果、蔬菜等新品种52个,建立良种基地467公顷,技术培训农民6500人次。项目区新增灌溉面积1453公顷,改善灌溉面积1113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53公顷,新增农田林网防护面积2567公顷,新增农机总动力1640千瓦,新增粮食1058.5万千克,干鲜果品300万千克,蔬菜3706万千克,新增农业产值5358万元,新增农民人均纯收入570元。②多种经营项目。扶持山东亚奥特乳业有限公司、新泰市绿都种苗有限公司、肥城桃开发总公司等龙头企业8个。新发展航天育种基地260公顷,建设工厂化育苗车间2600平方米,扩建产品展示交易厅1000平方米,配套组培及检测室1处。推广节粮养猪技术3项,建设秸杆生物饲料加工厂2处,扩建种猪繁育场1处,改造猪舍130间,10千平方米,购置饲料加工设备1套,年出栏商品猪15万头。发展泰山女儿茶茶园67公顷,扩建生产厂房4000平方米,购置乳品加工设备、炒茶设备等加工设备34台套,配套冷库货架2400平方米,扶持发展奶牛专业户200户。扩建肥城桃贮藏保鲜库1处,1800平方米,仓库2000平方米,购置配套设备14台套。年生产航天制种11.7万千克,优质航天种苗8400万株,产肉量增加936万千克,加工秸杆生物饲料1亿千克,增加贮藏保鲜能力3000万千克,鲜奶加工能力4.3万千克,水果蔬菜加工能力300万千克,茶叶加工能力6000千克,
新增总产值2.25亿元,利税4658万元。
(李钦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