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13&rec=142&run=13

市委书记 朱玉合(2003年1月离职)
张瑞东(2003年1月任职)
人大主任 王兹英
市 长 刘卫东(2003年1月离职)
张期东(2003年1月任职)
政协主席 刘洪府(2003年1月离职)
刘长香(女,2003年1月任职)

【概况】肥城市因西周时称肥子国而得名。位于泰安市西北部。面积1277.3平方
公里,土地面积9.82万公顷,常年平均气温14.1℃,年均降水量514.9毫米。水资源
总量6.6亿立方米,可利用量2.1亿立方米。辖1个街道办事处、12个镇、1个乡、607
个村(居)民委员会。年底,该市总人口96.7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2.13万人,占总
人口的33.2%;男女性别比例103.0∶100,人口出生率13.28‰,死亡率7.1
4‰,人口自然增长率6.14‰。人口密度757人/平方公里。市委、市政府驻地为新城
办事处,居市内中部偏东北,距泰城31公里。市区建成区面积29平方公里,城区常住
人口19万人。
经济发展状况年内,该市突出招商引资、工业经济、民营经济、农业产业化、载
体建设五大经济工作重点,国民经济加速跨越发展,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年实现
国内生产总值104.2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5%,增幅比上年提高
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15.18亿元、51.82亿元和
37.21亿元,分别增长1.6%、20.3%和14.0%。三次产业结构已调整为14.6∶49.7∶35
.7,与上年比,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分别下降
0.3个和2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8万元,比上年提高1436元,增
长15.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52亿元,增长25%;财政总支出5.88亿元,增长
11.0%。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8.1亿元,增长13.8%;各项贷款余额5
2.7亿元,增长16.6%。①农业及农村经济。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增加值15.18亿
元,增长1.7%,其中农业10.73亿元,下降2.7%;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例为70.6
∶3.0∶26.0∶0.4。耕地总资源6.02万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4.77万公顷,农业机
械总动力57.14万千瓦。全年粮食产量37.33万吨,其中夏粮16.01万吨,下降5.
2%;棉花产量343吨,增长54.0%;油料产量0.38万吨,下降61.7%;蔬菜、瓜类产量
143.22万吨,增长17.4%。年末林木覆盖率23.9%。果品总产量10.92万吨,下降
21.8%。肉类总产量7.26万吨,增长14.1%。水产品产量0.16万吨,下降24.6%。年末
农用机械总动力57.1万千瓦,增长4.4%。全年农村用电量1.82亿千瓦时,增
长20.5%。②工业。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45.5亿元,增长20.1%。在全部工业增加
值中,规模以上工业36.00亿元,增长58.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1.56
亿元。该市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6%,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
现产品销售收入76.2亿元,增长24.8%;利润2.3亿元,增长24.3%;
利税总额6.6亿元,增长24.3%。工业亏损面25%,比上年下降9个百分点;
亏损企业亏损额3326万元,下降300%。经济效益综合指数99.3%,提高3个百分点
。③民营经济。到年底,该市私营企业604户,比上年增加76户;从业人员3.19
万人,注册资金5.75亿元,分别增长25%和25.4%。私营企业注册资金过100万元的已
达47户,比上年增加8户,其中超过千万元的有11户,增加2户。平均每户私营企业拥
有注册资金98.4万元,净增22.8万元。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37.6亿元,增长34.
3%,占GDP的比重达到38.5%,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实缴税金2.7亿元,增长77.
2%;实缴税金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39.2%,提高3.1个百分点。④招商引资
。全年引进合同、在建、竣工投产运营项目603个,其中工业项目248个、农业项目7
6个、流通服务业项目279个。实际引进市外国内资金12.8亿元,比上年增长16.6%
。⑤建设与环保。该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5亿元,增长65.0%,
其中,城镇投资22.6亿元,增长94.1%;农村投资8.2亿元,增长139.6%。
5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84个,其中当年新开工项目68个;新增固定资产2
2.6亿元。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7.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8.0万平方米。市区
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亿元。集中供水日综合生产能力达4万立方米,用水普及
率为99.8%;集中供热面积达70万平方米。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新增公共绿
地面积1万平方米,达到126.18万平方米。该市资质五级以上建筑企业80个,完成建
筑业增加值41.5亿元,下降5.8%;实现利润0.3亿元,下降1.2%;利税总额3.3亿
元,下降1.8%。全年投入污染治理资金1.81亿元,建成烟尘控制区24平方公里,环境
噪声达标区10平方公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7.7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82.07%。⑥交通与邮电。该市公路通车里程1285.5公里,其中一级路7.4
公里、省道138.9公里,公路密度达82.8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14个乡镇
、办事处,607个村(居),均通了沥青路。该市营业性货运量1030万吨,货运周转量
4.7亿吨公里,分别增长0.3%和7.8%。客运量367万人,客运周转量1.7亿人公里
,分别下降1.0%和0.8%。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116.5万元,增长5.8%。完成电信业
务收入6802.56万元,增长7.8%。移动电话用户达9.2万户,增长70.0%。⑦贸易
与旅游。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4.3亿元,增长11%。年底,该市城乡集贸
市场77个,其中消费品市场76个、生产资料市场1个。全年集贸市场成交额27.5亿元
,增长3.3%。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6428万美元,增长8.2%。其中,出口4893万美
元,增长12.8%;进口1535万美元,下降24%。在全部出口中,获权企业出口2100万美
元,增长14.5%;三资企业出口2793万美元,增长9.7%。全年合同利用外资
项目7个,实际利用外资1036万美元,增长14.1%。其中,外商直接投资510万美
元,增长6.7%。全年累计批准对外承包劳务合同5个,合同总额160万美元,增长
87%;完成营业额170万美元,增长120%。境内主要旅游景点有牛山国家森林公园、中
华商圣文化园、天下第一桃花园风景区、桃花源温泉度假村等。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
0万人次,增长42.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0万元,增长29.0%。
社会事业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开创新的局面。①教
育。该市有各类学校194所,在校生12.02万人。其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4所,在校
生7953人;技工学校1所,在校生568人;普通高中7所,在校生2.13万人;普通
初中34所,在校生4.45万人;小学146所,在校生4.64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
生142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47.2
%,高考录取率64.3%。该市青壮年非盲率保持在99.8%以上,复盲率保持在1%
以下。该市1.03万名教职工中,专任教师8988人,其中幼儿教师48人,学历达标率1
00%;小学教师3505人,学历达标率98%;普通中学教师4767人,学历达标率73%;职
业技术学校教师293人,学历达标率45%;技工学校教师146人,学历达标率80%。②科
学技术。该市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37万人,比上年增长25.9%,万人拥有
专业技术人员349人。全年投入科技发展资金3.02亿元,其中财政投入科技三项经费
942万元,占当年财政预算支出的1.6%。取得科技成果43项,其中获省科技进步
奖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5项,专利申请量39项,专利累计申请量达到180项以上。③
文化。该市有电影放映单位1个,全年放映故事片100部、6000场次。业余表演艺术团
体5个,编演节目80个;艺术表演场所4个,座位4000个。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书量
6万册;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个;档案馆2个,馆藏总量10.45万卷(册)。肥城市广播
电视局(台)开办广播节目1套,日播出时间12小时;电视节目2套,其中1套完全转播
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另一套播出自办节目,日平均播出8小时,自制节目50分钟
。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已改造为光缆、电缆混合网,光缆长度200多公里,通达14个乡
镇办事处,与驻肥企业全部联网,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达95%以上,广播电视人口覆
盖率98%以上。④卫生。该市有各类卫生机构36个,其中市(县)级以上医院15个,乡
镇医院17个。全社会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408人,其中医生1116人,比上年末增加80人
。病床2868张,全市每万人拥有病床达30张。农村卫生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人民群众
的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计划免疫“四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⑤体育。该市
有体育活动场所1200处。参加市级比赛获金牌40枚、银牌60枚、铜牌120枚,参加省
级比赛获银牌2枚。运动员马卫国在第十四届亚洲运动会上获金牌1枚,在第九届全国
运动会上获金牌2枚。老年体协参加市以上比赛15次,获优秀奖10次、组织奖5次。举
办了长跑比赛和中学生春季运动会。⑥居民生活与社会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3239元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78元,分别增6.0%和4.4%。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达到52.
1亿元,增长11.8%;人均储蓄5387元,比上年增加552元。全市有5.17万名企业职
工参加了养老保险,征收企业养老金5695万元,收缴失业金1270万元,共为5721名企
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4584万元,同时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511.6万元,
失业救济金697.5万元。全市14处敬老院供养老人714人,集中供养率54%。社会福利
企业19处,安置残疾职工2471人。全市累计向灾区拨发救灾款134万元,救济灾民12
万人。
精神文明建设①以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推进依法治市为重点,
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年底,该市创建文明单位316个,其
中省级文明单位7个,泰安市级文明单位49个,肥城市(县)级文明单位260个。②领导
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增强,纠风治乱和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加大。全年立案查处104
起,处分党员干部100人。③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创建市级基层安全文明先进单位5个
,县级基层安全文明先进单位64个,安全文明小区覆盖率达85%以上。整治企业、学
校周边治安秩序,开展流动人口清理,加强了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重点部位
和窗口地区治安形势稳定,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得到遏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督与
管理,确保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不受损害,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2002年,肥城市综合实力在全国全省的位次前移,排名第二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
竞争力百强县市第71位,被山东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双拥模范城”称号,被
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农田基本建设先进单位,
并成为全国农业节水先进市。

【肥城市被评为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市】年内,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一是
建基地。实施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建立起有机蔬菜、无公害瓜菜
、肥城桃、优质干鲜果、优质畜禽等14处农产品生产基地。二是壮大龙头企业。先后
发展起151处农产品加工企业,其中绿龙公司、银宝集团、绿源公司等规模以上企业
31家,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连结关系,形成了蔬菜、果品、畜禽、
桑蚕四大“龙型”产业体系,全市农产品加工率达到35%。三是打品牌。实施农业有
机化战略、调整种养结构,推进标准化生产。全市已获认证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
品基地1.73万公顷,其中通过国际和国家级认证的有机蔬菜3333公顷,形成有机瓜菜
、有机果品、有机粮食、有机畜禽四大类、40多个品种的有机农产品生产体系。同时
,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仙乐牌”肥城桃、“三绿源牌”和“济河堂牌”有机菜、“
潮泉牌”苹果等20多个农产品商标,提升了肥城农产品的知名度。四是拓市场。先后
建成启用6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完善市场功能,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组织引导农
户进入流通领域,该市专门从事农产品运销的经纪人达到2.5万人,运销大户4020户
,成为活跃农产品市场流通的主力军。培育中介服务组织,全市各类专业协会,专业
合作社发展到800多个,促进了农业的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提高了农业的组织
化程度。

【牛山省级森林公园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参见《农业》部类

【民营经济发展增势强劲】年末,该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2万户,新增1212户;完
成民营经济增加值37.6亿元,实缴税金2.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3%和77.2%
。规模以上企业新增42家,吉明美、瑞泰、鲁龙、鲁岳、七九油厂5家企业销售收入
均超过5000万元,销售收入和实缴税金额分别占乡镇规模以上民营工业的42.2%和
57.7%;特钢模具、海兴建材、通利达轻钢等6家新建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000万元。
该市民营企业共铺开新上和技改项目125个,累计完成投资9.6亿元,90%以上的项目
已竣工投产,9个重点乡镇民营园区搭起了开发建设框架,新城、老城和汶阳园区被
命名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示范区,肥城市被评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市。

【石横镇被评为山东省中心镇建设示范镇】石横镇坚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突出当
地资源、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和产业特点,全面加强城镇建设。先后请清华大学、同
济大学、山东省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进行超前研究,编制了石横镇新一轮总体发展
规划。近年重点建设“两线三区”,即钢厂路商贸繁荣线、电厂路时代发展线,南部
是以左丘明路为轴线的民营经济园区,中部是以房产开发和搬迁新村为主体的居民新
区,北部是以电厂、特钢公司、查庄煤矿为依托的重工业园区,营造了现代化中心城
镇的发展框架。2002年,城镇建设投工225万个、投资5000万元,硬化道路24万平方
米,安装路灯220盏,开挖改造城区河道10公里,新增绿地2万平方米,建设楼房5万
平方米,拆迁各类建筑1.5万平方米。继2001年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
”后,2002年又被评为“山东省中心镇建设示范镇”。(石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