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11&rec=50&run=13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逐步优化2001年,全市继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坚持可持
续发展战略,对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积极扩大内需;对外实施多元化战略,努力开拓出口市场,吸引外资,国民经济持
续健康、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2.2%,增幅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74.
1亿元、201.9亿元和172.0亿元,增长4.3%、13.8%和13.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8267元,比上年提高922元,增长11.7%。第二产业在经济增长中仍处主导地位,在1
2.2%的经济增长率中,第二产业拉动6.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拉动5.4个百分点。第三
产业发展加快,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继续增强,拉动GDP增长5.2个百分点,比上年
提高1个百分点。2001年,第一、二、三产业结构已调整为16.5∶45.1∶38.4,第二
、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比上年上升0.2个和1个百分点,第一产业下降1.2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01年,全市以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
稳定为目标,深化改革,加速科技进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贯彻落实各项农村政
策,农业健康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增加值74.1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
农业完成53.1亿元,林业完成2.7亿元,牧业完成15.1亿元,渔业完成3.2亿元,分别
增长2.3%、5.4%、10.2%和5.0%。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例为71.7∶3.6∶20.4∶4.3。
①粮食减产,经济作物产量有增有减。受灾害和播种面积减少影响,粮食及部分经济
作物出现减产。粮食产量221.5万吨,同比下降5.5%,其中夏粮78.9万吨,同比下降
8.3%,秋粮142.6万吨,同比下降0.3%;棉花产量4042吨,同比增加1.1%;油料产量
18.4万吨,同比下降4.1%;蔬菜、瓜类产量682.2万吨,同比增加7.9%。②种植结构
进一步优化。粮食作物全年播种面积34.7万公顷,比上年减少1.5万公顷;油料播种
面积为4.9万公顷,减少0.2万公顷;棉花播种面积为0.5万公顷,增加0.1万公顷;蔬
菜、瓜类播种面积14.9万公顷,增加0.7万公顷。③林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共完成
人工造林1.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5万公顷。幼林抚育面积12.1万公顷,成林抚育面
积4.5万公顷,育苗面积0.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1.6%,林木蓄积量508万立方米。
④畜牧业生产快速增长。据抽样调查统计,年末全市生猪存栏202.5万头,比上年增
长8.2%;牛存栏32.6万头,增长6.8%;羊存栏228.7万只,增长13.4%;家禽存栏322
4.5万只,增长14.0%。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28.1万吨,比上年增长11.3%,其中,猪
牛羊肉产量22.6万吨,禽肉产量5.2万吨,分别增长11.1%和12.7%。禽蛋产量19.0万
吨,增长13.4%。奶类产量1.8万吨,增长44.6%。⑤渔业生产基本稳定。全市水产品
产量6.5万吨,比上年增长0.5%。水产养殖面积1.4万公顷,比上年减少1.5%。⑥农业
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289.6万千瓦,比上年增
长5.0%。其中,农用排灌机械动力90.8万千瓦,增长1.8%;联合收获机4880台,增长
15.6%。全年农村用电量7.1亿千瓦时,增长2.5%。化肥施用量(折纯)18.3万吨,增长
4.8%。塑料薄膜使用量1.1万吨,增长13.8%。年末耕地面积32.6万公顷,其中有效灌
溉面积24.0万公顷。
工业产销衔接平衡效益大幅提高2001年,全市把提升壮大工业列为三大经济工作
重点之一,支持和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①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市规模以上
工业完成增加值95.2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54.5亿元
,增长9.9%;集体工业11.5亿元,增长19.3%;股份制工业47.9亿元,增长26.2%。轻
工业和重工业增加值分别完成24.5亿元和70.8亿元,增长14.7%和19.1%。市属及以下
工业增加值69.4亿元,增长17.7%。大中型工业增加值65.3亿元,增长14.9%。②产销
衔接基本平衡。全市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国有
及国有控股工业产销率为98%,大中型工业为98.2%。非国有工业中,集体工业产销率
为92.1%,股份制工业为97%。轻工业产销率为95.5%,重工业为98.4%。③主要工业产
品产量增长较快。在全市统一调度的150余种工业产品中,有98种产品产量比上年增
长,高新技术产品增长尤为突出。其中,原煤2194万吨,同比增加19.9%;食用植物
油5.8万吨,同比增加31.7%;纱6.1万吨,同比增加21.5%;布7095万米,同比增加2
2.4%;石膏板5642万平方米,同比增加44.9%;化肥(折纯)37.3万吨,同比增加7.9%
;化学农药5972吨,同比增加12.7%;电力电缆1.4万公里,同比增长2.9%;变压器2
83.6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5.0%;玻璃纤维纱3.7万吨,同比增长73.4%;激光全息产
品41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9.0%;通信光缆8.9万芯公里,同比增长13.1%。④工业
效益大幅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76.4亿元,比上年增长24.4%,
其中市及以下工业实现233.2亿元,增长23.1%;实现利税27.3亿元,增长40.7%,市
及以下工业实现22.7亿元,增长36.5%;实现利润10.2亿元,增长66.2%,市及以下工
业实现10.7亿元,增长47.3%;工业亏损面为12.0%,比上年下降3.6个百分点;亏损
企业亏损额1.9亿元,下降5.9%;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00.4%,比上年提高11.3个百分
点。⑤“13511”工程进展顺利。全市“13511”工程企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99
.5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实现利税19.6亿元,增长36.1%,其中利润7.6亿元,增
长58.3%,分别占全部规模工业的72.2%、71.8%和74.5%。
民营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实力增强到年底,全市私营企业6072户,比上年增加807
户,从业人员8.2万人,注册资金24.6亿元,分别增长16.9%和41.3%;个体企业发展
到6.8万户,比上年增加0.6万户,从业人员13.4万人,注册资金8.8亿元,分别增长
8.5%和9.9%。私营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注册资金过100万元
的已达365户,比上年增加131户,其中超过千万元的有29户,增加16户,平均每户私
营企业拥有注册资金40.5万元,净增7.5万元。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33亿元,增
长30%,占GDP的比重达到29.7%,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实缴税金6.7亿
元,增长52.1%,实缴税金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29.1%,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更重效益年内,全市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投资的快速增长,
拉动了全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①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完成106.9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增速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率
达23.9%,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投资73.9亿元,增长25.1%;农村投
资33亿元,增长13.6%。②在建规模有所放大。全市城镇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
目492个,其中当年新开工项目344个。在建项目总规模达193.5亿元,比上年增加10
.2亿元,增长5.6%,为投资的持续快速增长积蓄了后备力量。③投资结构明显改善。
全年完成更新改造投资16.9亿元,比上年增长42.6%,占城镇投资的比重为22.8%,提
高2.8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力度加大,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投资完成42.7亿
元,增长45.1%,所占比重为39.9%,比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④投资效果显著。在
城镇投资中,新增固定资产59.9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81.1%,比上年提高16
.7个百分点。市政大楼、泰山广场和迎宾大道投入使用,泰山复合材料工业园、泰山
电子信息工业园、泰和工业园、巨菱工业园及县市区属重点项目建设均取得较大进展
。⑤建筑业经济效益稳定提高。初步测算,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0亿元,比上年增
长12.3%。全市资质五级以上建筑企业311个,完成施工产值96.2亿元,增长16.5%。
全年建筑企业实现利润3.3亿元,增长40.6%;利税总额6.0亿元,增长8.7%。
交通运输业保持较高增速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4296.2公里,比上年新增48.
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80.8公里,比上年增加39.9公里,一级公路117.6
公里,增加22.6公里。公路密度达55.4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营业性货运量4171万
吨,比上年增长8.2%,货运周转量20.5亿吨公里,增长5.4%;客运量2486万人,客运
周转量16.3亿人公里,分别增长11.5%和39.0%。
邮政电信业增势强劲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2亿元,比上年增长7.5%;函件23
95.9万件,增长18.0%;特快专递20.4万件,增长3.6%。完成电信业务总量4.0亿元,
增长33.2%;长途业务电路7.2万路,净增6.1万路;程控交换机容量达到87.1万门,
净增18万门;固定电话用户发展到63.1万户,比上年新增19.4万户,主线普及率11.
9线/百人,增加3.8线;上网用户达到9.5万户,增加4.5万户;宽带网用户已发展到
1225户。移动通讯发展迅猛,全年完成移动业务收入3.1亿元,比上年增长29.3%,移
动电话用户已达35.1万户,增长58.1%。
国内贸易稳中趋升①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5.7亿
元,比上年增长8.3%。县以下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9.9亿元,增长8.2%,市场份额达3
4.2%;县以上零售额累计实现95.8亿元,增长8.3%。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批发零
售贸易业零售额91.3亿元,增长10.0%;餐饮业零售额12.5亿元,增长5.8%。②批零
贸易企业经济效益持续下滑。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41.
2亿元,比上年下降6.5%;批发零售贸易业亏损企业亏损额为3552.7万元,比上年增亏
1918.8万元,亏损面为35.5%,上升11.2个百分点。③城乡集贸市场进一步繁荣。20
01年底,全市城乡集贸市场已发展到496个,其中,消费品市场476个,生产资料市场
20个。全年集贸市场成交额192.2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城市市场成交65.3
亿元,增长8.9%;农村市场成交126.9亿元,增长6.8%。
对外贸易与合作发展迅速①外贸进出口高幅增长。全市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279
5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6.0%。其中,出口17602万美元,增长28.9%,进口10352万美
元,增长50.1%,全年贸易顺差7250万美元。在全部出口中,获权企业出口10585万美
元,增长39.3%,三资企业出口7017万美元,增长15.9%;一般贸易出口11800万美元
,增长47.9%,加工贸易出口5799万美元,增长2.3%。②利用外资成效显著。全年累
计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5个,实际利用外资4012万美元,增长54.6%,其中外商直接投
资2578万美元,增长15.5%。③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继续扩大。全年累计批准对外承包
劳务合同109个,合同总额5020万美元,增长3.9%;完成营业额4208万美元,增长0.
9%;年内派出劳务1864人次,增长68.1%,年末在外人数3636人,增长22.8%。
旅游收入增幅二成全市共接待境外旅游者6.4万人次,其中外国人2.6万人次、港
澳同胞2.8万人次、台胞1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001万美元,增长33.4%。国
内游客509.3万人次,增长14.9%;全年国内旅游总收入26.3亿元,增长20.4%。
财政收支增长较快金融业健康发展①财政收支大幅增长。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
23.0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其中,各项税收完成16.1亿元,增长19.1%。财政总支
出29.4亿元,增长18.6%,其中,灶内支出27.2亿元,增长21.2%。全市财政收支相抵
,已连续15年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②金融存贷款规模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
项存款余额300.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2%。其中,企业存款余额60.3亿元,增长1
4.1%。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18.4亿元,增长12.0%。全市各项贷款余额212.9亿元,比
上年末增长11.4%,其中,短期贷款161.2亿元,中长期贷款30.5亿元。全市金融机构
现金收入累计932.0亿元,比上年增长26.2%,现金支出932.4亿元,增长25.9%。
科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①科技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全年取得重要科技
成果240项,其中获省科技进步奖4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67项;专利申请量300项,专
利累计申请量达到2500项以上;共争取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71项,到位无偿补
助经费513.5万元,星火、火炬等科技计划项目贷款额度4.7亿元,重大科技项目引进
合作资金1.1亿元。企业用于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的投入达到3.9亿元,比上年增长
21%。②科技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年内,建立泰安市发明家创业园;成立泰安市专利
技术鉴定中心;专家信息咨询系统不断完善,建立了具有3000多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库
;科技信息网建成并正式运行,科技服务手段和质量显著提高。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态势良好。2001年新认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0家,全市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已
达到80家,其中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9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共开发新产品180多个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蓬勃发展,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进入国家级行列,孵化面
积达到2.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85家。④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示范推广成效显著。全
市已有80多家企业应用了CAD技术,实现了设计现代化,有5家企业被科技部批准为国
家CAD技术应用示范企业。农业设施栽培等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设施蔬菜面积占总
蔬菜面积的66%,畜禽、水产的集约化、规模化养殖达到总饲养量的31%。⑤民营科技
快速发展。新审批民营科技企业126家,全市民营科技企业达到1150家,其中有4家企
业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科技企业重点联系单位,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46家,占全
市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的59%。
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再上新台阶①城市功能显著增强。全年泰城市政公用基础设
施完成投资5.4亿元,比上年增加1.6亿元。新增城市道路面积40.4万平方米。公交运
营车辆达到272辆,增加47辆;市内出租车1260辆。城区供水日综合生产能力31万立
方米,用水普及率为100%。集中供热面积达54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8万平方米。
新增供气能力44万立方米。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新增公共绿地面积54.5万平方米
;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万立方米/日。②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结合产业结构调整
和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全市按时按标准关闭了4家企业的年产2万吨及以下的草制浆
生产线,削减化学需氧量年排放量0.86万吨,占全市工业化学需氧量年排放量的23%
。泰城大气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平均值0.198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4%,大气二氧
化硫年日平均值0.044毫克/立方米,下降18.5%,大气二氧化氮年日平均值0.034毫克
/立方米,下降10.5%,已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市本年投入污染治理资金3
亿元。建成烟尘控制区达64.6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33.8平方公里。全市工业废
气二氧化硫达标率61.1%,工业废气烟尘达标率63.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
9.7%,工业废水达标率86.9%。
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全面发展①教育事业稳定发展。全市普通高等学校
5所,招收本专科学生1.7万人,在校生4.1万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78所,在校生6.
9万人,其中普通中专9所,在校生1.9万人。普通高中36所,在校生7.9万人,增长2
1.5%;普通初中198所,在校生32.1万人,减少6.1%;小学1166所,在校生32.0万人
,减少20.0%。幼儿园895所,在园儿童达5.4万人;特殊教育学校7所,在校生808人
;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8.3%;初中毕业生升学率57.3%;高考录
取率59%。②卫生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207所,拥有病床1.4万
张,其中医院及卫生院156所,拥有病床1.3万张。全社会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9万人
,其中医生8113人,比上年末增加235人;护师4146人,增加241人。全市中医医院拥
有病床1029张,比上年末增加152张;中医医院卫生技术人员1282人。③文化广播电
视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各种艺术表演团体3个;艺术表演场所7个;有10项作品获省“
五个一”精品工程奖;公共图书馆7个,总藏书量37.4万册;群众艺术馆、文化馆7个
;档案馆7个,馆藏总量39.5万卷(册)。全市共有广播电台1座,节目4套,电视台1座
,节目6套,1000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4座,拥有有线电视光缆1879公里。全市
广播电台平均日播音时间达到50小时35分,电视台平均周播时间566小时45分,广播
、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7.9%和96.0%。④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在参加的省以上比赛
中,其中有19人22项次进入单项比赛前8名,8人17项次获得国内单项比赛冠军;在省
“希望杯”比赛中,取得34枚金牌;在九运会比赛中,我市有11人13项进入比赛奖励
名次,其中,获得金牌3枚、银牌1枚,另有7项获得4至9名。积极承办各类大型比赛
,圆满完成了两场“足协杯”主场比赛和一场中韩足球友谊赛的承办工作,完成了“
山东省男子举重锦标赛”、“山东省青少年篮球锦标赛”、“山东省武术散手锦标赛
”、“山东省乒乓球俱乐部联赛”、“山东省应届高中毕业生田径达级赛”、“第十
届娃娃杯乒乓球比赛”和泰安庙会“全国武术擂台赛”等省以上比赛的承办工作。体
育彩票发行工作开创新局面,成功地完成了1200多万元即开型体育彩票、电脑彩票和
足球彩票的发行工作,筹集彩票公益金130多万元。
市场物价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升0.1%;农产品成交价格下降1.1%;工
业品出厂价格上升2.8%;服务项目价格上升4.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升3.9
%。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中,有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交
通和通讯五类下降,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三类上升

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①城镇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达7115元,比上年增长12.5%。全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为5265元,比上年
增长3.9%,其中,居住支出为650元,增长27%,娱乐教育文化支出为791.2元,增长
13.2%。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生活质量提高,2001年恩格尔系数为31.3
%,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15.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
0.8平方米。每百户城镇居民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中,彩电120台,电冰箱94台,洗
衣机82台,组合音响18套,摩托车62辆,影碟机43台,录放像机24台,空调器23台,
微波炉21台,电脑17台,淋浴热水器67个,移动电话30部。②农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956元,比上年增加174元,增长6.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
支出1678元,比上年增加190元,增长12.8%,其中,交通与通讯支出97元,增长42.
6%,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170元,增长4.8%,居住支出228元,增长9%。全市农村
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24.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7平方米。每百户农村居民主要耐用
消费品拥有量中,彩电54台,电冰箱11台,洗衣机7台,照相机5架,摩托车43辆。③
劳动就业基本稳定,工资水平有较大提高。2001年末,全市在岗职工人数47.7万人(
不包括乡办、村办、私营和个体),比上年减少2.1万人,下降4.1%。全部在岗职工工
资总额39.1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在岗职工平均工资8290元,增长19.1%。下岗职
工再就业率达到42%,城镇登记失业率3.1%。
社会福利、救灾工作成效显著全市119处敬老院供养老人4772人,集中供养率50
%。全市社会福利企业168处,有残疾职工3902人。全市销售福利彩票9373万元,其中
电脑福利彩票8133万元。全市累计向灾区拨发救灾款1190万元,救济灾民13.8万人,
转移安置群众3.2万人。(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