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博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11&rec=31&run=13

【文物工作概况】年内,重点完成了宁阳颜庙、岱岳区萧太亨墓、普照寺大雄宝殿、
范明枢墓、红门宫、壶天阁、南天门、岱庙、玉泉寺等古建筑的修复工程及三阳观、
五贤祠的油漆彩绘工程,完成泰山中路沿途主要庙宇楹联、匾额的优选、制作及悬挂
工作。邀请省内外专家12人,成功组织“经石峪金刚经石刻保护方案专家论证会”,
就经石峪金刚经石刻保护问题进行研讨;投资86万元,对经石峪周围的游览环境进行
治理,对《金刚经》石刻进行化学保护;投资28.5万元,对岱庙东灵侯殿、西太尉殿
、仁安门两侧东西神门及辅廊进行彩绘;收回灵应宫,投资15万元完成灵应宫大殿及
钟楼、山门的修复工程;恢复开放关帝庙。为恢复岱庙原貌,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
实施了雨花道院的搬迁和遗址清理工作,完成原市政府办公地址占用岱庙部分旧址的
交接和隔离工作。成立泰山古树名木研究会,完成第四次古树名木普查。举办了全市
“第二届爱我家乡文物讲解员比赛”。组织两次文物安全大检查,确保了文物安全。

【博物馆工作概况】年内,岱庙历史风貌的恢复有新突破:一是拆除了雨花道院杂乱
建筑。雨花道院与已开放的汉柏院、东御座、唐槐院相对称,并称岱庙四大别院。为
恢复历史原貌,4月17日开始拆除该院的杂乱建筑,共拆除院内43间平房、面积667平
方米,清运建筑垃圾560车、2240立方米。在对雨花道院的清理、勘查过程中,发现
了环咏亭遗址,找到了西华门的确切位置。二是完成市政府办公室占有岱庙部分的接
收工作。按照市政府11月15日第13次市长办公会议精神,12月17日,对原占用岱庙的
市政府办公室的两栋办公楼、3排平房进行了接收,并予以隔离,纳入岱庙的管理范
围。三是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明确奖惩;进一步改造监控设施
,按照一级风险区的规范标准全部安装了新型探头,增强了技防能力;购置新型ABC
干粉灭火器53具,将17组消防栓外罩铁皮箱更换为玻璃箱,增加了消防安全的保险度
。四是加强文博研究。组编的《百年泰山》大型画册于9月4日出版发行;完成了《岱
庙导游词》的写作任务;改善了部分藏品的保存环境,对工艺品库160件玉器逐一测
量、清洗标签,全部入匣保管,并订做了461个布质画套;全年举办《迎新春馆藏书
画展》、《庆七一现代名人名家书画展》、《刘宝纯画展》等17个书画展,接待游客
3000多批次。五是在岱庙坊花园新栽600余棵彩叶植物,改造了东花园原有已朽烂的
木质盆景架,全部代之以泰山青石制成的多层盆景架,提高了观瞻档次。全年栽植、
补栽树木、花卉1362棵,组栽、补栽、培育盆景1290盆,组栽花碟10个。加强对古树名木的病虫害防治,对所
有古树名木进行了全面普查,重新挂牌、编号,建立健全了古树档案。

【泰山普查世界遗产清单项目】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泰山列入世界遗产清单目录项目
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情况,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11月1日开始对这些项目进行普
查。普查范围定在1978年泰山风景名胜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文化与自然遗产清
单的所有内容。调查将作出对资源的现状描述,对发现的主要问题,还要绘出位置及
现状图。这次普查结果不仅将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对世界遗产地进行的监测
提供更加可靠的资料实据,还将对今后遗产的保护管理开创规范、科学化和正规化的
路子。普查范围主要包括①自然遗产:具有国际意义的寒武纪标准剖面层和泰山杂岩
以及黑龙潭、桃花峪、三潭叠瀑、小洞天、天烛峰、对松山、云步桥、壶天阁、谷山
胜境、扇子崖等十大景观;旭日东升、云海玉盘、黄河金带、天门云梯、石坞松涛、
夕阳西照、碧霞宝光、雾淞雨淞、云龙三现、盛夏冰洞等十大自然奇观和岱庙汉柏、
孔子登临坊紫藤、灵岩寺鸳鸯檀等古树名木。②文化遗产:宋天贶殿、泰山神出巡图
等纪念物;岱庙、碧霞祠等古建筑;泰山秦刻石、汉无字碑等石刻及泰山齐长城、汉
明堂遗址等。(韩红梅)

【经石峪出土经文残石】7月17日,泰山管委斗母宫管理所在经石峪石坪西侧清淤工程
中,出土经文残石一块。残石长128厘米,尚存残字2行3个字。从残石的形状看,无
人为毁坏痕迹,很可能是在山洪的冲击下自然脱落,顺水势冲到石坪西南隅水道拐弯
处,被泥沙淤没。(姜丰荣)

【经石峪金刚经石刻保护方案通过专家论证】2001年4月20日,山东省文物局和泰安
市文物局邀请中国文物研究所、四川省考古研究所、省文物局、省建委等单位9位在
石刻保护与环境治理方面的知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在泰山咨询中心召开“泰山经石峪
金刚经石刻保护方案专家论证会”。专家组认为原设计方案基本合理,应作为工程实
施的依据。根据专家的意见,市文物局对原方案修订后,组织实施了经石峪金刚经石
刻保护工程。

【灵应宫复建工程全面开工】1月26日,泰山管委邀请9位省、市文物专家组成专家组
,在泰山咨询中心召开了“泰山灵应宫修复方案专家论证会”,研究通过了灵应宫修
复方案。灵应宫一期工程计划修复现存的4座建筑物,恢复鼓楼、穿堂、回廊、东西
庑廊、金殿、月老台、月老殿及第一、二进院落院墙。年内,完成了部分修复工程任
务。(张仁新)

灵应宫

灵应宫,原名天仙祠,是碧霞元君的下庙。位于灵山大街以北,蒿里山东侧。创建年
代无考,明代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奉敕拓建,清代、民国时皆有重修,民国时遭遇
火灾,后长年失修。现仅存山门、钟楼、前大殿和北斗台及其上的北斗殿4座建筑物
和部分基址,残存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次修复方案将使灵应宫重现明清
时风貌。据史料记载,灵应宫南北长300米,东西宽80米,总占地2.4万平方米,是元
君三庙(上庙碧霞祠,中庙红门宫)中规模最为宏大的。在泰城, 是仅次于岱庙的大
型古建筑群。根据明清时文献记载,灵应宫前后共四进院落,沿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
为山门、穿堂、金殿、前大殿、后大殿和宫后门。从山门至穿堂为第一进院落,院内
东钟楼、西鼓楼;穿堂至前大殿为第二进院落。前大殿是宫内主要建筑,殿前设月台
,殿东为北斗台,台上有北斗殿。经北斗台台下券洞可达第三进院落。由穿堂至大殿
甬路的中段,崇台之上伫立着重檐歇山金殿。东西两侧回廊环绕,把二进院落围合成一个封闭性空间,宫
内的主要祭祀活动便在这里举行。二进院东侧为东御座,是皇帝驾临灵应宫的住所。
后大殿面阔五间,其前面到前大殿为第三进院,其后到宫后门为第四进院。由于缺少
有关资料,三、四进院除后大殿和宫后门外,其余建筑配置不详。宫后门为灵应宫北
门,出此可至宫外后门街。(张仁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