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类 新 泰 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10&rec=153&run=13

中共新泰市委员会
书 记 王尹成
副书记 万金伦
辛显明
朱永强
范庆刚(挂职)
市人大常务委员会
主 任 胡安祥
副主任 栾兆玺
宋汝珍
张胄明(不住会)
吴云亭
路华祯
焦方亮
李佐英
朱致长
市人民政府
市 长 辛显明
副市长 刘相玉
李俊荣
刘清臣
王相玲
鲍曙光
张庆明
刘 渊
张培正(挂职)
付文福(挂职)
政协新泰市委员会
主 席 韩凤早
副主席 张志强
韦 韬
蒋潼凤(不驻会)
赵桂莲
郝登贤
李明杰
赵遵立(不住会)
中共新泰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 记 张庆莲(女)
市人民法院
院 长 李 宏
市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 薛云峰
市人民武装部
部 长 李明臣(1月任职)
政 委 李德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1999年末,全市行政区划面积1933平方公里,
辖5个乡、20个镇、2个办事处,902个行政村,总人口133.45万人,比上年增加
47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7.24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90人。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78.5亿元,比1998年增长12.1%,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3亿
元,增长12%,财政支出3.76亿元,增长3.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61亿元,比
上年增长20.4%。其中市属以上单位完成7.31亿元,增长19.5%;私人投资4.7亿
元,增长24.2%。
第一产业 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19.11亿元。实现增加值11.3亿元,比上年增
长4.6%,占国内生产总值14.4%。
种植业 全市农物播种面积10.42万公顷。粮食总产量52.4万吨,比上年增长
0.4%;油料总产4.87万吨,降低19.5%;瓜菜总产57万吨,增长3.1%。种植业产
值11.39亿元,比上年降低5.6%。
林果业 年内,全市完成造林面积0.37万公顷,年末实有林地面积70.1万公顷,
林木覆盖率达35.5%。干鲜果品总产量2.55万吨,比上年增长6.3%。林业产值
4074万元,比上年降低18.5%。
畜牧渔业 年末全市牛存栏3.94万头,生猪存栏 61.28万头,羊存栏98.45万
只,禽存栏945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3.4%、9.2%、0.97%和2.1%。全市肉、奶、
禽蛋产量分别为15.22万吨、1.01万吨和7.7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6.7%、12.98
%和0.7%。畜牧业产值17.18亿元。水产养殖面积3000公顷,水产品产量4500吨,
渔业产值2858万元。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全市累计投资9800万元,开工建设各类农田水利工程2553
项,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333.3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5.92万千瓦时,比上
年增长6.7%。农用拖拉机1.06万台,增长6.2%,化肥使用量9.8万吨。
第二产业 全市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43.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占国内生
产总值55.03%。
工业 全市市属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9.86亿元,同比增长29.1%。
其中,市直工业完成4.18亿元,同比增长24.2%,农村工业完成5.68亿元,增长33
%。市属限额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5%,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市直
工业为101%,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农村工业为98.4%,比上年提高1.5个百
分点。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降明显。全市限额以上工业原煤产量1399万吨,下降
0.01%;小麦面粉产量3.2万吨,增长35.2%;白酒2.14万吨,下降20%,毛呢
131.6万米,增长3%;木制家具1.8万件,增长 11%;机制纸9063吨,增长9.1
%;合成氨6.62万吨,增长66.5%;尿素4.19万吨,增长55.5%;水泥64.6万吨,
增长6.1%;日用玻璃制品12万吨,增长42.4%;工业链条1860吨,增长30.5%;
日用不锈钢制品659吨,增长9.7%;拖拉机提升器15.2万件,增长83.1%;发电量
2.21亿千瓦时,下降3.5%;供电量2.06亿千瓦时,增长9.9%。工业效益明显提高。
市属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8.3亿元,比上年增长39.7%。其中市直
工业完成12.9亿元,增长34.1%;农村工业完成15.4亿元,增长44.7%。实现利税
3.38亿元,增长78.4%。其中实现利润1.28亿元,增长 341.2%。企业亏损
面为4.21%,下降11.2个百分点;亏损额779万元,同比下降84.9%。经济效益综
合指数为114.6%,同比提高30.9个百分点。
对外经济贸易 全年利用外资项目10个,合同利用外资额608万美元;实际利
用外资金额12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5%;外资企业和获权企业自营出口创汇
1029万美元,增长81.8%。
建筑业 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58亿元,比上年增长5%。五级以上资质企业69
个,完成施工产值6.23亿元,比上年下降8.3%。实现利润2147万元,比上年增长
17.7%;利税总额5171万元,比上年增长24.6%;全员劳动生产率2.78万元/人,
比上年增长1.5%。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发展了城市道路、集中供热等建设项目,新增园林绿
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设和完善了向阳小区、城里新村小区、金斗商城等工程,开
发住宅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城市集中供气、污水处理等建设项目的前期筹备工作
已经完成。加强了城区卫生秩序综合整治,城市环境容貌进一步改观。被评为全国
园林绿化先进(县)市。
第三产业 全市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4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占国内生产
总值的30.57%。
交通邮电 年末拥有通车里程1142公里。其中干线公路172公里,市乡级道路
970公里。完成货运量951万吨,增长2.1%,货运周转量7.44亿吨公里,增长7.3%;
完成客运量302万人,降低3.5%,客运周转量9955万人公里,降低7.6%。全年邮
政业务总量1370万元,比上年增长14.98%;国内函件283万件,国内特快专递1.67
万件,分别增长11.5%和30.8%;全市电信业务总量4656万元,降低34.58%;城
乡电话用户5.65万部,比上年增加7569部。城市电话自动交换机总容量达2.2万门。

城乡市场 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7.2亿元,比上
年增长5.3%。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5.2亿元,增长16%;餐饮业零售额3.7
亿元,增长13.9%。集贸市场商品成交活跃,全年完成集市贸易成交额25.2亿元,
比上年增长16.9%。其中城市完成7.8亿元,增长18.1%;农村完成17.44万元,增
长16.3%。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 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到3.31万户,从业人员
8.52万人,注册资金2.26亿元,营业收入3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22%、28
%和46%。私营企业发展到1845户,从业人员2.8万人,注册资金2.66亿元,营业
收入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32%、30%和66%。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增加值占
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4.9%;实现税收4370万元,增长67%,对财政的贡献率为
13.3%。
税收金融 全市完成工商税收2.68亿元,增长18.06%。年末各项存款余额
52.9亿元,比年初增长 7.8%。其中企业存款6.1亿元,增长20.4%;农业存款
1.3亿元,下降2.5%。城乡居民储蓄余额44.1亿元,比年初增长7%。各项贷款余
额43.8亿元,比年初增长 3.1%。其中短期贷款30.2亿元,增长5.1%;中长期
贷款5.6亿元,下降11.7%;保险业务收入7806万元,比上年增长26.7%;保险业
务支出2892万元,比上年下降12.1%。
科技 全市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56万人,增长 1.7%。取得科技成果21项。
其中国际领先2项,国内领先5项,省内领先4项。
教育 全市共有小学466处,在校学生15.15万人;普通中学74处,在校学生
10.4万人;职业中学在校生4839人;小学在校生巩固率达99.8%,适龄儿童入学率
100%;幼儿园890处,在校幼儿3.52万人;特殊教育在校生120人。
文化 全市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30个,放映故事片200部;公共图书馆藏书13
万册。档案馆1个,馆藏总量2.55万卷(册)。广播电台1座,日播出时间24小时;
电视台1座,每周播出、转播节目112小时,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100%。
卫生体育 全市有各类医院及卫生院50所,拥有病床2784张。各类卫生技术人
员4097人,其中医生1315人。竞技体育,全市共举办运动会30次,参加人数1万人
次。在泰安市以上体育比赛中,获7项团体第一,金牌87枚。向泰安市以上输送优
秀运动员28人。人民生活与计划生育①人民生活。全市在岗职工年末人数15.9万
人,工资总额8.28亿元,在岗职工人均工资5165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690元,
比上年增加65元,增长2.5%。②社会福利事业。全市有敬老院27处,安置五保老
人913人。全市有5.66万名职工参加了养老保险社会统筹,7万名职工参加了失业保
险,社会保险覆盖面达100%。全市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61.4%;企业最低工资标
准上调为每人每月260元。全市有福利企业74家,安排残疾人就业1750人。③计划
生育。全市晚婚率、晚育率、计划生育率分别为100%、100%和 99.9%;人口出
生率11.32‰,死亡率5.06‰,人口自然增长率6.26‰。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年内,全市以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
为重点,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和农业产业化战略,农业基础地位继续得到加强。第二
产业快速发展,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在 12.1%的经济增长中,第二产
业拉动6.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总量扩张和结构调整兼顾,发展较快,拉动经济增
长4.7个百分点。

【发展特色农业经济】 年内,全市农业以蔬菜、林果、桑蚕、畜牧为重点,
加强了特色农产品的基地建设。市中办事处万亩特色蔬菜、沈家庄镇万亩黄花菜等
一批蔬菜基地初具规模;以创建全省桑蚕生产基地县(市)为契机,新发展桑园面
积666.66公顷;扩大了樱桃、杏梅、油桃等林果基地规模,新增优质林果面积
2666.7公顷;狠抓了畜牧小区和规模养殖场建设,规模饲养量占社会饲养总量的比
重达55%。科技兴农战略得到实施,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全
年共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40多项,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业总产
值19.1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90元,增长2.5%。获“全国特产之乡开发建
设先进县(市)”称号。

【企业改革稳步推进】 年内,全市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促进企业的制度
创新和机制转换,进一步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落实了经营者持大股,强化了对法
人的风险约束,增强了企业的发展活力。市乡村3级完成改制企业1014户,占应改
制企业的83.3%,共涉及资产43.7亿元。全市有74户企业改为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
有24户企业实行了兼并联合和嫁接改造,对137户企业面向社会公开拍卖、整体出
售,对638户企业实行了租赁承包经营。

【工业经济运行良好】 年内,市属规模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1.3亿元,比上
年增长44.2%;完成销售收入28.3亿元,增长39.7%;实现利税3.38亿元,增长
78.4%,其中利润1.28亿元,增长341.2%;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5%,提高2.8个
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14.6%,提高30.9个百分点。重占抽查的市属
30户工业企业,全年上缴税金7731万元,比上年增加1928万元,增长33%,发挥了
工业企业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作用。企业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进一步完善了
法人治理机构,落实经营者持大股,强化对法人的风险约束,增强了企业的发展活
力。技改力度进一步加大,促进了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和对传统产业的调整
改造。全年累计投资5.2亿元,完成技改项目83个,其中市染料化工厂的加氢还原
工艺改造、华泰化工集团的顺酐加氢系列产品扩产改造,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项目。
(孙立柱 付立新 张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