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劳动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9&rec=142&run=13

概况
2000年,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实施再就业工程、巩固“两个确保”和
不断强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重点,继续深化劳动保障领域的各项改革,积极组
织实施“民心工程”,坚持依法行政,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两个确保”进一步巩固。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按照“三三四” (再就
业基金财政拨款30%、社会筹集30%、企业自筹40%) 的原则,多方筹集下岗职
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保证下岗职工按时领到基本生活费。截止到2000年底,全
市有再就业服务中心773个, 企业下岗职工24627人,其中24243人进入再就业服
务中心, 占下岗职工总数的98.4%。 全年累计筹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
7707.4万元,发放7412.6万元,使进入再就业服务机构的下岗职工按时领到了基
本生活费。在离退休人员增加、待遇水平大幅度提高、资金筹集困难的情况下,
通过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了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全市企业统筹范围内的离退休
人员92825人,共发放养老金60738万元,人均月离退休费536.91元,实现了“一
人不漏、一天不拖、一分不少”的要求。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
被市直机关党工委评为实施“民心工程”优质服务项目。
市场就业机制基本形成。通过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调整、改造和建设,实现
了信息网络系统联网,形成了信息共享的市场就业服务格局。全年各级职业介绍
机构共办理求职登记4.65万人,介绍成功2.64万人。再就业培训“三年十万”计
划如期完成, 共组织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参加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3.4万人次。
全年组织劳务输出2.8万人次, 流动就业有序化程度明显提高。全市分流安置和
实现再就业的下岗职工达1.69万人, 再就业率为40.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了3%以内,保持了就业局势的稳定。
企业工资分配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初步建立起了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体
系。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建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激励约束机制试行意见》。
完成了工效挂钩企业1999年度基金清算及2000年工效挂钩方案的审核, 为2.4万
名职工办理了工资调整、变更、定级。
职业培训工作取得新的成绩。技工学校质量得到巩固提高,国家级重点技校
达3所,省级重点技校达6所,有全国重点就业训练中心2个,全省优秀训练中心3
个。各级各部门兴办的再就业培训机构492个,全年在职培训13.16万人次。劳动
预备制度在面上逐步推开,全市共组织劳动预备制度培训4453人次。技能鉴定社
会化的格局初步形成,全市有1.33万人通过考核鉴定取得了资格证书。
劳动保障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通过贯彻落实《劳动法》、《行政复议法》
和《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条例》,依法开展了行政复议和劳动监察工作。
全市共下达《劳动监察限期整改指令书》 736份、《劳动监察行政处理决定书》
133份、 《劳动监察行政处罚决定书》10份,补签劳动合同3.68万人,为2700名
职工追发工资797万元, 清退风险抵押金31万元,补缴社会保险费4712万元。受
理和处理劳动争议400起,其中仲裁调解78起,裁决159起,其他方式处结99起,
尚未处结的64起。 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556件,其中来信205件,来访1351人次,
均依法进行了妥善处理。 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8件,及时纠正了违法和不当行
政行为。

自身建设卓有成效
2000年,全市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坚持一手抓任务,一手抓队伍自身建
设,收到了明显成效。通过大力实施“民心工程”,认真开展行业作风整顿和以
“四比四赛”为主要内容的文明执法竞赛等活动,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业
务能力都有了明显增强,形成了热情服务、求真务实、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涌
现出了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有1人荣立全国劳动保障系统个人一等功;有4
个单位荣获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10人荣获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先
进个人荣誉称号,其中2人记二等功,8人记三等功;有21个单位荣获全市劳动保
障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58人荣获全市劳动保障系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李丹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