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加快富民兴市步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8&rec=582&run=13

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加快富民兴市步伐

近几年来,昌邑市个体私营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个体私营经济总量连续5年以12%的速度递增,从业人员和业户的递增比例分别达
到15%和12%。目前,全市个体私营业户已发展到35754家,从业人员76738人,其
中私营企业750家, 从业人员11009人;个体经济拥有注册资金8.6亿元,私营企
业注册资金3.2亿元。
全市个体私营经济主要呈现出五个特点:
(一)规模日趋膨胀,专业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专业乡镇、专业村、专
业园区数量不断增加,管理日益精细,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换代步伐加快。全市
现已建成专业村96个、专业园区10处,涉及铸造、纺织、副食品加工、批发、屠
宰、养殖等十多个行业。围子镇的“鲁东铸造城”已发展成为全省最大的铸造园
区。
(二)领域迅速拓宽,多业并举的格局初步形成。个体私营经济在第三产业领
域遍地开花之后,从事第一、二产业的业户越来越多,比重不断增加,一些新兴
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形成了多业并举、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格局。特别是北部沿
海乡镇,抓住建设“海上昌邑”的发展机遇,大搞以“上林粮、下渔藕”为主要
模式的低洼涝碱地开发,带起了一大批从事种、养业的个体私营业户,成为建设
“海上昌邑”的生力军。
(三)质量不断提高,外向型、科技型企业发展迅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
入和个体私营经济实力的日趋雄厚,不少个体私营业户已经开始瞄准国际市场,
大胆走出国门,寻求新的发展。全市已有6家私营企业与外商合作,利用外资300
万美元,有1 0余家私营企业与外商达成合作意向,协议利用外资1000多万美元。
许多个体私营业户已逐步向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高新技术行业迈进。
(四)创业意识增强,与各类经济成份的合作成效显著。一些个体私营业户已
不满足于过去的家族型、作坊式生产,积极在企业组织形式和生产经营方式上寻
求新的突破,他们大胆走出去,引进来,创办股份制、合作制企业。潍坊重型帆
布厂与徐州矿务局联合投资达450万元, 组建了潍坊鑫彭带芯有限公司,成为全
省工业用布重点生产企业。目前,全市通过内引外联上台阶的个体私营企业已有
100多家, 累计利用资金过亿元。另外,还有一些个体私营业户积极参与国有、
集体企业改革,或入资控股,或承包经营,有效地实现了低成本扩张。
(五)社会贡献增加,精神文明建设普遍得到加强。经过多年来的宣传教育,
广大个体私营业户的纳税意识、 贡献意识显著增强。近几年来,有1户获全国级
荣誉称号,有近30人次分别受到省、市政府的表彰奖励;1998年全市个体私营经
济上缴税金5 400万元,列全省第17位;认购国库券、捐资助学、助贫款达200万
元以上;安置下岗职工153人。
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四个方面:
(一)抓引导,打破条条框框,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为推动个体私营经济健
康快速发展,适时出台了《关于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意见》,鼓励各行各业
各类人员从事个体私营经济。为配合这些政策的落实,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还从
自身的职能出发,简化登记手续,对注册资金、开办公司、试办股份制形式的有
限公司、注册商标、出国考察以及租赁、承包、兼并、购买国有集体企业等十六
个方面全部放开。对一些行政执法部门,也制定了相关政策,要求他们增强服务
意识,坚决杜绝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三乱”行为和吃、拿、卡、要等侵
害个体私营者利益的现象发生。
(二)抓载体,加快专业园区建设,提高个体私营经济运行质量。按照区域化
布局、聚居式经营、专业化生产、规模化效益的要求,已形成了地理优势型、传
统优势型和资源优势型三种类型的专业园区。这些园区涉及纺织、铸造、副食品
批发、肉鸡养殖加工、屠宰、建工建材、晒盐、海洋捕捞、海水养殖等10多个行
业。在园区的发展过程中,按照市场需要,打破地域界限,积极扶持发展了一大
批集团公司和龙头企业,并注重发挥能人效应,实施“能人带动”战略,有针对
性地选择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的个体私营大户,在管理、资金、场地安排上
给予一定倾斜,支持他们不断增加投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形成“大户带着小
户干、小户围着大户转”的生产经营模式,增强了个体私营业户整体闯市场、抗
风浪的能力,促进了专业园区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提高了个体私营经济的运行
质量。
(三)抓龙头,培育完善市场体系,拉动个体私营经济加快发展。按照统一规
划、社会齐办、依业兴市、立体发展的原则,制定了市场建设总体规划,建设培
育了一大批专业市场。在城区,投资过亿元规划建设了天水农贸市场、江北纺织
丝绸服装市场、东方花都花卉市场、钢材建材市场等四大市场,使整个市区南部
成为全市市场的龙头地段。在乡村,围绕各类商品基地,选择中心乡镇,建设了
铸造、纺织、果品、蔬菜、副食品、木材、肉鸡、水产品等20多处各具特色,联
结产销、辐射内外的专业批发市场。
(四)抓服务,转变管理部门职能,调动和保护个体私营业户的积极性。一是
围绕转变职能、当好参谋,积极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信息、技术和资金服
务。每年举办十几期各类技术培训班,为全市2000多名个体劳动者颁发了等级证
书。 充分发挥资金互助会的作用,为个体私营业户融通互助资金500多万元。帮
助引进利用新技术上百项,申报专利十几项,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上千条。二是围
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格局的形成,全力为农村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服务,
促进我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全面发展。我们对为农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
行业,实行了重点扶持,并提出了消灭空白村、发展专业村、培植一业乡镇的发
展战略。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形成了由点到面、由面到群的发展模式,并开始向专
业村、专业乡镇发展。全市初步形成了肉鸡、养殖、屠宰、纺织、印染、水产、
木材批发、运输、抽纱等十大行业基地,涌现出个体专业“一品村”16个,集纳
个体私营业户8500户。三是围绕培植骨干大户,为全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树榜
样。1998年我市确定了50个个体私营产值、利税大户,统一调度,重点扶持,让
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推动了全市个体私营经济上规模、上水平。
回顾我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历程,我们的体会主要有三点:(一)解放思想,
彻底打破各种传统观念的禁锢,是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先决因素。政策、表
扬典型、推广经验,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关心个体私营经济,人人支持个体私营
经济的浓厚氛围。(二)围绕优势,建好载体,是拉动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提
高运行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三)创造宽松适宜的软、硬环境,是加快个体私营
经济发展的关键措施。
在软环境建设方面,主要突出“两抓”,一是抓政策引导,除用足用活国家、
省、市的一系列鼓励、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外,我市还制定了切实
可行、符合实际的发展意见。二是抓协调服务,教育和引导人事、工商、税务、
供电、国土规划、公安等有关职能部门从适应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需
要出发,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新型观念,为个体私营业户解决生产经营
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在硬环境建设方面,一是加快城区与小城镇建设的步伐。几年来,各小城镇
都进一步修订新一轮规划方案,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向着“设施配套、功
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其中石埠、柳疃建成了“全国示
范小城镇”。在城区,高标准改建了三条主干道,配套进行了沿街开发,建设了
博物馆、昌邑宾馆等大型设施。二是电力、道路、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不断发
展,适应了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需要。所有这些,都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提供
了良好的空间和支撑。

(中共昌邑市委、昌邑市人民政府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