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辑 农业机械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8&rec=168&run=13

概况

1999年,全市农机化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势头,截止到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
达到662.6万千瓦, 比上年增长17.4%;农机总值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农用
拖拉机达到9.2万台, 比上年增长29.6%;机引农机具15.4万台,增长20.3%。机
械化水平有较大提高。全市机耕地面积889.9万亩,机播579万亩,机收477万亩,
较上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农业运输、排灌、脱粒等基本实现机械化。全市两
大主要粮食作物中,小麦生产的主要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玉米生产全程机械
化也有了突破性进展。 全市小麦联合收获机达到4961台,比上年增长45%,小麦
联合收获面积366万亩,占小麦机收面积的71%。

依法行政工作

1999年,全市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认真贯彻农业部《农用拖拉机及驾驶员安全
监理规定》、《联合收割机及驾驶员安全监理规定》和《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
例》等法律法规,加强了农机执法队伍清理整顿,开展了农机执法大检查和“文
明监理、优质服务”示范窗口创建活动,提高了农机执法人员的素质和依法行政
的自觉性,并结合以开展清理“黑车非驾”为重点的专项活动,强化了对拖拉机
等农业机械及其操作人员的牌证管理,保证了农机具优质、高效、安全地投入农
业生产。加强了农机维修管理工作的执法力度,强化了行业管理。全年共审验农
机维修厂点、 农机配件供应点1915个, 审验农机修配工1665名,有效地抵制了
“三无”农机品流入市场,切实保护了农机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农机服务体系建设

1999年,全市农机部门大力推进以乡镇农机站、村级服务组织、农机个体大
户和培育农机作业市场为重点的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县一级,
全市12个县市区农机推广、教育培训、安全监督、农机供应、机具维修、信息服
务等服务线建立健全并日趋完善, 在农机化的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247个乡
镇普遍建立了农机管理服务站, 现有职工3049名,机械487台,固定资产7165万
元,实现利税540.3万元。村一级农机服务组织达到2965个,固定资产50250万元。
个体农业机械发展迅速, 全市农机户数已达39万,其中农机大户649个,固定资
产15926万元。 全市积极兴办各种形式的试验基地,到1999年底,县乡两级农机
科技示范园已达18个,拥有各类机械1078台,全市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
多功能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网络。安丘市金冢子镇农机站被农业部评为1999年农技
推广先进单位。

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

1999年,潍坊市对玉米生产从种到收脱进行了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取得了
显著效果。经专家测产验收,玉米试验田比对照田平均增产玉米82.2公斤,增长
19%; 可提高工效98倍,亩平均节省人工4.68个,节省费用52元。在项目实施中
制定的农艺技术规范、机具操作规程等充分发挥了机械效能,提高了机具利用率,
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全市共完成8.5万亩试验田,经潍坊市科委组织专家鉴定,
该试验示范课题居全国同类项目先进水平。

农机跨区作业办法

为加强农业机械跨区作业管理,规范跨区作业市场,潍坊市人民政府于1999
年5月6日发布了《潍坊市农业机械跨区作业管理办法》,得到了农业部领导的充
分肯定。《办法》指出,市、县(市、区)农机行政部门是农机跨区作业的主管部
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机跨区作业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和作业质量检验等方
面的工作。从事农机跨区作业的人员,须到县(市、区)农机主管部门办理报名手
续,由所在地农机主管部门统一到市农机主管部门办理《跨区作业证》。并要求
从事跨区作业的农业机械必须按照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和农艺要求进行作业,还对
违反跨区作业管理办法行为的处罚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

农机流通

1999年,全市农机公司系统不断提高企业的组织和经营水平,使农机流通领
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全年县级农机公司销售总额达24.9亿元,占全省的
38%。 在中国农机流通协会组织评比的全国“百强企业”中,潍坊市占了4家。
青州市农机公司年销售收入达12.8亿元,被共青团中央和国内贸易局授予“青年
文明号”称号,连续9年被评为“全国农机流通百强企业”。
(宋锡亮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