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1991——199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7&rec=9&run=13

【199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1991年,是实施“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
的第一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提
出的各项方针政策,振奋精神,努力工作,迎难而进,使全县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
业都有了新的发展,为提前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农业生产在上
年大丰收的基础上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工业生产在市场疲软,资金短缺,原材料不足
的情况下实现稳定发展。城乡市场繁荣,对外贸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人民生活
水平不断提高,整个经济显示出较强的增长趋势,继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据初步统
计,1991年全县社会总产值可达57.4亿元,比上年增长20.2%(按1990年可比价计算,
下同)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分别可达20.5亿元和24.4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和
15.7%。完成工农业总产值46.17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各项社会事业也都有了新的
发展。
一、农业。农业又获丰收,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1991年,县委、县政府认真贯
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1991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通知》精神,牢固树立以农
业为基础的思想,把农业继续放在整个经济工作的首位,大力推广科技兴农战略,毫
不放松地落实各项强农措施。1991年,全县用于基本建设的投资达3278万元,比1990
年增长8%。全县共完成各类农业基本建设工程4600多项,投入工日1090万个,完成
土石方2180万立方米,共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30万亩。其中,修建引黄济青配套渠道
340条,配套建筑物321座,控制灌溉面积达到45万亩;修复和新开发条台田20万亩,
深翻整平土地20万亩;新打并配套机井1000眼,修复旧机井2000眼,扩大和改善灌溉
面积10万亩;新建地下输水管道26万米;修建县、乡、村三级道路316条,527公里;
开发“五荒”地1.5万亩,从而使全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重视以科技为
先导,大力组织综合开发。吨粮田开发,通过推行集团承包,强化技术管理等措施,
已有51万亩达标,70万亩精播高产田,再创全国北方麦区大面积小麦高产领先水平。
据初步统计,1991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55566万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种
植业产值94336万元,比上年增长14.7%;林业产值1587万元,比上年减少4.9%;畜牧
业产值32950万元,比上年增长47.2%;副业产值3434万元,比上年增长7.3%;渔业产
值23259万元,比上年减少3.2%;粮食总产681229吨,比上年增长7.6%,亩产842公斤,
比上年增长6.3%;棉花总产量4000万斤,比上年增长18.16%;花生总产量630万斤,比
上年减少10.7%;蔬菜总产量25亿斤,收入3.5亿元;水果总产量5401万斤,比上年增
长15.55%。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188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6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11.2%和5.6%。
畜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1991年末大牲畜存栏量达到5.36万头,比上年减
少7.9%;羊年末存栏5.69万只,比上年增长0.1%;家兔存养达到22.87万只,比上年
减少17%;生猪年末存养17.19万头,比上年增长6.9%;家禽存养量632.22万只,比上
年增长23.9%;禽蛋产量23509吨,比上年增长42.8%。1991年全县畜牧业总收入达到
26849万元,比上年增长19.25%。
渔业生产有所下降。1991年全县水产品总量35286吨,比上年减少0.7%。其中,
养虾2560吨,比上年减少47.8%;海水捕捞30260吨,比上年减少0.2%。
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为445493千瓦,比上年下降26.9%;农村用电总量14004万千
瓦时,比上年增长55.4%;农用化肥施用量244354吨,比上年增长34.5%。
二、工业。工业生产稳步增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1991年,全县坚持依靠技
术进步,加快结构调整,广泛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出现了多年来少有
的好形势。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306089万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乡镇以上工
业完成222042万元,比上年增长24.4%;全民工业完成110603万元,比上年增长24.6%;
集体工业完成111439万元,比上年增长24.2%;乡办工业完成80173万元,比上年增长
25.2%;村及村以下工业完成84047万元,比上年增长4.9%;大中型工业完成104438万
元,比上年增长25.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1991年 1990年 1991年比1990年增%
原盐 万吨 266.37 175.35 51.9
食用植物油 万吨 1.01 0.70 44.3
饮料酒 万吨 4.14 3.01 37.5
布 万米 769 993 -22.6
纱 吨 3139 5600 -43.9
麻袋 万条 585 635 -7.9
人造 万立(方米) 1.51 0.80 88.8
服装 万件 109 106 2.8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5.51 5.41 2.0
农用化肥 万吨 3.18 2.34 35.9
其中:氮肥 万吨 2.76 1.89 46.0
磷肥 万吨 0.42 0.45 -6.6
塑料制品 万吨 0.49 0.48 2.1
水泥 万吨 4.06 3.40 19.4
砖 亿块 12.02 12.70 -5.4
1991年,全县新上技改项目95个,建成和基本建成岔河盐场溴素、磷肥厂五钠二
期工程等一批重点骨干项目,使一批老企业得到嫁接改造,增强了发展后劲。开发新
产品50项,其产值率比上年提高1.45个百分点。全县优质产品产值率达到36.5%,比
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逐月回升,上半年扭转了负增长局面,年底增
长39.2%。乡镇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全年销售收入预计完成16.38亿元,比上年增长
39%;实现利税19896万元,实现利润9648.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5.6%和30.1%。
三、固定资产投资。据测算,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10.14亿元,比上
年增加39.3%。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017万元,比上年增长87.4%;
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950万元,比上年增长3.4倍;城乡私人固定
资产投资完成51439万元,比上年增长3.7倍;商品房开发完成投资1006万元,比上年
增长14.6%。
在基本建设方面,县及县以上当年完成投资17591万元,比上年增长1.4倍。其中,
建安工程完成7772万元,增长12.2%;生产性建设完成13609万元,增长110.6%;本年
住宅建设完成投资2148万元,占非生产性投资的48.3%。
在更新改造方面,县及县以上企业当年投资完成9920万元,比上年增长1.8倍。
其中,增产措施方面的投资4562万元,增加品种方面的投资2758万元,提高产品质量
方面的投资1355万元,节约能源方面的投资448万元。
以上两项所增固定资产28530万元,比上年增长1.5倍;房屋竣工面积22.1万平方
米,比上年增加14.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8.1万平方米。其他项目固定资产投资
完成1873万元,其中,大修翻建完成1481万元,全民零星建设完成294万元。
农村集体所有制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358万元,比上年增长3.3倍,其中,乡镇村
企业完成投资16978万元,比上年增长4.6倍。
城乡私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439万元,比上年增长3.7倍,其中,城镇私人建房
1577万元,农村私人建房2100万元,购买生产性固定资产28862万元。
商品房开发建设完成1006万元,其中,住宅商品房完成921万元,竣工房屋面积
32800平方米,住宅商品房销售额1148万元。
四、交通、邮电。交通运输部门通过加强两个文明建设,整顿运输市场,加强行
业管理,狠抓交通安全,进一步提高了运输能力。全年共完成货运量605万吨,完成
货运周转量5.7亿吨万里,比上年增长10%和5.6%;实现交通工业产值293.8万元,比
上年增长9.6%。全县公路建设完成工作量3109万元,新建改建公路83.5公里,铺筑沥
青路面69.7公里。
邮电事业有了较大发展。1991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00.25万元,比上年增长36.5%。
其中,邮电计费业务量683.22万元,比上年增长36.65%;信函112.8万件,报刊累计发
行1025.6万份,长途电话41万张,邮政快件11.3万件,电报18.3万份,市话平均户数
1250.5户,农话户数1785.9户。1991年新增程控交换机3000门,使交换机总容量达到
5000门,农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6274门,比上年增加854门,有直拨电话的乡镇由上年
的4个增加到19个,有直拨电话的行政村由上年的30个增加到474个,安装自动交换机
的乡镇增加5个。对促进全县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大作用。
五、商业。1991年,全县商业流通领域继续坚持发挥国合商业的主渠道作用,进
一步增强集体、个体商业的经营活力,积极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根据
商业特点,提出了“服务、管理、效益年”活动,狠抓系列服务,促进了第三产业的
发展。全县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73353万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消费品零
售额48737万元,增长16.7%;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3239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21377万元,增长25.2%。
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食品类占38.7%,衣着类占14.7%,日用品类占29.8%,
文化用品和书报杂志类占3.6%,燃料类占4.3%,房屋及建筑材料类占4.8%。
主要消费品零售量同1990年比较,粮食减少4.1%,卷烟减少14%,酒增长8.7%,
棉布减少51.6%,棉花化纤混纺布减少9.7%,化纤布基本持平,各类服装增长1%,缝
纫机增长47%,手表减少8.2%,自行车减少5.5%,电视机增长7.9%,录音机增长7.3%,
电风扇增长1倍,家用洗衣机增长45.1%,家用电冰箱增长49.3%。
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值51057万元,比1990年增长10.1%,具体品种收购情况如下: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1991年 1990年 1991年比1990年增%
粮食 吨 111178 93511 18.9
棉花 吨 17859 11808 51.2
肥猪 头 101341 99666 1.7
水产品 吨 15981 15616 2.3
干鲜菜 千元 145619 133560 9.0
干鲜果 千元 18520 15725 17.8
家禽 吨 7429 6433 15.5
城乡市场在开放搞活政策的指引下,市场物资丰富,城乡市场活跃,购销两旺。
1991年全县158处城乡市场上市成交额达42169万元,比1990年增长24.6%。
六、对外经济贸易。1991年,全县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对外贸易有了突破性进展。
共与16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家客户建立了经济技术贸易关系,办成了16家利用外资项
目,其中合资经营企业12家、合作经营企业2家、海外企业2家,总投资1052.77万美元,
注册资本818.79万美元,合同外资244.22万美元,实际引进外资122.76万美元。潍坊
振鲁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潍坊光华化纤制品有限公司、潍坊光益标准件有限公司,外
方已投入股本资金或设备,正待开业;潍坊寿意盐化有限公司、潍坊寿仙食品有限公
司、潍坊田隆针织服装有限公司、潍坊渤海盐业化学有限公司、潍坊光宇模具塑胶制
品有限公司、寿光盐利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寿光港深生物保鲜有限公司7家企业,已
领取批准证书和营业执照。除此,全县还有10个项目已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复立项,总
投资1982.5万美元,注册资本1362.2万美元,合同外资478.25万美元。
1991年,全县外贸出口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外贸出口商品13大类85种,完成收购
总值17932万元(计划价格),比上年增长57.9%。其中,工业品完成出口额12788万元,
占出口商品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5%提高到71%;纯碱、抽纱、服装、纸张等骨干产品
的出口都有了较大增长。
七、科技、教育、文化。1991年,全县继续围绕农业优势产业和工业企业节能降
耗、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新兴产业的开拓,大力实施科研开发和成果推广工作,全县
共安排科技计划项目67项(新上30项、结转37项),其中有25项被列为市以上科技发展
计划。已按计划完成33项,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1年,全县又有7
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12项获潍坊市科技进步奖,43项获县科技进步奖;“寿光县
滩涂综合技术开发”获全国“七五”星火博览会银奖。有7项新产品和专利产品获奖,
其中“防触电单相变压器”荣获第四十届布鲁塞尔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金奖。1991
年,全县有22项发明申报了国家专利,有10项专利得到实施,专利申请量比上年增长
175%,专利实施率增长20%。全县共办理技术贸易许可证17个,登记技术合同54项,
技术贸易额达239.5万元。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1991年,全县投资350多万元,新建初中9处,小学59处,改
办职业高中4处,新建农技学校4处。全县高中9处,在校学生6117人;职业中学8处,
在校学生4747人;成人中专1处,在校学生503人;初中70处,在校学生40133人;小
学708处,在校学生83131人;师范1处,在校学生387人;聋哑学校1处,在校学生387
人;教师进修学校1处,在校学生127人;幼儿园847处,在校儿童37146人。全县初中
入学率达95%,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及在校学生巩固率均达99%,已有29处乡镇实现了
初等义务教育。各类职业高中招生人数已达1850人,向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1332人,
创全县历史最高水平。
文化事业继续贯彻“二为”方针和“双百”方针的指导思想,全县文化事业日益
繁荣,文化基础设施比建国初期增长20倍。1991年,全县投资600万元,新建文化中
心1处(即四馆两祠一楼),总建筑面积近9000平方米。事业机构有文化馆、图书馆、
博物馆、电影公司、京剧艺术团、文艺创作室、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等8个单位,共
有干部职工258人。乡镇文化馆、站34处,其中被潍坊市政府命名为先进文化乡镇的
10处,被县命名为先进文化乡镇的5处。乡镇文化中心站10处,乡镇影剧院10处。全
县城乡共有图书室470处,文化大院390处,电影管理站17处,电影放映单位114个。
文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文艺创作空前繁荣,1991年在潍坊市以上报刊发表作品412
件,其中国家级的74件,省级的93件,市级的245件,获国家、省、市奖的31件,有1
件美术作品获国际奖。出版了长篇小说《陈少敏》、诗集《太阳镰》、《牡丹挂历》
等。群众文化丰富多彩,1991年获得38个项目奖,文化活动组织了280多个场次,剧
团演出259场次,电影放映突破2万场次,收入120多万元,居潍坊市第2位。
八、卫生、体育。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1991年,全县以强
化农村卫生工作为重点,以实施初级卫生保健为目标,着重抓了县、乡医疗设施建设
和卫生管理、优质服务、预防保健工作的开展。县里投资30万元,建设了妇幼保健楼,
检疫站、皮防站建设也已动工。村级卫生室建室覆盖率已达100%,甲级卫生室达到
76.6%,并有25处乡镇推行了镇办合作医疗。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有医疗机构81个,
医院床位1364张,卫生技术人员2020人。
体育工作紧密围绕争创体育先进县,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体育设施建设和群众体育
活动。投资300万元,建设了以体育馆、训练房、体育场为主的县城体育中心。同时,
认真组织、广泛开展了群众性体育活动,全年共向全国大中专体育院校输送体育人才
46名,居潍坊市第一;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成立行业体协13个,34处乡镇普遍成立
了农民体协,95%以上的乡镇达到一场一室标准。有7人代表潍坊市参加省比赛,获5
枚金牌,2枚银牌,破一项省田径男子少年接力纪录;有5人代表省参加全国比赛,获
3枚金牌。
九、人民生活。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1991年,全县职工工资收入有了较大增
长,工资总额达到14058.9万元,比上年增长14.6%,人均工资收入2459.9元,比上年
增加182元,增长8%。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工资总额10122.1万元,比上年增长
13.1%,人均工资收入2599元,比上年增长5.7%;集体所有制单位工资总额3936.8万
元,比上年增长18.7%,人均工资收入2157元,增长13.7%。
根据农民家庭收支调查,199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62元,比上年增长5.6%,人
均生活消费支出749元,比上年增加171元,增长29.6%,农民生活消费变化的突出体
现是:消费品支出和非商品支出同步增长,衣、食、住、行、燃、用全面增加。生活
消费品支出人均693元,比上年增长29.8%,非商品支出人均56元,增长27.3%。在生
活消费支出中,衣着支出人均67元,增长21.8%;住房支出人均148元,增长54.2%;
用品支出人均114元,增长35.7%。
十、人口。根据公安年报统计,1991年末全县总人口为1008889人。其中,男
514692人,女494197人;非农业人口为92617人。据计生委统计,1991年出生人口为
9523人,自然增长率为3.6‰,计划生育率为96.3%,很好地完成了与潍坊市政府签订
的人口目标责任书。
注:公报中所列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绝对数及
增长速度均按1990年可比价格计算。

【199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1992年是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
中央2号文件和十四大精神的第一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
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各项方针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
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工作,迎难而进,使全县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都
有了新的发展,为“八五”过百亿,创建经济强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业生产在去
年大丰收的基础上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工业企业稳步走向市场,达到了速度、效益同
步大幅度增长。城乡市场繁荣,对外贸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人民生活水平不断
提高,整个经济显示出较强的增长势头,继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据初步统计。1992
年全县社会总产值可达70.5亿元,比上年增长28.9%(按1990年可比价计算,下同)。国
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分别可达26.2亿元和31.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0%和25.1%。
完成工农业总产值60.04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各项社会事业也都有了新的发展。
一、农业。农业战胜多种自然灾害取得好收成,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迈出可喜
步伐。1992年,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
示精神,围绕我县农业在较高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跃,以“六大开发”为重点,靠科技、
靠政策、靠投入、靠流通,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毫不放松地落实各种强农
措施,取得了显著成绩。1992年,共完成各类农业基本建设工程4600多项,投入工日
1036万个,完成土石方2177万立方米,改善灌溉面积11万亩。其中,修建引黄济青干
支渠290公里,配套建筑物285座,使总控制灌溉面积达45万亩;修复和新开发条台田
10万亩;新打并配套机井889眼,修复旧机井600眼,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5万亩;新
建地下输水管道100万米;维修和改建县、乡、村三级公路1700多公里;开发“五荒”
地1.5万亩,从而使全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重视以科技为先导,大搞
“双千田”、“万元田”和“吨粮田”及庭院经济开发,使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
据统计,1992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72382万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种
植业产值97820万元,比上年增长3.7%;林业产值1627万元,比上年增长2.5%;畜牧
业产值28638万元,比上年降低13.1%;副业产值3640万元,比上年增长6.0%;渔业产
值40657万元,比上年增长74.8%;粮食总产681865吨,与去年基本持平,亩产达到8
99公斤,比上年增长6.8%;棉花总产1917万斤,比去年减产幅度较大;花生总产量5
23万斤,比上年减少17.0%;蔬菜总产量25亿斤,收入6.3亿元;水果总产量7933万斤,
比上年增长46.9%。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75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21元,分
别比上年增长46.3%和16.5%。
畜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1992年末大牲畜存栏量达5.42万头,比上年增长
1.1%;羊年末存栏量达6.05万只,比上年增长6.3%;家兔存养50.13万只,比上年增
长119.0%;生猪年末存栏17.52万头,比上年增长1.9%;禽蛋产量21687吨,比上年略
有减少。1992年全县畜牧业总收入达27035万元,比上年增长0.7%。
渔业生产又喜获丰收。1992年全县水产品总量50402吨,比上年增长42.8%。其中,
养虾3647吨,比上年增长42.5%;海水捕捞44110吨,比上年增长45.8%。
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为382653千瓦,农村用电量14000万千瓦时,分别比上年略
有减少和持平;农用化肥施用量262486吨,比上年增长7.4%。
二、工业。全县工业企业稳步走向市场,工业生产达到了速度和效益同步大幅度
提高。借助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东风,全县把促进工业的快速增长作为经济发展的
“重中之重”,坚持政府转变职能,企业转换机制,“两转”并举,落实《条例》抓
改革,调整结构增投入,提高素质抓管理,促使全县工业乘势而上,长足发展。工业
生产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好形势。1992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428012万元,比上年
增长39.8%。其中,乡镇以上工业完成296483万元,比上年增长33.5%;乡办工业完成
119920万元,比上年增长49.6%;村及村以下工业完成131529万元,比上年增长56.5%;
全民工业完成136512万元,比上年增长23.4%;集体工业完成159971万元,比上年增长
43.6%;大、中型工业完成134803万元,比上年增长29.1%。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1992年 1991年 1992年比1991年增%
原盐 万吨 314.19 266.37 18.0
食用植物油 万吨 1.13 1.01 11.9
饮料酒 万吨 5.23 4.14 26.3
布 万米 659.00 769.00 -14.3
纱 吨 5488.00 3139.00 74.8
麻袋 万条 651.00 585.00 11.3
人造板 万立(方米) 3.15 1.51 208.6
服装 万件 134.80 109.00 23.7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5.95 5.51 8.0
农用化肥 万吨 3.20 3.18 0.6
其中:氮肥 万吨 2.86 2.76 3.6
磷肥 万吨 0.34 0.42 -19.0
塑料制品 万吨 0.72 0.49 46.9
水泥 万吨 5.47 4.06 34.7
砖 亿块 19.68 12.02 63.7
1992年全县乡镇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全年销售收入完成21.5亿元,比上年增长
22.9%;实现利税25883万元,利润1243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7%和22.1%。
三、固定资产投资。据测算,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共完成8.48亿元,比
上年下降2.3%。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966万元,比上年下降10.7%;
城乡集体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669万元,比上年下降2.0%;城乡私人固定资
产投资完成25845万元,比上年下降2.3%;商品房开发完成投资3342万元,比上年增长
2.3倍。
在全民投资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0205万元,比上年下降27.4%;更新改造完成
投资5861万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他投资完成1900万元,比上年增长1.4%;生产
性建设完成投资12769万元,比上年下降20%;非生产性建设完成投资3297万元,比上
年增长8.6%;住宅完成投资1292万元,比上年下降7.6%;新增固定资产16356万元,
比上年下降22.8%。
在集体投资中,城镇集体完成7422万元,比上年下降12.6%;乡村集体完成30247
万元,比上年增长0.96%,其中乡村企业完成投资29247万元,比上年增长28.1%。
在私人投资中,城镇私人建房投资562万元,比上年增长8.7%;农村私人建房投
资22241万元,比上年增长5.9%。购买生产性固定资产3042万元,比上年下降48.3%。
县及县以上房屋竣工面积25.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1.7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
积5万平方米,销售额达1544万元。
四、交通、邮电。交通运输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精
神,自觉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努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
变职能,强化服务,整顿运输市场,狠抓交通安全,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运输能力。全
年共完成货运量650万吨,完成货运周转量6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2.6%和10.7%;
实现交通工业产值370万元,比上年增长25%。全县公路建设成绩斐然,通过全民动员,
多方筹资,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1992年全县共筹措资金1500多万元,改建沥青公路
50多公里,使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49公里,其中沥青路586公里。全县公路养路质
量普遍好于上年,综合好路率达到93.7%,超过年计划的3.7%。
邮电事业有了大的发展。1992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200.2万元,比上年增长71.7%。
其中,邮电计费业务量1167.7万元,比上年增长70.9%;信函144.8万件,报刊累计发
行1101.0万份,长途电话110.7万张,邮政快件11.02万件,电报20.3万份,市话平均
户数1837.2户,农话户数2197.1户。1992年,邮电局、所已达30处,新增至潍坊电路
44条,在传输方式上增加60路数字微波电路,在交换方式上增加了52路全自动电路。
农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1508门,比上年增加5234门,有直拨电话的乡镇由去年的19
个增加到33个,有直拨电话的行政村由去年的474个增加到960个。为促进我县经济的
高速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五、商业。1992年,全县商业流通系统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立足
解决全县国民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增强其内在活力,突出重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出
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全年投资3000万元,新建1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网点42处,
集市贸易市场交易额达5.68亿元,比上年增长34.7%。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7.1万人,
其产值预计完成7.1亿元,比上年增长50.6%。全县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87608
万元,比上年增长19.4%。其中,消费品零售额57404万元,增长17.8%;社会集团消
费品零售额4131万元,增长27.5%;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26073万元,增长22.0%。
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食品类占40.1%,衣着类占16.5%,日用品类占29.8%,
文化用品和书报杂志类占3.2%,燃料类占3%,房改及建筑材料类占3.7%,医药和医疗
用品类占3.7%。
主要消费品零售量同1991年比较,粮食减少14.1%,卷烟减少7.3%,酒减少2.9%,
棉布增长2.5%,棉花化纤混纺布增长5.9%,化纤布增长15.2%,各类服装增长6.1%,
缝纫机减少16.1%,手表减少2.1%,自行车增长11.3%,电视机增长23.4%,录音机
增长11.1%,电风扇减少6.3%,家用洗衣机增长39.7%,家用电冰箱减少5.5%,录像机
增长15倍,照相机增长1倍。
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值59143万元,比1991年增长15.8%,具体品种收购情况如下: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1992年 1991年 1992年比1991年增%
粮食 吨 120549 111178 8.4
棉花 吨 5494 17859 -69.2
肥猪 头 115779 101341 14.2
水产品 吨 17110 15981 7.1
干鲜菜 千元 169865 145619 16.6
干鲜果 千元 17354 18520 -6.3
家禽 吨 8439 7429 13.6
城乡市场在开放搞活一系列政策的指引下,市场物资丰富,城乡市场空前活跃,
出现了购销两旺的好势头。1992年,全县166处城乡市场上市成交额达56812万元,比
1991年增长34.7%。
六、对外经济贸易。1992年,全县对外经济贸易有了新的突破,开放步伐明显加
快,出现了跳跃式发展的大好形势,全年外贸出口收购总值完成2.55亿元,比1991年
增长42.2%,其中工业品出口1.74亿元,占65.4%。新批利用外资企业64家,总投资
608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18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9倍、5.3倍和6.6倍。并且
还围绕推进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对外开放,全县成功地举办了三胞联谊会和高新
技术洽谈会,组织参加了省市和全国在潍坊、青岛、哈尔滨、上海、厦门以及香港、
深圳等地举行的大型涉外活动,组成39个团组82人出国考察学习,并在沿海、沿边城
市派设了9个驻外办事处。在城东建立了4.6平方公里的外向型工业加工区,首期2.2
平方公里工程基本达到“五通一平”,10个项目即将进区落户。通过层层落实承包责
任制,大力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实施多口岸出口战略,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因此大
大地增强了全县经济的外向度,为全县外向型经济的更大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七、科技、教育、文化。1992年,全县继续实施“科技兴寿”战略,重点围绕高
效农业的发展和加工业企业节能降耗、提高工艺水平、产品更新换代以及新兴产业的
开拓,大力组织科研开发和成果推广工作,全县共安排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2项(新上
36项,结转26项),其中24项列入市以上科技发展计划,90%的项目按计划进度完成或
取得阶段性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2年,全县又有7项成果获
省、市科技进步奖和星火奖,2个产品获布鲁塞尔尤里卡世界博览会金奖和银奖,县
级科技成果的申报量已达18项。1992年全县有33项发明申报了国家专利,有24项专利
得到实施,专利申请量和实施率分别比上年增长65%和30%。1992年,全县共登记技术
合同96项,合同交易额1007万元,其中技术交易额11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了100%、
100%和50%。1992年,全县又审批发展了4处民办科研机构和厂办科研机构,各类科
技协会、研究会已发展到180多个。各类科技服务组织和实体,也都从不同的侧面开
展了科技服务活动,较好的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生产方面转移。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1992年,全县投资2729万元,新建教学楼35座,教学用平房
4571间,总建筑面积达166431平方米。全县高中9处,在校学生6148人;职业中学8处,
在校学生5041人;成人中专1处,在校学生730人;初中69处,在校学生41505人;小学
709处,在校学生89609人;师范1处,在校学生348人;聋哑学校1处,在校学生132人;
教师进修学校1处,在校学生850人;幼儿园808处,入园儿童43988人。全县初中入学
率达95%,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及在校学生巩固率均达99%,已有29处乡镇实现了初等
义务教育。各类职业高中招生人数已达1975人,向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1224人。
文化事业在继续贯彻“二为”方针和“双百”方针的基础上,适应形势,深化改
革,全县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投资600万元,总建筑面
积达9000平方米的县文化中心于1992年10月份竣工启用,引起了各级领导和有关专家
的关注,提高了寿光的知名度。乡镇文化设施发展也很快。全县文化企事业机构有文
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电影公司、京剧艺术团、文艺创作室、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
等8个单位,共有干部职工260人。乡镇文化馆、站34处,其中被潍坊市政府命名为先
进文化乡镇的10处,被县政府命名的5处。乡镇文化中心由1991年的10处发展到14处。
全县城乡共有图书馆(室)480处,农村文化大院由去年的390处发展到500处,乡镇电
影管理站17处,电影放映单位114个。文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文艺创作又获丰收,
1992年在市以上报刊发表作品413件,其中国家级的153件,省级的109件,市级的151
件,有32件作品分别获国家、省、市奖。出版了长篇小说《马保三传奇》、《李学森
书法集》等。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全年组织各类大型文化活动260场次,剧团演出
230多场次,电影放映1.4万场次,极大地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文化市场管理繁荣有
序,全县从事文化市场经营的有13个门类,计1500多家。县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1992
年又被评为先进单位,并推荐参加省先进单位评选。
1992年,全县广播电视事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投资529万元,兴建了占
地3700平方米的广播电视转播大楼,1992年底发射部分已投入正常使用。1992年全县
用于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的投资达80多万元,进一步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全县
又安装小喇叭4万只,入户率由1991年的63.6%提高到85%,有11处乡镇创市级广播电
视先进乡镇。广播电视宣传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广播电视台全年来稿4891篇,用
稿4157篇,在市以上新闻单位用稿512篇。半年稿件评选获2个市级一等奖,1个省级
优秀奖,其中“手持绿卡走天下”新闻分别获省、市一等奖、全国三等奖、《经济日
报》一等奖。年终稿件评选获2个市级一等奖、2个二等奖。电视转播台播出《寿光新
闻》和《乡镇新闻联播》节目各46组,用稿件680篇,市以上采用稿件68篇,年终全
市稿件评选,有5篇稿件获3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1992年在《大众日报》、《潍坊
日报》发表文章100多篇。还举办了“卡拉OK大奖赛”和“春节电视文艺晚会”等文
艺节目,既丰富了全县人民的文化生活,也推动了两个文明建设。
八、卫生、体育。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1992年全县以强化
农村卫生工作为重点,着重抓了县、乡医疗设施建设和卫生管理、优质服务、预防保
健工作的开展。全县投资280多万元,对五台乡、道口乡、孙家集镇、张建桥乡、文
家乡、广陵乡、北洛乡、纪台乡、台头镇等九处乡镇医院进行改建和新建。村级卫生
室建室覆盖率已达100%,甲级卫生室达到80.2%,并有26处乡镇推行了乡镇办合作医
疗。全县已有医疗机构82个,医院床位1394张,卫生技术人员2213人。1992年寿光县
被命名为“山东省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县”,县人民医院被评为“山东省二级甲等医院”。
县城还顺利通过了省级卫生县城检查验收。
体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首先,创建了“全国体育先进县”(国家体委、体
群字[1992]216号文件已公布),建成了4700多平方米的综合体育馆,修建了400米
炉渣跑道田径场,建起了主席台和110米长的7层看台,能容纳观众3000多人。其次,
全县34处乡镇也相应地都完成了一场(灯光和硬化地面的篮球场)、一室(40平方米以
上的乒乓球室)的体育设施建设,使全县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达到了35%以上。
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认真抓了两操、两课、三活动,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及格率达到90%以上。全县1992年向体育大、中专院校输送了50
多名合格人才。参加市以上比赛,共获金牌9枚、银牌15枚、铜牌18枚,受到了省、
市领导的好评。1992年全县被省评为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县,被市评为
“群众工作先进单位”,省体委检查验收了8个省级体育先进乡镇。
九、人民生活。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1992年,全县职工工资收入有了较大增
长,工资总额达到17030.3万元,比上年增长21.1%,人均工资收入2821.0元,比上年
增加362.0元,增长14.7%,扣除物价上涨影响,增长6.7%。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工
资总额12401.1万元,比上年增长22.5%,人均工资收入3018.0元,比上年增长16.1%;
集体所有制单位工资总额4629.2万元,比上年增长17.6%,人均工资收入2401.5元,
比上年增长11.3%。
根据农民家庭收支调查,199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21元,比上年增长16.5%,
扣除物价上涨影响,增长7.9%。在收入增加的同时,农民的生活消费水平又有了新的
提高,1992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66元,比上年增加117元,增长15.6%,扣除物价影
响后,实际增长7.1%。农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住
房条件得到改善。1992年,人均住房支出114元,一年中大约有5%的农户翻建和新建
了住房。(2)食品质量有了提高。1992年人均食品支出381元,比上年增加55元,增长
16.9%。(3)服装日趋多样化、时装化。1992年,人均衣着支出83元,比上年增长23.9%。
(4)家庭耐用消费品增长迅速。1992年,人均日用品及其他生活用品支出154元,比上
年增长35.1%。各种高档耐用消费品不断涌入寻常百姓家中。1992年底,百户农民拥有
电视机75台、电风扇134台、洗衣机12台,部分家庭富裕的农民还购买了电冰
箱和摩托车。
十、人口。根据公安年报统计,1992年末全县总人口为1010737人。其中,男
514875人,女495862人;非农业人口为95110人。据计生委统计,1992年出生人口为
8916人,自然增长率为2.44‰,计划生育率为97.5%,圆满完成了与市签订的人口目
标责任书。
注:公报中所列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绝对数及
增长速度均按1990年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