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7&rec=79&run=13

【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1991~1995年,经委各工业企业坚持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和效益为目的,以搞好大中型企业为重点,积极推进企业改革,不断加大技改力度,
全面强化企业管理,促进了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1995年,经委直属企业完成工业总
产值13.62亿元,实现利税2.51亿元,其中利润1.92亿元,分别比1994年增长36.9%、
97.4%和156%。造纸集团公司、啤酒厂、化工总厂、酿酒总厂4家企业年实现利税均过
3000万元, 其中造纸集团公司实现利税11080.1万元。到1995年底,经委直属工业企
业共有21家,职工1.43万人。按所有制性质划分,国有企业3家、集体企业4家、股份
制企业9家、“三资”企业5家。

【一批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崛起】 1991年经委直属大中型企业2家,1995年发展到13
家,其中大(一)型2家、大(二)型6家、中(一)型1家、中(二)型4家。大中型企业持续
增产增效,对促进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995年经委直属大中
型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4.14亿元,实现利税2.5亿元,其中利润1.45亿元,分别占市属
工业总量的64.6%、85%和72.5%。先后组建起寿光造纸集团公司、山东仙霞集团2家企
业集团。1991年以来,一大批销路好、经济效益高、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的拳头产
品迅速崛起。经委直属企业重点发展了机制纸、白酒、啤酒、化肥、服装、农用车、
工艺美术品、人造板等拳头产品。1995年,重点调度的27种产品中,有碳酸氢铵、机
制纸及纸板、米酒、曲轴、农用车、服装、工艺美术品等9种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20%
以上。 有晨鸣牌机制纸、奥蕾牌啤酒、仙霞牌西服、齐民思牌白酒、风筝牌刨花板5
种产品被评为国家级名牌产品。

【深化企业改革,增强发展活力】从1993年起,寿光市企业改革由过去的政策调整转
向以理顺产权关系为重点的企业制度创新, 进一步加快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步伐。1
993年,市属工业组织首批7个股份制改造工作组进驻企业开展工作,在造纸总厂、电
子元件厂改制取得经验的基础上,1994年,把企业改制工程列为全市十大兴寿工程之
首,按照“一个方案、七个阶段”的要求,集中领导,集中时间,精心组织,加大改
革力度,使企业转机建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到1995年底,市属工业企业进行股份制
改造的已达25家, 占市属工业独立核算企业个数的55.6%,股本总额2.14亿元,其中
股份有限公司6家、有限责任公司15家、股份合作制企业4家。同时在企业内部积极推
行了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企业干部聘任制、岗位技能工资制和全员劳动
合同制已全面推开。通过深化企业改革,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发展活力,提高了市场竞
争能力。

【加大措施,抓好结构调整】(1) 以培植主导产业为突破口,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按
照“突出发展主导产业,积极培植新兴产业,大力改造传统产业”的要求,1991年以
来,重点发展了六大支柱行业。盐及盐化工业,坚持内涵外延齐抓并重,盐化系列并
举,深度加工增值,以医药产品为龙头,逐步形成盐、碱、溴、镁四大系列主导产品,
并以四大系列产品为依托,发展起一批配套相关产品;轻工业,重点发展了造纸、工
艺服装、酿酒、板材等产业;农用化工业,重点发展了尿素、碳铵、磷肥等拳头产品;
机械业,在调整产品结构的同时,重点开发了农用车等龙头产品,促进了行业效益的
改善;纺织业,围绕系列服装作文章,扩大了纺织品的出口;蔬菜加工业,以出口龙
头企业为主,针对国际市场需求,开发了保鲜菜、脱水菜等系列产品,生产能力有了
较大提高。1994年,寿光市在工业上提出实施“三三六二一”发展战略,其中明确提
出重点培植农用车、人造板、酿造、盐化工、制革、蔬菜加工六大新兴产业。对其他
传统产业、 困难行业,加快了调整步伐,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生长点。 (2) 以发展
“四高”产品为突破口,调整优化产品结构。1991年以来,寿光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产品结构,集中力量培植一批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
高经济效益、高附加值的“四高”产品。到1995年底,全市畅平销产品比重已由1990
年的78%提高到91%,其中啤酒、仙霞牌西服、机制纸、尿素、齐民思牌系列白酒、人
造板等20多种产品畅销省内外市场。1995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市属工业实施“双十”
工程,抓好十大骨干企业和机制纸、化肥、白酒、啤酒、服装、农用车、盐化工、工
艺品、纺织品、板材等十大拳头产品。结合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实施了名牌战略。从
技术、资金、领导等方面对优势产品倾斜,进行重点培植,市属工业创出了一批知名
度高、市场销路好、经济效益高的名牌产品。其中,奥蕾牌啤酒、仙霞牌西套装、晨
鸣牌双胶纸、齐民思牌白酒、风筝牌刨花板成为全省、全国的名牌产品。(3) 以深化
改革为突破口,调整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按照集团化、集约化、国际化经营的要求,
以产权关系为纽带,以活化优化资产存量为重点,市属工业在组建企业集团上进行了
有益的探索,部分行业的规模经营已逐步形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95年,市委、
市政府确定以“双十工程”中重点发展的十大骨干企业为龙头,组建一批企业集团。
1995年,以十大骨干企业之一的市服装厂为龙头企业组建的山东仙霞集团公司,已按
新体制运转。该集团紧密层、半紧密层、松散型企业达到10个。

【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技术改造】寿光市积极实施“科技兴工”战略,充分利用现有
基础和优势,加快技术改造步伐。(1)突出抓好一批大、高、外项目。5年来,市属工
业对基础好、有市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进行了重点技术改造,使这些企业具有了一
定的规模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 市属工业相继竣工投产了啤酒平衡10万吨、4.5万吨
合成氨改造、4万吨尿素工程、机制绣品生产线、2640纸机等重点技改项目。(2)拓宽
融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各企业在资金筹措上广开门路,多管齐下。通过推行股份
制、发行债券等形式,广泛吸收社会和公众资金;通过联合办厂、投资联营、出让股
份等形式,有效地引进外地和国外资金;通过压缩库存、清仓查库,最大限度地盘活
资金;通过压缩非生产性开支、狠抓节能降耗等形式,积极节省资金。多形式、多渠
道融通资金,有效地保证了技改项目建设所需。(3) 加快利用外资嫁接改造老企业步
伐。通过多种方式利用外资嫁接改造,不仅引进了资金,而且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和
科学的管理经验, 使老企业得到改造,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有了显著提高。1991~199
5年, 经委直属企业共完成技改投资5.1亿元,其中1995年完成技改投资2.2亿元。完
成技改项目160项, 按设计能力计算,可新增产值15.3亿元,利税5.4亿元,创节汇3
000万美元。 共争取省重点和部专项目6项,总投资8749万元。5年间,经委直属企业
先后应用新技术、 新工艺、新材料121项;累计开发填补市以上空白的新产品63项,
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2%以上;更新改造设备1500台(套),有20%以上的技术达到了国内
先进水平。寿光市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八五”期间技术改造先进单位称号。

【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寿光市把外向带动战略放在突出位置,狠抓了外向型经济的
发展。在利用外资方面,采取坐门招商与敲门招商相结合,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外
联工作。举办了寿光市四届“三胞”联谊会,参加了青交会、潍坊国际风筝会和鲁台
经贸洽谈会等一系列对外招商引资活动。同时,主动到国外的大城市、大商社、大财
团,登门拜访,争取外资与合作。“八五”期间,寿光市办成了一批大的利用外资项
目。 1993年寿光造纸集团公司引进外资339万美元,建起中外合资企业。市啤酒厂引
进外资开发出蓝仔啤酒,企业年生产规模由建厂时的不足万吨扩大到了13万吨,综合
经济效益在全省同行业中居第4位, 在全国居第18位。1991~1995年,经委直属企业
共办成利用外资项目34项,总投资8566万美元,合同外资额385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
资2570万美元,有24家企业利用外资进行了嫁接改造。有四大类53个品种的工业产品
出口业务拓展到10个国家和地区,1995年出口创汇1600万美元。有产品出口的企业达
到12家,自营出口生产企业实现零的突破,有2家企业拥有自营出口权。

【企业素质全面提高】 5年来,寿光市从提高企业素质,增加经济效益出发,狠抓了
企业管理工作。1991年组织开展了“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1993~1995年每年
都组织开展了“管理效益年”活动。(1) 加强企业班子建设,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的企
业家队伍。通过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等形式加强了对企业经营者的培训教育,增强
他们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经委直属企业5年共举办企
业领导干部培训班17次。坚持“有为才有位”的原则,对工作平庸、企业面貌长期依
旧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1994年、1995年对21个经委直属工业企业领导班子作了调
整,增强了企业领导班子的战斗力。1995年,经委工业企业在潍坊市率先全面推行了
企业经营者年薪制,起到良好的激励约束作用。(2) 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夯实管理基
础工作。按照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对标准化体系、计量工作、定额管理、规章制度、
职工教育、班组建设等各项基础工作不断进行完善。同时重点抓好企业的现场管理、
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等工作,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省、市有关部门通过
对1995年度寿光造纸集团公司、寿光热电股份有限公司、寿光市磷肥厂的企业管理工
作进行考核, 以上3企业被认定为潍坊市管理示范企业,其中寿光造纸集团公司、寿
光热电股份有限公司为省级管理示范企业。(3) 加强管理效益考核,把向管理要效益
落到实处。针对企业增支因素增多等问题,组织企业立足于依靠科学管理挖潜增收,
围绕提高产品质量、 降低成本、节能降耗,全面推行了管理效益考核。5年共确定管
理效益开发项目814项, 实现管理效益9578万元,共评出管理开发和现代化成果一、
二、三等奖54项,其中获省级成果奖的有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