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7&rec=70&run=13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1991年以来,寿光市从当地实际出发,确立了以提高经济
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柱,以奔小康为目标,推动高产优质高效农
业快速发展的指导思想,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取得了明显的成
效。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重点抓了六个方面的工作。(1)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
种植业结构,在坚持稳定粮田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的前提下,扩大了蔬菜、林
果等高产高效种植业面积。到1995年末,吨粮田面积发展到65万亩,10万元田100亩,
万元田20万亩,5000元田1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果园18万亩。粮经比例
由1991年的6∶4调整到1995年的5∶5。大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了畜牧业、水产业和农
村工副业生产,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91年的72∶14∶
10调整到1995年的53∶21∶25,全市农村经济形成了粮、棉、菜、果、牧、渔、盐、
工八大支柱产业。(2)总结推广了7种类型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模式。即:立足当
地自然资源优势大搞开发性生产的资源开发型;间作套种提高复种指数的立体种植型;
采取地膜覆盖或塑料大棚形式,实行反季节种植的保护地栽培型;围绕粮棉菜果牧渔
等的农副产品加工增值型;通过秸秆还田、过腹还田实现增产增效的循环增值型;以
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创汇农业型和农业规模经营型,特别是蔬菜保护地栽培生产和
畜禽规模化饲养,已成为全市农民实现小康,加快向富裕型迈进的有效途径。(3)进
行十大农业开发。包括吨粮田、双千田、5000元田、万元田开发,海、淡水养殖开发,
庭院经济开发,食用菌开发,优质果品开发,无公害蔬菜生产开发,畜禽规模化饲养
开发,农作物良种及种植新技术开发,棉花高产开发,农村第三产业开发。(4)建立
高效农业示范区,一是以60万亩“双千田”建设和100个庭院经济示范村建设为重点
的山东省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1993年实施,1995年完成,建成了淡水鱼良种场、
食用菌种场和无毒种薯基地等龙头项目。二是建立了“十万亩高效经济农业规模经营
示范区,1995年报国家科委批准立项。三是建设了粮食、无公害蔬菜、棉花、食用菌、
果品、淡水鱼、畜禽高产开发示范区和创汇农业示范区,为全市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
发展提供了样板。(5)搞好农科教结合。重点进行科技人才的培训,新技术、新成果
的引进、推广和应用,全市共举办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培训班、技术讲座1 100余期,
培训农民达40万人次。建立了纵横联网,成龙配套的市、乡、村多层次农业科技服务
体系。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300多项,特别是蔬菜生产,先后推广
普及了冬暖式蔬菜大棚、CO2气体施肥、黑籽南瓜嫁接黄瓜、韭菜强控早盖、酵素
菌及K100活性菌生物肥、大棚滴灌等新技术27项,名优稀特品种50多个。(6)发展创
汇农业。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过程中,把农业、农村和农民整体性纳入对外开
放的大格局中,积极开展对外经贸活动,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建立农副产品生产加工
基地,兴办龙头企业,发展创汇农业。以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出口为重点,每年都组团
赴国外举办贸易洽谈活动。1992~1995年,连续举办了4届“三胞”联谊会,组织全
市名优农副产品参加了山东省以及潍坊市分别于1993年和1994年举办的农副产品展销
暨经济技术洽谈会。同时积极参加潍坊国际风筝会、鲁台经贸洽谈会和青岛交易会。
通过开展经贸洽谈活动和大力发展创汇农业,到1995年底,全市建成以国际市场为导
向、以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为骨干的三资企业40多家,在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兴办海外
农场4家,全市蔬菜、肉鸡、果品、水产品加工出口分别达到3.5万吨、5 000吨、
3000吨和1000吨,农副产品出口创汇324万美元,比1991年增加108万美元,增长50%。
通过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实现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199
1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5.6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8.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62元。
到1995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32.6亿元,比上年增长17%,列全国农业生产百名大
县(市)第3位。农村经济总收入16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26元,分别是1991年的
8.6和3倍。粮食总产74.1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建成“吨粮市”。与1991年相比,
蔬菜总产达到200万吨,总收入18.6亿元,分别增长60%和431%;水果品总产14.6万吨,
增长4.4倍;全市肉、蛋总产分别达到11.1万吨,7.8万吨,各增长270%、232%;水产
品总产量达到16.5万吨,增长3.7倍。1994年建成“双千市”,即全市粮食亩产达到
1011公斤,耕地亩收入达到2044元。1995年基本实现小康。

【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针对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
题,寿光市委、市政府在总结回顾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
合本地实际确立了依靠市场带动,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的思路。其基本内容是以
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
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市场牵龙头,
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科教于一体的生产经营新
格局。实现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生产与统一开放的大市场有效衔接,推动农村市场
经济的更快发展,即确立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
按照这一思路,全市确立了粮食、蔬菜、果品、棉花、食用菌、海淡水养殖、海洋捕
捞、畜禽、工艺品、农产品加工、建筑建材、运输运销等12个主导产业和产品,相应
成立12个产业领导小组,实行一个产业一套班子,把龙头建设和商品生产基地作为实
施产业化战略的关键环节。
在龙头建设方面,重点抓了市场体系建设和龙头企业建设。市场体系建设突出抓
了三项工作。(1)专业批发市场建设。5年投资3亿元,在市区和重点乡镇新建了蔬菜、
果品、畜禽等6处专业批发市场,全市专业批发市场达到30处。其中全国十大市场之
一的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累计投资2亿元,占地面积550亩,1995年成交量20亿公斤,交
易额21.5亿元,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23家定点“鲜活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之一。
1995年开通了寿光蔬菜直供直销北京市的“绿色通道”,使市场龙头辐射功能大大增
强。(2)生产要素市场建设。投资8000万元,在城区建设了农机、竹杆竹器、化肥、
种子、农膜、农药等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在乡村建立生资供应站。(3)市场服务设施
配套建设。在蔬菜批发市场建设15栋总面积44万米2的交易服务大楼和620间交易服
务房,蔬菜恒温库7座,发展购销服务单位89家,商饮生活服务网点300多个,配备
120部直拨程控电话和12个公用电话亭,建设了微机网络系统、电子报价屏和照明设
备。其他市场也相继配套完善了服务设施,全方位提高了市场的辐射、联结、带动功
能。全市形成了以蔬菜批发市场为中心、各专业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为补充、乡镇批
发市场为躯干、集贸市场为支撑的市场体系。龙头企业建设从政策扶持入手,有两项
工作成效较大。(1)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扩建。以商业、供销、粮食外贸等部门原
有农副产品加工运销、贮藏设施为基础,投资8000多万元,对60家中小企业进行大规
模技术改造和扩建,提高其辐射带动作用。到1995年,全市形成各类龙头企业167家。
(2)新建外向型龙头企业。围绕市场潜力大,加工层次深,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农
副产品,通过合资、合作等形式建设大规模外向型龙头企业。1995年,全市建成4家
投资过2000万元的蔬菜、肉鸡、鱼粉等加工出口创汇企业。在全市形成了公司(龙头
企业)加农户、产加销一体化系列化经营的6条龙型产业链:一是以18家蔬菜加工厂、
12处恒温库为龙头的蔬菜产加销一条龙,年加工能力5万吨;二是以7家冷藏加工厂为
龙头的肉鸡产加销一条龙,年加工能力3万吨;三是以12处出口冷藏加工企业为龙头
的水产品产加销一条龙,年加工水产品2万吨;四是以8处恒温库、7处果品加工厂为
龙头的果品产加销一条龙,年加工销售果品2万吨;五是以2处副食品加工厂、1处玉
米淀粉厂为龙头的粮食食品产加销一条龙,年加工能力10万吨;六是以14家棉油、纺
织企业为龙头的棉花产加销一条龙,年加工能力30万担。
在商品生产基地建设方面,根据资源优势和农村产业结构特点,组织实施了“强
化寿南、开发寿北,提高中间,进军海洋”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集中力量抓了三大
基地建设,发展规模化生产。(1)中南部粮菜生产基地,以发展大棚蔬菜、“双千田”、
“吨粮田”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到1995年,发展蔬菜大
棚20万个、15万亩,开发吨粮田65万亩,建成万亩粮田、万亩韭菜、万亩香椿、万亩
早春长茄等10多个成方连片的生产基地。(2)北部盐碱地区,重点围绕改变北部盐碱
地区落后生产面貌,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实施了“绿色工
程”。发展鸭梨4.8万亩、苹果2.3万亩、经济林总面积7.5万亩,建成农林间作25万
亩、防护林带560公里,成为重要的林果生产基地。(3)沿海经济区,以“海上寿光”
建设为重点,实行海水养殖、海洋捕捞、海洋化工、海上运输、海产品加工“五海并
举”,建设海淡水养殖基地30万亩。同时,还发展了以肉鸡、蛋鸡、生猪饲养为重点
的畜牧业,建成10万只鸡、万头猪、千头牛以上规模的大型饲养场20处。全市形成了
70万亩粮食、20万亩无公害蔬菜、12万亩韭菜、30万亩间作种植、300个围村饲养小
区等6大规模种养区和弥河沿岸10万亩优质果品、辛沙路两侧10万亩鸭梨、引黄济青
干渠两侧2万亩淡水养殖、沿海以虾贝为重点的30万亩海淡水养殖等4大高效经济开发
带。

【推进科教兴农】寿光市在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和名牌战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的过程中,坚持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推进科技兴农,提
高农业科技含量,全市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面积达到98%,科技进步在农村经济
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55%。(1)农业科技培训。1991~1995年,根据不同时期农业发展
的需要,采取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结合、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结合、集中与分散办班
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对分管农业的乡镇长、农村基层干部和科技带头户、群众进行科
技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粮食、棉花、蔬菜、果品、水产、畜牧以及多种经营等方面的
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实用技术。5年共举办各种培训班1100期,参训人员200万人次,聘
请农业专家学者147人次授课指导,培训人员7000多人次。1994年、1995年组织全市
农村带头户,技术骨干村主任1000多人参加了山东省农委、农业厅举办的高效农业培
训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1995年受农业部和省农业厅委托,举
办了棚室蔬菜实用技术培训班5期,为全国和全省培训各级蔬菜专业技术干部和农村
带头户1350人次。(2)农业新技术开发与推广。组织实施了以保护地栽培、立体种植、
无公害蔬菜生产、蔬菜良种产业化为重点的蔬菜生产综合技术开发,以苹果新品种和
鸭梨为主的优质果品高产技术开发,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粮食高产更高产综合配套技
术开发,食草(秸杆)畜禽及现代规模饲养技术开发,以滩涂虾贝、鱼虾混养、虾(蟹)
育苗和吨鱼塘建设为重点的海淡水养殖技术综合开发,棉花优质高产稳产配套技术开
发,以草菇、平菇、金针菇、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多品种高产开发以及海咸水入侵综
合防治技术研究与开发,建立了无公害蔬菜、粮食、棉花、果品、食用菌、淡水鱼、
畜禽、创汇农业八大新技术、新品种开发示范区,“10万亩高效农业规模经营产业示
范”项目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5年来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300多项,提
高了农业科技总体装备水平。(3)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围绕粮、棉、菜、果、牧、渔
等支柱产业及水利、农机等生产技术的推广,在市一级建立了推广中心、站19处,建
立技术开发中心3处,常设技术市场1处。先后改建扩建农技职业高中、中专9处,成
立了农学、棉花、果品等12个学会和5个专业技术研究会,组建了水产、蔬菜、食用
菌等研究所。33处乡镇建站17处,倡导组织了农民自办、联办的农业科技服务组织
2000多个,其中果树、蔬菜、棉花等农民技术协会、研究会265个。到1995年底,全
市拥有农业科技人员1089人,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75人、中级248人;评聘农民
技师1683人,其中高级18人、中级153人;发展农业科技带头户3万户;每年派往全国
各地的蔬菜技术员达3500多人。
1994~1995年,狠抓了酵素菌技术的推广应用。酵素菌是一种能够产生多种催化
分解酶的有益微生物菌种群体,具有很强的好气性和发酵分解能力,酵素菌技术自发
明以来被广泛应用于种植业、养殖业和食品保健业。施用酵素菌堆肥,能抑制或杀死
土壤中的病原菌,产生有益微生物群体,溶解土壤中被固化的营养成分,改善土壤的
理化性状,增强通透性和保肥水能力,分解残留农药,从而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和
农产品质量,达到高产、优质、无公害目的。1994年寿光市在潍坊市的统一组织下,
从日本引进了酵素菌技术,对全市农业进行系列化改造。到1995年底,中南部26处乡
镇,共投资1000万元建成酵素菌堆肥池5295个,累计生产堆肥75万方,各种粒状肥2
000吨。推广使用酵素菌技术的蔬菜大棚1.8万个,面积2万亩,果园1.5万亩,瓜类5
00亩,应用酵素菌技术饲养蛋鸡15100只。并进行了应用酵素菌生产食用菌的“两菌”
结合试验。

【农业基本建设】1991~1995年,寿光市在全面搞好农业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重点进
行了水利、道路、林果三项建设。农田基本建设,按照“强化寿南、开发寿北、提高
中间、进军海洋”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要求,中南部地区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重点搞好高标准林网建设、节水灌溉灌渠建设和路域建设以及河道综合治理。共铺设
地下输水管道92.5万米,扩大、改善节水灌溉面积15.6万亩,1995年地下输水管道总
长达到292.5万米,控制灌溉面积49.25万亩;新建农田林网8.4万亩,适宜林网的100
多万亩农田全部提前达到了部颁绿化标准。北部盐碱地区,重点抓了“绿色工程”的
实施、引黄济青和小清河两灌区配套工程建设、条台田的修复完善以及防护林带基地
建设。发展经济林地14.1万亩,营造防护林带2.2万亩,建成大型的林果生产基地;
引黄济青两灌区修建各类渠道2578公里,配套建筑物762座,控制灌溉面积45万亩;
修复条台田37万亩,新开发台田5万亩,压碱改土、深翻整平条田地面40万亩。沿海
地区主要进行了虾池维护建设、盐田建设和防潮大坝的加固维修。维修加固防潮大坝
50多公里,改造虾池6.8万亩。1991~1995年,全市新打和更新机井5740眼,修复病
井6860眼,配套机井5339眼,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50.5万亩。另外,水利建设还本着
抗旱防汛并举的原则,采取挖、蓄、引、拦、节等多种形式,先后搞好了弥河、小清
河、桂河等15条主要河道和骨干排水沟的疏浚治理和灌渠配套工程建设,治理长度
281.9公里,提高了行洪除涝能力。新建、修复各类道路185条、1631.2公里,并全部
按高标准进行了绿化。5年全市农业基本建设共投入工日5220万个,搬运土石1038 0
万方,完成各类工程2.26万多项,改善了全市的农业生产条件。
(王启龙)

【农业综合开发】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根据寿光市委、市政府
“强化寿南,开发寿北,提高中间,进军海洋”的总体部署,全市农业综合开发首先
在搞好农业区域规划的基础上,分层次进行开发。农业区域规划编制出版了《县级农
业区划滚动研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组织实施了寿光市农业区划开发总体
规划研究项目,并对吨粮田建设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论证。完成了农业后备资源调查分
析与评价,基本查清了全市荒地、荒滩、荒水和中低产田、低产园、低产林、低产水
面等“三荒四低”的数量、质量和分布,编制了《寿光市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总
体规划》,完成了全市农业名优稀特资源及产品调查,编撰了《寿光市名优稀特资源
及产品荟萃》,为全面搞好农业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开发的重点上突出抓了黄淮
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和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围绕实现农业
的高产、优质、高效,按照“四高八化”标准,重点在开发区内大搞植树造林、整地
改土、农田水利工程配套、农业科技、畜牧和多种经营项目配套建设,高标准完成了
1991~1995年开发建设任务,并通过了潍坊市验收。8.3万亩中低产田和4.8万亩荒地
开垦项目区,灌溉保证率由开发前的20%~30%提高到90%,林木覆盖率增加了12%。5
年共完成投资2747.1万元,为计划的118%。开发项目区累计增产粮食4.3万吨,皮棉
3.6万担,肉类5800吨,淡水鱼361吨,禽蛋9222吨,共增加收入15724万元。1991~
1995年,开发项目经潍坊市验收,全部达到了优秀标准。
(张顺兰)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股份合作、承包、租赁、拍卖为主要形式的农村产权制度改
革步伐不断加快,力度不断增强,广度不断拓展。1993年,在上口、五台、北洛、岔
河、王高、寿光6处乡镇、22个村的57家企业铺开试点,通过清产核资、产权界定、
建章立制、完善机构,改制企业全部按股份合作的新机制运行,融资总额4260.59万
元,吸收社会和个人股金1755.40万元。在试点基础上,将改制工作在全市推开。到
1995年底,全市已改造和新建较为规范的以股份合作为主要形式的经济组织676家,
股本金额4.3亿元。其中乡镇企业188家,占应改制企业的84%,融资2.9亿元;村及村
以下企业488家,占应改制企业的85%,融资1.4亿元。上述企业中先拍卖后股份的企
业13家。以承包和租赁土地等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种植大户2619人,经营土地面积
9.5万亩。
全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出现新的变化,并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1)产权制度改
革已成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头戏,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下一盘棋,
拧成一股劲,密切配合,协调运转,促进了改制工作顺利进行。(2)产权制度改革的
范围进一步拓宽,由试点时单纯的乡村企业延伸到农村经济各个领域。全市实行产权
制度改革的经济组织中,种植业68家,养殖业91家,第三产业70家,工业及加工业
440家,农机、水利行业4家,改制范围涉及到一、二、三产业,农林牧副渔等10多个
行业。(3)产权制度改革的力度明显加大,开始触及到农村改革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特别是跨所有制形式的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的改制或创新,
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参股形成从单纯以资金入股为主,发展到资金、厂(场)房、设
备、业务、技术、信息等多元参股,特别是土地开始折价入股,参入流转,促进了社
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配置更加合理化。(4)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与农业产业化的结合日趋紧密。在股份制的推行中,注意因地、因业制宜,发挥生产
经营特色和资源优势,通过股份合作发展壮大支柱产业,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路子,
促进了产业化发展。这种“两产”结合的优越性逐步在广大农村干部群众中形成共识,
并开始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有效地实施。
(王启龙)

【农村能源综合利用】寿光市农村能源综合利用走在潍坊市前列。1991~1995年,共
推广太阳能热水器4900平方米,累计达到5600平方米;太阳能采暖房(学校教室)3处,
共13420平方米;新增太阳能灶26个,累计达到120个;新增沼气池141个,累计达到
1081个,正常产气利用的865个;冬暖式塑料大棚20万个,15万亩;开发利用地热资
源250亩。5年累计可节标煤17.9万吨,节电7.45万度,节能经济效益3572.5万元。
1991年10月,配合省农业厅在寿光举办了太阳能采暖房和大型沼气工程技术培训班,
全省各县市区能源办主任、技术人员共100多人参加了培训。
1995年推广节能技术效果显著,新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500平方米;新建沼气池1
05个,并开始推广日光温室、养猪圈、菜田与沼气池四位一体模式沼气池;建设冬暖
式塑料大棚3万个;地热能开发利用150亩。全年可节标煤3.84万吨,节电1.61万度,
节能经济效益768.3万元。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有了新的发展,四季能用的真空管镀膜
集热管式热水器试制成功并投入生产,当年推广600多平方米,原来的闷晒式太阳能
热水器已为铜铝复合循环式和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器所代替。寿光市机械林场利用地
热水与太阳能塑料大棚“两能”结合养殖甲鱼及其他高品位鱼类获得成功,已发展到
200多亩,沼气正在向大型集中供气和小型四位一体多层次综合利用发展。
(李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