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局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7&rec=33&run=13

【人事工作概况】1991~1995年,寿光市人事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人事
厅和潍坊市人事局的具体指导下,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紧紧
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积极参与各项人事制度改革,取
得了一定成绩,先后分别被省委、省政府表彰命名为“全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先
进单位”、“全省党政机关岗位责任制先进单位”,被省军转办命名为“全省军转宣
传先进单位”,被潍坊市委、市政府表彰命名为“全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先进单位”,
连续5年被省人事厅授予全省人事系统“人事宣传和刊物发行双先进单位” 称号,连
续5年被潍坊市人事局授予“调研信息先进单位” 称号。机构编制管理、人才引进和
培训、职称管理、社会养老保险等工作也多次受到上级业务部门的表扬和好评。廉政
勤政建设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好评,在潍坊市人事
系统廉政建设经验交流会上作了介绍,市纪委也转发了人事局廉政建设的材料。在市
委、 市政府组织的历次评比中, 寿光市人事局都被评为先进单位。《大众日报》、
《组织人事报》、《潍坊日报》、《中国人事报》、《山东人事》等数家报刊曾多次
刊登介绍寿光人事局的有关工作事迹。

【县乡机构改革】寿光的县乡机构改革工作,自1992年6月开始到1994年上半年完成,
先后经历了调查准备,组织实施和建章立制、检查验收、巩固完善三个阶段。
调查准备。 1992年6月,随着省、市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的开始,寿光县根据省和
潍坊市的要求,围绕制定改革方案,进行了全面准备工作:一是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成立了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实施县乡机构改革工作,并成立由县委研究室、
组织部、人事局等有关单位人员参加的办公室,负责具体业务工作;二是查阅了建国
以来有关县乡机构改革的档案材料, 摘录整理, 供研究制定改革方案之用;三是把
1984年以来,副科级以上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领导职数、经费来源等情况
逐年逐项核列清楚,研究探讨近年来机构编制膨胀的幅度和规律,以便找到解决问题
的办法和措施;四是走出机关,深入到乡镇、市直部门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县乡机构
设置和职能现状等情况,为制定改革方案提供依据。
组织实施。 1993年5月,按照潍坊市县乡机构改革工作会议要求,寿光的县乡机
构改革进入全面组织实施阶段。 (1) 在深入调查、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依据潍坊市
《关于县乡机构改革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关于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的审核意见》、
《关于县乡机构改革各部门人员编制分配比例的参考意见》等文件,以转变职能、强
化服务、理顺关系为重点,制定出了科学、可行的机构改革方案。(2)精心组织实施。
1993年11月5日,宣布了机构改革方案,11月8日公布了新机构班子组成人员,并开始
了以“四定”(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定工资总额)为主要内容的组织实施工作。
首先是定好职能,将必须由党政机关承担的职能明确起来,并进行合理的组合与界定,
明文规定每个部门的职、责、权,做到不重复、不交叉。其次是对党政部门内设机构
的名称、规格、数量等进行统一规范、调整。再次是由财政、编制部门联合确定党政
机构及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的人员工资总额。(3) 妥善安置富余人员。为使走者愉快、
留者安心,依据潍坊市安置富余人员的政策规定,结合实际制定了《寿光县关于县乡
机构改革中人员分流的暂行规定》,通过成建制转体。并通过清理清退临时工,男满
55周岁、女满50周岁以上人员列编外,安排调入企业等多条渠道,分流、安置富余人
员1621人。 其中市直行政部门分流361人, 乡镇机关分流338人;市直事业单位分流
381人,乡镇事业单位分流541人。上述人员中含乡镇自行雇用临时人员648人。
建章立制、检查验收和巩固完善。1993年12月开始,对机构改革新公布的机构,
安排了建章立制、检查验收、总结完善工作。先由各部门、单位自查,向市委、市政
府写出自查报告,从12月8日开始,组织人员分成5个小组,对县乡机构改革进行全面
检查验收。内容包括:(1) 政府部门转变职能、权力移交下放情况;部门内设机构、
职能调整、关系理顺情况;经济主管部门转体情况及政企分开的做法措施;乡镇的委
办设置、政事划分情况;各部门内设机构、人员编制的核定及领导职数配备情况。(2)
机关人员分流的措施、渠道、数量及分流后的效果。(3) 制定配套政策和建章立制情
况。(4)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深化改革的设想等。1994年3月,顺利通过了潍坊市
的检查验收。之后,根据上级要求,联系实际,对个别机构作了调整,并制定下发了
《关于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巩固县乡机构改革成果的通知》。通过这次改革,市直党
政群机关共设置工作机构46个,其中党政工作部门34个(党委5个、政府29个) ,群团
机构3个, 《党章》、《宪法》规定设置部门5个,其他保留机构4个。比改革前的91
个减少49.5%。潍坊市共分配本市市(县)级党政群机关行政编制846人,实际分配到部
门804人(留机动编制42人),实际配备723人,比改革前的987人减少26.8%。在乡镇管
理体制改革方面,设立了“一办”(党委政府办公室) “五委”(农委、经贸委、建设
环保土管委、教科文卫委、政法委) 。把原以市直部门管理为主的农技站等10站所的
人财物权下放到了乡镇管理。潍坊市分配本市34处乡镇机关行政编制1186人,实际分
配1166人(留机动20人),实际配备1069人,比改革前的1167人减少8.4%。乡镇事业单
位改革后定编1163人, 实际配备1125人,比改革前的1258人减少10.6%。另乡镇辞退
雇用临时人员648人,占雇用人员总数的56%。市直事业单位改革后共设136个(不含教
育、卫生,下同) ,比改革前的163个减少17.2%,市直事业人员由改革前的4866人精
减为4704人,减少3.3%。

【机构编制日常管理】1991~1995年,全市的机构编制工作是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
中心开展的。(1) 认真贯彻落实省、潍坊市政府及编委关于机构编制冻结的精神,认
真宣传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对促进全市各项改革和事业顺利进行的重要意义,增强编制
就是法规的观念,严肃编制纪律,并结合寿光实际,转发、印发了潍坊市《关于冻结
机构编制的通知》、《严格控制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通知》,保证了机构改革前,
党政群机关、财政拨款事业单位机构人员总量不再扩大,为1993年的机构改革创造了
良好环境。1994~1995年,在继续巩固机构改革成果的同时,对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
编制管理和编制执行情况逐月核实,对工作急需人员的调整,与财政部门配合,采取
增人不增工资的办法予以限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 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对市直
有关行政、事业机构作了调整,对个别机构的职能关系进行了理顺。(3) 搞好人事计
划管理。根据潍坊市编委下达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工资总额计划,严格控制机关
事业单位进人。同时,配合计委、教委等有关部门制定了年度大中专毕业生统配计划,
及时为其办理增编手续。(4)1995年8月,根据潍坊要求,办理了驻大家洼机关、事业
单位工作人员移交手续, 属人事局移交的单位共24个,其中行政7个、事业17个。共
移交886人,其中在职人员795人,离退休人员73人,遗属18人。将以上单位和人员全
部移交给潍坊海洋化工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5) 按潍坊市要求,对市乡事业单位按
经费管理形式和职能类型进行了分类。其中职能类型先作为内部资料掌握,不对外公
布。(6)建立了事业单位信息系统。将全市780个事业单位、每单位90项指标信息全部
输入微机,初步实现了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现代化管理,为下步事业单位全国联网奠
定了基础。

【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1994年,寿光市根据国发[1993]79号《国务院关于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问题的通知》和国办发[1993]85号《国务院
办公厅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三个实施办法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按
照省、潍坊市的统一部署,对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现行工资制度进行了改革。
这次改革的原则:(1)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克服平均主义,建立符合机关特点的
工资制度。(2)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依据按劳分配原则建立体现事业单位不同类型、
不同行业特点的工资制度,并与机关的工资制度脱钩。(3) 建立正常增资机制,使工
作人员的工资水平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有计划地增长,并与国有企业相当人员的平均
工资水平大体持平,保持合理的比例。(4)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加大工资中活的部分,
建立符合事业单位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特点的津贴、奖励制度。(5) 改革地区工资类
别制度和地区津贴制度。
这次改革的基本内容:(1) 机关工作人员(除工勤人员)实行职级工资制,其工资
按不同职能,分为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四部分。根据机关工人
的劳动特点,技术工人实行岗位技术等级工资制,其工资由岗位工资、技术等级工资
和奖金三部分构成;普通工人实行岗位工资制,其工资由岗位工资和奖金两部分组成。
(2) 根据事业单位特点和经费来源的不同,对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种不
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工资构成由固定部分和活的部分(津贴)两部
分组成。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固定部分为70%,活的部分为30%;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固定
部分为60%,活的部分为40%;自收自支(含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固定部分与活的部分
各为50%。 根据事业单位工作特点的不同,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
制,在工资构成上,主要分为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和津贴两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
实行职员职务工资制,在工资构成上,主要分为职员职务工资和岗位目标管理津贴两
部分。事业单位的工人、技术工人实行技术等级工资制,在工资构成上,主要由技术
等级工资和岗位津贴两部分组成;普通工人实行等级工资制,在工资构成上,主要由
等级工资和津贴两部分组成。
这次工资制度改革,全市共有820个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的20093名工作人员和离
退休人员参加。其中市乡党政群机关3610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8795人;差额拨款事
业单位2350人;自收自支(含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2182人;离退休老干部3156人。在
工资制度改革中,查阅审核了20093名工作人员的原工资标准、工龄、参加工作时间、
职务、技术职称等情况,对遇到的问题,做到及时向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请示,主动
做好工作,严格执行政策规定,顺利完成了工资制度改革任务。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根据国务院、潍坊市政府及上级业务部门的指示精神,1
994年1月,成立了寿光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事业处,为副科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负责全市范围内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公伤残保险和女职工
生育保险等工作。 并于1月20日,召开了首次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会议,
传达了潍坊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了上级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
老保险工作的一系列文件,对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作了具体部署,明确了
任务,提出了要求。会后,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迅速展开,到1995年底,
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初步建立起来。(1) 建立了机构,落实了办公地点和
工作人员,开展了业务培训,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在银行设立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
保险专户,于1994年1月按时正常对外办公。(2)与劳动部门划定了各自的业务范围,
完成了与劳动部门的移交工作。截至1993年底,已有2164名合同制工人,向劳动部门
缴纳保险金420.36万元,扣除调剂金后,移交给机关事业单位保险处383.60万元。(3)
及时转发了《潍坊市机关事业单位劳动合同制工人养老保险暂行办法》、《潍坊市自
收自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费用统筹暂行办法》和《山东省乡镇党政群机关选聘合
同制干部实行养老保险的暂行规定》等文件,促进了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
的开展。(4)克服困难,加大收缴力度。从1994年7月份开始收缴机关事业单位合同制
工人和乡镇选聘制干部的养老保险金,截至1995年底,共收缴合同制工人、乡镇选聘
制干部保险金683万元, 加上由劳动部门移交的保险金,累计已达1066万元,综合收
缴率达90%以上。从1995年7月开始,又开展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金的统筹工
作,到1995年底,共收缴统筹金108万元,拨付离退休费106万元,有利地保障了离退
休人员的生活,解除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人员的后顾之忧。

【一般干部管理】1991年以来,全市的一般干部管理工作,服务、服从于经济建设这
个中心,以不断提高一般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为出发点,连年迈出新步伐。(1) 吸收
录用干部。1991年、1992年,根据上级文件规定,为县级以上党政群机关招考工作人
员70名,经试用后办理了吸收录用手续。1993年开始,为获潍坊市政府以上优秀农民
企业家称号人员、 任职满3年的副乡级乡镇合同制干部、获省科技成果奖人员、计划
内自费生、 民办教师转公办教师、公安民警巡警等办理吸收录用、农转非手续。199
1~1995年,共吸收录用国家干部124名。(2) 聘用制干部。1992年,组织了全民所有
制事业单位聘用干部报名、体检、录用工作,通过考试,有1442名符合条件的同志被
聘为国家干部;同时完成了61个全民所有制企业单位上报的聘干计划、聘干岗位、聘
干人员的基本情况及手续的审查,有1610名同志的聘干材料初审合格,至1995年底,
全市共有聘用制干部3710名。(3) 下放干部管理权限。1993年,根据县级机构改革实
施方案的要求,按照“政事分开”和“分类管理”、“小机构、大服务”的原则,将
市直主管部门的10个站所下放到乡镇管理,并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对下放乡镇站所
后人员管理的几点意见》;将原属市政府党组和市政府委托人事局管理的市政府各委、
办、局、中心中层机构负责人及其他科员级干部下放给各部门党组织管理;按照落实
企业自主权的要求,将原属政府党组和市政府委托人事局管理的部分市属企业的行政
领导干部,下放到企业主管部门党组织管理。(4) 干部调配任免。1991~1995年,全
市的一般干部调配任免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严格条件,严格程序,不
断探索干部调配新路子,制定印发了《稳定教师队伍的意见》、《关于改革市外一般
干部调动办法的通知》,5年间,共任免股级干部3016名,商调入调出340名,市内调
整1109名。(5) 干部档案管理。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在加强人事部门档案管理方面进
行了大胆探索,曾于1992年、1995年两次大规模的清整、归档,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
科学、规范、条理、有序。

【科技干部管理】(1) 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转入经常化。1991年,根据省和潍坊市
业务部门关于转入经常性的评聘工作必须具备的几个前提条件,对首次评聘工作进行
了检查验收,清理了首次职改下达的指标,对全市的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进行了
合理设置。 1992年7月,全市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进入了经常化的轨道,成为人事
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省、潍坊市有关文件规定,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
评聘工作年年进行,形成了制度。为了维护政策的严肃性,从1993年开始,我们在潍
坊市率先实行了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查档预审制度,保证了评审材料的真实性,提高了
职称改革的声誉。根据省、潍坊市业务部门的部署,对全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年
年进行合理调整; 企业单位则根据工作需要自主设置专业技术岗位。 评审工作遵循
“公正、 合理、 准确、守密”的原则,坚持标准,严格考评,保证了评审质量。自
199 1年开始, 先后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在经济、计算机软件、会计、统计、审计等
系列和专业逐步实行了“以考代评”制度,用考试代替评审获取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
格。 1991~1995年,全市市属企事业单位有11677人晋升了专业技术职务,其中晋升
高级职务的626人, 晋升中级职务的3018人,晋升初级职务的8033人;为4500名乡镇
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评聘了内部有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农民职称1800个。(2) 建立
了正常的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制度。自1991年开始,根据省、潍坊市业务部门的具体部
署, 对全市1.6万名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实施了三次年度考核和两次任期届满
考核。为此制定印发了《关于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转
发了《关于批转工程等29个系列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标准的通知》和《潍坊市企事业单
位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工作验收办法》、《潍坊市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工作验
收标准》。(3)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逐步纳入正轨。为了使专业技术人员
不断进行知识技能补充、拓宽和提高,自1991年起,逐步加大了继续教育工作力度,
先后转发了《潍坊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发展规划》、《潍坊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
教育管理办法》,并制定印发了《寿光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办法实施意见》,
建立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制度。(4)科技干部综合管理工作日趋科学化、
正规化。1991年,在潍坊市率先将微机用于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把能最大限度地
体现本人状况的22项信息按预定的程序输入微机, 对全市2万名专业技术人员实现了
微机管理。 经过逐级选拔推荐、层层筛选,有3名专业技术人员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
府特殊津贴。

【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准备工作】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自1993年
10月1日开始实施。(1)宣传发动。自1993年冬天以来,通过召开会议,利用报纸、广
播、录像、开展知识竞赛等多种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宣传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重
要意义及其内容、推行的方法步骤等,使有关人员对公务员制度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
(2) 培训业务骨干。举办了由乡镇政府文书、市直各部门政工科长参加的公务员骨干
培训班,并请潍坊市人事局研究室的同志作了专题报告;在市直部门副局级以上领导
干部普法教育学习班上,人事局主要负责同志就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作了专题报告;
人事局主要负责同志为党校举办的副局级领导干部学习班讲授了推行公务员制度专题
课。(3) 认真组织了1994、1995两次年度考核,并在全省人事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
言。(4) 为全市4000多名机关、部分事业单位人员发放了培训辅导教材、过渡考试复
习题、参考答案等,组织了模拟考试。(5) 对机关过渡人员进行了严格资格审查,对
各部门上报的免试人员,开卷、闭卷考试人员严格把关,初步确定了全市参加第一批
过渡的2660人名单。(6) 公务员制度几个单项法规已在全市实施。机关工作人员退休
已按公务员制度要求办理;机关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已按《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
执行;全市党政机关增加工作人员已按照《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和省、潍坊市
的实施办法,经考试、考核、面试等一系列程序办理。

【军转安置】 1991~1995年,全市共接收军转干部202名。几年来,全市的军转安置
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军转安置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1) 加强组织领
导,把军转安置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寿光市的各级领导都把军转安
置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市里主要领导亲自抓,人事局主要领导靠上抓,有关部门
密切配合,通力协作,齐心协力做好全市的军转安置任务。(2) 加大宣传力度,坚持
一手抓安置,一手抓宣传,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做好军转安置工作的重要意
义,充分调动各单位接收军转干部的积极性,努力为顺利接收安置军转干部创造良好
的氛围。(3) 严格执行政策,突出工作重点。工作中,一直把团职干部的安置、军转
干部住房的落实等作为安置工作的重点、难点来抓,团职干部全部按上级政策规定落
实了职务,专业技术干部除个别要求改行外,均进行了对口安置,全迁户都安排落实
了住房。(4)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改善分配办法。针对安置工作难度大的情况,
近几年一直坚持了指令性计划分配,为确保有的放矢,不出问题,事先早做调查研究,
早做思想工作,受到了军转干部、用人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连年被省、潍坊
市评为军转安置先进单位。

【奖惩任免】1991年以来,奖惩任免工作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不断深化完善。 (1)
岗位责任制。1991~1993年以来,全市的机关岗位责任制工作,主要是对机关工作人
员完善落实以《乡镇机关工作规范》 为主的机关岗位责任制。 1992年,制定印发了
《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县党政机关岗位责任制的意见》,并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参
加了全省党政机关岗位责任制现场经验交流会,作了题为《适应机构改革新形势,努
力探索乡镇机关岗位责任制新路子》的典型发言。(2) 年度考核。1994~1995年,根
据国家人事部《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文件精神,按照潍坊市人事局的统一部署,
对全市党政群机关工作人员进行了两次年度考核。市乡机关参加考核的共5997人,其
中, 确定为优秀等次的856人,同时对获优秀等次的人员分别给予了嘉奖和记三等功
之奖励。(3)平时奖励。根据鲁政发(1985)69号和潍政发(1989)179号文件精神,印发
了《关于加强奖励表彰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强了对各系统奖励的管理,并积
极做好向上级机关的奖励推荐工作。1991~1995年,共有93名机关事业单位优秀工作
人员获得了晋升工资奖励。(4)任免惩戒。1991~1995年,共为全市781名副科级以上
政府系统的干部办理了行政任免手续,为48名受处分干部办理了降低工资级别和重新
确定工资手续。(5)知识分子家属农转非。1991~1995年,知识分子家属农转非工作,
严格按照政策规定, 坚持条件、人员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共为423名知
识分子办理了家属农转非手续,随迁家属子女602人。

【老干部工作】1991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人事局密切配合组织、老
干部门,严格执行中央、省和潍坊市关于干部离退休的政策规定,采取宣传、教育、
监督检查等措施,使各部门、各单位以至每一个干部,都明确了坚持正常离退休制度
的意义,自觉遵守上级规定。到1995年底,共为全市1180名干部办理了离退休手续,
保证了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工作中,(1) 认真落实离退休人员政治生活待遇。市
人事局工资科负责老干部待遇的落实情况,并不断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监督检查
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反馈老干部政策执行情况,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2) 积极
为老干部办实事、好事。为老干部发放老干部政策文件选编、政策手册等“明白”书
籍,同时还积极组织老干部发展庭院经济,为他们搞好技术咨询服务,组织创收。(3)
建立了老干部人才库,为离退休人员提供各种社会工作的机会,充分发挥老干部贡献
余热的积极性。

【人才服务工作】1991~1995年,寿光市人事局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积极开
展人才服务工作。(1) 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外地人才。为了广泛吸引外地人才来
寿光建功立业,1992年,制定了《寿光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参
加了7月下旬在北京召开的引进人才新闻发布会, 以此为基础,举办了潍坊市首家县
级人才市场。 到年底,就有198名专业技术人才到寿光联系工作,要求调入、聘用、
兼职服务,《潍坊日报》在一版进行了报道。1993年,全市的招聘引进人才工作又有
新进展,制定了《寿光市引进人才优惠政策》,先后参加了在济南举办的大中专毕业
生供需见面会、在北京举办的“全国首届科技人才技术交流洽谈会”、在西安举办的
“陕西省第三届技术成果交易会”等大型会议,招聘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先后有来自
四面八方的1870名科技人员踊跃报名, 来寿光献才献智。到年底,引进市外人才415
名, 其中正式调入85名,聘用定期、不定期搞技术服务的217名。据统计,1991~19
95年, 全市共引进各类人才668名,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
展。(2) 加强管理服务,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在调整人才结构,优化配置人才
资源,发挥人才的整体优势方面,市人事局每年都组织专门力量,深入部分企事业单
位,就国有大中型企业、集体企业、三资企业、乡镇企业等单位对人才需求情况进行
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进行人才需求预测,并采取正式调入与市场交流的形式,充
实调整人才技术力量,发挥现有人才的整体优势。在进一步加强科技人员的管理服务,
积极为科技人员办实事、办好事方面,对于引进的人才,在工资待遇、住房、评优晋
职称等方面优先考虑,酌情照顾,调动了引进人才的工作积极性。(3) 积极开展各级
各类培训,提高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全市人事部门根据经济建设的实际
需要,按照长短结合、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
活动。5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82期,培训人员5709人次。
(刘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