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7&rec=20&run=13

【组织工作综述】县(市)委组织部1991年内设办公室、组织科、知工科、干部科,编
制17人,实有干部职工17人。1992年12月,增设干审科、干训科。1993年11月,进行
机构改革,撤销了干审科、干训科,原市委组织员办公室撤销正局级规格,成为组织
部的内部科室, 此时,组织部编制为25人。1994年2月,增设党员电化教育中心,为
副局级事业单位,编制3人。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1995年6月恢复干审科、干训
科,1995年底,在职干部职工24人。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1991~1995年,全市各级党委强化管党意识,履行管党职责,
落实有效措施,大力改进和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在农村,围绕“五个好”的目标,按照“促强、帮弱、带中间”的思路,狠抓了
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突破传统的选人用人观念,大胆地把那些政治素质
强、有本领、有能力、群众威信高的同志选拔进村级班子。特别是按照德才兼备原则,
选拔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公正廉洁、年富力强、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人担任党
支部书记。 仅1995年,全市通过内举、回请等多种渠道,选拔526名同志进入了村党
支部班子, 其中119人担任了党支部书记。突出抓了后进村党支部班子的整顿提高,
重点实施了“152”工程,即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对100个经济比较薄弱、帮一帮就
能上去、 放一放就可能滑下去的村,开展“强弱村结对子”活动,组织100个经济强
村分别与它们结成共富对子;对50个各种遗留问题较多、经济和各项事业相对后进的
村,落实50个市直部门包,进行重点帮扶;对20个班子缺乏战斗力、一时又确无合适
人选的村,选派20名机关干部进村任职。通过农村基层党组织集中教育整顿、组织工
作组进村整治等措施,做好后进村党支部班子的整顿转化工序,5年中,共有238个后
进村党支部得到转化提高。对经济强村党支部,重点抓了思想作风建设,广泛开展了
“创建奔小康红旗党支部”和“争创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活动,引导他们正确对待
已有的成绩,激发争当“强中强”的积极性,对中间状态村党支部则通过落实年度目
标责任制,严格考核,促其努力上进,力争上游。为了提高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每
年利用市乡党校对农村干部和村级后备干部进行一次轮训。仅1995年,全市培训村级
干部7800人次。1991年被省委命名为“农村党建工作先进县(市)”。
在企业中,围绕转换机制,加快发展,按照中央提出的“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
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厂长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三句话”精神,
改进和加强了市属企业的建设。在党政任职形式上,宜兼则兼,宜分则分,不搞一个
模式;在党组织工作制度上,健全并落实了参与重大问题决策、行政负责人定期向党
组织报告工作、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以及自身建设等方面的制度;在党组织活动方式上,
提倡以小型、业余为主,灵活多样,注重实效;在党组织设置上,适应企业发展形势,
及时调整理顺, 新建8个党委、8个党总支、68个党支部、195个党小组、63个党务工
作机构, 充实党务干部175名。目前,全市市属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好的和比较好的
占90%以上。 对外商投资企业、股份制企业、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等新兴经济形
式的党组织建设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加强了分类指导。
另外,对机关、学校、事业单位党的建设,都根据各自特点和情况,制定了一些
改进和加强的具体措施。
在党员教育方面,重点加强了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章》、
市场经济知识及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在利用市乡党校搞好培训、利用“三会
一课”和党员活动日搞好经常性教育的同时,每年都确立主题,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
中开展一次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从1991年开始,在农村党员中深入
开展了“学科技、用科技、比贡献”活动,全市农村有劳动能力的党员大都接受了不
同形式的培训。多数农村党员掌握了一门以上实用技术,有5072名党员达到了农民技
术员水平; 并通过科技示范、科技联户、成立科技小组等形式,带动5.6万户群众找
到了致富门路。1993年市委在全省农村党员学用科技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在企业党
员中开展的“双学双增三带头” (学特色理论、学《党章》,增党性、增本领,在深
化改革、提高效益、团结稳定三个方面带头) 活动和在机关、事业单位党员中开展的
“三学双为”(学理论、学《党章》、学业务,为改革服务,为基层服务)活动,都收
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党员管理方面,重点抓了“三会一课”、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
党员组织生活会、党员年度目标管理、民主评议党员、党员联系户等党内生活制度的
落实,加强了对流动党员的管理。
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全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截至1995年底,
全市有党的工作委员会9个,基层委员会67个,党总支118个,党支部2220个。其中乡
镇党委34个,企业党委27个,市直部门党委4个,事业单位党委2个。广大基层党组织
和共产党员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和关键时刻经受了考验,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
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5年中,市委共表彰了656个先进基层党组织、2245名优
秀共产党员和144名优秀党务工作者。
(魏 明 郑长青)

【发展党员工作】1991年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
展党员工作细则》的要求,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
的方针,积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1) 加强宏观指导,突出发展重点,每年都从实际
出发,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办法制定党员发展宏观指导性计划,坚持把在生产、
工作第一线发展党员,特别是把党员老化村发展青年党员、女党员空白村发展妇女党
员和解决多年未发展党员村、企业党员空白班组的发展党员问题作为突出重点。通过
采取建立责任制,层层抓落实,对症下药,分类指导,加强督促检查,实行销号制度
等有效措施,保证了全市发展党员工作的健康进行。1995年,全市在生产、工作一线
工人、农民中发展党员1038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62.7%。在395个党员老化村发展35
岁以下的青年党员126名, 241个5年以上未发展党员村发展党员221名,222个妇女党
员空白村发展女党员40名。(2) 强化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在下大力选拔好入
党积极分子的基础上,采取举办培训班、吸收入党积极分子听党课、参加党日活动及
包干培养等方式,让他们接受教育和经受锻炼,有效地提高了入党积极分子的素质。
1 995年全市各级党组织共培训入党积极分子5000多人。(3)严格发展程序。不断加强
组织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发展党员工作规范,编印下发了《发展党员工作程序
图》,建立健全了发展党员材料预审、组织员谈话等制度,较好地保证了新党员的质
量。经评议,新发展的党员发挥作用好的和比较好的占98%以上。
1991~1995年, 全市累计发展党员6300名,其中女党员1029名,占16.3%;到19
95年底,全市党员总数达46427名,其中女党员占8.1%。
党员的年龄:25岁以下的占3.5%;26~35岁的占21%;36~45岁的占31.1%;46~
55岁的占20.9%;56~60岁的占9.7%;61岁以上的占13.7%。
党员的学历: 大专以上的占6.9%;中专占11.2%;高中占18.9%;初中占34.5%;
小学占26.9%;文盲占1.6%。
党员的职业: 职工党员占32.5%;乡镇企业劳动者党员占7.8%;农牧渔民党员占
51.1%;从事其他职业的党员占8.6%。
党员的行业分布:农林牧渔、水利业占57.3%;工建交邮电通讯业占15.1%;国家
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占10.7%;其他占16.9%。
(魏 明 林立星)

【党员电化教育】1991年以来,全市党员电化教育工作按照“系统网络化、管理档案
化、播看制度化、效益社会化”的要求,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
党员电教网络逐步形成。1991~1993年,市委组织部确定专人分管党员电化教育工作,
1994年2月设立市委组织部党员电化教育中心,为副局级事业单位,编制3人。到1995
年底,全市形成了以市委组织部党员电教中心为龙头,以各党工委党员电教工作片和
各党委党员电教站为依托,以基层总支、支部党员电教播放点为基础的党员电化教育
网络,农村党支部(总支) 和市直基层单位党组织“两机一室”(电视机、录像机、电
教室) 的配套率分别达到58.6%和81%。同时,为解决党员电教片源问题,市委组织部
电教中心多方引进,并在各电教工作片和电教站建起了片源库,建立了交流、借阅制
度, 仅1995年就购进和复制下发电教片112种、2419盘。其中科教片68种、1265盘,
政教片44种、1154盘,较好地满足了全市党员电化教育的需要。(2) 党员电教队伍不
断壮大。在市委组织部党员电教中心配齐工作人员的基础上,各乡镇党委、农村党支
部(总支),市直各党工委、党委、总支、支部也都根据各自实际,配备了1~2名专兼
职结合的电教管理员。到目前,全市电教工作人员已达2500多人。(3) 播放收看工作
扎实而有成效。通过建立健全党员电教片播放收看制,搞好《电教片播放、讨论登记
簿》等“三簿一册”的记录,使播放收看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电
化教育以其“形象直观、真实可信、感染力强、喜闻乐见”的特点,在对广大党员干
部的教育培训、开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章》的学习活动以及学习推
广应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和科学技术的知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到1995年底,
全市农民党员通过电教途径掌握1~2门实用技术的达到1.95万人,占农民党员总数的
78%, 不少农民党员把电化教育誉为致富的“金钥匙”。1995年,潍坊市委组织部推
广了寿光市利用电教手段深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章》学习活动的做
法,在1994年和1995年省及潍坊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党员电教工作检查中取得了较好的
成绩,市委组织部党员电教中心被评为“全省党员电化教育先进单位”。
(魏 明 董 强)

【市、乡镇两级领导班子换届调整和机构改革】按照潍坊市委的要求,市、乡镇两级
领导班子分别在1993年、1995年进行了换届。同时根据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对乡镇
领导班子和市直部门领导班子进行了充实调整。在换届和调整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
了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解放思想,以改革精神选人用人,坚持走群众路线,强调“群众公认”,把一大批优
秀干部选拔进了领导班子。 通过换届和调整, 领导班子年龄和文化结构更趋合理。
1993年乡镇领导班子换届调整后, 乡镇党政班子平均年龄为36.8岁, 比换届前下降
2.2岁;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5%,比换届前提高3.8%。34个乡镇党政班子中
配备女干部36名,91个市直党政群机关中配备女科级干部22名,乡镇班子中有非党副
职1名。自1991年以来,共调整班子780多个,调整干部2600多名,其中由一般干部提
拔为副科级的359名、副科级提拔为正科级的161名。
1993年,市、乡机构改革,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
的原则,从转变管理职能入手,撤并了一些职能交叉重复和业务相近的机构,将一部
分有条件的经济管理部门成建制的转为经济实体和服务实体,裁减了非常设机构。机
构改革后,市级行政机构保留、组建了46个,比改革前的91个减少了45个;改革后的
乡镇行政机构按照设置“一办” 、“五委”的要求,压缩为340个,比改革前减少了
102个。 同时,大幅度精减了党政群机关人员。改革后市直党政群机关共保留行政人
员804人, 比改革前的987人减少183人;乡镇机关保留行政人员1166人,比改革前的
1804人减少638人。 在此基础上,对全市338名市直部门机关人员和101名乡镇机关人
员进行了妥善安置,顺利实现了人员分流。
(金树亮 孙永乐)

【干部培训工作】1991~1995年,全市干部培训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从
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出发,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大规模的干部教育培
训。(1) 突出了培训重点。1991年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开展四项基本原则的
教育为重点,1992年以学习中共十四大精神和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为重点,1993年以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党的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八届全国人大会议精神为重点,
1994年以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重点,1995年以学
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党章》和党的十四届四中、五中全会精
神为重点,广泛开展了政治理论培训。同时加强了市场经济、外经外贸、法律知识和
业务知识的培训, 大规模地开展了干部学历教育。5年来,全市共举办各类干部培训
班728期, 培训5.96万人次。在培训的对象上,突出了领导干部、中青年干部和妇女
干部。1991~1995年,共举办科级领导干部培训班34期,培训6320人次;中青年干部
培训班2期,培训63人次;妇女干部培训班5期,培训1300人次。(2) 积极改进培训方
式,切实提高培训质量。打破传统封闭式教学模式,把理论培训与业务培训、课堂教
授与研讨交流、外出参观考察与下基层锻炼、聘请专家讲课与党员电化教育和以会代
训等培训方式结合起来,还先后安排24人次出国参加了培训。(3) 狠抓了培训制度建
设。通过加强宏观管理和检查指导,保证了干部培训计划的落实。(4) 加强了培训阵
地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全市10处干部培训中心的教学条件,充实了师资力量,为搞好
培训工作奠定了基础。
1991~1995年,全市共脱产培训干部1.08万人次,有6400名干部取得了中专以上
学历; 举办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15期,培训5008人次;村委主任培训班25期,培训5
554人次;初级英语培训函授班1期,培训1268人。同时,较好地完成上级下达的科级
以上干部及厂长(经理) 岗位培训调训任务,共培训181人次,其中县级39人,科级29
人,厂长、经理13人。经过学习培训,广大干部普遍增强了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
坚定性和自觉性,提高了参与、领导改革和经济建设的能力。
(寇振彦 孙永乐)

【下派、外派干部工作】自1993年以来,寿光市采取市直部门干部包村和乡镇干部到
后进村里任职的办法, 使所包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基层班子进一步加强。5年来,
共从市直下派干部258名, 其中有11名提拔重用;有25名乡镇干部到村里担任了支部
书记等职务;有4名同志提拔为副乡级领导干部。
根据省委和潍坊市委的安排,寿光市积极开展了与外地互派干部挂职交流工作。
自1991年以来, 先后派出3名县级干部、5名科级干部分5批到延安地区、内蒙古自治
区、 青海省、临沭县等地挂任相应职务。1995年7月,又派出了2名乡镇党委书记和2
名乡镇长到潍坊市直部门挂职。通过交流,既锻炼了干部,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知识分子工作】1991~1995年,为适应全市经济发展需要,充分挖掘人才资源,大
力加强了知识分子工作。(1) 加强了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选拔管理。1992年评选表彰
了第二批18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到1995年底,全市(县) 共选拔管理县级拔尖人才3
4名, 乡村优秀科技人才两批175名;先后有3名专家学者被批准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
贴,1人被评为省级拔尖人才,4人被评为潍坊市级拔尖人才。1994年,寿光市委办公
室和市府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寿光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管理暂行办法》,使全市拔尖
人才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管理的轨道。(2) 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引进各类科技
人才。自1991年以来,先后拟定了《招聘引进人才的政策规定》、《引进海外人才和
国外留学人员的政策规定》和《关于选拔培养跨世纪优秀科技人才的意见》等优惠政
策,同时配合人事部门多次到济南、潍坊、香港、北京、西安等地,通过举办人才新
闻发布会等方式, 招聘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共340名,其中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
职称的108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66人,分别占31.8%和44.8%;选聘科技副乡镇长
35名,充实和加强了知识分子队伍。(3) 注意优化知识分子的外部环境,帮助他们解
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年来,给423户知识分子办理了“农转非”手续,为1
76名知识分子解决了两地分居,给拔尖人才、优秀知识分子和高级职称的知识分子查
体530人次,稳定了知识分子工作队伍,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知识分子的工作积极性。

【干审工作】1991~1995年,为224名同志办理了离退休手续 (其中退休的186名,离
休的38名);为308名同志更改了参加工作时间;为180个单位、631人次办理了因公出
国政审手续;为9名党员办理了出国(境) 探亲审查手续。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工
资制度改革意见,分两步提高了退离休人员的工资待遇,为86名同志明确了职级待遇;
接待来信来访613件(次),处结率达96%。同时,继续加强了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期间犯严重错误以上8名人员的管理教育工作, 对他们在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
中的表现也进行了考察,并及时向市委分管领导和上级组织部门进行了汇报。
(卢万富 孙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