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7&rec=139&run=13

【卫生事业概况】1995年,寿光市市、乡两级卫生机构42个,比1990年增长5%。医院
病床1178张,比1990年增长13.3%,全市平均每千人口占有病床1.15张(不包括厂企事
业单位卫生机构床位) 。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893人,比1900年增长28.3%。乡村医生9
07人,乡镇办合作医疗单位32个。全市100%的乡镇卫生院完成了改貌建设。1991年,
寿光县被评为潍坊市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 1993年,市医院投资360万元建立了CT检
测中心, 市中医院投资200万元加强了“省重点中医院”项目建设,各级医疗卫生单
位固定资产总值达4275.3万元。 寿光市被评为“山东省农村卫生建设先进市”。199
2年, 寿光县被定为山东省医院分级管理试点单位,县医院和稻田卫生院分别通过全
省“二级甲等医院”和“一级甲等医院”验收。1994年12月,寿光市医院被评为“山
东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同年6月,稻田卫生院被评为“潍坊市十佳乡镇卫生院”。
全市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7.76%,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71.95/10万以下。市卫
生防疫站被评为“山东省卫生防疫防治工作先进集体”;市医院达到“爱婴医院”标
准。 全市母乳喂养率达80.1%,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下降到2.5/万和14‰以下。
1991年,寿光县妇幼保健站被山东省卫生厅评为“甲级妇幼保健站”,基本消灭或有
效控制了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地方病、 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慢性病。1992年8月,全县
地方性氟中毒防治被确认为基本达到省规定的基本控制中、 重病区标准。1991年1 0
月,通过省级考核,全县达到了“基本消灭布氏病”标准。麻风病防治1990年通过省
级验收, 1994年4月又通过卫生部复核,确认“寿光市已基本消灭麻风病”,被省卫
生厅定为“麻风康复试点市”。1991年,寿光县被评为“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县”。
1992年,经省验收分别达到“省级卫生县城”和“食品卫生先进县”标准。同年,经
省考核提前8年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目标,成为全省“初保”试点县。
1995年6月, 在全国“初保”中期评估验收中,取得94.73分的好成绩,名列全国前3
位。1991年,寿光县卫生局被授予“潍坊市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1993年10月,
寿光市卫生局被评为“山东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

【卫生改革】1991年和1993年,寿光县(市) 政府分别颁发了寿政发(1991)145号文件
《关于改革和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意见》和寿政发(1993)24号文件《关于深化改
革扩大对外开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深化卫生改革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续继出台
了一系列卫生改革的政策和措施,全市卫生管理体制和经营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
(一)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转变职能,强化宏观调控,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规划、指导、
协调、监督和服务上来。推行了区域医疗卫生发展规划,实行了医疗卫生全行业管理。
市政府颁发了寿政发 (1993) 251号文件《寿光市区域卫生发展概略规划》 和寿政发
(1993)23号文件《医疗机构管理暂行规定》,完善了乡镇卫生院职能,赋予乡镇卫生
院担负当地卫生行政管理的职能。
(二)改革内部经营运行机制,完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逐级签订综合目标责任
书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书,加强目标管理。市卫生局简政放权,逐步扩大各级医
疗卫生单位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各单位普遍推行了浮动工资制,在国家规定的工资数
额内,按照德、勤、绩考分浮动职工月工资。充分挖掘内部潜力,根据社会不同层次
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开展新的服务项目,拓宽了服务领域。
(三)改革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乡镇卫生院院长和市直医疗
卫生单位的相应职务的领导干部实行了任命制与聘任制相结合,建立了领导干部政绩
年度考评制度和政务查办制度,及时调整充实各级领导班子。1994年,在乡镇卫生院
财会队伍中开展了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双轨制试点。1995年,34处乡镇卫生院 (包括口
腔医院)全部实行了全员聘任制,评聘分开,绩效挂钩,同时为980名卫生技术人员颁
发了聘书、签订了聘约,并妥善安置了“落聘”人员的岗位工作。
(四)改革医疗保健制度。对公费医疗制度管理,按照“共享、共管、共担”的原
则,市、乡(镇) 两级全部实行了以“一包二定四挂钩”(一包:经费包干;二定:定
医院、定门诊;四挂钩:个人、享受单位、医院、财政)为中心内容的新的管理办法,
有效地控制了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

【医院管理】1991年,医院管理以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为主要形式。1992年,推行了
医院分级管理,制订了《寿光县“八五”期间医院分级管理工作规划及实施意见》,
并在县医院和稻田、上口等中心卫生院开展了试点工作。经全省医院分级管理评审委
员会评审,县医院和稻田卫生院分别达到“二级甲等医院”和“一级甲等医院”标准,
寿光县被定为全省医院管理试点县。至1995年底,全市已创建“二级甲等”医院1处、
甲级站1处,“一级甲等”医院14处,占医院(包括站、所、校)总数的47%。199 3年,
医疗卫生单位全部推行了系统规范化管理。各级医院以创建同级甲等医院为目标,县
直站、所、校以创建甲级站、所、校为目标,明确任务,健全制度,积极开展了“达
标上等”活动,使各项医疗卫生服务与管理达到了制度化、规范化。1994年,重点加
强了专科建设与专业化管理。以寿光镇卫生院牙科为基础,筹建了寿光市口腔医院。
采取“一院挂两块牌子”的方式,建立了寿光市整骨医院(稻田卫生院)、寿光市脑血
管病防治中心(马店卫生院)、寿光市性病防治中心(市皮防站)。加强了寿光市精神病
防治院(北洛卫生院)内涵建设与专业管理,突出了专科特色,提高了服务质量。同年,
加强了医疗质量管理,开展了医疗质量管理年活动,把医疗质量渗透到医院工作的每
一个环节,分别制订出医疗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严格了各项技术操作规程
和危、急、重症抢救程序,加强了过程质量管理与终末质量检查,提高了技术水平与
服务质量。经全市统一考核,寿光市医院被定为“潍坊市十佳医院”;稻田卫生院被
评为“潍坊市十佳乡镇卫生院”。

【农村卫生】(一)初级卫生保健。1990年,寿光县被定为山东省初级卫生保健试点县。
1992年,通过全省“初保”试点县达标验收和全国复核,列为“全国初级卫生保健试
点达标县” 。1993年,寿光市政府把“初保”工作列入“小康市”建设议程。199 4
年,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初保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市委、市政府在政策上给
予了适度倾斜,突出了农村卫生、预防保健、中医中药三大卫生战略重点,巩固发展
了“初保” 达标成果。1995年6月,卫生部、国家计委、农业部、国家环保局、全国
爱卫会组织全国“初保”中期评估验收。寿光市被中签代表山东省79个初保达标县、
市、区,顺利通过了全国评审验收。评审组宣布:寿光市的“我国农村实现2000年人
人享有卫生保健规划” 普及阶段达到了国家五部委标准。同年9月,经全国总评,寿
光市初保评审成绩为94.73分,名列全国前3位。
(二) 农村卫生建设。 1991年,因乡镇卫生院改貌建设成绩突出,寿光县被评为
“潍坊市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并有22处乡镇被评为“潍坊市农村卫生工作先进乡
镇”。1991~1992年,重点加强了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设备更新和人员、技术配备,
并有15处乡镇卫生院和8处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加强了楼房设施配套建设。至1995年底,
农村卫生建设累计投资达3080.9万元, 达到了全省先进水平。1993年6月,全国农村
卫生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潍坊市召开,寿光市被选定为会议现场单位,向全国推广了寿
光市《搞好农村卫生3项建设, 推动初级卫生保健全面发展》的经验。同年,寿光市
被评为“山东省农村卫生建设先进单位”,省政府颁发奖金10万元。
(三)行政村卫生室管理。1991年,有27处乡镇建立了初级卫生保健基金,用于乡
村医生报酬和发展预防保健事业。为保证预防保健任务落实,对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
实行了“三证、二制、五统一”管理,使村卫生室覆盖率达到100%,甲级卫生室达到
76.6%。 1993年将“三证二制五统一”管理模式改革为“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采
取院办院管、院村联办、村村联办、村办乡管等多种形式,由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
实行统一管理。并依法取缔了非法行医和一切游医药贩。到1995年,甲级卫生室占卫
生室总数的86.1%。
(四)农村合作医疗。1990年以来,有25处乡镇积极稳妥地推行了乡镇办合作医疗
制度。1995年,结合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新情况,全市合作医疗在资金筹集、
专款管理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使全市集资医疗覆盖率达100%,其中
32处乡镇实行了乡镇办合医合药型合作医疗制度。

【职业道德建设】1991年,全县卫生系统开展了“优质服务年”活动。1993年,市卫
生局制订印发了有关端正行业作风,严禁吃请受礼和个人拿医疗回扣等一系列文件,
针对群众反映较大的问题开展了以“行风”为重点的专项治理。1994~1995年,按年
度为周期,深入开展了周期性医德教育建设。严格按照《医务人员道德规范》要求,
密切联系本单位、本科室和个人岗位工作特点,从仪表、语言、态度、举止、职责、
技术、团结、秉公、守密和慎独等10个方面,层层制订并落实“医德行为规范细则”,
对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的冷、硬、顶、拖现象和吃请受礼、个人拿回扣、“搭车”开
药、开人情方等不正之风,从上而下地展开了“查、纠”活动,严肃了职业纪律,落
实了便民利民措施131项。 同时,建立与完善了监督约束机制。42处卫生机构普遍建
立了监督台、局长信箱,实行了挂牌服务,严格了医德考核,建立了医德档案,在评
先创优和技术职务晋升中实行了医德“一票否决制”。各院、站、所、校普遍聘请各
级人大代表为骨干,组建了医德行为规范监督委员会,加强了社会监督,开展了医德
调查。 调查总评,病人对医院服务质量的信任度为96%,对医务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
度为95.5%,认为医疗技术好和比较好的为88.6%。
(朱瑞祥)

【医疗卫生保健】(一)加强医疗质量管理。1991~1995年,全市各级医疗单位进行了
“病人至上,医疗质量第一”教育,加强了医疗质量控制措施,健全和完善了医院各
科室工作制度和工作人员职责,制订了98种疾病诊疗常规和脑溢血等35种疾病的护理
常规及技术操作常规、规程,进一步严格了“首诊医师负责制”、“三级查房制”、
“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责任制”,使每个医务人员有章可循,照章办事。随后,各医疗
单位又研究制订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保证各项制度、常规和规程落实,从而提高了医
疗质量,杜绝了重大医疗事故的发生。
为进一步搞好医疗质量管理,1994年,寿光市卫生局下发了《关于认真开展医疗
质量管理年活动的通知》,各级医疗单位制订了《实施方案》和医疗质量考核、奖惩
办法,提高了全员质量意识,使医疗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市人民医院经潍坊市
卫生局97项263个考核指标严格审评,稻田医院经潍坊市卫生局92项262个考核指标严
格审评,分别获得“潍坊市十佳医院”和“潍坊市十佳乡镇卫生院”称号;张献忠、
孙思维等10名同志分获潍坊市优秀医务工作者称号。
(二) 人才培养与医学科研。1993年1月,县卫生局印发了《寿光卫生系统全员培
训实施方案》 ,3年为一培训周期,每年制订《年度培训计划》,对卫生系统人员进
行基础理论、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全员培训率达到100%;考试及格率达到1
00%。1995年底,市卫生局为821名医务工作者统一颁发了第一周期全员培训合格证。
1991~1995年, 以寿光市卫生学校为基地招收培训学员683人。安排各级各类临
床进修学习207人,组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521人。1992年,寿光卫生学校首次与山东
医科大学联合举办了“大专专业证书班” ,招收学员173人;1992年,寿光卫生学校
被潍坊市教育委员会、潍坊市卫生局授予“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在医学科研方面,1991~1995年,共取得医学科研成果奖、进步奖11项。其中获
省科技进步奖、省科技成果奖各1项,获省卫生厅科技进步奖2项,获潍坊市科技进步
奖2项,获寿光市科技进步奖5项。省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19篇,其中国家级论文77篇。
272人参加了省、市各种专业学术会议。1993年8月,潍坊市传染病学术研讨会在寿光
召开。1994年7月,寿光市人民医院承办了潍坊市心血管内科学术会议。1995年5月,
寿光市人民医院主治医师李维东撰写的 《严重胸外伤后4个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成功一
例》论文,在美国纽约召开的国际首届人体科学研讨会上进行了交流并获三等奖。
(三)医疗卫生多科并进专科发展。1991~1995年,全市医疗卫生系统科室设置发
展到38个,其中市人民医院骨外科、胸外科和心血管内科达到了重点专科标准,成功
地开展了断臂再植、拇指再造、心包剥脱手术、放射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心肌梗塞
溶栓治疗、潘生丁试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装等新技术项目,居省、市同级先进水
平。马店医院脑血管病治疗中心、稻田医院骨伤专科、上口医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
专科为代表的乡镇医院专科不断发展,带动了医疗技术水平全面提高。1995年,全市
门诊121.5万人次,住院治疗3.48万人次。
(四)医疗设备配套、功能完善。全市医疗单位改貌建设基本完成,医疗设备配套
建设迅速发展。 1995年,全市拥有CT、200毫安以上X光机、B超诊断仪、心电图机、
脑电图机等万元以上较大型先进医疗设备235台(件) 。市人民医院1995年一年投资10
0万元,新购万元以上设备14台(件) 。92%的乡镇医院配有B超仪、200毫安X光机、心
电图机、激光治疗仪和手术室,化验室能开展生化检查。
(五)急诊急救工作。1991~1995年,以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为中心,各乡镇医
院、村级卫生室为基础,建立和完善了市、乡、村三级医疗急诊急救网络,及时调整
和充实了领导组织和急救队伍,市、乡两级医院均建立了急诊科和抢救室,制订了各
种急危重症抢救程序、操作常规、规程和应急预案,配备了各种抢救药品、抢救器械,
设立了急诊电话,24小时值班,并能在复杂条件下,就地抢救处理各种突发伤亡事件
和急危重病人。全市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达到90%。

【妇幼卫生保健】 加强了农村妇幼卫生保健。 1991~1995年,寿光市认真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建立和完善了市、乡、村三级妇幼卫生保健网络,
村级卫生室有专(兼) 职妇幼保健员834人,各乡镇均设有妇幼保健科,实现了房屋、
设备、人员三配套。全市妇幼保健人员总数达到982人,占农村人口总数的1.45/万。
市妇幼保健站定期对各乡镇医院妇幼保健科和村卫生室检查督导,对妇幼保健人员进
行了专业知识和技术培训,到1995年底,共举办短期培训班10期,培训486人。
1991年5月,寿光县人民政府第108号文件,发布了《批转县卫生局〈关于推行妇
幼保健保偿责任制的请示〉的通知》,各乡镇按照妇幼保健保偿责任制要求,积极稳
妥地推行了妇幼保健保偿责任制,覆盖率达到100%。市、乡、村三级妇幼保健员按程
序认真履行所规定的职责,妇幼保健保偿工作顺利发展。1995年,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99.6%,住院分娩率99.4%,高危妊娠建档专案管理率100%,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5/万;
儿童系统管理率95.6%, 高危儿童专案管理率100%,婴儿死亡率降至14‰,提前达到
或超过了国家规定标准。
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防治能力不断提高。1992年,寿光县妇幼保健站科室设
置达到9个,先后投资40万元新购置200毫安X光机、B超诊断仪、心电图机等较大型先
进设备26台(件)。1991~1995年,共选派到省、市、县医疗单位和高等医学院校进修
学习人员32人次,占妇幼保健站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80%。1995年,门诊2.1万人次,
住院治疗700人次,手术治疗3200人次,新法接生婴儿1.2万人。
(李秀东 朱圣英 张志英)

【卫生防疫】1991年以来,寿光市的卫生防疫工作认真贯彻省、市卫生防疫工作精神,
全面深化卫生改革,不断完善科学管理,加强内涵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在严格卫生
监督执法、消灭和控制重点传染病、消除职业危害等方面开创了新局面。1993年,寿
光市卫生防疫站被省卫生厅授予“全省卫生防疫防治先进集体”称号。
(一) 计划免疫工作。计划免疫是卫生防疫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5年来,寿光
市卫生防疫工作者严格按照《山东省计划免疫管理规章规程》要求,建立健全了计划
免疫管理规章制度,加强了乡镇基层计免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了全市计免人员
的整体技术水平,使各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1995年底,寿光市已顺利通过国家卫
生部计划免疫第三个85%验收。
1988年,寿光县首先在城区开展了计划免疫接种门诊,对儿童进行定点定时集中
接种,目前已在全市普及。同时继续推行儿童计划免疫保偿,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
制度,坚持了运转、培训、检查、通报的工作程序,防止了交叉感染和接种事故的发
生,保证了预防接种质量,使各项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管理的轨道。
新生儿建卡建证率由1991年的95.2%、93.5%均上升到1995年的100%。卡介苗、白百破、
脊灰疫苗、麻疹疫苗接种率也分别达到了97.18%、98.29%、98.38%、97.18%。在相应
疾病的防治方面,紧紧围绕1995年消灭脊灰的既定目标,除按免疫程序做好基础免疫
外,还对0~4岁儿童进行了大规模的强化服苗。自1990年以来,全市未发生脊灰、白
喉、破伤风病例。
(二)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全市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全面落实各项
防治措施,主要传染病得到了控制,传染病总发病率由1991年的139.5/10万,下降到
了1995年的71.95/10万。
病毒性肝炎防治。主要开展了以预防接种和及时疫点处理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有效地控制了病毒性肝炎的传播流行。 1995年底,甲肝、乙肝发病率分别降至4.60/
10万和9.48/10万。 1992年,寿光县乙肝疫苗开始纳入儿童计划免疫,乙肝疫苗的接
种走上了正规化, 接种率逐年上升。1995年,新生儿首针接种率达94.3%、全程接种
率达94.11%。同时还积极开展了新入托入学儿童的乙肝疫苗补种。1993年,寿光市首
先对城区的满1周岁儿童进行了甲肝疫苗接种。至1995年,这项工作已在全市展开。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据近几年的疫情统计,寿光市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形势非常
严峻, 1995年全市共发病73人,死亡2人。为搞好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治,全市积极开
展了以全民大面积灭鼠为主的综合措施,仅1995年就投放灭鼠药物2000余公斤。同时
进行了广泛的卫生知识宣传,提高了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疟疾防治。通过门诊“三热”病人的镜检及时发现病人,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管理
以及大力宣传灭蚊防蚊知识是寿光市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 全市共设20个血检站,5
年共血检“三热” 病人19639人,另外重点人群服药5090人,流动人口服药4143人,
有效地防止了疟疾的发生、传播,全市自1987年以来未发现疟疾病例。
霍乱防治。霍乱的防治一直是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重点,市政府多次召开全市霍
乱防治工作会议研究部署,落实防范措施。市卫生防疫站在有关医疗单位的配合下,
成立了霍乱防治机动队。每年的5月1日~10月31日,市、乡(镇)医院设立肠道门诊,
对腹泻病人进行登记和SPA快诊, 并在全市设立了10个水源检测点,定期检测水样。
自1993年以来, 全市共检索门诊腹泻病人7838人,SPA快诊4653人,检疫来往船民91
557人,均未检出霍乱菌株。
(三)综合卫生监督。食品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近几年,特别是实行综合卫生监
督以来,全市加强了业务人员的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了卫生
监督质量,加大了执法力度和监督覆盖面。在创建食品卫生达标县、省级卫生城市及
初级卫生保健验收中,受到了评审组的好评,各项工作较1991年取得了很大进展。两
业人员查体率、 培训率、职业禁忌症调离率均达100%,食品抽检合格率达85.9%,综
合卫生监督覆盖率达100%。
劳动卫生和学校卫生。寿光市共有市属工业企业32处,接触职业危害工人3221人。
5年来, 全市卫生防疫工作者积极地开展了各项职业性危害调查、职业病查体和职业
性危害因素的检测改造等工作。 全市平均每年监测噪声作业点450个,毒物作业点65
个, 粉尘作业点58个,其他点105个。同时对30处新建、改建、扩建工业企业进行了
预防性卫生监督和“三同时”验收,健全了全市85名X光机和115名放射线从业人员的
管理档案。 学校卫生工作中, 对5种学生常见病进行了防治,1991年对城区5处学校
2800名学生进行了视力调查,并于1993年后每年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学生驱虫服药,服
药人数达30余万人次。

【结核病防治】1992年11月16日,寿光县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启动实施,县
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任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寿光县结核病控制项目实
施方案》和《寿光县1991~2000年结核病防治工作规划》,提出了到2000年全县涂阳
病人患病率降至18/10万以下的目标。
为保证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寿光市在健全市、乡、村三级防痨网络,提高专业
人员业务素质和加强项目门诊程序化管理上做了大量工作。1994年5月,国家卫生部、
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联合检查团来寿光市检查指导工作时,
对全市的结核病防治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至1995年底,全市共发现病人1140例,免
费治疗492例,肺结核新登记率达到19.8/10万,涂阳肺结核新登记率达到13.8/10万,
基本上达到了项目工作指标的要求。

【健康教育】 5年来,寿光市的健康教育工作以提高全民自我保健能力为宗旨,紧紧
围绕初级卫生保健,充分发挥卫生宣传工作的先行作用,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取得了明显成绩。
1991年以来,全市利用各种渠道,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共印发各种
宣传材料17万余份, 制作宣传牌面300余块,书写标语条幅2420余条,开展各类咨询
活动30余次, 出动宣传车145辆次,编写广播稿件90余篇,编印《寿光卫生》小报,
每年4期共发行8万余份,与市电视台合作制播了每月一次的卫生知识节目。积极开展
了“两法”、“六条例”、“4.25”计免宣传日、健康教育宣传周、世界无烟日的宣
传等活动。同时,围绕卫生防疫工作的中心任务,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医院门诊健康
教育, 学校健康教育和农民健康教育。几年来,在保持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开课率1
00%的基础上, 注意做好了效果评价、监测工作。农民健康教育发展迅速,在1991年
台头镇三楼村第一家农民健康教育夜校开办以来, 到目前已有838家夜校成立开课。
同时,在小学开设了健康教育课程。到1995年,全市基础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
其中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 农村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3.5%,健康行为形
成率在85.6%以上。
(刘庆河)

【中医药事业】1991年以来,寿光市的中医药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市、乡、村三级
预防保健网络日益完善。 到1995年底,全市各类中医药技术人员达到283人。其中,
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52人,占18.4%。80%的乡村医生能用中西医两种方法治
病, 乡村医生中的专业中医药人员也发展到176人。全市各类医院中医病床数达到17
0张。 上口、稻田、台头、羊口、侯镇、寿光镇等中心卫生院也都加强了中医科的建
设,其他乡镇卫生院也相继增设了中医门诊。至1995年,市中医院筹措资金300万元,
征用、 扩建病房楼及辅助用房3600平方米, 并新建宿舍楼1550平方米,建筑面积由
1991年的4206平方米增加至10328平方米。 医疗设备力量逐步增强,到1995年,一批
较先进的设备,如手术显微镜、血疗仪、眼科A超、B超、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脑电地
形图仪、心电监护仪、电动牵引床等万元以上设备21台(件),提高了临床诊断和医疗
服务水平。1995年,市中医院共提供门诊服务10.5万人次,住院服务1644人次,分别
比1991年增长了38.9%和77.2%, 病床使用率达到了51.8%。市中医院把突出中医特色
作为医院发展的重点之一,先后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山东省中医医院等高等院校、医
疗单位建立了技术协作和学术交流关系,开展了临床疗效显著的技术项目。同时开设
了中医妇科、中医治疗结石及小儿腮腺炎、精神神经病、痔瘘等新项目、新技术、新
疗法30余项。1995年,市中医院出院病人1632人,治愈1386人,治愈率达到了84.9%。
为进一步提高中医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1991~1995年,全市共组织221人参加了中
医大专自学考试,并有24人取得了毕业证书。先后选派25名业务技术骨干到北京等地
的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并鼓励54名同志参加了医护大中专学习班和高教自学考试。
先后有75名同志参加了市以上不同专业的学术交流活动,在市以上刊物和学术会议发
表交流论文86篇。由刘洪禄同志主持的《“五虫胶囊”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科研课题,
1995年初着手进行研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1995年11月被潍坊市卫生局正式立项。
在提高业务能力的同时,还加强了职业道德建设,出台了《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实施方
案》和《寿光市中医院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建立健全了监督约束机制,不断改善服
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市中医院在潍坊市卫生系统医德医风调查中,病人满意率达
到93%。1993年被寿光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1994年被潍坊市人事局、
卫生局评为“卫生系统先进集体”。1995年底,达到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分级管理
水平。

【李莪华雕像落成】李莪华先生(1722~1795),是清康熙至乾隆年间寿光一代名医。
他一生致力于解民疾苦、济世活人,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生前就赢得了人民群众
的尊敬和爱戴。 寿光县红十字会、中医学会和中医院于1991年8月联合提出“在全县
范围内捐资兴建李莪华雕像” 的倡仪,同年9月,县政府同意;10月,县人大批准;
12月,成立“修建李莪华雕像筹备委员会”,并发出“捐资启事”,得到了全县各界
热烈响应。1994年初,筹委会邀请有关专家组织专人,广征意见,多方论证,经设计
师的精心设计,先后五易其稿,最后筹委会反复考察认定。由原国家卫生部部长崔月
犁同志题词:“纪念李莪华,弘扬中医药”,由寿光刘乐堂书写记事碑文。雕刻工作
于1994年10月24日竣工。11月1日“李莪华雕像”在寿光市中医院举行落成揭彩仪式。
(张传亮 李 文)

【创建卫生城市活动】1991年,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
决定》,寿光县把开展创建卫生城市的活动作为加快改革,扩大开放,优化投资环境,
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进一步加快了城乡卫生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步伐。经
过两年的努力,到1992年,城区在健康教育、市容环境卫生、街巷硬化、人行道铺装、
绿化美化、排水供水、公厕建设、环境保护、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等方面,均达到
了“省级卫生城市”的标准要求,经省爱卫会评审鉴定,授予“省级卫生县城”称号。
创建卫生城市的活动带动了乡镇的文明卫生建设,1992~1995年,全市先后有羊口、
文家、 寒桥、大家洼、北洛、孙家集、留吕、侯镇8个乡镇建成潍坊市“市级卫生乡
镇”,文家乡被评为潍坊市“十佳卫生乡镇”。

【农村卫生改水、改厕工作】到1991年,全县1006个行政村全面完成了农村卫生改水
工作。 提前4年并超额完成了全国农村卫生改水“八五”规划提出的任务,全县共建
水塔145座, 安装压力罐667个,建高位水池74个,总计建设各种供水设施959个,全
县近百万人口全部用上了安全卫生水。其中自来水受益人口达84.2万人,占当时农村
人口总数的90.99%,被全国爱卫会授予“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县”。1992年被省爱卫
会授予“全省农村自来水建设先进县” 。到1995年,全市97%的农村人口用上了自来
水, 羊口自来水厂被评为“全国百佳自来水厂”。到1993年,全市已有97920个农户
厕所得到了改造, 卫生厕所普及率占农村总户数的42.5%, 1994年被省爱卫会授予
“全省改厕先进市”称号。

【灭鼠工作】1991~1995年,坚持由市政府统一组织,每年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两
次全民灭鼠活动,并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灭鼠专项基金制度,保证了每次灭鼠活动的集
中统一开展。到1995年,已连续10年将鼠害密度和出血热发病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
准之内。
(赵书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