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7&rec=110&run=13

【财政概况】1991~1995年,寿光市财政部门按照发展经济、振兴财政这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政策,紧紧围绕贯彻实施市委、市政府“八五”期间的经
济发展战略,努力开辟财源,加强征管,增加财政收入;严格控制支出,加强财政监
督,维护财经纪律。到1995年底,克服了多年的财政困难,累计实现了财政预算收支
平衡,使全市财政走出低谷,财政状况初步好转,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
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财政体制】1991~1993年,潍坊市政府对寿光市实行“定额上缴加比例递增”的财
政体制,即定收定支,收支余额为定额上缴,以1986年为基数,每年递增3.5%包干上
缴,收入超3.5%以上的部分,再上缴潍坊市30%。从1994年1月1日起,中央对地方统
一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即在财政体制上不再搞包干、分成,而是按税种划分中央和
地方的财政收入。按照上级关于新老体制渐进过度的规定,从1994年1月1日起,按新
体制运行,但老体制规定的定额上缴仍继续递增上缴,上缴额不减少税收返还额,这
样过渡一段时间后,再逐步规范化。寿光市定额上缴递增比例由3.5%调增为7.5%,1
995年调减为5%。
收入的划分。市级财政收入有以下几项:营业税(不含银行、铁路、保险公司的
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个人所得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建税、房产税、屠宰税、农牧业税、耕地占用税、契税、
资源税、增值税地方分享25%部分等。
财政支出的划分。由于这次体制改革,重点是确定收入划分问题,支出划分范围
和内容没有变动。潍坊市和寿光市的支出划分,仍按原体制规定执行。
潍坊市对寿光市税收返回基数的确定。按1993年寿光市实际收入及税制改革和各
级收入划分情况,计算出净上划中央的收入数额(即消费税+75%的增值税+地方非银行
金融企业所得税-中央下划收入),以此作为以后对寿光市的税收返还基数。1994年以
后,税收返还额在1993年基数上逐年递增,递增率按增值税和消费税的1∶0.3系数确
定。如果1994年以后上划中央收入达不到1993年基数,潍坊市将扣减寿光市的税收返
还基数。
1994年羊口盐场税收上划后,寿光市1994年定额上缴基数由10223万元调整为66
17万元,同时收入上划2189万元。
1995年大家洼镇上划后,以1994年为基期年对收支基数进行调整,调整后收入上
划1483.1万元,支出上划315.2万元,相应调减寿光市定额上缴基数1167万元,由19
94年定额上缴6617万元调减为5450万元。
1995年,省财政厅考虑到寿光市财政困难,给予调减定额上缴基数500万元,由
5723万元调减为5198万元。

【财政收支与财政平衡】1991~1995年,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寿光市财政
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到1995年底,基本克服了连续几年的财政困难,实现了财政状况
的基本好转。1995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3506万元,地方财政支出达到13977万元,
同口径比1991年增长1.38倍,并于1995年累计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
收入方面。由财政部门负责组织的收入,主要有农业四税、企业收入、排污费收
入、水资源费收入、罚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1991~1995年,共征收农业四税581
7万元,征收排污费收入760万元,水资源费收入172万元,其他收入2451万元。为实
现全市财政收支平衡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支出方面,坚持“统筹兼顾,量力而行”的
原则,不断优化调整支出结构,完善经费包干办法,加快公费医疗制度改革步伐,制
定一系列节支措施,有效地抑制了行政经费等非生产性支出的增长,保证了农业、科
技、教育等重点支出的需要。特别是1994年以来,在工资增幅较大、地方财力增长相
对迟缓的形势下,通过压缩一般性支出,积极协调资金,力保了全市工资政策的落实
和工资的发放,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财源建设】1991~1995年,寿光市、乡两级财政部门牢固树立生产观念,围绕全市
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结合当地努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全面实施名牌战略方针的
实际,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的措施,初步建立起了一个布局合理、
结构完善的财源建设体系。在支农方面,5年内共安排支农支出5241万元,投放各级
支农周转金3350万元,支持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开发、商品
基地建设、吨粮田开发等项目和乡镇企业生产,大大加强了农业的基础财源地位。在
支持工商企业方面,本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优先扶持了国有大中型企
业和利税大户,帮助企业解决流动资金不足和技改资金不足的问题,支持企业对产品
和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全面实施“名牌战略”。5年来,共投放各级周转金3200万元,
支持了市化工总厂、啤酒厂、白酒厂、造纸厂、菜央子盐场、百货大楼等一批骨干国
有大中型企业,不仅为这些企业技术改造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而且大大缓解了流
动资金紧张的状况。支持企业创出了如“奥蕾”啤酒、“齐民思”系列白酒、“晨鸣”
牌机制纸等一系列名牌产品。企业效益大幅度增长,成为寿光市稳定的支柱骨干财源。
此外,市财政部门还帮助乡(镇)财政部门实施财源建设规划,加强了对经济强乡(镇)
的财政扶持,帮助乡镇财政逐步实现良性循环,走向振兴。

【财务会计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寿光市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搞好国有大中
型企业的有关财务政策,帮助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并及时总结推广先
进管理经验,推动全市企业财务管理工作。1991~1995年,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大的工
作:(1)1992年底,财政部颁布了《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为保证新
制度的顺利实施,市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举办培训班5期,培训财会人员1000余名。
1993年7月1日新制度实施后,转发了潍坊市《新旧财会制度衔接处理意见》、《企业
内部财务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并举办培训班3期,具体指导新旧财会制度的衔接,
保证了新旧财会制度的顺利接轨。(2)1994年,参与企业改制工作,帮助全市24家改
制企业搞好改制过程中的财务制度接轨和财务管理工作。(3)加强了对中外合资合作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维护中方投资者利益,开征了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物价补贴。
1991~1995年,已征收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物价补贴54万元。(4)不断完善工效挂钩办
法,解决粮食企业财务挂帐问题并建立了粮食风险基金。
在会计管理方面,寿光市财政部门充分发挥会计主管部门的作用,全面提高全市
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会计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1)加强了会计
人员的上岗培训工作,1991~1995年,共举办会计上岗培训班5期,为6682名符合条
件的会计人员发放了会计证。(2)组织了自1992年以来一年一度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全国统考,全市共4723人参加了考试,取得各类专业技术资格的1397人。(3)1993年
组织了寿光市第二届会计知识电视大赛,并组队到潍坊市参赛,取得了较好成绩。(4)
积极推广会计电算化,完成了全市会计电算化总体规划并已初步实施。(5)注册会计
师事业有了较快发展,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到1995年底,全
市已有注册会计师5名,中介机构从业人员20名,并分别于1992年、1993年、1995年
开展了社会查帐(审计)业务、资产评估业务和基建决算审计业务。
到1995年底,寿光市共有会计人员6682人。其中,有专业学历的达2122人,占3
1.76%;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3767人,达56.37%。

【国有资产管理】1991~1995年,寿光市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
策,努力开展工作,在帮助企业健全制度,完善管理上狠下功夫,优化产权结构,理
顺产权关系,推动全市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维护国有资产产权收益不受侵害,保证
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5年来,突出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1)强化资产评估工作。
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以及省、市国有资产管
理部门的有关规定,维护合法、健康的资产评估秩序,使全市的资产评估工作逐渐走
上规范化的道路。到1995年底,全市共有合法的国有资产评估机构2个,共评估资产
项目62个,评估价值177149万元,评估增值35760万元,增值率25%,有力地保证了国
有资产保值增值。(2)搞好国有资产统计、产权登记等基础性工作。按照上级业务部
门的要求,建立起了规范的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制度,正确、及时、全面地反映全市国
有资产的有关情况数据。1995年,登记企业52户,登记资产114200万元,其中国有净
资产32649万元。(3)参与以股份制改造为主要形式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认真执行潍
坊市政府七部门制定的《关于进一步搞好股份制企业试点几个政策问题的意见》,从
产权界定、资产评估、国有产权折股、国有股权代表委派以及国有产权收益分配等环
节严格把关,并加强了对国有资产产权转让收入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保证了
国有产权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不受侵害并保值增值。到1995年底,全市参与股份制改制
企业25户,股本总额19923万元,其中,国家股11647万元。(4)认真贯彻财政部、国
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劳动部等部门联合颁发的国资企发(1994)98号文《关于颁发〈国
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考核办法〉的通知》,结合企业承包兑现,与企业签订国有资产
保值增值指标合同,对全市国有企业进行了资产保值增值指标的考核工作。(5)搞好
全市的清产核资工作。1993年,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了清查登记,共登记
单位192户,登记资产54836万元,其中国有资产50127万元,比清查前盘盈资产5378
万元。1994~1995年,对全市48户国有企业进行了清产核资,共清查资产总额81888
万元,负债32480万元,资产盘盈和增值12214万元。初步摸清了全市国有资产的存量、
分布及管理状况。

【预算外资金管理】1991~1995年,寿光市财政部门以提高预算外资金使用效益,加
强廉政建设,推动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为目的,结合寿光市实际,认真
加强了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1)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在总结多
年来预算外资金管理、使用经验的基础上,1995年5月,根据《山东省预算外资金管
理办法》和全市实际情况,制定了《寿光市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对全市所有行政
事业单位和企业主管部门的预算外资金,统一纳入财政专户储存,实行收支两条线管
理,并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到1995年底,纳入财政代管的单位有86户,代管资金达8
000多万元。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严格的支出报告审批制度和预决算制度,对预算外
资金的支出严格按计划审批,按预算进度拨付。同时,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引导资金
合理流向,有效地防止了预算外资金的乱收滥支现象,并为下一步建立第二预算打好
了基础。(2)1993年8月建立了住房资金管理机构,加强对住房资金的管理。根据上级
有关政策,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办法,积极参与房改工作,组织力量对各项住房
资金进行核定、划转,并建立起了寿光市城市住房资金和单位住房基金。(3)加强了
对财政信用资金的管理。按照“规模适度、投向合理、费率适当、审批严格,管理加
强”的原则,坚持投入与效益相结合,做到了管理规范,核算统一,效益显著,为全
市的财源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乡镇财政建设】按照国务院“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要求,寿光市自1986年成立
乡镇财政所、建立乡镇一级财政以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乡镇一级政府的政权建设,
调动了乡镇政府抓经济建设和增收节支的积极性。(1)1991~1993年,寿光市政府对
乡镇实行自1986年制定的“定收定支,收入上缴,超收分成,短收扣减支出指标,支
出下拨,超支不补,结余留用,一年一定”的财政体制。(2)1994年国家实行分税制
财政体制以后,市政府本着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强化财政职能这一原则,改革原来的
乡镇财政体制为“核定收支,定额包干”的新体制,并建立起了乡镇一级金库。按照
国家有关规定和全市实际情况划分了收支范围,由乡镇自行安排收支,自求平衡。该
办法自1994年10月1日实行,暂定3年不变。(3)乡镇财政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到
1995年底,全市33处乡镇财政所共有人员132名,大部分财政所配备了专职的预算会
计、农财管理员、企财管理员和农税助征员,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工作实践,其政治、
业务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乡镇财政所的办公设施、交通工具等也有了进一步的改善。

【财政监督】(1)在搞好日常财政监督的同时,开展了一年一度的税收财务物价大检
查。1991~1995年,共检查各类违纪金额2622万元,应入库1539万元,已入库1539万
元。同时认真组织好各种专项检查。主要有预算外资金清理检查、地方财政收支检查、
财政周转金检查、行政事业单位收费检查等,有效地维护了财经法纪的严肃性。(2)
加强控购工作。认真贯彻执行省政府“总额控制、专项审批、定点供应、征收专项商
品附加费”等方针政策,严格对小汽车等高档专控商品的审批,并根据上级要求,于
1994年对违控、超标小汽车进行了专项清理,共查处有问题的车辆12辆。较好地抑制
了非生产性支出的增长。(3)加强财政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在搞好思想教育和业务培
训的同时,建立、完善了有效的监督机制,不断提高财政系统干部队伍的思想水平和
业务素质,为做好全市的财政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肖庆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