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1993——1995)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7&rec=10&run=13

【199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1993年,全市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
领导下,以党的十四大精神为指针,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导向,以“建强
市、过百亿”为奋斗目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国民经济大
幅度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据初步统计,1993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
53.3亿元,比上年增长62.5%;第三产业增加值14.4亿元,比上年增长61.8%;工农业
总产值实现103.98亿元,比上年增长73.2%;财政收入实现1.56亿元,比上年增长9.9%;
城乡储蓄余额达到12.7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各项社会事业也都取得了较快发展。
一、农业。农业获得全面丰收,农村经济开始步入市场经济的轨道。1993年,全
市以大力提高农村社会生产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实施“
强化寿南,提高中间,开发寿北,进军海洋”的发展战略,面向市场,大搞综合开发,
使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1993年,共投资3420万元,完成各类水
利工程4460多项,投入工日1050万个,完成土石方2100万立方米,扩大和改善灌溉面
积30多万亩。治理河道6条86.4公里,进一步提高了抗旱和防洪除涝能力。此外,大
幅度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粮经作物比例由原来的6∶4调整到5∶5。农村各项产业结构
调整,坚持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各业并举,进一步趋向合理。
据统计,199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31480万元,比上年增长34.3%。
其中,种植业产值124083万元,比上年增长22.3%;林业产值1737万元,比上年增长
6.8%;畜牧业产值47927万元,比上年增长67.4%;渔业产值57733万元,比上年增长
42.0%。全市粮食生产空前丰收,总产达733065吨,比上年增产51200吨,增长7.5%,
亩产达921公斤,比上年增长2.4%;棉花生产,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总产
仍达15万担;果品生产,全市在扩大面积的同时,还积极更新改进劣质品种和对果园
进行规范化管理,并采取多种先进技术措施,使果品总产达到6637万公斤,比上年增
长67.3%;蔬菜生产,通过大力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面积达43万亩,其中无公
害蔬菜15万亩,总产达17.3亿公斤,总收入10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市农村经济
总收入达8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5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3.0%和38.3%。
畜牧业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1993年,重点抓了规模饲养和名优特品种的引进,
使畜牧业生产取得突破性发展。全市发展规模饲养重点村162个,饲养大户6000户。
年末大牲畜存栏5.66万头,比上年增长4.4%;羊年末存栏6.37万只,比上年增长5.3%;
生猪年末存栏19.6万头,当年生猪出栏25.77万头。肉类总产54694吨,比上年增长
38.1%;禽蛋产量27410吨,比上年增长26.4%。1993年,全市畜牧业总收入达4.9亿
元,比上年增长81.4%。
渔业生产,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1993年,在养虾受灾、海蜇减收的情况下,
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82380吨,比上年增长63.4%。其中海水产品78700吨,淡水产品
3680吨。
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807941千瓦,劳均农机总动力2042瓦,比上年增长144%;农
村用电量28414万千瓦时,劳均用电量718千瓦,比上年增长134%;农用化肥折纯施用
量101163吨,比上年增长29.8%。
二、工业。工业发展明显加快,主导地位日益突出。据统计,1993年全市完成工
业总产值808834万元,比上年增长88.97%。其中,乡级以上工业完成471919万元,比
上年增长59.17%;乡办工业完成226853万元,比上年增长89.17%;村及村以下工业完
成336915万元,比上年增长156.15%;城镇个体工业完成1440万元。国有工业完成
188478万元,比上年增长38.07%;集体工业完成282001万元,比上年增长76.28%;大、
中型工业完成191273万元,比上年增长41.89%。全市乡镇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455276
万元(现价),产销率达92.72%。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1993年 1992年 1993年比1992年增%
原盐 万吨 335 314.19 6.62
食用植物油 万吨 1.35 1.13 19.47
饮料酒 万吨 9 5.23 72.08
布 万米 1766 659 167.98
纱 吨 5343 5488 -2.64
麻袋 万条 734.35 651 12.80
人造板 万立方米 3.66 3.15 16.19
服装 万件 390.47 134.86 169.65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10.20 5.95 71.43
农用化肥 万吨 4.04 3.20 26.25
其中:氮肥 万吨 3.68 2.86 28.67
磷肥 万吨 0.36 0.34 5.88
塑料制品 万吨 1.42 0.72 97.22
水泥 万吨 15.10 5.47 176.05
砖 亿块 18.02 19.68 -8.43
1993年,全市乡镇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完成31.47亿元,比上年增长
46.37%;实现利税44258万元,利润2379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0.99%和91.30%。
电力工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1993年投资3000多万元,铺开了五大电力建设工
程,其中有3项已建成投运。全市拥有35千伏变电站21座,110千伏变电站4座,在建
1座。总装机容量达38.9万千伏安,高低压输机配电线路5600多公里,形成了以220千
伏变电站为枢纽,110千伏变电站为中心,35千伏变电站为骨架,10千伏线路辐射展
开的供电网络。全市全年供电量达5.313亿千瓦时,售电量首次突破5亿大关,达5.082
亿千瓦时。其中,农业综合用电量6756万千瓦时,工业用电量35175万千瓦时,建筑
业用电量121万千瓦时,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用电量284万千瓦时,商业用电量1557万
千瓦时,事业单位用电量1141万千瓦时。全市人均用电量达到678千瓦时/年.人,其
中农村生产用电量310千瓦时/年.人、农村居民生活用电量达到59千瓦时/年.人、到
年底,全市已实现了户户通电(在大电网供电的用户)。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1993年寿光市全社会完
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69909万元,比上年增长1倍,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量最大的一年。
按所有制性质划分,国有单位投资22864万元,增长26.4%;城、乡集体所有制单位投
资81933万元,增长117.5%;居民个人投资61750万元,增长138.9%;商品房开发投资
3362万元,增长0.6%。全年国有、集体单位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施工5万元以上的
建设项目907个,比上年增长320个;竣工投产项目767个,比上年增加246个。按产业
划分,第一产业投资19828万元,占总量的11.7%;第二产业投资87337万元,占51.4%;
第三产业投资278.4万元,占16.4%;住宅投资34930万元,占20.5%。
在县(市)及其以上单位投资33933万元中。基本建设投资13195万元,比上年增长
8%;更新改造投资15515万元,增长287%;商品开发投资3362万元,增长0.6%;大修
翻及零星投资1861万元,下降36%。在农村集体投资74226万元中,乡、村企业投资
17750万元,比上年增长131.6%。在城乡私人投资61750万元中,用于建房投资37505万
元,比上年增长64.5%;用于购买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24265万元,比上年增长7倍。
县(市)及以上建设单位房竣工面积30.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7.5万平方米。商品房销
售面积8.4万平方米,销售额2600万元。
建筑业蓬勃发展。各种施工队伍908个,资质四级企业64个,从事建筑业的职工
52614人,全年完成建筑业产值103894万元,比上年增长117%。
四、交通、邮电。1993年全市公路建筑完成工作量3900多万元,其中干线路完成
3500多万元,柏油昌大路42.1公里和辛沙路寿光境内营里镇以东22公里;县乡公路工
作量400多万元,新建改建路基工程31.5公里,铺筑沥青路面32.1公里。全市公路养
护水平进一步提高,综合好路率达到95.8%,比上年同期提高2.1%。全市运输生产稳
定增长,效益有了较大提高。1993年,全市完成货运量650万吨,货运周转量6亿吨公
里,分别比上年提高8.1%和5.3%。交通工业产值530万元,比上年增长47%。
邮电事业发展迅速。1993年,完成邮电业务量2050.8万元,比上年增长70.6%。
其中,中央国营完成1195.1万元,增长65.56%;城市农话完成855.7万元,增长78.3%。
全年完成业务收入1912.7万元,比上年增长64.7%。其中,中央国营完成1030万元,
增长64.8%;城市农话完成881.9万元,增长64.5%。完成邮电收支差额503.5万元,增
长34.5%。1993年通信能力有了较大增长,通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邮政所、电话
村分别达到30个和215个。新增长途电话电路58条,达到158条;新增农话电路308条,
达到1059条;增加农话程控交换点6处,达到22处;市话4000门,程控电话扩容开通,
市话程控交换机总容量达到700门;建成了无线寻呼网和移动通信基站,并与全省联
网;农话交换程控总容量达到1.8万门。
五、商业。1993年,全市投资5000多万元,新建扩建骨干网点78处,新增营业面
积2.1万平方米。全市城乡集贸市场已发展到168处,交易额达到14.8亿元,比上年增
长1.5倍。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取得突破性发展,到12月底个体工商已发展到23942户,
从业人员48458人,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8.8%和50.0%。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10万人,
其增加值完成14.4亿元,比上年增长61.8%。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保额预计10亿元,
比上年增长74.0%。
主要消费品零售量同1992年比较,粮食增长77.7%,各种布减少12.7%,各种服装
增长49.6%,鞋减少11.2%,自行车增长5.5%,缝纫机减少26.1%,电视机、录音机增
长18.4%,家用电冰箱增长58.9%,抽油烟机增长96.5%。
六、对外经济贸易。1993年,全市外贸出口供货、利用外资、外商投资及国际经
济技术合作等项工作均创历史最好水平。1993年,全市成功地举办了第二届三胞联谊
会暨经济技术洽谈会和香港招商会,共签订合同协议118项,总投资27039万美元,合
同协议外资11994万美元,实现了寿光市利用外资新突破。同时,还参加了潍坊国际
风筝会、青交会和山东省(行港)经贸洽谈会等大型涉外活动,使全市对外贸易工作迈
上了新的台阶。
1993年,全市全年完成出口供货总值5.5643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77.3%。新
批外商投资企业126家,合同利用外资711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781.7万美元,分
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3倍、3.9和4.6倍。投资三资企业70家,完成产值5.88亿元,利
税5670万元,出口创汇2277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4倍、3.7倍、2.5和2.9倍。
1993年兴办海外企业2家,经营额近10万美元,同时在劳务输出等方面也有了发展。
七、科技、教育、文化。1993年,全市继续全面实施“科技兴寿”发展战略,重
点围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和工业企业新产品研制与开发以及海洋化工系列产品
的开发,积极组织科研开发的成果推广工作。全市共安排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2项(新
上41项、结转41项),其中科技攻关项目50项,星火计划项目5项,新技术新成果推广
项目13项。这些项目中,有42项被列入潍坊市以上科技发展计划,90%的项目按计划
进度完成或取得阶段性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3年全市又有41
项优秀科技成果获奖,其中有3项获省科技进步奖,3项获潍坊市星火奖。1993年,全
市申报专利42项,比上年增长27%。累计实施专利技术30余项,实施率达30%。1993年,
全市技术合同认定备案登记138项,合同交易额2520万元,其中技术交易额127万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43%、150%、和7%。技术贸易机构已发展到402个,科技外事工作也有
了新突破,承担了与墨西哥政府间的科技合作项目。各类科研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从
不同侧面积极开展工作,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生产的转移。1993年,寿光市被国家科委
授予“科技技术工作先进县(市)”称号。
教育工作,通过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促进了教育改革的深入
和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条件日益改善。1993年,全市各类学校发展到1519
处,在校生达20263人。其中高中8处,在校生6678人;职业中学14处,在校生6071人,
其中职业中专2处,承认学历的学生达3239人;初中37处,在校生达42723人;小学646
处,在校生99185人。全市初中入学率达99.5%,在校学生巩固率为98.5%;小学生入学
率达100%,在校生巩固率为100%。1993年,全市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大、中专学生2619
名,技校生774名,实现了高考“三连冠”。职业教育,通过进一步调整学校布局,合
理设置专业,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成人教育,已有12处乡镇建起了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均达到省级示范学校标准。
文化事业在继续贯彻“二为”方针和“双百”方针基础上,紧紧围绕服务经济建
设,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全市企事业文化机构40个,其中文化馆2个,图书馆1个,
博物馆1个,电影公司1个,剧团1个,创作室1个,乡镇文化站33个,被省级命名的文
化先进乡镇1处,被市级命名的9处。一年来,全市在潍坊市以上报刊发表各类文艺作
品410件,有26件受到各级表彰奖励。现全市文化经营市场门类已达17种,极大活跃
了群众文化生活。
八、卫生、体育。卫生工作,全市以实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为重点,围绕医院分
级管理和落实医疗预防保健任务,健全村级卫生室,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工作。同时通
过加强业务培训指导,全市卫生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医疗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诊断
符合率、治愈好转率和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分别达到98%、97%和85%以上。
全市设有市医院、中医院、防疫站、妇幼保健站、皮防站、检疫站、药检所、卫
生学校和33处乡镇医院,共有床位1089张,卫生技术人员1543人。乡村卫生室发展到
885个,乡村医生队伍增长到2216人,每万人中乡村卫生技术人员达37人,比上年增
长17人。卫生室覆盖率达到100%,使农村三级(市、乡、村)医疗预防网得到进一步巩
固和发展,保证了全市人民的医疗防保需求,为“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打下了
良好基础。
体育工作取得可喜成绩。1993年,全市共组队参加省及潍坊市比赛13次,有12次
进入授奖名次,3个队被评为潍坊市精神文明运动队,有6人次打破了5项潍坊市同龄
组田径最高纪录,有13人代表潍坊市参加了省级比赛,有近200人代表市参加了潍坊
市比赛。获全国比赛金牌6枚、铜牌1枚;省级比赛金牌7枚、铜牌2枚;潍坊市比赛金
牌25枚、银牌16枚、铜牌18枚。全市1993年共组织举行了市级比赛25次,有万余名学
生、职工、农民参加了比赛。1993年,全市向体育大、中专院校输送合格人才75名。
九、人民生活。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1993年,全市职工工资收入达到19513.3
万元,比上年增长14.6%,人均工资收入3061.3元,比上年增加240.3元,增长8.5%,
扣除物价上涨影响,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国有单位职工工资总额15101.9万元,比
上年增长12.5%,扣除物价上涨影响,较上年减少4.7%,人均收入2292.2元,较上年
减少4.6%。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199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大增加,农民家庭生
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据百户农民家庭收支记帐调查表明:199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
入达到1550元,比1992年增加429元,增长38.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13元,比1992
年增加242元,增长31.39%,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增长20%。从百户农民人均实物消费
量来观察,日常生活用品、副食品(肉、蛋、蔬菜)、其他食品、衣着及床上用品等22
种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也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十、人口。1993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013436人。其中,男515797人,女497639人;
非农业户口人员为99244人。1993年,全市共出生9280人,人口出生率下降到9.17‰,
比计划指标降低7.03个千分点;计生率、晚婚率、晚育率分别达到99.3%、97.3%和
98.9%;人口自然增长率2.6‰。经省及潍坊市3次检查考核,5项控制指标全部达标。

【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1994年,全市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
的领导下,以建设小康市为目标,积极实施“十大兴寿”工程,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
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据初步统计,1994年,全市国民生产总产值62亿元,按可
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6%;第三产业增加值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工
农业总产值实现180.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6.2亿元,工业总产值134.4亿元,分别
比上年增长34.4%、29.6%、35.96%;农村经济总收入128亿元,较上年增长58%;地方
财政收入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180元,比上年增加630元,较上年增长40.6%,
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增长22.3%;城乡储蓄余额达18.3亿元,较上年增长44.1%。各项社
会事业也都取得了较快发展。
一、农业。农业获得全面丰收。1994年,全市以创建“双千市”为目标,大力发
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按照“强化寿南,提高中间,开发寿北,进军海洋”的农村经
济发展战略和“纵抓产业,横抓区域,龙头带动,全面发展”的农业发展思路,面向
市场,大搞综合开发,使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据统计,199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461791万元,比上年增长29.6%。
其中,种植业产值285616万元,比上年增长12.5%;林业产值4702万元,比上年增长
43.8%;畜牧业产值111962万元,比上年增长81%;渔业产值59511万元,比上年增长
23.8%。全市粮食生产获得丰收,总产达739356吨,比上年增产6291吨,增长0.9%,
亩产达1002公斤,比上年增长8.8%;棉花生产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总产仍
达13.2万担;果品生产,全市在扩大面积的同时,积极更新改进劣质品种,对果园进
行规范化管理,并采取多种先进技术措施,使果品总产达到11755万公斤,比上年增长
77.1%;蔬菜生产,通过大力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面积达44.6万亩,其中无公
害蔬菜20万亩,总产达20.1亿公斤,总收入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00元,分别比
上年增长40%和41.9%。
畜牧业保持强劲增长势头。1994年,重点抓了规模饲养和名优特品种的引进,使
畜牧业生产取得突破性发展。年末大牲畜存栏6.45万头,比上年增长14.2%;羊年末
存栏6.78万只,比上年增长10.6%;生猪年末存栏22.46万头,当年生猪出栏36.99万
头。肉类总产96716吨,比上年增长76.8%;禽蛋产量52423吨,比上年增长91.3%。
1994年,全市畜牧业总收入达10亿元,比上年增长104.1%。
渔业生产,保持了较好的势头。1994年,在养虾受灾情况下,全市水产品总产量
达130248吨,比上年增长58.1%,其中海水产品124063吨,淡水产品6185吨。
全市农业机构总动力814987千瓦,劳均农机总动力2065瓦,比上年增长1.1%;农
村用电量32671万千瓦时,劳均用电量828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3%;农用化肥折纯
施用量72947吨,比上年减少27.8%。
二、工业。工业步伐加快,主导地位日益突出。据统计,1994年全市实现工业总
产值1343760万元,较上年增长35.69%。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787211万元
,比上年增长38.21%;乡办工业完成436325万元,比上年增长53.33%;村及村以下完
成工业产值556549万元,比上年增长32.15%。国有工业完成268767万元,比上年增长
18.17%;集体工业完成518444万元,比上年增长52.31%;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产值
279554万元,较上年增长22.8%。全市乡镇及其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750507万元,
产销率达95.34%。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1994年 1993年 1994年比1993年增%
原盐 万吨 375.87 335 12.2
食用植物油 万吨 2.14 1.35 63.08
饮料酒 万吨 12.97 9 44.11
布 万米 2103 1766 19.08
纱 吨 5165 5343 -3.33
麻袋 万条 850.18 734.35 15.77
人造板 万立方米 4.20 3.66 14.75
服装 万件 224.46 390 -42.45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16.33 10.20 60.10
农用化肥 万吨 11.25 4.04 178.47
其中:氮肥 万吨 10.90 3.68 196.20
磷肥 万吨 0.35 0.36 -2.78
塑料制品 万吨 2.49 1.42 75.35
水泥 万吨 15.31 15.10 1.39
砖 亿块 26.20 18.02 45.39
1994年,全市乡镇及其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完成43.64亿元,比上年
增长38.67%;实现利税63093万元,利润33915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42.5%和42.56%。
电力工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1994年电力事业以争创全省首批农村电气化县为
目标,全面规划,统筹安排,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主要指标。安全生产累计达到3784天,
实现了10年安全生产无事故,再创历史最好纪录;供售电量稳定增长,供电量突破6
亿大关,售电量完成5.72亿千瓦时,分别比上年增长12.9%和12.7%,再度名列潍坊市
9个趸售县、市(区)首位;综合线损率完成4.56%,设备完好率继续保持100%,负荷率
达到89.4%。顺利通过电力部、省政府组织的检查验收,成为全省首批农村电气化县
(市)。投资800万元建设的大家洼110千伏变电站和投资1250万元的220千伏延庆变电
站2#主变扩建工程相继建成投运;稻田35千伏站升压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土建施工;
总长16.9公里的延稻110千伏线路已完成立杆任务。另外,电力“三为”服务达标活
动连续4年保持省部级“三为”服务达标单位称号。调度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有
力地保证了全市电网的安全运行。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1994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73840万元,
比上年增长2.3%,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同上年增幅相比,回落了97.7个百分
点。按所有制性质划分,国有单位投资28010万元,比上年增长22.5%;城乡集体所有
制单位投资80940万元,下降1.2%;城乡私人投资62060万元,增长0.5%;商品房开发
投资2830万元,下降15.8%。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23288万元,占总额的比重为
13.4%;第二产业投资84955万元,比重为48.9%,其中工业投资83304万元;第三产业
投资28018万元,比重为16.1%;住宅投资37579万元,比重为21.6%。按隶属关系划分,
市(县)属及其以上单位投资37930万元,增长11.8%,其中上属单位投资11146万元;乡、
村集体投资73850万元,下降0.5%,其中乡、村集体企业投资72341万元;城乡私人投
资62020万元,增长0.5%。
全市国有集体单位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施工5万元以上的项目698个,比上年减少
209个,竣工投产项目617个,减少150个,新增固定资产93503万元。
建筑业各种施工队伍738个,资质四级以上企业64个,从事建筑业的职工58541人,
全年完成建筑业产值180406万元,比上年增长73.6%。
四、交通、邮电。1994年,按照“建设道路主框架,海上主航道,发展大交通”
的总体构想,坚持“高等级、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的原则。投资2415万元,新
建、改建了五路六桥。工程总长度达51.2公里,其中二级路44.2公里,公路建设投资
规模居潍坊市首位,为寿光赢得了全省“公路建设先进县”称号。同时,投资1000多
万元,在羊口港新建了2个千吨级泊位,使羊口港的年吞吐能力达到120万吨,为发展
“海上寿光”作出了积极贡献。
到1994年底,全市共有各种营运车辆7500部,总运力达到19800个吨位,分别比
上年增长8%和12%。水运船舶18艘,总运力达16500个吨位,分别比上年增长13%和20%。
全年全市共完成货运量600万吨,货运周转量6.5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8%和21%。
另外,全市在路林管护工作方面有了较大进步,县、乡两级道路的好路率达到了96%,
比上年上升了一个百分点。
邮电方面,全市坚持以通信建设为主线,大规模上能力,强化经营与管理,提高
服务水平,使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全年邮电业务总量完成3201万元,比上年
增长56.1%,其中中央国营完成2138.4万元,农话完成1062.9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
78.9%和24.2%。现全市电话机总数达16486部,主线普及率为0.98户/百人。无线寻呼
户达2634户,移动电话用户达486户。另外,特快专递、集邮、函件、报纸业务发展
迅速,分别比上年增长2518.7%,78.7%、17%和63.2%。
长话业务继续增长,全年共完成长话382.4万张,国际电话10103张,港澳台电话
5870张,分别增长82.8%、221.3%、104.1%。市话次数完成1489万次,比上年增长135.5%。
另外,还大胆利用外资,加快了邮电通讯建设步伐,两个基站30个信道,可覆盖
全市,交换机总容量达到3.2万门。全市邮电局所34处,新建村级邮电所达980个,为
全市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提供了有利条件。
五、商业。1994年,全市投资1.1亿元,新建扩建商业骨干网点25处,新增营业
面积3.5万平方米。全市城乡集贸市场168处,成交额达到21.2亿元,比上年增长43.2%。
通过贯彻全市第三产业工作会议精神和积极实施万家个体私营经济工程,全市第三产
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呈现出加速发展的势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8.2亿元,比上
年增长17.2%。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也呈现月月增长、规模扩张的趋势。到12月底,全市
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32299户,私营企业570家,从业人员77827人,分别比上年增长
40.6%、95.2%和45.8%。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4亿元,比上年增长41%。
六、外经外贸。对外经贸工作方面,按照“三外并举,扩大开放,实现对外经贸
工作大发展”的要求,积极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主动招商引资,努力扩大出口,超额
完成了各项指标。1994年,全市共完成外贸出口商品供贸总值9.5亿元,比上年翻了
一番,创历史最高水平。新批外资项目28个,增资项目5个,合同利用外资额1.428亿
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526万美元,已投产外资企业达到109家。1994年完成产值12.1
亿元、利税1.15亿元,出口创汇3733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5.6%、102.8%和164%。
外经工作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共签订外派劳务合同4项,期末在外人数66人,
合同额37.5万美元;新办成海外企业4家,注册资本143万美元;利用外国政府贷款2
项,合同利用外资104.1万美元。
七、科技、教育、文化。1994年,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四中
全会精神以及省、市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依靠、面向”方针,以深化改革,强
化服务为重点,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型科技体制和运
行体制,积极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根据寿光的经济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围
绕工业、农业两个重点,共组织实施了65项国家、省和潍坊市科技计划项目,有23项
科研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和星火奖。现全市技贸机构已发展到51家,基本形成了
市、乡两级技术市场网络体系。其中,通过技术市场组织、协调开发的新产品、新工
艺、新技术35项,技术转让11项,技术服务105项,培训科技人员2700多人次。全年
认定登记合同150项,合同总金额4030万元。其中技术贸易额195万元,申报专利51项,
比上年增长22%;实施专利18项,比上年增长16%。现已有4个企业达到“专利先导型
企业”标准,12个企业专利工作达标。全市农研会总数已达240个,其中实体型45个、
民营型20个、会员及工作人员达9500人。全年共列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3项,其中国家
级星火计划项目3项,科技推广项目2项,新产品试制计划项目6项;省级攻关计划项
目6项,星火计划项目7项,科技兴海计划项目5项,新产品试制计划项目21项。
在1994年全国首届县(市)科技实力擂台赛活动中,寿光市获得第16名。在全国技
术市场“金桥奖”评比活动中,寿光市成为山东省唯一一个获“金桥奖”的县级市。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1994年,全市各类学校发展到1458处,
在校生达211579人。其中,高中8处,在校生6888人;职业中学14处,在校生7159人
,其中职业中专4处,承认职业中专学历的学生达4003人;初中61处,在校生达48627
人;小学627处,在校生109400人;成人中专、进修学校各1处。特殊教育也有了较大
发展,聋哑学校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实了师资力量,扩大了招生数量,使在校生达184
人。全市初中学生入学率为99.5%,在校生巩固率为98.4%;小学生入学率达100%,在
校生巩固率为100%。高考又有新突破,实现了潍坊市本科上线人数“四连冠”和万人
比第1名的奋斗目标。其中全市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本科生645名、专科生748名、中专
生162名,共计1555名。文理10个学科有效分人数有8科列全潍坊市第一,两科第二,
再创历史最好成绩。
文化事业,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改革总揽全局,围绕党的中
心任务积极开展本职工作,繁荣和发展各项文化事业,活跃城乡文化生活。全市现有
企事业文化机构40多个,同时还发展舞厅、歌舞厅、卡拉OK厅21处,电子游戏厅18处,
经营性台球场所41家,音像发行站2处,书刊摊点35处,印刷、复印、打字经营单位
93个,业余艺术培训班1个,从业人员达4000多人。1994年,全市已有17个乡镇达到
社会文化先进乡镇标准。全市在县级以上刊物共发表各类文艺作品1270件,其中市地
级180件、省级142件、国家级128件。还组织了全市迎春灯展、′94迎春卡拉OK大赛、
寿光市首届艺术博览会、′94迎春电影晚会、′94迎春书画展、“五一”青春之声文
艺晚会、庆“六一”文艺晚会等项群众文化活动,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八、卫生、体育。卫生工作,以落实省、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为重点,以卫生工
作服从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取得了历史性进展。
全市现有市直医疗卫生单位8处和乡镇医院34处,拥有床位1216张,在职卫生技术人员
1918人。全市建有村卫生室1062个,乡村医生达1401人。另外,驻有清河油田、羊口
盐场、潍坊纯碱厂3处县级职工医院和77处厂矿企事业卫生所(室),从业人员1001人。
其中,市医院建立了CT检测中心,中医院已通过“省重点中医院”建设项目标准验收。
筹建了寿光市口腔医院,8处乡镇医院增购了B超、救护车等先进设备,使寿光市跃居
省市先进行列。有13处市、乡卫生机构取得了同级甲等医院评审合格证,医疗质量较
往年有了大幅度提高。
计划免疫、传染病与地方病防治、妇幼保健、卫生职业教育等各项工作均取得了
好成绩。麻风病防治已达到基本消灭目标,顺利通过了国家级考核验收。全市合格医
疗覆盖率、计划免疫保偿率和妇幼保健保偿率分别达到85%、100%和95%以上。
此外,在工会、妇代会、老干部保健、公费医疗和其他卫生系统工作中,也都作
出了新成绩。
体育方面,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为宗旨,以争
创省、潍坊市体育先进乡镇,扩大体育人口,推动体育社会化,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为
目标,使全市的体育工作有了新飞跃。1994年共组队参加潍坊市以上比赛9次,全部
进入授奖名次。一年来,共获全国比赛金牌1枚,银牌2枚;省级比赛金牌6枚,银牌
3枚,铜牌7枚;潍坊市比赛金牌8枚,银牌17枚,铜牌18枚。有1人打破了1项潍坊市
同年龄组田径最高记录,共有23人次打破13项市同龄组田径最高纪录。有1人被评为
潍坊市体育“希望之星”,1人被评为潍坊市首届“十佳”运动员之冠,4人被评为潍
坊市业余训练先进工作者。在群众性体育工作方面,全市34处乡镇都成立了体育领导
小组,建立了农民体协。有600多个村建起了体育活动场所,其中全市有省级体育乡
镇6处、市级体育先进乡镇3处。先后举行了18次体育比赛,有1万多名学生、职工、
农民参加了比赛,使全市体育活动人口始终保持在35%以上。1994年全市中、小学中
积极开展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活动,达标率在90%以上。现全市有省级体育
传统项目学校1处,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6处。全年共为体育大、中专院校输送体育
人才101名。
九、人民生活。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1994年,全市职工工资收入达到33102.7
万元,比上年增长42.6%,人均工资收入4959.1元,比上年增加1469元,较上年增长
42.1%,扣除物价上涨影响,较上年增长27.1%。其中,国有单位职工工资总额24799
万元,比上年增长48.1%,人均工资收入5597.1元,比上年增长44.1%,扣除物价上涨
影响,较上年增长25.3%;集体单位工资总额6938.6万元,较上年增加20.2%,人均收
入3483.6元,较上年增加31.2%,扣除物价上涨影响,较上年增长14.1%。
农村经济突飞猛进,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94年,全市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180元,比上年增加630元,增长幅度为40.6%,扣除物价上涨
因素,增长22.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1469元,比上年增加456元,增长幅度达45%,
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增长26.1%。从农民人均消费量来观察,日常生活用品、副食品
(油、肉、蛋、蔬菜)、其他食品(烟、酒、糖、果)、衣着及床上用品等30种与农民生
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据有关部门测算,1994年全市收入分配指标,人均纯收入达2180元(按1990年价
格计算),基尼系数0.38;物质生活指标,恩格尔系数为35%,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95
克,人均衣着消费支出89元,钢木结构住房比重达到97%;精神生活指标,电视机普
及率达97%,服务消费支出比重达10%;人口素质指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73年,劳
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8年;生活环境指标,全市已通公路的行政村比重、安全卫生水
普及率、用电户比重、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均已达到100%;社会保障与社会安全指
标、享受五保人口比重达到100%,万人刑事案件立案件数5件。已达到小康县的基本
标准,总分数为100分。
十、人口。1994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016024人。其中,男517672人,女498352人;
非农业户口人员为109274人。1994年,全市共出生11328人,人口出生率为11.16‰;
计划生育率、晚婚率、晚育率分别是99.9%、98.9%和99.7%;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
为4.97‰。
注:本《公报》中所有产值绝对数指标均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格
计算。

【199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1995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全市各行各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实施
名牌战略统揽全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
健康发展。据初步统计,1995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可达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
(下同)比上年增长20.9%;工农业总产值实现222.7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8.2亿元,
工业总产值164.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76%、9%、27.7%;农村经济总收入161亿
元,较上年增加33亿元,增长29.6%,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增长12.7%;城乡储蓄余额达
25.5亿元(纯金融系统),较上年增长36.9%。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较快发展。
一、农业。农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村经济全面发展。1995年,全市以科技为先
导,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
收和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
据统计,1995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581830万元,比上年增长9%。
其中,种植业产值345627万元,比上年增长2.8%;林业产值4779万元,比上年增长6.3%;
畜牧业产值156255万元,比上年增长11.2%;渔业产值63687万元,比上年增长10.0%。
全市粮食生产获得丰收,总产达741047吨,比上年增长1691吨,增长0.2%,亩产达到
1004公斤,比上年增长0.2%;棉花在受到冰雹、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和面积减少的情况
下,总产仍达8万担;果品生产,全市在稳定面积的同时,积极更新改造劣质品种和对
果园进行规范化管理,并采取多种先进技术措施,使果品总产达到145806吨,比上年
增长24.0%;蔬菜生产在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十项新技术、十大喜温性蔬菜反季节
栽培技术基础上,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培育引进名优稀蔬菜新品种,播种面积达到50
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28万亩,总产达20亿公斤,收入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26
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4%和29.6%。
畜牧业保持强劲增长势头。1995年,在受到粮价大幅度上涨的严重冲击下,狠抓
了规模饲养和饲养小区建设,优化内部结构,使畜牧业比上年又有较大发展。年末大
牲畜存栏7.02万头,比上年增长8.8%;羊年末存栏9.09万只,比上年增长34.1%;生
猪年末存栏29.71万头,当年生猪出栏47.2万头;肉类总产达110606吨,比上年增长
4.4%;禽蛋产量77710吨,比上年增长48.2%。1995年,全市畜牧业总收入达13.7亿元,
比上年增长37.0%。
渔业生产。在养虾不景气的情况下,通过大力发展淡水养殖和远洋捕捞,水产品
总产量达164902吨,比上年增长26.6%,其中海水产品159666吨,淡水产品5236吨。
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93万千瓦,劳均农机总动力2356瓦,比上年增长14.1%;农
村用电量36560万千瓦时,劳均用电量928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2.1%;农用化肥折纯
施用量97301吨,比上年增长33.4%。
二、工业。全市工业以转换经营机制,搞好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重点,大力推
进各项改革,特别是以“抓大放小”的企业改革实现了较大突破,企业活力明显增强,
整个工业实现了速度、效益增长。据统计,1995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644920万元,
比上年增长27.75%。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929323万元,比上年增长18.66%;
乡办工业完成产值474299万元,比上年增长19.68%;村及村以下工业完成产值715597
万元,比上年增长41.07%。国有工业完成产值283057万元,比上年增长8.67%;集体工
业完成产值646266万元,比上年增长22.9%;大中型工业完成产值410594万元,比上年
增长18.51%。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51018万元,比上年增长25.64%。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较快,产品质量不断提高,销售状况明显好转。1995年乡
及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894590万元,产销率达96.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1995年 1994年 1995年比1994年增%
原盐 万吨 244.72 375.87 -34.89
食用植物油 万吨 2.23 2.18 2.29
饮料酒 万吨 12.66 12.25 3.35
布 万米 2185 2103 3.90
纱 吨 11645 5165 125.46
麻袋 万条 838.59 850.18 -1.36
人造板 万立方米 14.84 4.20 253.33
服装 万件 276.49 224.46 23.18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19.11 16.33 17.02
农用化肥 万吨 5.83 4.84 20.45
其中:氮肥 万吨 4.93 4.49 9.80
磷肥 万吨 0.90 0.35 157.14
塑料制品 万吨 2.03 1.99 2.01
水泥 万吨 16.08 15.31 5.03
砖 亿块 27.14 26.20 3.59
工业内部结构日趋合理,经济效益有较大提高,1995年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实现
销售收入538119万元,比上年增长26.42%;实现利税79925万元,利润45665万元,分
别比上年增长27.34%和32.22%。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1995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
投资总额174555万元,比上年增长0.4%,继续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同上年增幅相
比,回落了1.9个百分点。按所有制性质划分,国有单位投资23587万元,比上年下降
15.8%;城乡集体所有制及其他所有制单位投资82968万元,比上年增长2.5%;城乡私
人投资61170万元,比上年下降1.4%;商品房开发投资6830万元,比上年增长1.4倍。
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28536万元,占总额的比重为16.3%;第二产业投资86527
万元,比重为49.6%,其中工业投资85035万元;运输邮电内外贸易投资25614万元,
比重为14.7%;住宅及其他投资33878万元,比重为19.4%。
全年国有集体单位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施工5万元以上的项目537个,比上年减
少161个,竣工投产项目450个,减少167个,新增固定资产84166万元。
建筑业各种施工队伍758个,从事建筑业的职工57474人,全年完成建筑业产值
183424万元,比上年增长1.7%。
四、交通、邮电。1995年,按照《寿光市公路建设总体规划》“依托干线路,发
展县乡路;提高技术等级,增加油路比重”的指导思想,全市共新建、改建柏油路120
公里(其中,县乡路24公里,乡村路96公里),总投资2000多万元。完成了寿尧路11公
里二级路面,道广路及管高路共13公里三级路面的拓宽柏油路工程,创下了全市公路
建设年度施工量的最高记录。已有田柳、羊口、侯镇、岔河四乡镇实现了村村通柏油
路。同时,充分发挥“协调、服务”职能,合并组建了寿光市陆海运输实业公司,为
全市对外开放打通了海上运输线;合并成立了寿光市联合运输公司,形成“一城一站”
的客运模式,为运输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到1995年底,全市共有各种营运货车2240辆,吨位8280吨;营运拖拉机及农用车
3520辆,吨位2940吨。全年共完成货运量700万吨,货运周转量6.5亿吨公里,完成客
运周转量30万人次。另外,全市在路林管护工作方面又有了新突破,管理模式更规范,
管护质量更高,全市两护员已达到2700多人,县、乡道路的综合好路率达到了97%,极
大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广大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邮电方面,坚持通信建设为主线,大规模上能力,强化经营管理,积极开展“树
创”活动,使综合通信能力、服务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全年邮电业务总量完成
4684.7万元,比上年增长46.3%,其中中央国营完成3224.7万元,比上年增长37.4%,
绝对数列全省第13位,潍坊市第1位。邮电业务,特快专递从小到大,全年共收寄特
快信件4.8万件,比上年增长171.4%;传统业务实现总量175.4万元。电信业务,在大
力发展装机放号、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客户基础上,努力开辟分组交换、可视会议电
话、磁卡电话等新电信业务,全年实现业务总量2487.4万元,比上年增长54.2%。全
市发展市话用户9984户,移动电话1504户,无线寻呼4964户。农村电话计次户数达
14343户,比上年增长362.6%;通话量为1174万张,增长37.5%;住宅电话达5290部,
增长535.4%。全市电话普及率为3.66部/百人,其中市话普及率为13.2部/百人。全市
34处乡镇设立邮电局、所34处,均办理邮政、电信业务,邮政信箱达到1059个。设立
公用电话点261处,农村邮电所达到986处。全市通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另外,先后建成农话自动交换点7处,达到29处;架设光缆237.4公里,开通分组
交换业务和可视会议电话业务,先后与全省联网,对外提供高速、优质服务。全年新
增交换机容量3.4万门,其中农话2.3万门,市话1.1万门,交换机总容量达到6.6万门
。长话电路达到1734万门,农话电路达到1669条。使全市通信能力进一步增强。
五、商业、外经外贸。1995年,围绕建设新寿光这一总体目标,以开展“管理效
益年”为动力,不断加大企业发展力度,使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实质性突破,第三产业
和个体私营经济呈现加速发展势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0.9亿元,比上年增长
29.1%;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个体工商户发展到36920户,私营企业598家,二者从
业人员达84621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4.3%、4.9%和8.7%。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186478万元,比上年增长33.49%。
对外经贸工作方面,按照“三外并举,三级联动,外贸突破”的工作思想,全面
组织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积极招商引资,努力扩大出口创汇,使外向型经济保持了强
劲的发展势头。全年共完成出口创汇521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9.6%。其中,完成自
营出口创汇额410万美元;兴办利用外资项目42个,合同外资额10325.7万美元;已投
资三资企业达到113家,实际利用外资6552.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6%;新兴办海外
企业6家,对外输出劳务78人。
六、科技、教育、文化。1995年,坚持“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
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积极贯彻国家、省、市科技会议精神,围绕“实施
名牌战略”这一中心,全面推动“科技兴寿”,全力提高全市的科技管理水平和劳动
者素质。全市全年有20项科研成果获省市级进步奖和星火计划奖。围绕工业、农业两
个重点,积极组织科研开发和成果推广。在农业方面,围绕八大新技术、新品种开发
示范区建设,重点实施了粮食高产技术开发研究、蔬菜良好产业化综合技术研究、寿
北绿色工程等18项国家及省、潍坊市科研攻关、星火推广计划项目,开发推广了一大
批新技术、新品种。在工业方面,围绕培育新兴产业塑造现代企业,开发应用高新技
术30项,研制开发新产品21个,加快了工业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了产品质量和经济效
益的提高。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建立了“寿光市知识产权办公室会议制度”,全年
申报专利57件,实施32件。在加强技术市场的建设方面,新发展技术贸易机构5家,技
贸机构已达56家,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87项,合同金额53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以上。
另外,还积极开展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全年共邀请荷兰、美国、日本等国家的
4批专家来寿光帮助指导工作,引进蔬菜良种20多个。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及组
织技术人员下乡进行科普宣传,接待咨询群众5000人次,发放科技资料8000多份。全
年共举办各类讲座、培训班70多期,培训人员2万多人次,增强了全市人民的科技意
识,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1995年,全市各类学校发展到1431处(
包括幼儿园723处),在校生达219046人。其中,普通高中8处(含完全中学1处),在校
生7584人;职业中学(含职业中专)12处,在校生5868人;初中59处,在校生53443人;
小学623处,在校生达116186人;化工学校、师范、成人中专、进修学校各1处,在校
生计2530人。特殊教育也有了较大发展,聋哑学校达到10个教学班,在校生134人。
电大分校1处,脱产、业余在校生计654人。
全市初中招生15892人,入学率99.5%,在校学生巩固率为98.4%;小学7~11周岁
学龄儿童全部入学,入学率达100%,在校生巩固率为100%。
高考又有新的突破。荣获潍坊市高考上线人数“五连冠”,再度夺得万人比第1
名,且取得了全省第一的殊荣。1995年,全市向大中专院校输送本科生823名,专科
生759名,中专生647名(高中中专191人,初中中专456人),计2229名。再创历史最好
成绩。
文化事业,坚持文化工作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努力繁荣和发展各
项文化事业,活跃城乡文化生活。全年组织专业剧团下乡演出220多场,取得了较好
的社会效益。积极组织参加省及潍坊市组织的各种展览,有15幅作品参加了由省美术
馆举办的第八届全国美术获奖作品展,其中国画作品《荷塘秋趣》入选第四次世界妇
女大会书画展览。在文学艺术创作方面,全年有1420件作品在县级以上各类报刊发表,
其中正式出版的小说有《圣徒》、《神医李莪华》;报告文学集有《创业者的风采》、
《寿光知名企业家风采》;诗集《悦憩园诗萃》以及《张成之书法集》、《张宝元花
鸟挂历》。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还出版了《纪念抗日战争专集》等。全年举
办培训班3期,颁发《印刷企业许可证》86家,对全市的电子游戏机、书刊点更换了
《文化经营许可证》,查缴了各种黄色和非法出版的刊物、录像带等。同时,组织各
乡镇、企业开展高跷、秧歌、龙灯及各种形式的卡拉OK大奖赛、灯展等各种文艺活动,
活跃了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在潍坊市第三届“企业之声”卡拉OK大奖赛中,取得获
奖档次、数量均居潍坊各县市区之首的好成绩。
七、卫生、体育。卫生工作,以落实省、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为重点,以卫生工
作服从于服务于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取得了历史性进展。
1995年,寿光市代表全国79个初保达标县、市、区,通过了全国初保中期评估验收,
13项初保指标和8项附加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取得列全国第4位的好成绩。现
已有18处市、乡卫生机构达到同级甲等标准,其中市医院被评为全省卫生先进单位,
爱婴医院、稻田医院被评为潍坊市十佳医院。同时,以乡镇医院为基础,筹建了脑血
管病治疗中心和骨科医院;完成了“省重点中医院”二期配套建设和王高、北洛医院
的迁建与正式开业;其他市、乡卫生机构进一步加强了房屋、设备、人员配套建设,
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顺利通过了国家三部委评估验收。乡村卫生一体化管
理体制日益完善,使集体办医率和村卫生室覆盖率分别达到89%和100%,有32处乡镇实
行了乡办合作医疗。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儿童保健管理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婴儿
死亡率均提前5年达到全省规划目标。计划免疫、传染病与地方病防治以及麻风病、精
神病、结核病防治工作成效显著,各项任务指标和技术指标均提前达到全省规定标准。
此外,在卫生职业教育、科研和学术活动,以及工会、妇代会、老干部保健、公
费医疗等方面也都作出了新成绩。
体育方面,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为宗旨,以争创省、潍坊市体育先
进乡镇,扩大体育人口,推动体育社会化,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为目标,加大措施,奋
力拼搏,使全市的体育工作有了新飞跃。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体育合格率和体育锻炼
达标率分别保持在93%和88%以上。全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有省级1处,潍坊市级6处。
有12处乡镇被评为省级体育先进乡镇,使全市的省级体育先进乡镇率达到33%。全年
举行了近40次全市比赛,其中历时2个月成功举办了市首届全民运动会,参赛运动员
达1916人,开幕式表演人员1200余人。另外,还举办老年人台球、门球、乒乓球、钓
鱼等比赛多次,约有近2000名老同志参加了体育锻炼。在参加潍坊市比赛中,取得了
13金、16银、13铜的好成绩。全年共向高一级体校输送各类学生15名。
八、人民生活。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1995年,全市职工工资收入达到39135
万元,比上年增长18.2%,人均工资收入6016元,比上年增加1057元,较上年增长21.3%,
扣除物价上涨影响,较上年增长5.5%。其中,国有单位职工工资总额28411.7万元,比
上年增长14.6%,人均工资收入6660元,比上年增长19%,扣除物价上涨影响,较上年
增长3.5%;集体单位工资总额8601.9万元,较上年增长24%,人均收入4395元,较上年
增长26.2%,扣除物价上涨影响,较上年增长20%。
农村经济形势喜人,农民收入大大增加,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据百户农
民家庭收支抽样调查,199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26元,比上年净增646元,增长29.6%。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现金达1232元,比上年净增509元,增长70.4%。其中,食品消费
支出346元,比上年增长37.7%;衣着支出121元,比上年增长36%;住房支出310元,
是上年的2.8倍;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142元,比上年增长70.8%;医疗保健人均支
出64元,是上年的2.2倍;交通通讯支出73元,是上年的2.3倍;文化、娱乐用品及服
务支出161元,比上年增长25.4%。从吃的方面看,各种副食消费量比上年都有明显增
长。其中,农民人均消费豆制品2.3公斤,比上年增长8%;人均消费蔬菜达140.6公斤,
比上年增长17%;人均消费肉禽及制品达12公斤,比上年增长36%;人均消费水产品达
5.5公斤,比上年增长29%;人均消费干鲜瓜果类食品71公斤,比上年增长56%。无论从
现金消费支出,还是从实物消费来看,农民生活水平较上年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已开
始由小康型向富裕型跨越。
九、人口。1995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022961人。其中,男519555人,女503406人;
非农业户口人员为115652人。1995年,全市共出生14198人,人口出生率为13.93‰,
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7‰。
(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