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供销合作商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6&rec=76&run=13

【供销合作商业概况】高密市(县)供销合作商业的管理机关是高密市(县)供销合
作社联合社(以下简称市联社)。1996年底,全市有城关、柏城、姚哥庄、夏庄、
河崖、大栏、仁和、姜庄、大牟家、周戈庄、康庄、阚家、双羊、井沟、注沟、
呼家庄、柴沟、拒城河、土庄、李家营20处基层供销合作社。所属独立核算的市
直企业单位20处。有农业生产资料公司、棉麻总公司、供销储运股份有限公司、
土产杂品公司、果品有限公司、盐业有限公司、再生资源开发公司、供销综合股
份有限公司、供销能源开发公司、力智源功能食品有限公司、供销大厦股份有限
公司、金桥宾馆、第一棉油加工总厂、第二棉油加工厂(驻双羊镇)、第三棉油加
工厂(驻大牟家镇)、第四棉油加工厂(驻姜庄镇)、第五棉油加工厂(驻康庄镇)、
木制品有限公司、供销合作社职工学校、供销合作社幼儿园。全市供销合作社系
统共有独立核算企业40处,服务网点397处,经营总面积4.4万平方米;有供销合
作社员97504户,股金1632.32万元;干部职工共5586人;固定资产原值1.3亿元,
流动资产2.52亿元。1996年全年商品购进总值4.83亿元,商品销售总值4.91亿元,
实现利税1857.65万元,其中利润450.73万元。
1987年县联社为拓宽经营渠道,参与市场竞争,在县城建起了以经营日用百
货并兼营日用工业品批发业务的供销大厦,经营面积5800平方米;较高档次的金
桥宾馆, 经营面积3800平方米; 1990年建立的美食城,经营面积1300平方米;
1996年建成营业的银海宾馆,营业面积4000平方米。新建的营业设施在商业流通
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4年8月,以供销贸易公司为依托,成立了高密县供
销合作社联合社综合贸易中心,并在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土产杂品公司、果品公
司等专业公司成立了贸易经理部和基层供销社的贸易经理部,开展了农副产品的
分购联销和日用工业品的联购分销,以及部分商品短期的、专项的联手经营。
为加速供销合作社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县联社从1986年起实施了以责、权、
利相结合,奖罚分明的承包经营责任制。1992年,县联社对部分县直供销社企业
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从1993年初开始,在全县的基
层供销社实施了租赁、承包、拍卖为内容的“租、包、卖”改革,探索了供销社
深化改革的路子。在健全和完善民主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清理了社员股金,深入
开展了兴办专业合作社和扩股入股活动,并在经营机制的改革上实施了一些探索
性举措,为发展供销合作社事业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附1986年~1996年四个阶段几项指标及有关数字

┌──────┬───┬───┬───┬──────┬──────┬────┬────┬────┬────┐
│项目数字年度│销售 │利税 │利润 │固定资产原值│全部流动资金│社员股金│占总资产│股金户数│购进总值│
│ │(亿元)│(万元)│(万元)│(亿元) │(亿元) │(万元) │(%) │(个) │(亿元) │
├──────┼───┼───┼───┼──────┼──────┼────┼────┼────┼────┤
│1986 │0.1805│458.5 │360.1 │0.2787 │0.7815 │123.7 │0.92 │ │1.5348 │
├──────┼───┼───┼───┼──────┼──────┼────┼────┼────┼────┤
│1990 │3.305 │1019.6│656.5 │0.5613 │1.6050 │128.8 │0.6 │ │3.6789 │
├──────┼───┼───┼───┼──────┼──────┼────┼────┼────┼────┤
│1993 │4.006 │883.5 │358.3 │0.8621 │2.1523 │538.8 │1.83 │4900 │3.2545 │
├──────┼───┼───┼───┼──────┼──────┼────┼────┼────┼────┤
│1996 │4.915 │1857.7│450.7 │1.3057 │2.5172 │1632.3 │3.89 │97504 │4.8324 │
└──────┴───┴───┴───┴──────┴──────┴────┴────┴────┴────┘

1995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以中央5号文件颁布了《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
的决定》,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供销合作社改革的总体思路、目标、重点、措施等,
进一步理顺、完善了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市联社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全系统涌
现出市级文明单位4个,县级文明单位1个,“文明户”10个。1989年被潍坊市委
授予“十年改革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1992年被县委授予“文明系统”等荣誉
称号。

【经营机制改革】 1993年7月全县供销合作社以改革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为
突破口,加速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1) 对县直企业推行以利润包干和“四定
一包”(定人员、定资金、定销售、定利润、包费用)等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
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的用工制度和以岗位技能工资为主要形式,责、权、利相结
合的分配制度。基层供销社扩大理事会领导下的集体经营,实行领导干部分工负
责制;在主要业务经营上实行“五统二定”主任负责制,即:统一进货、审批、
销售、核算、分配,定销售额和目标利润。(2)发挥整体优势,开展集团化经营。
1986年,县联社成立了日用工业品批发公司,以贸易公司和供销大厦为龙头,加
强系统内联合,积极开展以联购分销、分购联销为主要形式的集团化经营。与生
产厂家结亲联姻,争取了商品价格优势,联购分销商品占日用工业品总销售额的
35%以上。1990年以来,县联社加大与厂商的联合,抓住优势品种,扩大总经销、
总代理的数量,占领市场。到1996年,全系统总经销、总代理的商品数量已达到
40个大类, 280多个品种。充分利用供销社点多面广的优势,开展农副产品的分
购联销, 切实解决农民买难的问题。 1986年~1990年,购销农副产品20万吨,
1994年购销农副产品突破10万吨,1995年~1996年,购销农副产品45万吨 (均不
含棉花) 。(3)推行“租、包、卖”改革。1993年1月~1995年12月,对20处基层
供销社同时进行了“租、包、卖”改革,对单位职工实行租赁经营的门店324个,
收取租赁费757.35万元;承包单位107个,收取承包费1055.16万元;拍卖门店15
个,拍卖费73.26万元。均签订了“租、包、卖”合同,期限3年。(4) 进行股份
制改造试点。1993年按县政府统一要求,对供销大厦、金桥宾馆、供销储运公司、
供销综合公司4个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

【开展“三农”系列化服务】1986年以来,市(县)联社在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条
件下“社农”关系的基础上,在以社带农、以农兴社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和尝试。 1995年,市联社认真贯彻中央5号文件《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
定》精神,狠抓了为“三农”(农业、农村、农民) 服务措施的落实。(1)制定了
《关于深化基层供销社改革的意见》,以改革基层社经营机制为突破口,进一步
理顺了生产资料供应部门的关系,强化了为农服务的功能。(2) 从健全、完善农
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入手,组建了以农业生产资料公司为依托,20处基层供销社为
成员单位的综合服务中心,积极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1995
年~1996年,为农民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40期,培训人员达20万人次;印发科技
明白纸100万份, 为农民无偿测土样1000份,配方施肥30万亩;建立虫情测报点
56个,成立植物医院20处。市联社成立了科技服务站,会同农资部门农技人员充
分利用集日人多的机会赶科技大集,为农民在化肥、农药使用技术、科技推广等
方面开方“咨询”40万人次。(3) 以“三农”为主要服务对象,开展“一人联百
户”活动。各基层供销社将服务区域分片包干,主任包片,班组、门店包村,干
部职工联户,为农民提供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五金建材和婚丧嫁娶用品等。自
1995年10月开展活动以来,20处基层供销社联户职工达到570人,联村650个,联
户6100户。通过“一人联百户”活动,加强了供销社与农民群众的联系,使联户
职工成为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服务员、信息员和致富的“参谋”,赢得了广大
农民的信赖, 进一步密切了社农关系。 (4) 因地制宜,积极兴办专业合作社。
1996年, 全市供销社系统已组建村级棉花合作社18个,蔬菜合作社2个,果品、
仔猪、型煤、生产资料专业合作社各1个。发展社员6361户,吸收股金808万元。
为社员增加收入837万元。 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的有益尝试,为探索和发展合作
制经济,走产业化与合作制相结合的路子,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走出了一
条“以社带农,以农兴社”共同发展的新路子。

【支持棉花生产】1986年~1996年,市(县)联社在全市(县)设棉花收购点19处,
全市(县) 共收购、加工、调拨棉花281.34万担,年均25.58万担。其中1987年、
1988年每年出口棉花在20万担以上。所经营的棉花始终保持了良好的质量信誉,
达到了国家及各级政府、棉农、企业三满意。担负棉花专营任务的供销社棉麻公
司, 1987年、199 0年、1991年、1994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和中华全国供
销合作总社授予棉花文明收购、检验工作先进单位称号,1989年被省棉麻公司和
省纺织品进出口公司授予“搞好棉花出口,积极为国创汇”荣誉称号。
为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的要求,全市(县)供销社棉麻企业在积极做好棉花收
购、加工、调拔经营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与棉花生产。1993年以来,加大了参
与棉花生产的力度, 以大力推广优良品种、 科技植棉为突破口,制定和实施了
“一年繁育、二年推广、三年普及、四年更新”的发展规划。从省农科院棉花研
究所引进“W301” 等优良品系,在姜庄镇李仙村、大牟家镇刘家屋子村等6个植
棉村建立棉花良种繁育基地6500亩, 建“三圃田”100亩,繁育良种20.6万斤,
在全市11个乡镇推广面积达5万多亩。 在此基础上成立了18个村级棉花专业合作
社,建立了36个棉花生产基点示范村,对棉农提供了农资供应、资金扶持、灾害
保险、技术咨询指导、收购为主要内容的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推动了
全市棉花生产的稳定健康发展。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自1986年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农资供应
渠道经历了由统到放,由放到专营的过程。市(县)联社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关
于完善化肥、农药、农膜专营办法的通知》要求,积极推动农资商品经营走上正
规化渠道,基本上扭转了一度出现的市场乱、渠道乱、价格乱的状况,杜绝了假
冒伪劣农资商品流入市场,正常的农资市场秩序初步建立起来,缓解了供求矛盾,
保证了农业生产的需要。1994年,为了进一步稳定农资市场秩序,维护农民利益,
市联社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
同工商、物价、技术监督等部门,对化肥等主要农资商品的流通渠道进行了清理
整顿。共清理非法经营单位103个,全市供销社系统共保留农资零售网点178个,
全部由租赁形式改为集体经营,理顺了系统内农资供应渠道和市场秩序,逐步形
成了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农资供应体系。1986年~1996年,全系统农资供应总值
9.9亿元,其中化肥117.5万吨、农药8395吨、农膜4259吨,支援了全市(县)农业
生产。
为确保农资商品质量,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县联社于1993年4月4日以[1993]
2 5号文制定了 《高密县联社保护消费者利益维护企业信誉杜绝假冒伪劣行
为的管理办法》,对制售假冒伪劣者除按工商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处理外,县联
社再给责任者以罚款和党纪政纪处分。自1994年起,同技术监督部门联合对化肥、
农药实行“保质监销”,这些做法得到了国家、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表扬。
1994年,省技术监督局和省供销社联合在高密召开了“全省化肥、农药保质监销
现场会”,在全省推广了这一经验。1994年~1996年,共销售化肥39万吨,农药
2071吨,无一发生质量、信誉事故。

【盐政管理与食盐供应】1986年以来,市(县)供销合作社在盐政管理和食盐供应
工作中尽职尽责,做出积极贡献。1986年、1990年、1993年、1996年销售供应盐
分别为5 260吨、 4500吨、 2000吨和10500吨,销售收入为105万元、160万元、
130万元和450万元,提高了经济效益,维护了人民健康。(1) 理顺管理供应体制
和渠道。1984年,原高密县盐业公司与县果品公司合并,设立盐业批发部,只经
营盐。 1993年3月,根据国务院51号令《盐业管理条例》以及山东省、潍坊市人
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盐业管理条例〉办法》为强化盐业市场管理,经县政府
批准,成立了“高密县盐政管理办公室”,果品盐业公司兼管行政执法,负责全
县的盐政管理工作。1994年11月,根据市场形势需要,经市编委批准,盐业批发
部同果品盐业公司分离,成立了高密市盐业有限公司,盐政管理办公室同时与其
合署办公,担负全市各类用盐的组织、调拨、供应、管理工作。(2) 认真贯彻落
实上级有关盐业管理政策规定,积极做好盐政管理工作。盐政执法人员统一着装
持证上岗,加强盐业市场管理,出动缉查人员500人次,查处私盐案件100起,为
落实国家食盐专营政策,维护市场秩序,确保食盐正常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3)
强化管理,确保碘盐质量。成立质量管理办公室,明确责任,分工负责,具体把
好碘盐进售质量关。同时严格按国家规定,每公斤食盐含碘量达不到40毫克的坚
决不入库,零售环节达不到20毫克的坚决不销售,以确保消费者在食用环节上达
到20毫克以上。(4)积极搞好宣传活动。发挥全系统近万名新老干部职工和2万名
家属的作用,带头食用碘盐,并向周围群众宣传其好处。1996年,组织上街下乡
宣传300人次, 印发宣传材料30万份,在电台、电视台做公益性广告60期,还在
每年5月5日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集中上街宣传。(5) 搞好服务,大力开展碘盐送
销工作。根据上级碘盐入户率达到100%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措施,充分发挥基层
供销社点多面广的特点,大力开展碘盐送销活动,同时结合开展“一人联百户”、
“四供一服务”活动,直供到村到户。1996年,送销碘盐1200吨,入户率达99%。

【商业发展战略】1986年以来,全市(县)供销社系统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形势,
更新思想观念,全面实施“一业为主,综合经营”的发展战略,以副促商,以工
养商,培植了市场经济形势下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到1996年底,全系统增上工
副业项目18个,这些项目的发展,为振兴供销社经济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商办工业。全市(县)供销社系统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以挖潜改造、优化
产品结构为重点,发展商办工业,成为提高供销社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1) 棉
机制造。第一棉油加工总厂棉机分厂,年生产各种棉花加工机械400台(套) ,产
品销往新疆、河南、湖南等地。1990年引进美国大陆公司集棉尘笼棉花加工成套
设备, 到1996年已生产100台。近几年,还研制开发了不孕籽分离清理机、皮棉
清理机等新产品。其中不孕籽分离清理机出口埃塞俄比亚,在棉机外向型经营上
实现了零的突破。 研制开发的MT140-1型籽棉检验系统分别获高密市和潍坊市科
技进步奖。(2) 棉纺棉织。第一棉油加工总厂、第二、三、五棉油加工厂增上的
纺纱织布项目,1996年已形成3.2万纱绽和年产38万米布的纺织能力。(3)油脂化
工。姜庄供销社1985年开发增上的硬脂酸及系列产品和工业甘油项目,到1996年
已形成年产硬脂酸等系列产品3500吨、甘油4 00吨的能力,年工业产值达2000万
元、利税200万元。(4)脱水蔬菜。棉麻实业有限公司1996年新上的蔬菜脱水项目,
当年加工脱水蒜片、元葱70吨,产品出口日本、韩国等地,出口交货值达72万元。
(5) 其它加工。第四、二、五棉油加工厂新上的带钢、饲料、夹心板、空心砖、
塑料造粒、管带、手套、捻线、线头棉加工等短平快项目,年创利润60万元。自
1992年以来, 棉花加工企业共实现利税3943万元,其中利润113 2万元,年均利
税788.6万元,利润226.4万元,发展成为经济实力较强的综合性企业。
二、饮食服务。1986年以来,全市(县)供销社系统除20处基层社原有的20个
饮食服务网点外,根据市场经济形势需要,在城区新建了金桥宾馆、银海宾馆、
春和酒楼、储运宾馆、供销宾馆5处饮食服务网点,新增营业面积1.1万平方米,
形成了高、中、低档次相结合,融吃、住、娱乐于一体的饮食服务网。通过狠抓
规范化管理和开展优质服务活动,使饮食服务业得到了健康稳定的发展,取得了
较好的经济效益。 199 6年, 全系统饮食服务业营业收入1019.1万元, 利润
144.76万元。
三、种植、养殖小加工。为适应市场形势需要,各基层社、棉油分厂、棉花
站充分利用现有房屋、设施、场地等条件,发展种植棉花、蘑菇、中草药,养殖
猪、羊、鸡、兔,加工型煤等,既安排了富余人员,又增加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阚家供销社因陋就简发展养殖业,1996年引进繁育良种仔猪1000头,销售仔
猪240头,生猪70 0头,母猪60头,销售总额达300万元,实现利润20万元,为农
民增加收入30多万元。仁和供销社利用现有场地购进煤泥、煤沫销售给型煤加工
大户,1996年,销售煤泥1 860吨,煤沫3180吨,购销总额达310万元。

(李学文 万发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