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辑 乡镇企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6&rec=73&run=13

【乡镇企业概况】1986年以来,高密市(县)乡镇企业积极贯彻实施“发展、改革、
完善、提高”的战略方针,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
副产品加工业、原材料工业、建材工业、机械工业、纺织工业、化学工业和第三
产业。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积极发展为大工业配套服务、出口创汇、劳动
密集型产品。通过不断优化产业、产品、技术和组织结构,使全市(县)乡镇企业
逐步形成了城乡协作、优势互补,机械、纺织、服装、建筑建材、工艺品、化工
等多个行业齐头并进,乡镇办、村办、联合体、个体“四轮”齐转的发展格局。
到1996年底, 全市乡镇企业已发展到2.9万处,从业人员19万人,占全市农村劳
动力总数的34.3%。 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120亿元, 实现销售收入78亿元,利税
6.8亿元,分别比“七五”末的1990年增长776%、683%和721%。累计办成“三资”
企业55家, 合同利用外资4403.9万美元。199 6年全市乡镇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
15.4亿元,比“七五”末的1990年增长26.8%,实现出口创汇7443万美元。

【一批骨干乡镇企业兴起】1986年以来,市(县)乡镇企业把强化投入作为促进企
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措施来抓,累计投入68亿元。仅1996年,全市乡镇企业完成总
投入7亿元,落实新上和技改项目129个,使一批规模企业迅速形成。到1996年底,
全市30处乡镇(街办)有5个乡镇营业收入过5亿元,其中高密镇达到37.6亿元。有
9个村营业收入过亿元, 其中南关村达到6.3亿元。 过5000万元的企业达17个。
1996年,市委、市政府把35个骨干乡镇企业和15个重点村纳入了市级重点调度,
培植骨干、壮大规模,一批大中型企业迅速崛起。1996年经农业部公布的全国大
中型乡镇企业中,全市有9家企业晋升为国家大型乡镇企业,5家晋升为国家中型
乡镇企业。

【集团化、集约化经营】自1986年以来,市(县)乡镇企业坚持“向外开拓,向内
辐射”的发展方针,积极搞好横向联合,稳定和发展原料供应基地,以名牌产品
为龙头,科技为后盾,组织集团化、集约化生产。主要实施了“410工程”:(1)
积极组建企业集团。各乡镇立足当地技术、资源产品、人才优势,以经营规模大、
技术档次高、牵动力强、经营效益好的企业和拳头产品为龙头,组建起集“科、
工、贸”于一体的多形式、多成份并存的企业集团。到1996年底,全市组建起省
级以上企业集团10家,其中有4家晋升为全国级乡镇企业集团。(2)积极构建十大
工贸小区。各乡镇根据区域化加工、经营特点,规划建设工贸小区,吸纳加工、
生产、经营业户进区经营生产。到1996年底,全市已规划建设了象高密发达集团
民营科技园、双羊镇制鞋加工小区、姜庄镇小五金加工小区、柏城镇工贸小区等
十大工贸小区,总投入达5.8亿元。(3)根据行业、产品优势,重点突破,发展起
象仁和镇莳二村冷藏厂、北王肉食总公司、河崖华利集团公司等10个经营规模大、
牵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从而大大增强了联合抗御风浪的能力。(4) 立足企业发
展优势和前景,对十大重点项目进行了重点扶持和重点投入。到1996年底,全市
规划的十大重点项目,总投入1.75亿元,已经竣工的有8个。“410工程”全部建
成投产后,将为全市乡镇企业实现新跨越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全市乡镇企业把加速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促进全市乡镇企
业实现新跨越的着力点和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的主要措施来抓。全面启动,多法
并举。一手抓资金、技术、项目、管理的同步引进,一手抓多行业、高档次、大
规模出口创汇的立体拓展,走以“大”为主、“三外”并举的发展路子,使全市
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异军突起”,呈现出全方位引进、大规模创汇的发展势头。
到1996年底, 全市乡镇企业出口产品达到10大类,200多个品种。其中出口交货
值超千万元的有12种,过百万元的有60种。有12家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自营
进出口额3500万美元。(1) 靠过硬的产品吸引外资。高密大发达集团通讯电缆厂
是1993年与英国佳宾公司合资建成的,产品深受国内外用户欢迎。1996年,外商
看准这个产品的前景, 在原投资500万美元的基础上, 又追加投资300万美元。
1996年,全市共有25家合资企业追加了投资。(2) 靠“窗口”招商引资。通过积
极组织企业参加一些涉外活动,增加企业与外商的接触机会。1996年,组织企业
参加广交会、青交会、鲁台经贸洽谈会,参加人数达3150人次,达成合资合作意
向20项,利用外资额达2500万美元。柏城镇1996年办成了一家日本独资企业和一
家生产皮衣的合资企业。日本独资企业总投资260万美元,新增加出口交货值1.4
亿元,带动蔬菜基地5000亩,提供社会效益2000万元。(3) 靠外商引外商。通过
与外商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利用他们带动更多的外商前来投资办厂。1996年,
全市先后有132名外商前来高密市考察, 达成了42个项目的合资合作意向。 自
1986年~1996年,外商到高密考察乡镇企业的达1600人次。高密镇交通村以商招
商,先后办成了6个合资企业,引进外资800万美元。

【加快技术改造步伐】1986年~1996年,全市(县)乡镇企业坚持依靠科技促进企
业发展, 累计完成技改项目543个,投入资金52亿元,使乡镇企业的技术装备水
平和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大提高。 1996年,全市乡镇企业完成技改投入4亿多元。
高密毛巾厂投资2620万元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剑杆织机,使巾被产量和产品
的质量都上了很大的档次。仁和镇莳二村投资2000万元新上的肉鸡宰杀流水线,
使企业年产量大幅度提高。

【新产品开发】1986年以来,市(县)乡镇企业从实际出发,注重结合自身特点,
在产品的延伸和拓展上下功夫。到1996年,全市乡镇企业累计开发新产品2468项,
其中填补国内空白197项, 省内空白321项。 有6种产品获省以上科技星火奖。
1987年高密兴华采暖设备厂与中国空调研究所、沈阳净化仪器厂联合研制开发的
风机盘管空调器、大型组合式空调器填补省内空白。1988年开发生产的散热器凸
焊机填补国内空白。 市自行车配件厂研制开发的A、 C型中轴被评为省优产品,
Q57型中轴被轻工部评为优秀出口产品。

【人才开发和培训】1987年,县乡镇企业局成立技术培训中心,以自办、联办等
多种形式,设班培训技术人才。1988年,县乡镇企业局设立“山东省乡镇企业职
工中专函授站”,分企业管理、财会、机制、民工建等多个专业,对乡镇企业职
工进行技术培训。 到1996年底,共举办培训班450期,培训1830人次。共有2500
人获得中专学历、1800人获得大专学历;有5600人获得专业技术职称。同时,全
市乡镇企业积极引进各类人才。到1996年底,全市乡镇企业共引进各类专业人才
325人。

【积极开展横向经济技术合作】全市(县)乡镇企业积极与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
企业开展横向经济技术合作。 到1996年底,全市乡镇企业共与600多个单位进行
技术合作项目4260个, 引进资金6.8亿元。1993年县南关村率先与中国原子能科
学院、 国家科委等10多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联合,引进资金3.2亿元,建起占
地870亩、 包括3 8项高新技术成果和8个高科技项目在内的“发达科技园”,成
为国家科委认定的第一个“民营科技园”、“样板园”。柏城玻璃厂通过与烟台、
青岛等地的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合作,使玻璃瓶生产能力大大提高。

【乡镇企业经营机制改革】市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经营机制开
始转换。到1996年底,全市已有1146处企业实行了不同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其
中改造成股份合作制企业450家,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317家,组
建省级以上企业集团12家, 租赁、拍卖、兼并367家。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不仅
使乡镇企业创造了新的经营机制优势,促进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且有效
地保持了企业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到1996年底, 全市乡镇企业集体资产已达
29.5亿元,净资产达14.6亿元。初家镇通过对镇办企业实施产权改革,不仅活化
闲置资产300多万元, 还使企业的规模、效益、资产增值都有了新的突破。1996
年,初家镇镇办企业固定资产达1400万元,比改制前的1993年增加1140万元,销
售收入和利税分别比改制前的1993年增长了6倍和8倍。通过改制,乡镇企业新的
优势和活力已经显示出来。

【私营企业蓬勃发展】各乡镇把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作为搞活农村经济的重点
来抓,使个体私营经济成为最有活力的经济增长点,涌现了一批私营企业大户和
私营企业群体。到1996年底,全市个体私营企业达596家,总资产1.9亿元。其中
总资产过千万元的有2家。潍坊华安集团公司是在柴沟农民邱温源1988年1月投资
建立的高密县福利胶合板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已成为跨行业的私营企业集团。
集团拥有固定资产3 500万元。河崖镇玉华集团公司是一个经营花卉、假山设计、
养殖、房地产开发等多个行业的私营企业集团。张鲁镇兴华皮件有限公司是农民
单既先创办的股份合作制企业,生产的皮衣、皮裙等产品出口海外,年出口交货
值300万元。

【乡镇企业家群雄并起】 1990年5月20日,县乡镇企业家协会成立,选举产生了
由王建章任会长,王兆华、葛瑞云、张德君任副会长,李承恩任秘书长的协会领
导班子。1994年,增选赵宗祥、刘德昌、李德章为协会副会长。到1996年底,全
市县级以上乡镇企业家157名, 其中潍坊市级以上企业家53名。南关村的王建章
和西关村的王兆华分别被授予“全国乡镇企业家”称号,王建章还被评为全国乡
镇企业十大功勋之一,并当选为中共十三大代表。李德章、赵宗祥、高方明、刘
德昌、李玉平、葛瑞云被授予省级“乡镇企业家”称号。这些企业家所领导的企
业已成为全市乡镇企业的中坚和骨干。

(曹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