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辑 电力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6&rec=72&run=13

【电力工业概况】 1996年底,市供电局在编职工456人,设32个科室、部门,下
辖20处乡镇供电站, 直属人员79人,管理村电工1290人。拥有固定资产12083.6
万元, 为1985年的8.87倍;拥有变电站21座,主变压器容量为35台/353650千伏
安(其中热电厂和用户自备4座35千伏站、10台/40600千伏安) ;输电线路25条、
339.4公里,配电线路80条、1456.2公里,配电变压器1919台/214195千伏安,低
压线路1640.5公里。 19 96年完成供电量41854万千瓦时,是1985年14413万千瓦
时的2.9倍, 十一年年均递增10.16%; 完成售电量39742万千瓦时, 是1985年
13144万千瓦时的3.02倍,十一年年均递增10.58%;完成线损率5.05%,比1985年
降低了3.89%。 完成销售收入21660万元, 实现利税1607万元,分别是1985年的
21.2倍和15.4倍;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5685元/人·年。十一年来,高密电网的负
荷率一直保持在0.87~0.89之间, 在标准值0.88的范围内;力率一直在0.9上下
浮动, 符合标准要求。自1994年220千伏高密站投运以来,力率有所提高,最高
达0.98。电费回收(上缴)每年均达100%。至1996年底,全局安全记录达3904天,
即十一年没发生严重事故。
1996年, 全市人均用电量471.8千瓦时, 是1985年的3倍,其中农村用电量
13296万千瓦时, 是1985年的2.92倍;全市生活用电量8235万千瓦时,是1985年
的5.55倍; 全市年人均生活用电量97.7千瓦时,是1985年的5.6倍;全市农业人
口年人均生活用电量73.9千瓦时,是1985年的7.45倍。

【输变电工程建设】“七五”和“八五”期间,市(县)供电局根据全市(县)国民
经济的发展,把输变电工程建设纳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共建成11个输变电工程,
其中110千伏3个,主变4台/91500千伏安;110千伏线路5条,47.7公里;35千伏8
个,主变10台/34350千伏安;35千伏线路8条,50.02公里。期间,1989年完全依
靠自己的技术力量, 年内就完成了3个35千伏输变电工程,是工程建设发展最快
的一年, 另有2个用户自备的35千伏输变电工程也在这期间建成。十一年间,变
电站的建设数量和容量分别是1985年前32年的1.22倍和1.85倍。 高压线路新增
517.2公里。 潍坊电业局建在高密的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于1994年2月投运。该工
程的建成改善了高密的供电条件,缓解了高密电力供需矛盾,为高密经济的发展
注入了新的活力。 山东省电力局于1996年8月兴建胶-高220千伏双回线路工程,
于1996年11月投运。 至此,高密电网电源由单电源变成双电源,高密220千伏站
由末端站变为中枢站,从而提高了高密地区的供电可靠性。同时,配电设施也有
较大的发展,新建10千伏线路339.1公里,新增配电变压器677台/98700千伏安,
分别比1985年增长32.5%和114%, 基本能满足城乡现阶段的需要。1996年底,供
电系统已拥有变电站17座。其中220千伏1座,主变1台/12万千伏安;110千伏4座,
主变6台/131500千伏安;35千伏12座(期间已淘汰2座),主变18台/6 1550千伏安。
拥有输电线路25条, 339.4公里。 其中220千伏2条,103.6公里,110千伏6条,
83.8公里, 35千伏17条,152公里;10千伏配电线路80条,1456.2公里;配电变
压器1919台/214195千伏安。 另外,用户自备35千伏站4座,主变为9台/24600千
伏安。
十一年来,随着“科技兴电”战略的实施,在输变电工程建设中高科技含量
逐年增大,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被逐步广泛采用,使新兴建的输变电工程具有较先
进的技术性能,适应了经济发展对供电工作的要求。

【经营管理】1986~1996年,市(县)供电局不断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各项工作取
得显著成绩。
一、计划管理。于1986年起步,随后逐步走向正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纳
入计划管理的轨道。供电局生技科设专职计划员,其它部门设兼职计划员,构成
计划管理网络。计划管理制度与具体的工作标准及考核奖惩办法陆续建立,并得
以完善。十一年来,市(县)供电局一直严格按计划管理程序组织协调生产、经营、
管理活动,实行全面计划管理。期间,先后编制了高密电网“七五”、“八五”、
“九五”及后十年电力发展规划,编制了“科技兴电”规划和“九五”期间农网
技术改造、技术进步规划。以上规划均得到潍坊电业局和省电力局的认可批准。
“七五”、“八五”规划中的各项目标基本实现,“九五”及后十年规划正在有
计划、有步骤地稳步实施。根据国家计划安排,每年还及时编制符合本单位实际
的年度农电大修、 更新改造、 配套项目计划,并以该计划为依据,下达“月度
(季)生产经营管理计划任务书”,将计划安排分解到各生产、经营、管理部门,
各部门再落实到班组、个人,做到层层目标明确,任务具体,便于操作。
二、统计管理。此项工作从1986年起走向全面、正规。供电局在生技科设专
职统计员,局属有关部门设兼职统计员,使全局的统计工作形成了完整的信息网
络。 统计人员职责和考核细则已建立健全。 自1990年起开始运用微机管理,于
1996年内部联网,实现信息共享。
三、财务管理与审计管理。供电局一直把财务管理列入“一把手”工程,长
年进行财务监督。1986年以来,财务管理制度和具体工作标准,几经修改补充,
全部完善。自国家《会计法》颁布以来,坚决贯彻执行《会计法》和《成本管理
条例》的各项规定,按时足额完成各种款项的上缴任务,与业务单位账务清楚。
“七五” 、“八五”期间,引进资金200余万元,有力地支持了电力事业的快速
发展。 供电局的资金周转天数,多年来平均保持在190天左右。根据上级指示,
于1984年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设专职审计员。1995年设审计科,负责对供电系统
内部(含乡镇供电站)的主业、多种经营工程项目、日常开支等经济活动,进行全
面监督审计,共审减工程费用和其他开支近500万元。
四、用电管理。(1) 计划用电。科学合理、精心调配有限的电力负荷,采取
对用电大户普遍安装定量器,按计划、有规律地调整生产班次,积极组织和鼓励
工业用户低谷时段和节假日用电等措施,基本达到“削峰填谷”、均衡调度、提
高负荷利用率之目的。十一年来,高密电网负荷率一直保持在90%的水平上。(2)
节约用电。坚持开展社会节电活动,努力降低万元产值单耗,积极推广应用节电
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对用户和供电部门的高耗用电设备进行改造和更换,
使社会节电效益逐年提高。1994年~1996年,在全市(县)城乡普遍推广应用高效
节能灯36.8万余只, 累计节电1 887.5万千瓦时。为此,潍坊市经贸委和三电办
公室于1996年12月以潍经便字 [1996] 9号文件下达通知, 奖给高密电力负荷
1300千瓦, 以省局购买用电权的标准,相当于奖给390万元。十一年社会节电共
9734.5万千瓦时。
供电部门内部的节电工作主要在降低线损上下功夫。 “ABC管理法”于1990
年应用于线损管理, 效果显著,使7条线路半年内挽回电量损失30多万千瓦时。
1992年上半年,“农网无功补偿研究及程序编制”在县供电局取得成功,获电力
部电力科学院科研成果一等奖,1995年在厦门“全国双技工作会议”上,作过发
言介绍并印发了材料。该项成果在全国许多地区推广应用,在高密被广泛应用于
变电站和10千伏配电线路, 每年约节电180万千瓦时。 十一年累计降损节电
10946.3万千瓦时。1996年4月,高密被省经委、省电力局授予“节电先进县(市)”,
并明文下达奖励1000千瓦电力负荷。(1) 争取负荷指标。高密的供电指标历年都
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为此,多渠道积极争取计划外负荷指标,一直是供
电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据统计,1986年~1996年共争取计划外电量86710万千
瓦时, 按同期平均万元产值单耗计算, 可创产值93.77亿元。 同时,1994年~
1996年,市(县)政府根据潍政办发[1993]106号和潍政发[1995]30号文的通知,
在全市有变压器的用电户有偿集资2520万元,向省电力局购用电权1.14万千瓦。
至1996年底,高密的全部负荷指标为4.2万千瓦,而网上最高负荷达7.3万千瓦,
仍缺3.1万千瓦。(2)营业管理和电费回收。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规章制
度10多种,以规范营业管理的各项工作。于1991年设立政务公开栏,坚持向社会
公布政务条款,使电价政策、电量分类、灯动分表计量、计收电费分类标准及抄、
核、收制度等定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每年坚持进行营业大普查和反窃
电活动。历年来,高密上缴电费率均为100%,高密从未受到扣罚负荷指标的影响。
电费回收一直是难度很大的工作,供电局尽最大努力提高电费回收率,遏制用户
电费积欠上升,维持了供电业务的正常开展。
五、农电管理。历年来,主要围绕安全运行、低压改造、增荷节电、电费管
理等几项主要工作加强管理。(1) 1995年全市开展大规模的低压电网整改工作,
至1996年底,整改任务接近完成,改造后的用电村均达到低压整改标准,符合农
村电气化要求。(2) 为不误农时,保抗旱排涝等农业季节性用电和迅速促进农村
经济的发展,供电局想方设法增加农用负荷,农用电量1996年是1986年的2.1倍,
农村生活照明率达98.07%。(3)加强农村电费电价管理。1992年5月,物价局与供
电局共同制定实施了农村分类综合电价政策,供电局又赋予用电农户三项拒付电
费的权力。市、乡两级政府明文规定将电费纳入村财务管理,村级用电全市同时
抄表,村干部和村电工由所在乡镇供电站统一抄表收费,站、村两个环节定期张
榜公布电费收缴情况。各乡镇政府还同所属用电村签订用电管理协议书,强化村
委对安全、电费、电价和季节性用电等的全面管理。
六、计量管理。该工作原属用电科计量班。1986年后,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各
项计量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运行规程和工作标准,逐年培训计量人员,按时检
校、安装电能计量设备,坚持日常计量监督检查。1995年设计量科,全面负责电
能计量工作。 至1996年底,全市已装电能表15万只,是1985年的5倍。现拥有全
电子式三相校验台等先进设备6台(套) ,提高了校验能力和技术精度。自1996年
开始运用微机管理,使建账立卡、技术咨询等管理工作在工效、质量上都有很大
的提高。自1991年起,陆续在13个乡镇供电站设置校表台,使所在乡镇用户可就
地校验表计。这一便民举措深受农民欢迎。历年来,经过多次不同层次的技术、
业务培训,计量人员素质相应提高,8人获0.5级以下计量检定合格证。1988年供
电局被山东省计量局批准为三级标准计量单位;1992年经山东省技术监督局批准
升格为二级标准计量单位。

【路灯管理】1986年~1990年,县城区只有8条街道设路灯,共316盏,有路灯变
压器8台, 控制箱9台。1991年4月县政府批准成立路灯管理所,专门管理路灯业
务。至19 96年全城各主要街道均装设路灯,共900余盏,路灯变压器11台,控制
箱12台。除新上路灯采用光效好的高压钠灯外,对以前的低光效汞灯已全部更换
为钠灯, 使全城钠灯普及率达100%,亮灯率98%。路灯所从1992年起,先后研制
成“GSC-I型电脑光时综合控制器” 和“防窃电触漏电保护器”,分别获国家专
利,其产品已被省内许多城市采用。1996年12月,山东路灯协会秘书长任锡智来
高密视察路灯发展情况,给予高度评价。

【安全管理】1986年~1996年,市(县)供电局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的方针,不断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一、安全机构。原在生技科设专职安全员,于1989年设安全监察科,全面负
责供电局的安全管理工作。 1990年6月,形成了覆盖全县的三级安全网络。局及
下属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第一安全责任人,全县机关单位和企事业用户均设专职
安全员。199 3年5月,为加强安全管理的领导工作,供电局成立了以局长为主任
的安全监察委员会,及时研究解决安全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二、安全设施。供电局所属生产班组、变电站、供电站均配齐了保安工具、
器械、装置及防火器材,并定期检查校验;城市用户及农村配电室一律装设触电
保安器。
三、安全制度。供电局下属各有关部门、生产班组、变电站、供电站均建立
了一整套安全管理制度,认真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对有关人员坚持每年
例行“安规”考试制度,工作票、操作票执行正确合格率达100%;历年来,供电
局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例会, 下属部门每周开展安全活动。1995年6月,供电
局派员参加潍坊市供电系统安全知识竞赛,获团体总分第三名;1986年~1996年
市(县)供电局共制定下发82个有关安全管理方面的文件,进行过31次安全工作总
结,组织了28次全面系统的安全大检查和每年麦收分片到农村巡回安全检查;对
各机关、企事业用户电工、村电工共5740人举办了78次安全培训班。自1986年起
城区各用户电工全部持证上岗,每年对用户电工进行一次“安规”考试,不合格
者必须经补考合格方能继续上岗;同时,突出抓了触电保安器的安装、投运、正
确动作率,使触保器的“三率”时刻保持100%的灵敏可靠状态。
四、 安全状况。 至1996年底, 市供电局管理的657个单元变电设备、25条
339.4公里输电线路和80条1456.2公里配电线路设备, 对照国家设备定级标准,
一类(健康完好)率为96%,二类(稍有缺陷)率4%。1990年经山东省经委达标验收,
人身和设备事故率一直低于国家规定标准。供电局内部,自1985年起不断坚持开
展“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至1996年底,共创造了36个“百日安全无事故”记
录,累计实现安全记录3 904天。

【建成农村电气化县(市)】全市(县)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始于70年代中期,80年
代中后期,建设步伐逐步加快。1986年~1990年,县供电局投资2103万元,先后
建成110千伏、 35千伏变电站5座, 10千伏线路延伸220公里,0.4千伏线路增加
327.8公里, 配电变压器增加401台/46790千伏安,新上用电村231个,为后来的
农村电气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1991年7月,根据电力部统一部署,供电局全面开展了电力为农业、为农民、
为农村经济服务的“三为”服务竞赛活动,农村各项用电管理制度得以贯彻落实。
199 3年、1994年分别被省电力局、电力部评为“三为”服务达标单位。
1994年~1996年是争创农村电气化县(市)的攻坚阶段。市(县)委、市(县)政
府从“建强市、奔小康”的战略目标和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的大局出发,把农村电
气化建设纳入全市(县)经济发展规划,相继出台了三个有关文件。供电局与各乡
镇通力合作, 多渠道筹集资金, 多方面挖掘潜力,多层次发动群众,先后投资
5060万元,建成110千伏、35千伏变电站6座,10千伏线路大幅度延伸,覆盖面进
一步扩大。全市(县) 99 4个行政村于1991年11月9日实现了村村通电,1994年国
庆节前实现了户户通电; 全市726个用电村老化落后的低压电网全部进行了彻底
改造, 共整改低压线路787.6公里,配电室428座;669台高耗配电变压器全部更
换完毕, 90%的用电村安装了标准计量箱。整改后,农村低压线损率保持在上级
规定的12%以下, 电费平均每千瓦时降低0.05元,最好的可降低0.11元,一年即
可为农民减轻负担358万元。
1995年7月,对照部颁“农村电气化标准”和省电力局“验收细则”5项必备
条件、15项考核指标,均已达到标准要求。1995年经省电力局验收合格,电力部
批准高密市建成农村电气化县(市)。

【科技进步】1986年~1996年,市(县)供电局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科技进步事业,
加快了科技进步的进程。
一、微机应用。1985年第一次购置微机,用于工程及线损计算。自1989年起
逐步将微机应用于管理领域。至1996年底,拥有微机42台,其资产拥有量和应用
项目均在潍坊市各县局中处领先地位。1996年设自动化科,着手建立微机网络,
发展微机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办公自动化和调度自动化。
二、新技术应用。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是科技兴电的有效手段。(1)
自1995年起,新上变电站及高压用户防雷设备全部采用氧化锌避雷器,并将原变
电站及用户旧型避雷器逐步换为氧化锌避雷器。1996年底,35千伏等级的已全部
换完。(2) 从1994年起,新建变电站全部采用六氟化硫开关或真空开关,老站原
有的油开关从1 995年起开始更换,向变电站无油化过渡。(3) 1994年已在110千
伏变电站采用先进的微机接地保护装置,35千伏等级的已着手更换;1994年以后
新建变电站的继电保护全部采用微机保护或集成电路保护装置。(4) 1996年将原
变电站4台无载调压主变压器更换成有载调压,至此,已有8台有载调压主变压器
运行,对降低维修费用、提高运行技术性能产生了良好的效果。(5)自1995年起,
先后建成无人值守条件的110千伏柴沟站和35千伏注沟站, 两站均达到遥信、遥
测、遥控、遥调“四遥”技术要求。
三、 配电电网改造。至1996年底,共改造10千伏线路133条/次,520公里全
部淘汰高耗配电变压器669台/45490千伏安,加装20只新型线路分段器。

【多种经营】1989年,县供电局的多种经营起步,当时只有电器材料服务部、电
气安装服务部和1个制修电气设备的车间, 从业人员仅20余人。自从电力部号召
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后,加快了发展多种经营步伐,使经营规模、服务范围不断扩
大。1992年~1996年,供电局及供电站先后新上项目共17个,其中自办项目10个、
合资项目3个、承包项目3个、合作项目1个。
为加强对多种经营事业的领导,供电局于1993年成立多种经营办公室,由一
名副局长分管,财务、物资、服务、审计工作等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健全。1995年
多种经营已成为供电企业的三大产业之一,供电局成立了高密电力实业总公司,
配齐党政领导,对多种经营各业实行统一领导和集团化经营,1994年~1996年共
创收14617万元,实现利税3079万元。

【高密热电厂(高源企业集团公司)】1986年,高密热电厂始建。为缓解高密电力
负荷紧张,作为主网负荷调节补充、改善高密大气环境,经当时的县委、县政府
决定而兴建。 其生产经营活动隶属县经委。投产时装机规模为2×3000千瓦,年
产热量105万百万千焦, 年产电量2034万千瓦时。于1988年上二期工程,新增装
机1.2万千瓦, 使总规模达1.8万千瓦,1996年产热量169.8万百万千焦,产电量
9141万千瓦时。 职工人数从建厂初期的426人增加到1996年的1003人,年创产值
由建厂初期的217.1万元增加到1996年的2427万元, 利税由建厂初期的40.9万元
增加到1996年的436万元。 1991年后,电化厂、节能材料厂、特种钢厂等项目先
后上马,包括热电厂在内,形成了目前的高源企业集团公司。

(单惠智 王益业 胡家太 郭栋梁)